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辣木茎段的最佳消毒方法。[方法]以辣木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消毒剂(升汞、次氯酸钠),选用不同浓度,在不同消毒时间下对辣木茎段进行消毒处理。[结果]次氯酸钠最佳消毒组合为浓度15 g/L消毒20 min,污染率为26%,成活率为34%。升汞最佳消毒组合为0.20 g/L消毒液消毒5 min,污染率为2%,成活率达84%。[结论]辣木茎段最佳消毒方法为:在75%酒精中浸泡30s后,用0.20 g/L升汞处理5 min,污染率为2%,成活率达84%。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三倍体漆树组织培养无菌体系,以当年生三倍体漆树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找出三倍体漆树幼嫩茎段最适宜消毒时间、方法以及最佳腋芽诱导培养基,为三倍体漆树无性繁殖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倍体漆树幼嫩茎段消毒最佳时间和方法为:75%乙醇消毒1 min,0. 1%升汞消毒4 min。三倍体漆树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 MS + 0. 3 mg / L 6-BA + 0. 2 mg / L ZT + 0. 3g / L活性炭。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栀子高频植株再生体系有关因子的进一步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栀子带芽茎段再生体系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处理30 s后再用0.1%HgCl2处理15 min;栀子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 mg/L NAA0.5 mg/L;光照培养有利于栀子带芽茎段的再生;栀子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蔗糖浓度为25 g/L,最佳琼脂浓度为7.5 g/L,最佳pH值为6,最佳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
珍稀树种花榈木组培不同外植体的无菌繁殖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花榈木组织培养的无菌繁殖体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对其籽苗茎段、幼苗茎段和叶片、成年植株茎段和嫩叶等外植体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籽苗茎段以70%乙醇消毒30 s+0.1%升汞灭菌8 min+培养基中添加PPM 0.5 m L/L的消毒效果最好;幼苗外植体最佳采集时间为4月,茎段用70%乙醇浸泡30 s+(50 mg/L利福平+50 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 min+0.1%升汞浸泡8 min消毒效果最好,叶片用70%乙醇浸泡30 s+(50 mg/L利福平+50 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 min+0.1%升汞浸泡6 min消毒效果最好;成年植株叶片以4月采集较好,最佳消毒方法为70%乙醇浸泡30 s+(50 mg/L利福平+50 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 min+0.1%升汞浸泡12 min,成年植株茎段尚未取得理想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latiusculum(Desv.) Underw.ex Heller]粗壮、幼嫩的茎段为外植体实施组织培养,比较了不同的消毒步骤及洗刷处理对蕨菜茎段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用柔软毛笔对蕨菜茎段表面洗刷1 min,再用75%的乙醇浸泡15s,接着用1.0 g/L的HgCl2溶液处理5min,取得了组织培养最佳的消毒效果,其污染率为15.0%,成活率达66.7%,是试验范围内效果最佳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冠果良种选育时间长,优树数量少,用于组织培养的营养器官外植体更少,能否用少量试材减少消毒损失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无菌外植体,成为该树种优树组织培养扩繁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文冠果休眠枝条茎段为试材,采取不同消毒方法,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文冠果茎段消毒的最佳方式是5%NaClO点滴叶腋处+75%酒精30s+0.2%HgCl28min(附加吐温-20 2滴)+75%酒精30s;诱导茎段产生不定芽的最佳激素组合是MS+6-BA1.0mg/L+IAA2.0mg/L;茎段在最佳激素组合下培养67d平均可切取新芽12.10株。  相似文献   

7.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构建虫草参离体快繁体系,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保存优良种质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虫草参叶片、茎段和根状茎作外植体,研究不同部位、不同灭菌处理、不同激素配比对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虫草参茎段为最佳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消毒20s配合0.1%升汞4min为宜;最佳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均为MS+6-BA1.0mg/L+NAA0.1mg/L+活性炭1.5g/L;壮苗培养基为MS+NAA0.2mg/L+蔗糖30g/L+活性炭1.5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  相似文献   

8.
核桃茎段组织培养无菌芽苗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DKW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BA和IBA,对核桃进行茎段组织培养初代培养基筛选,同时进行继代培养,诱导无菌芽苗。结果表明:使用75%乙醇消毒60 s,再用0.1%氯化汞消毒8 min,可以达到最佳灭菌效果;最佳初代培养基为改良DKW培养基+蔗糖30 g/L+琼脂8 g/L+6-BA 1.0 mg/L+IBA 0.1 mg/L,继代培养芽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高氏白澳山龙眼新枝上部嫩茎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影响茎段诱导分化丛生芽、增殖与生根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外植体茎段的最佳消毒方式是先用75%乙醇消毒30s后,再用0.11%№Cl2溶液处理4min(2 min/次×2次,处理后用无菌水冲洗3遍);最佳丛芽增殖培养基是WPM+ KT 1.5 mg/L+NAA 0.1 mg/L+蔗糖25 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1.50 mg/L IB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柴胡外植体组织培养的最佳消毒条件。[方法]选择饱满的"川北柴1号"种子,经25、100、200 g/L Na Cl O分别消毒处理5、10、30 min,接种于MS培养基中,考察其污染率及存活率。[结果]柴胡种子作为外植体组织培养最佳消毒条件是100 g/L Na Cl O处理30 min,污染率仅为6.7%,存活率为86.7%。[结论]为柴胡进一步的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模糊决策在市花候选品种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56-556,577
采用模糊决策相似优先比的方法,从某市6种候选市花品种(荷花、碧桃、月季、菊花、迎春、梅花)中筛选最优对象。结果表明,6种候选市花品种的排序为:荷花、梅花、迎春、月季、菊花、碧桃。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手掌参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从表面消毒剂和消毒时间、活性炭和VC的使用、暗培养、光照强度、转瓶间隔时间等方面对手掌参外植体的抗褐化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手掌参再生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手掌参的芽部用75%酒精表面消毒20s→无菌水冲洗2次→用0.1%升汞消毒处理10min→无菌水冲洗6次→接种于MS+KT 0.5mg/L+ZT 0.5mg/L+NAA 1.0mg/L+AC 1.0g/L+VC2.0mg/L培养基中→暗培养5~10d(3d转瓶1次)→2 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其生长良好,褐化程度大大减轻,褐化率由93.33%下降为48.28%。  相似文献   

13.
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降低茶树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切割方式、转瓶间隔时间、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抗褐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最适时间为7~8 min;接种外植体带腋芽叶片保留2/5,3 d转瓶1次降低褐化的效果较好; 经此处理的外植体培养在1/2MS +BA 2 mg/L+NAA 0.1 mg/L+Vc 1.0 g/L+AC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褐化率由86 %下降为41 %.  相似文献   

14.
碧桃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琼脂混粉法在室内测定了碧桃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碧桃的不同器官粉末在10 g/L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普遍对胚根(或种子根)生长的抑制效果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生长的抑制。其中,根器官对所有的受体植物均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而其他器官只对反枝苋和生菜显示了很高活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红枫外植体选择及启动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美国红枫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灭菌、褐化预防及外植体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美国红枫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用1%次氯酸钠灭菌4 min,外植体的成活率最高为82.22%;在外植体培养初期每隔2 d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2~3次后可以彻底去除褐化现象;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外植体抽芽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16.
<正>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利用弥雾绿枝扦插技术快速繁殖某些木本花卉的可能性。近年来人们对美化绿化环境倍加重视,各种木本花卉苗木供不应求,采用常规压条,分株,嫁接等方法育苗,周期长,繁殖系数低。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已将弥雾绿枝扦插技术应用于各类花卉等植物繁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桃亚属植物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布粘取法,观察碧桃、油桃、晚蜜桃叶面气孔的数量和长宽度。[结果]经I-KI染色后气孔呈黄色清晰可见。3种桃树中气孔数量最多的是油桃,为70.614个/mm2;晚蜜桃其次,为58.111个/mm2;碧桃最少,为50.405个/mm2。[结论]3种桃树中,晚蜜桃气孔的长宽度均最大,油桃次之,碧桃最小。  相似文献   

18.
降低苍溪梨外植体组培褐变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苍溪梨为试材进行降低梨外植体组培褐变研究。结果表明,苍溪梨适宜在MS+1.0mg/LBA 0.02mg/LNAA上生长分化,将外植体在0.002mol/L的8-羟基奎啉溶液中作不同时间的处理,20min处理更有利于防止褐变同时不阻抑梨芽生长,成活率高达90%,2h处理时成活率降低为0。从3月到10月用相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4月下旬采集的材料的褐变率最高,5月份以后外植体组培褐变率逐渐降低,10月份降低为0。通过不同的褐变抑制剂预处理(从田间产样到接种前的褐变抑制剂浸泡)试验表明,在田间将采集的梨外植体进行低温处理,接种前作20min8-羟基奎啉和苯甲酸钠(浓度分别为0.002mol/L和0.2mol/L)浸泡处理对降低褐变和提高成活率均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甜叶悬钩子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现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治友  钱绍方  罗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48-8850
[目的]寻求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抗褐化剂。[方法]以甜叶悬钩子的茎和叶为外植体,必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20%Na2S2O3、Vc和AC),研究不同抗褐化剂对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AC和Vc都能对不同外植体起到抗褐化作用,在加入20%Na2S2O3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与Na2S2O3的浓度成正比,培养基中20%Na2S2O3的添加量达20ml时,外植体褐化最为迅速;在加入Vc的培养基上,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培养基变成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接入的外植体容易死亡;在加入AC的培养基上,AC的添加量为5g/L时,外植体的褐化率可控制在5%以下。抗褐化控制处理后,可以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培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1结论IAC是较为理想的抗褐化剂,用量为5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求有效抑制龙眼组培时外植体褐变的方法。[方法]以龙眼嫩梢茎段为材料,采用多种抗褐变方法,筛选对龙眼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方法。[结果]采用6.00g/LPVP溶液进行预处理对龙眼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当6-BA浓度为1.92~1.93mg/L、KT浓度为0.88~1.93mg/L、NAA浓度为0.05~0.06mg/L时,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最轻。添加2.00g/L的PVP和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选取培养基MS+NAA0.05~0.06mg/L+6-BA1.92~1.93mg/L+KT0.88~1.93mg/L+PVP2.00g/L,结合6.00g/LPVP溶液的预处理,对龙眼组织培养时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