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亚硒酸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亚硒酸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半数致死量(LD50)。给70只小鼠分别以2.77、4.3、6.67、10.3、16和24.8 mg.kg-1剂量的亚硒酸钠溶液一次性灌胃,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观察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对小鼠的LD50为10.8 mg.kg-1,其95%可信限为9.0~13.0 mg.kg-1。进而说明,亚硒酸钠有一定的毒性,需要进行毒理学研究,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安全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寇氏法测定碳酸氢铵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碳酸氢铵各浓度溶液分别给予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观察给药后7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求碳酸氢铵对小鼠的LD50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显示碳酸氢铵的LD50为463.6 mg·kg-1,95%可信限为452.22-478.40mg·kg-1。结论:碳酸氢铵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3.
两种皂荚提取物的杀鼠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灌胃法测定皂荚的乙醇与丙酮提取液对小鼠的毒性大小,结果证明,乙醇提取液对小鼠的0致死的最大量(Dn)和100%致死的最小量(Dm)分别为1.5 g.kg-1、4.0 g.kg-1,致死中量LD50=2.21 g.kg-1;丙酮提取液体的Dn=2.0 g.kg-1,Dm=6.0 g.kg-1,LD50=3.52 g.kg-1。通过对致死中量测定所得结果分析,乙醇提取液的毒力大于丙酮提取液的毒力,且两者毒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4.
聚肌胞对小鼠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聚肌胞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效应,本试验通过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和致突变作用等试验研究聚肌胞对昆明系小鼠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结果表明,聚肌胞注射液对小鼠的LD50为83.5mg·kg-1,95%可信限为66.28~105.32mg·kg-1;聚肌胞注射液对小鼠的蓄积系数(K)大于5,为弱蓄积性,且小鼠对聚肌胞注射液小剂量长期染毒出现耐受现象;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高剂量组死亡小鼠呈现腹泻、肠道臌胀、肠道有水样内容物等消化系统毒性特征的毒性反应,中剂量组呈现微弱毒性反应,而低剂量组无明显毒性;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聚肌胞注射液的致突变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剂型毒死蜱对四种环境生物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测定了40%毒死蜱乳油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埘鱼类、鸟类、家蚕和蜜蜂4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斑马鱼LC50值(96 h)为0.68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C50为47.30mg·L-1;毒死蜱乳油对鹌鹑的毒性LD50为7.45 mg·kg-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D50为56.97 mg·kg-1.食下毒叶法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2~4龄家蚕幼虫LC.值(48 h,25℃)分别为0.82、1.87 mg·L-1与4.35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2.48、4.22 mg·L-1与8.35 mg·L-1;家蚕幼虫在药膜上爬行1、10、30 min与60 min后,毒死蜱乳油对3龄家蚕幼虫的LD50值(48 h,25 ℃)分别为3.18、0.68、0.41 μg·cm-2与0.38μg·cm-2,其微囊悬浮剂LD50值分别为6.92、1.58、1.18 μg·cm-2与0.48 μg·cm-2;毒死蜱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蜜蜂48 h的LC50分别为0.53 mg·L-1和2.32 mg·L-1.上述结果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4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明显高于乳油.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型二嗪磷制剂及原药对鸟类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测定了95%二嗪磷原药、50%二嗪磷乳油、10%二嗪磷颗粒剂对鹌鹑、鹧鸪的急性经口毒性,同时运用饲喂法测定了50%二嗪磷乳油对鹌鹑和鹧鸪的急性饲喂毒性.一次性经口染毒法结果表明,二嗪磷原药及两种制剂对鹌鹑的LD,50在4.61~13.9mg·kg-1体重之间,制剂与原药之间存在较大毒性差异,对鹧鸪的LD,50在22.39~31.67mg·kg-1体重之间,制剂及原药之间差异不显著.饲喂法结果表明,50%二嗪磷乳油对不同鸟类的饲喂毒性差异显著,对鹌鹑的饲喂毒性为高毒,LC,50为120 mg·kg-1饲料,对鹧鸪的饲喂毒性为低毒,LC,50为1 210mg·-1饲料.50%二嗪磷乳油用作拌种剂使用时,10%二嗪磷颗粒剂在田间撒施时容易对鸟类造成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KM小鼠模型,将糖尿病KM小鼠分成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多穗(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ahed)柯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中、低)组、多穗柯水提取物(高、中、低)组。每天对模型试验组灌胃多穗柯不同液相提取液[高剂量组200 mg/(kg.d)、中剂量组100 mg/(kg.d)、低剂量组50 mg/(kg.d)],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二甲双胍片溶液,每隔3 d测量KM小鼠血糖值。15 d后,断头取血,测量其血清中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值。结果表明,多穗柯乙酸乙酯、水相提取液都能降低小鼠血糖和小鼠血清中的MDA值,可使小鼠血清中的CAT值恢复。多穗柯提取液具有降血糖功效,对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调节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生附子醇提物的经口急性毒性。[方法]以70%为溶媒,用索氏提取法制备附子浸提物,经预试验获得正式试验最大给药剂量,设计7个剂量组,组间距1.7倍,给昆明系小鼠灌胃给药一次,剂量为0.04ml(/g·BW),观察7d,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结果]附子醇提物给小鼠经口LD50为230.12mg(/kg·BW),LD50的95%可信限为80.39~658.57mg(/kg·BW)。[结论]生附子醇提物可快速引起小鼠出现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9.
曼陀罗不同生育期的杀鼠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小白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饲料混毒法进行杀鼠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曼陀罗不同生育期的杀鼠活性明显不同,9月份的样品杀鼠活性最强,其次为10月份,而8月份的样品杀鼠活性最弱,由此可以确定曼陀罗的最佳采样期为9月上旬。采用灌胃法测定曼陀罗对小鼠的毒性。结果表明,小鼠对曼陀罗的耐受量大于4 g.kg-1,小于16 g.kg-1,致死中量LD50=7.04 g.kg-1,95%置信区间为[5.75,8.62],回归方程为Y=0.8872 4.8535X。  相似文献   

10.
马鞭草烯酮型和1,8-桉叶油型2种化学型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精油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但有若干精油成分疑存在安全性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几个方面对其毒理和刺激性进行分析.以等比浓度灌胃法测定2种化学型精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2种化学型精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实验结果表明,1,8-桉叶油型和马鞭草烯酮型迷迭香的LD50分别为7 220.35和8 088.24 mg·kg-1,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5 172.53~8 124.41 mg·kg-1和6 982.70~9 842.84 mg·kg-1.马鞭草烯酮型和1,8-桉叶油型2种化学型迷迭香精油,在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中前者浓度在2.3%时,属于轻度刺激性,后者浓度在100%时属于中度刺激性;多次皮肤试验中,前者浓度在2.3%时属于轻度刺激性,后者浓度在40%时属于轻度刺激性.且相同浓度下前者刺激性要明显大于后者;眼刺激试验在50%的精油浓度范围内,2种化学型迷迭香精油强度显示为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1.
观察复方伊维菌素乳液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复方伊维菌素乳液按1.5、3、6和12mL·kg-1剂量,一次性给大白鼠灌胃;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按0.2、0.4和0.6mL·kg-1剂量,连续灌胃给药大白鼠14d。结果表明,LD50的平均可信限为4.241±1.518mL·kg-1。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除高剂量组有部分大白鼠粪便变软,食欲稍降低,白细胞数降低外,给药组鼠的行为活动、体重、血液检查及肝、肾功能以及病理学变化等,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复方伊维菌素乳液是一种毒性弱、反应小,安全的口服驱虫药。  相似文献   

12.
以稗草、反枝苋为材料,采用小杯法测定泽漆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除草活性。以苹果腐烂病菌、白菜灰霉病菌、柑橘炭疽病菌、小麦全蚀病菌为供试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泽漆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反枝苋幼苗的胚根、胚轴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75 mg/mL 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反枝苋胚根、胚轴的抑制率分别为94.96%、88.93%,抑制效果明显好于泽漆叶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稗草的胚根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花夹竹桃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枝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夹竹桃枝叶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小麦雪腐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梨黑星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计算3种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半抑制率(EC50)。结果显示:3种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着萃取物浓度的上升而增大。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10.0mg·mL~(-1)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5.0%,尤其对小麦雪腐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最大抑制率达85.7%,半抑制浓度(EC50)为2.03mg·mL~(-1);石油醚萃取物其次,正丁醇萃取物抑制效果最差。3种萃取物对小麦雪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半抑制浓度(EC50)均小于6.28mg·mL~(-1),与其余4种植物病原菌的EC50值相比,抑制效果显著。说明红花夹竹桃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够抑制5种病原菌的正常生长,其中对小麦雪腐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单次给药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最大耐受剂量(MTD).将70只体质量为(20±2)g的SPF级KM小鼠随机分成7组,雌雄各半,每组每只小鼠分别灌胃0.4mL的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相同体积、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溶液,灌胃后7d内仔细观察小鼠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利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该总黄酮的LD50.试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进行病理剖检,同时每组随机取2只小鼠(雌雄各1只),分别采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 004.47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 693.78~2 372.47mg/kg.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少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而死亡.说明小鼠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毒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对小鼠的持续影响较小;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毒性较低,符合低毒化合物标准(500~5 000mg/kg为低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正芬苯达唑是商业上成功的苯并咪唑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种家畜。该药对大鼠和小鼠口服LD50高于10 000 mg·kg~(-1)。芬苯达唑对小鼠、绵羊和牛无胚胎毒性或致畸作用,对兔胎儿有毒性但不致畸。观察给药后大鼠和小鼠的情况,未发现药物的致癌作用。犬在为期6个月的毒性试验中,4 mg·kg~(-1)及以下剂量未见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γ-氨基丁酸对ICR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γ-氨基丁酸对小鼠经口LD50大于10g/kg。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γ-氨基丁酸以500、100、20 mg/kg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对小鼠的增重、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马钱子粗粉及其超微粉分别对雄性、雌性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考察微粉化对其毒性的影响。方法一次性分别灌胃给予雄性、雌性昆明小鼠不同剂量的马钱子超微粉或粗粉,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潜伏期,用序贯法计算LD50及其95%可信限。结果马钱子超微粉雄性小鼠LD50为194.7 mg/kg,95%可信区间为208.7~180.7 mg/kg,马钱子超微粉雌性小鼠LD50为163.0 mg/kg,95%可信区间为198.2~127.8 mg/kg;马钱子粗粉雄性小鼠LD50为295.7 mg/kg,95%可信区间为331.7~259.7 mg/kg,马钱子粗粉雌性小鼠LD50为271.8 mg/kg,95%可信区间为323.7~219.9 mg/kg;粗粉的死亡潜伏期长于超微粉,而雄性动物的死亡潜伏期也长于雌性。结论马钱子超微粉及其粗粉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相似,其急性毒性存在量时效关系,但马钱子超微粉比粗粉的毒性大,临床应用马钱子超微粉应减少用量。  相似文献   

18.
红三叶草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红三叶草异黄酮的营养免疫功能,选用8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对照(0mg·kg-1·d-1)和30mg·kg-1·d-1(A组)、90mg·kg-1·d-1(B组)、300mg·kg-1·d-1(C组)的红三叶草异黄酮灌胃处理.于试验期始末称量小鼠体重,试验期内的特定时间注射抗原诱导迟发性变态反应并测耳增厚;试验结束采血,取胸腺、脾脏、胃和小肠并称重,取腹腔液制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0mg·kg-1·d-1处理组中雄性小鼠平均日增重提高55.56%(P<0.01),胃重提高17.65%(P<0.05);对于脾脏系数,90,300mg·kg-1·d-1两个处理组有显著提高(P<0.05);对胸腺系数,300mg·kg-1·d-1处理组比对照组提高30.80%(P<0.05);异黄酮处理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P<0.05),极显著提高小鼠的吞噬指数(P<0.01).对血清溶血素水平,90,300mg·kg-1·d-1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上升29.84%(P<0.05)和61.10%(P<.01);异黄酮3个水平对于迟发性变态反应中耳增厚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红三叶草异黄酮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与性别和剂量有关,30mg·kg-1·d-1处理可显著提高雄性小鼠的生长性能.较高剂量的红三叶草异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将女贞子超临界CO2萃取物给40只,18~22 g昆明小鼠以11、13、15 g·kg-1剂量一次灌胃,连续观察7 d,未发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该受试物属无毒级.女贞子超临界CO2萃取物以0.75、2.25、3.75 g·kg-1剂量给Wistar大鼠连续饲喂30d.结果表明,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均存...  相似文献   

20.
对生物农药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进行了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1;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 500 mg·kg-1;对试验兔急性眼刺激的平均指数为0;对大鼠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敏率为0.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是一种低毒,对兔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性的安全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