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分析新疆伊宁县1987—2017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结合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综合分析伊宁县冰葡萄种植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1987—2017年30年间伊宁县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0.2、16.6、4.7℃,气温的突变现象大多发生在1998年前后,随年份的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热量条件充足,有利于冰葡萄糖分积累,提高品质和产量;(2)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年均日照时数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2748.6 h、7.5 h、61%,能够满足冰葡萄生长所需光照水分条件;(3)伊宁县稳定通过10℃积温的多年平均值为3559.1℃·d,稳定通过10℃日数为182 d,无霜期为166 d,降水量为378.0 mm;1996—1999年及2017年气象条件对葡萄产量为负影响,其他年份均为正影响,2009、2014、2015年气象产量值高,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值低,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有机质积累较多;夜间低温,呼吸作用较弱,降低有机物消耗,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除霜冻、大风对冰葡萄生长略有影响,需采取适当防冻措施外,整体气候环境良好,符合冰葡萄生长适宜条件,建议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宁夏中南部8县(区)国家站逐日气温、降水气象数据,历年马铃薯单产量、马铃薯发育期、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应用正态分布检验得到宁夏马铃薯主产区适宜播种期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在53.5%~71.2%之间;应用有效积温及Logistic模型方法得到多年全生育期有效积温1 790℃·d,利用反推方法,得到4月1日开始的效积温与1 790℃·d的差值,在1 300~1 600℃·d、1 100~1 300℃·d分别作为马铃薯最适宜播种期,最迟播种积温指标;通过历史数据和2021~2022年预测检验,预报效果较好;在80%气候保证率下,利用该模型,科学预测马铃薯适宜播种期,保证较高出苗率,能有效增加产量,提高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3.
积温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多地区2015—2017年共80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样本鲜果测产数据及油茶测产地临近的气象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油茶各物候期至采摘时间的积温与油茶鲜果产量的关联性,并分析了湖南省1961—2017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对油茶采摘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花期至采摘期的日平均气温≥15℃的积温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油茶采摘的积温最适宜区间为6 286~6 337℃·d,适宜区间为6 257~6 366℃·d,较适宜区间为6 228~6 395℃·d。通过油茶采摘最适宜积温与样本采摘日期的验证分析发现,油茶合理采摘期为霜降前2~4 d(10月19—21日)。湖南省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187℃/10年,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平均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油茶合理采摘期提早。气候变暖会对油茶合理采摘日期产生影响,因此根据积温预报油茶合理采摘期可以为油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方县天气气候特点,结合大方县猕猴桃种植情况,分析了大方县猕猴桃生长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当地种植猕猴桃气候条件适宜,具备猕猴桃生长所需温、水、光等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8月昼夜温差、年日照时数、7—9月相对湿度6项指标[1]达到国内优质猕猴桃种植区种植气候条件;通过增强气象服务工作,决策气象服务,制作大方县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将猕猴桃产业发展受气象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1—2010年宁夏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的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生育期的主要气象条件差异.结果表明:(1)无霜期153~208 d,全生育期积温(≥10℃)3647.9~3931.7℃·d,降水量123.9~248.2mm,日照时数1396.8~1578.5 h,气温日较差12.8~15.5℃.与近30年的平均值相比,在无霜期方面,石嘴山产区偏短35 d,其余产区偏长4~25 d;在≥10℃积温方面,石嘴山产区偏少75.82℃·d,其余产区偏多38.99~326.01℃·d;在降水量方面,永宁、青铜峡、红寺堡产区分别偏多5.66、24.96、20.08 mm,石嘴山、贺兰、惠农、银川产区分别偏少1.92、24.11、29.70、32.37 mm;各产区日照时数偏少26.9~285.9 h.(2)2019年4月末至5月初、5月中旬,贺兰山东麓产区个别地区均出现了晚霜冻,但后期整体能恢复树势,6月中下旬出现10 d持续阴雨天气,对浆果生长有利,但不利于光照及温度积累.2019年全年各产区积温丰富、光照充足、降水适宜,全年无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气象条件有利于酿酒葡萄优质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6.
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气候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按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状况设置3个气象观测站,对主要的气象要素进行连续8 a的定位对比观测,以探讨兰科植物分布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333.7~1 698.7 h,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高-低-高的分布格局.年平均气温为16.8~20.4℃,直减率为0.55~0.62℃·hm-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为4 959.5~6 787.0℃·a-1,直减率为264.0~368.6℃·hm-1.年地面平均温度为20.1~24.2℃,直减率为0.57~0.86℃·hm-1.年平均降雨量为940.8~1 216.9 mm,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年平均蒸发量为1 089.8~1 685.5 mm,其直减率为83.8~124.1 mm·hm-1.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3%,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年平均风速为1.2~1.8 m·s-1,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自然保护区与相似海拔的乐业县气象站相比较,日照时数和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地面温度、降雨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偏小.并根据该区兰花植物的垂直分布频度,分别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酿酒葡萄炭疽病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该病发生前期气象指标及预报模型,以期为结合中期天气预报产品对炭疽病的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使用近10年(2007—2016年)炭疽病发生观测资料及同步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记录,对病害发生前15 d气象条件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炭疽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气象条件出现以下3种情况,则预测7~10 d内将有炭疽病发生:(1)连续3 d出现相对湿度85%及以上,气温24℃左右,且有2~3次20 mm以上明显降水;(2)降水量不足5 mm,但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且连续2 d在85%及以上,气温呈上升趋势;(3)前期出现明显降水(20 mm以上),相对湿度连续3 d达85%及以上,后期气温迅速上升。若根据预报模型计算的Y值在0.9~1.1间则极易发生炭疽病。该气象指标及预报模型对预测炭疽病发生、加强综合防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明蓝莓萌芽期气象指标,为蓝莓灰霉病防治提供参考,采用2012年贵州黔东南州蓝莓主要种植区13个样地蓝莓物候期观测资料,结合样地周边自动气象观测站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逐日气温资料,研究蓝莓萌芽的气象指标,并进行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蓝莓萌芽前≥7.2℃的活动积温、≥7.2℃的有效积温、≥10℃的活动积温、≥10℃的有效积温均基本恒定;≥10℃的有效积温比≥7.2℃有效积温和≥10℃的活动积温更具稳定性;气候学意义上入冬以后,气温稳定通过10℃终日后≥10℃的活动积温≥195℃·d,气温稳定通过7.2℃终日后≥7.2℃的有效积温≥90℃·d,且连续5d平均气温≥12.3℃即为蓝莓萌芽的气象指标;此时蓝莓进入萌芽普遍期。蓝莓芽开始萌动的下限温度选10℃更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0年伊吾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气温、相对湿度、日照、风速、降水量、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伊吾县极端最低气温为-31.9℃,出现-30.0℃以下的年份仅有3年,冬季冷空气活动较少,≥10℃积温2 492.4℃,平均气温10℃以上的天数一般在160 d左右;4—9月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在280.0 h以上,光照非常充足;平均风速3.5 m/s,平均相对湿度50%,具备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春季气象干旱灾害对特色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贵州西部地区出现较重的气象干旱灾害天气,对特色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为了全面分析此次气象干旱灾害对猕猴桃、刺梨、茶叶、蔬菜等特色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利用贵州西部21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水城、盘州、六枝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选用积温干燥度指数作为气象干旱指标,分析气象干旱灾害对特色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贵州西部各乡镇累积降水量大多在25~100 mm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少40%~85%,且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各乡镇平均气温大多在17~21℃之间,较常年同期偏高0.5~4.5℃,且以六枝牂牁镇25.0℃为最高。盘州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85%,其积温干燥度指数高达9.032℃·d/mm;水城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70%,其积温干燥度指数为4.493℃·d/mm;六枝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69%,其积温干燥度指数为3.477℃·d/mm。盘州干旱最重,其次是水城,再次是六枝。积温干燥度指数真实体现了贵州西部2019年春季气象干旱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贵德地区梨树花期前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贵德县气象局观测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至梨树开花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梨树开花前的气温、积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德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至梨树开花前期间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平均最低气温、≥0℃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增多趋势。突变分析表明,降水量、≥0℃积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79、2004、2006、2008和2011年发生了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气候及评介丹东地区年平均气温6~9℃,年极端最高气温33~36℃,极端最低气温-22~-37℃,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7.8~-15℃,无霜期135~200天,≥10℃的活动积温为2800~3500℃。年平均降水800~12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0~2530小时,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为1200~1350小时。虽然温、光、水等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但不良的气候条件仍然存在,尤其是严重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自然  相似文献   

13.
利用芮城县1984—2012年苹果花期序列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苹果花期与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发现气温对苹果花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日照时数,降水的影响很小;气温、日照时数对苹果花期的影响表现为一致性负相关。筛选出影响苹果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2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3月地面温度、开花前1个月≥0℃积温和3月至4月上旬≥0℃积温、3月日照时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以上因子的苹果花期预报模型,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984—2012年芮城县苹果花期进行回测,准确率较高。平均始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0,最大差值为6 d;平均盛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1 d,最大差值为9 d,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芮城县苹果花期。  相似文献   

14.
铜川大田樱桃种植气候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铜川各区县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铜川大田樱桃的气象条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田樱桃的品质和产量做研究性工作。运用统计学原理,针对铜川三个区县观测站的气温、光照、降水、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铜川中南部的气温、降水、日照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气候条件属于较适宜和非常适宜大田樱桃生产区域;北部宜君年平均气温略偏低,≥10℃积温比樱桃适宜积温偏少,热量资源欠缺,不适宜大田樱桃的种植和生长,南部耀州区积温较大,热量充足,最适宜大田樱桃的种植和生长,中部的王益区部分指标略偏低或处于下线状态,能够种植但不是非常理想,较适宜种植和生长;分析影响大田樱桃产量和品质的不利气象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大田樱桃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海拔300、400、500、600、700、800、900 m等7个不同高度上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研究了南岭天蚕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南岭天蚕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7.0~25.0℃,最适宜温度为22℃,适宜相对湿度60%~70%;最适宜海拔高度在500~800 m之间。南岭天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如下:3月底4月初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初日后,栎树萌动开苞时即孵化;小蚕(1~3龄)采取人工增温至26~24℃室内养饲;大蚕(4~5龄)以野外大棚或网罩林养为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对2010~2011年鲁中地区昌乐县西瓜大棚内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于2011年1月15日~2月25日分期播种西瓜进行试验,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西瓜糖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将气象资料分析结果与西瓜各发育期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确定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的适宜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幼苗期最适温度为25~30℃,开花授粉期的最适温度为22~27℃,果实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4℃。西瓜每天光照要求8 h以上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西瓜生长期内需要总日照时数为1 000 h左右。西瓜生长发育较适宜的空气湿度为50%~60%;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5%~75%,苗期65%,伸蔓期为70%,果实膨大期则要求75%~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沙地区早晚稻生长气象条件及品种搭配.[方法]利用长沙市1909 ~2011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沙地区早稻播种至晚稻齐穗生育期天数和积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早稻播种移栽、晚稻抽穗开花农业气象指标,初步分析了双季稻早、晚品种的搭配方案.[结果]长沙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 80%保证率为3月3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终日80%保证率为9月10日左右,10 ~22℃持续天数80%保证率为170~179 d,10 ~22 ℃积温80%保证率为4 101 ~4 200℃·d.该地区以早稻中熟+晚稻中熟的早晚稻品种搭配为最优方案,早稻早熟+晚稻迟熟为次优方案.[结论]该研究为长沙地区早晚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黑龙江省7个具有代表性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逐日气温、逐日降水量、≥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产量以及发育天数指标,统计分析黑龙江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为8℃;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20 mm;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  相似文献   

19.
冬枣气象生态适应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5个不同引种栽培地区试验园冬枣的物候期、产量和果实品质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分析引种地和原产地的气象条件、枣树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①冬枣栽培适宜的气象生态条件是盛花期日平均气温为24~27℃,空气相对湿度在55%以上;果实迅速生长期日平均气温为25~27℃;果实成熟期日平均气温为18~21℃,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0℃以上;无霜期在185 d以上。②山西南部黄河沿岸地区、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与冬枣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和产量品质比较接近,适宜冬枣栽培;而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因气温较低、有效积温少和无霜期短冬枣不能正常着色成熟,不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不同县区气候特点和影响美味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为贵阳地区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贵阳地区208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影响猕猴桃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GIS技术对贵阳美味猕猴桃种植适应性进行区划。【结果】贵阳地区热量、降水、光照均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0℃积温、1月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这6个气候因子作为划分贵阳地区美味猕猴桃栽培气候适宜的主要因子,每个指标分 4 级,对应高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美味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四周的低海拔区域,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中部偏北区域。【结论】贵阳地区均属于猕猴桃种植适宜区,目前实际种植情况与美味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