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综述分离制备儿茶素和儿茶素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纯化、分离方法的机理和优缺点,并展望了儿茶素和EGCG分离制备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不同储存温度对茶叶中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以及表儿茶素(EC)含量的影响。以V_(甲醇)∶V_水=15∶8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进样体积为10μ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表明,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表儿茶素3种单体质量浓度分别在0.1~3.2 mg/mL(r=1)、0.1~3.2 mg/mL(r=0.999 9)、0.1~3.2 mg/mL(r=0.999 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在5℃储存温度下含量最高,分别为0.012 4、0.805 0、0.154 7 mg/g;95℃下含量最低,分别为0.001 8、0.147 1、0.026 6 mg/g。表明5℃是茶叶的最适储存温度。  相似文献   

3.
从溶剂的选择和混合试剂提取物等方面,对茶多酚粗品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丁醇提取的产品中,EGCG含量最高,纯度达到41.00%,较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提取物相比,其含量提高了2倍以上。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混合溶剂提取试验,结果显示:以正丁醇∶石油醚为1∶2时,提取物中EGCG含量最高,达到了70.30%。  相似文献   

4.
茶提取物EGCG抗肿瘤活性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突变、抗衰老等作用。该文就EGCG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调控致癌物代谢酶类、诱导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一种快速检测茶叶中儿茶素的HPLC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方法能够同时测定普洱茶中右旋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没食子酸(GA)九种儿茶素组分,各组分获得了理想的分离,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普洱茶中上述9种儿茶素组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察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多种体系中的稳定性。通过柱色谱分离纯化绿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研究温度、时间、酸碱、紫外光、溶剂等对EGCG稳定性影响,以及EGCG分别与H2O2、DPPH·的反应。研究结果,温度、时间、酸碱、紫外光等都不同程度影响EGCG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跟踪到了H2O2、DPPH·与EGCG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甲基化EGCG的合成及其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原料,用硫酸二甲酯对其进行部分甲基化.甲基化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再经硅胶柱、凝胶柱和反相硅胶柱分离得到EGCG的甲基化衍生物,再经ESI-MS,MS/MS和1HNMR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分离到的甲基化EGCG和EGCG在人工模拟体胃液与肠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合成甲基化EGCG的最佳务件是:硫酸二甲基酯与EGCG的摩尔比1∶1,在60℃水浴条件下回流反应5h.通过分离,最后得到纯度为93.86%的单甲基化产物242 mg,得率约为9%,经鉴定其结构为EGCG4"Me.在人工模拟胃液中,EGCG4"Me脱去甲基,生成EGCG,起到缓释作用;而在人工模拟肠液中,EGCG4"Me由于甲基化,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泡腾片的制备工艺.[方法]将各种原料在50℃条件下干燥不同时间,考察压片粘冲程度;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茶叶中EGCG泡腾片最优配方.[结果]干燥150 min后,压片无粘冲,出片顺利.EGCG泡腾片的最佳配方为:EGCG 4%、柠檬酸和碳酸钠总量45%、柠檬酸:碳酸钠为1.6:1、乳糖20%、L-亮氨酸4%、甜蜜素4%、橙粉23%.[结论]用该配方制作的泡腾片,压片无粘冲,泡腾效果好,口感好.  相似文献   

9.
HPLC法对凤冈锌硒茶中九种品质成分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凤冈锌硒绿茶中7种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C)、没食子儿茶素(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GA)和咖啡因(CAF)的方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乙酸及EDTA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表明,茶叶中各目标峰均达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简捷、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HPLC-DAD 对不同时期安吉白茶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 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gilentC18 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 乙酸)15︰85;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5℃。结果是EGCG 线性范围为0.304~3.040μg,相关系数 R2=0.999 9,平均回收率100.21%,RSD 为1.04%。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好,稳定性高,能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滤膜、卷式超滤膜、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0.2μm微滤膜和0.045μm、100 KD、13500D、5000D卷式超滤膜及100D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茶叶浸提液,HPLC分析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以及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真空冷冻干燥样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结果]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主要集中在膜滤过液中,膜处理后分子量均小于500 D的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结论]膜对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的截留效果较差,推测膜处理后儿茶素和咖啡碱损失的主要原因为膜对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可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这种吸附作用可能与所用的膜材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4,4(6):64-66
研究日照绿茶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是揭示日照绿茶品质特征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照主要茶区分春、夏、秋3季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进行检测,全面分析日照绿茶儿茶素及单体含量。结果表明:日照绿茶儿茶素平均含量为136.04 mg/g,春茶为127.96 mg/g,夏茶为136.50 mg/g,秋茶为143.27 mg/g,秋茶>夏茶>春茶;日照绿茶儿茶素单体平均含量大小为EGCG>EGC>ECG>EC>C>GC>GCG,以EGCG最高,平均达80.84 mg/g,占儿茶素总量的59.09%,其次为EGC和ECG,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14.90%和13.83%;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春茶、夏茶、秋茶分别为652.14、388.57、522.13,全年平均520.95,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较好地反映了日照绿茶的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地方审定茶树品种中儿茶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湖北省地方审定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分析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儿茶素各组分变异系数在1973%~6717%之间,变异幅度较大;非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而酯型儿茶素各组分含量大小为EGCG>GCG>ECG>CG。基于儿茶素品质指数进行聚类分析显示,鄂茶1号、鄂茶8号、鄂茶10号3个茶树品种可以作为适制名优绿茶的品种;五峰212、五峰310、鄂茶3号、鄂茶6号4个茶树品种EGCG含量高,可用于开发特殊茶饮;鄂茶2号儿茶素品质指数最低,适制红茶,但其EGC和儿茶素总量最高,应在今后的生产和育种中善加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性茶树种质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苦茶碱)等主要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筛选出高CI、高苦茶碱的种质。【结果】66份云南茶树种质的GC、EGC、C、EC、EGCG、GCG、ECG、咖啡碱和可可碱等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H'除EC、ECG外均大于1.80,EGCG的H'最高(2.06);C(66.07%)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可可碱的变异系数(15.68%)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37%,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14个生化成分,可以将66份茶树种质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在CI、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3份CI > 0.60的茶树种质,其中有4份大于0.90(2份大于1.00);另外,还鉴定到4份(其中有3份还具有低咖啡碱性状)高苦茶碱茶树种质。【结论】云南省茶树资源的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到高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天麻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黑素生成量,通过测定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天麻素影响黑色素形成的机制。[结果]当浓度大于15 mmol/L时,天麻素能抑制B16黑素瘤细胞黑色素形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9.37±9.22)mmol/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123.8±20.2)mmol/L,提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B16细胞黑色素的形成。[结论]天麻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的 HPLC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 ZorbaxSB-C18与 TSKgelODS-100Z这2种色谱柱对12个组分的分离效果,从洗脱方式、流动相pH 值、柱温与流速等方面优化色谱条件,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查以及茶样测定应用,从而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GA)、8种儿茶素类(GC、EGC、C、EGCG、EC、GCG、ECG、CG)与3种生物碱(可可碱、茶碱、咖啡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确立的最优色谱条件为:采用 TSKgelODS-100Z (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2‰甲酸水溶液(A 相)和甲醇(B相),洗脱方式为83%A (0 min)→75%A (5min)→73%A (7min)→58%A (16min)→83%A (18min),柱温为40℃,流速为1.0mL ·min-1,检测波长为280nm。茶叶中各组分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0以上,保留时间与峰面积的精密度RSD 分别小于0.105%与4.076%,加标回收率在97.767%~104.76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回收率,对待测组分的分离效果好,适用于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及生物碱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和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分别接种于以茶多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期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各发酵液的茶多酚总量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黑曲霉、根霉发酵液中多酚分别降低38.9%、85.5%和92.1%;黄酮类总量在黑曲霉、根霉的作用下先下降后上升,冠突散囊菌则波动上升;各处理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下降,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直线下降,非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茶黄素含量减少,茶红素含量增加,茶褐素含量基本不变.基于不同优势菌对茶多酚的转化在质和量上均有差异,有必要对其转化产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碧螺春茶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ECG)及咖啡因(CAF)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碧螺春茶为样本,探索出新的样品提取方法和色谱分离条件。[结果]色谱条件为:Shimpack C18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乙腈-0.2%冰乙酸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5μl;柱温为30℃。在优化条件下,GC、EGC、CAF、EGCG、ECG 5种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0.177 5~1.065 0、0.125 0~0.750 0、0.535 0~3.210 0、0.342 5~2.055 0和0.370 0~2.220 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0.999 9);加标回收率在98.60%~100.19%;RSD均小于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碧螺春茶中茶多酚类成分及咖啡因的质量控制,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绿茶的质量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外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检测,研究了人参皂苷Rb1对体外蘑菇酪氨酸酶的影响;通过细胞增殖率的测定,研究了人参皂苷Rb1对B16黑色素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Rb1样品对于体外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熊果苷(P0.1),抑制率均在±5%,说明人参皂苷Rb1对于体外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没有明显作用;人参皂苷Rb1对B16黑色素细胞增殖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Rb1质量浓度125μg/mL时对B16黑色素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125μg/mL时对B16黑色素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