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世界粮农组织的Penman-Monteith方法以及敏感曲线分析法,对甘肃国家级地面站点民勤站1968—2018年来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和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的贡献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民勤站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年内变化特征呈抛物线形式,在1—5月增加,8—12月递减,7月达到最大值为5.29mm/d,年际变化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利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发现ET0与平均最高气温Tmax、平均饱和水汽压差VPD的相关性最大,利用偏相关性分析发现ET0与平均风速U、平均净辐射与土壤热通量的差Rn-G的相关性最小,但ET0与U、Rn-G的偏相关性较大,说明ET0与U、Rn-G的关系受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3)气象因素的年内变化与ET0对各气象因素的敏感系数在年内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似度。ET0对Rn-G的敏感系数不大,但是由于Rn-G自身的增长幅度较大,导致Rn-G对ET0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平均气温T和VPD对ET0的增长也产生了一定的贡献;U对ET0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负贡献。  相似文献   

2.
采用太子河流域内8个气象站1960~2005年间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了46年间逐月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对参考作物腾发量及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46年间太子河流域ET0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年内ET0值分布以5~6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影响ET0的主要气象因素按影响程度强弱依次为日照、风速、温度、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气象要素变化对作物腾发量的影响,采用辽宁省1965~2006年54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利用FAO推荐的P-M公式计算辽宁省42年间的逐日ET0,基于偏导数方法得到辽宁省ET0对各主要气象要素的敏感系数,并对单因素和多因素同时扰动时ET0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辽宁省ET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太阳辐射,最后是风速和温度;结合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结果知,当各要素单独变化对ET0的影响一致时,多个变量同时变化对敏感性产生的综合效应将大于各自效应之和,否则中和各自效应,其中,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均增加10%,相对湿度减少10%时,ET0的相对变化量最大可达19.14%。  相似文献   

4.
根据郑州地区1980—200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21 a间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ET0值呈现为逐年减少趋势,说明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较大;并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ET0的相关性,在郑州地区ET0与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在不同时间尺度振荡模态特征,以阜新市为例,依据阜新、彰武两气象站1954~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逐月ET0,并应用EMD方法对ET0和温度(T)、风速(WS)、相对湿度(RH)及日照时数(SN)等气象因子进行振荡模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ET0及其4个气象因子经EMD分解后,IMF均呈现振荡频率和振幅依次减小,周期依次增大,IMF逐步由非线性趋向线性的规律。T、WS、RH和SN以及ET0最大贡献率发生在IMF1(93.0%)、IMF2(35.0%)、IMF2(64.5%)、IMF2(40.0%)和IMF2(84.3%)分量,主要振荡周期依次为1.0,0.6,0.8,0.7,1.0年。EMD方法在ET0振荡模态规律中的研究,为ET0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为解析ET0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地形(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对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并进而造成了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空间分布的巨大差异。基于淮河史灌河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模型中所涉及的几个参数(包括气压、温度、辐射)进行地形校正,改进并建立了考虑地形影响的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改进的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更好地反映了地形对于ET0空间分布的影响。辐射和ET0随着坡向的变化由南坡至北坡依次减少。该研究结果提高了起伏地形影响下ET0空间分布估算的精度,并为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辽西半干旱区阜新、朝阳站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 an-Monte 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ET0),统计并分析生长季与非生长季辽西地区的ET0、气象因子变化与及其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阜新地区ET0表现为随时间的增长趋势,而朝阳表现为随时间逐年减少趋势,80年代至今阜新、朝阳变化趋势显著。阜新、朝阳ET0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大体一致。在辽西地区影响ET0显著的气象因子顺序为:风速太阳辐射最高温度降水量,20世纪80年代至今风速的显著性变化是辽西半干旱区ET0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该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了柳园口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长期变化规律.阐明其产生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基础.采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河南省柳园口灌区1983-2003年的逐日参考作物腾发量.用Mann.Kendall检验对灌区的参考作物发量进行长期变化趋势分析,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素、灌溉引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中,ET0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下降的幅度约为50mm/10年;导致ET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下降,其次是风速的下降,气温升高并不足以抵消日照时数和风速的下降而使ET0上,升;ET0的下降主要出现在4月和6-8月.在降雨量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灌溉季节的ET0的下降使灌区的灌溉需水量呈下降趋势,而灌区近年来的引黄水量减少也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除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气候变化使灌溉需水量减少,灌区的节水也有气候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根据桂西北喀斯特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51-2011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月参考腾发量(ET0),分析各气象因子及ET0的年际变化特征,并计算ET0对太阳净辐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探讨ET0近60年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桂西北地区气温呈小幅升高趋势,温度增长量变化范围为0.004-0.186℃/10a,60年平均气温上升范围为0.024-1.116℃;日照时数、风速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减少趋势,降雨量减少趋势不显著。敏感性分析表明,桂西北地区ET0最敏感的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其次为太阳净辐射和气温,风速对其影响最小;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数呈单峰型分布,夏季较大,风速敏感系数呈单谷型分布,夏季较小,相对湿度敏感系数在雨季较小;桂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对ET0的负贡献率分别为-3.49%和-1.51%,气温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减少对ET0的正贡献率分别为1.36%和3.36%,负贡献大于正贡献,导致ET0下降。研究阐明了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是引起桂西北ET0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小波消噪的符号动力学途径研究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变化的复杂度,以辽宁省的锦州、北镇、义县、黑山4个站为例,对各气象因素(1957~2006年)及ET0序列进行小波消噪,运用Lempel-Ziv算法计算其复杂度。结果表明:整个锦州市由于噪声影响ET0的平均复杂度为9.25,较真实序列平均复杂度大;义县ET0变化比其他3个站复杂;从时间上分析,锦州4个站中有3个站(锦州、义县、黑山)近20年呈现下降趋势。从符号动力学的角度研究ET0系统的复杂性,为ET0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