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废弃中药渣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在添加微生物菌剂、鸡粪和尿素的条件下,采用好氧人工翻堆堆肥方式,研究中药渣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EC、pH的动态变化及种子发芽力。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和鸡粪的处理堆温较高,腐熟进度比纯中药渣自然堆腐提前10~15d。  相似文献   

2.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强化鸡蛋为原料制备DHA强化蛋黄粉,通过测定pH值、色差值、DHA含量和过氧化值等指标,探讨烘箱加速氧化25 d,及不同温度(4、25、37 ℃)、光照(照光/避光)和氧气(有氧/无氧)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相较于喷雾干燥能更好地保留DHA,制得的DHA强化蛋黄粉中DHA含量为17.1 g·kg-1。高温氧化使DHA强化蛋黄粉的pH值降低,红度值增加,亮度值下降。37 ℃贮藏7周时,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3.1%。25 ℃贮藏60 d时,无氧避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5.2%,有氧避光条件下为93.6%;无氧照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4.2%,有氧照光条件下为91.7%,且有氧照光组的过氧化值为有氧避光条件下的3.7倍。综上,温度对DHA强化蛋黄粉中DHA保存率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氧气和光照对DHA强化蛋黄粉的氧化变质具有促进作用。DHA强化蛋黄粉应优先考虑低温、避光、密封存放。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中药厂生产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以两种复方药渣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进行发酵,在堆肥各阶段取浸提液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来测定其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两种复方药渣堆肥浸提液处理后种子发芽率保持稳定,平均根长随着堆肥进程迅速增加,最大根长也呈增加趋势,种子发芽指数稳步提升,堆肥结束时两种药渣的堆肥浸提液都能促进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种子发芽指数超过了100%。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筒仓式反应器堆肥产品质量,利用大型筒仓式反应器开展鸡粪堆肥试验,探究堆肥原料组成、曝气强度和发酵菌剂对反应器堆肥产品的腐熟状况、氮素含量、总养分含量等的影响,并分析反应器堆肥处理鸡粪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添加菌渣和发酵菌剂、维持适中的曝气强度可以提高堆肥温度,降低堆肥pH值。添加菌渣和发酵菌剂、增大曝气强度可以降低堆肥含水率。添加菌渣、降低曝气强度可以抑制总有机碳和腐殖质的降解,添加发酵菌剂可以促进总有机碳降解,但对腐殖质的影响较小。原料组成对腐熟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较小,增大曝气强度和添加发酵菌剂可以提高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反应器处理鸡粪堆肥产品的铵态氮(NH+4-N)含量为100~150 mg/kg,硝态氮(NO-3-N)含量较低且差别较小。反应器处理后的腐熟堆肥的总养分含量为5.58%~7.44%,达到国家有机肥料标准要求;总有机质含量为26.44%~48.12%,含水率为25.00%~35.00%,pH值为9.40,腐熟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为19.33%~59.50%,均未达到国家标...  相似文献   

5.
腐熟堆肥回流对中药渣好氧堆肥进程及堆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腐熟堆肥回用对中药渣好氧堆肥腐熟效率及堆肥产品品质的影响,探讨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规律及腐殖质形态、组分、品质的动态变化,在工厂化条件下比较了中药渣自然堆肥与添加腐熟中药渣堆肥(质量分数10%)堆肥过程中碳氮磷硫和腐植酸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腐熟堆肥比自然堆肥提前20 d进入高温期,且高温期平均温度高于自然堆肥5℃左右。较之自然堆肥,添加腐熟堆肥可以强化有机物降解,堆肥产品的总碳含量与C/N显著下降(P0.05),而全氮、全磷、全钾和全硫分别增加17.5%、17.8%、14.7%和9.4%;两个处理堆肥前后总腐植酸、游离腐植酸和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变化不大,但添加腐熟堆肥处理可提高腐植酸的活性,增加游离腐植酸(7.8%)及水溶性腐植酸含量(30.1%);堆肥过程胡敏酸组分不断增加,富里酸组分逐渐降低,添加腐熟堆肥处理可强化堆肥腐殖化进程,增加胡敏酸组分(15.2%),胡富比显著升高,堆肥产品的分子量、缩合度及芳构化程度提高。研究表明,腐熟堆肥回流能够显著促进中药渣堆肥腐熟效率,提高堆肥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中药南五味子为原料,以发酵液中酒精度、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其发酵技术条件;同时进行南五味子直接发酵和提取有效成分后药渣发酵的工艺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当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0.5%、初始糖度为24%、pH值为5.0、发酵时间为7d时,所得发酵液的酒精度为9.(Ⅴ/Ⅴ),游离氨基酸含量达每100 mL0.0714 g;直接发酵与药渣发酵的酒精度相同,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感官评价方面,两者结果相近,但药渣发酵过程明显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7.
烤烟发酵过程中氧气条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人工发酵法研究了氧气条件对发酵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氧条件下发酵烟叶的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总氨基酸、淀粉、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无氧条件下发酵的烟叶。这说明发酵过程中氧气条件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降解和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烟叶发酵过程中,应提供充分的氧气条件,以促进烟叶品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中药渣加工废弃物堆肥化中皂苷的变化及腐熟进程,将葛根、人参残渣等中药渣混合制作堆肥,通过测定温度、pH值、皂苷、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C/N、发芽指数等指标,评价了堆肥化过程中皂苷含量的变化及堆肥的腐熟进程。结果表明:经过30 d的堆制,皂苷的残留率12%,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71.02%、44.84%和26.87%,pH值5.83,EC值1 050μs/cm, C/N值18.38,有机质46.62 g/kg,发芽指数86.64%,说明中药渣经过30 d的堆肥化过程已经完全腐熟且含有皂苷,为将来中药渣有机肥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施用中药渣堆肥对土地整治区新改土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土地整治区新改土的培肥及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高粱—油菜轮作模式下,设4种中药渣堆肥用量处理,分别为复合肥900 kg/ha(CK)、中药渣堆肥30 t/ha+复合肥900 kg/ha(ZYZ1)、中药渣堆肥60 t/ha(ZYZ2)和中药渣堆肥90 t/ha(ZYZ3),高粱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土壤细菌16S rRNA测序,并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构成及相对丰度,并进行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相关分析.[结果]与CK相比,随着中药渣堆肥用量的增加,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全钾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中药渣堆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水溶性磷酸根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19108个有效序列,得到7759个OTUs.施用中药渣堆肥会改变新改土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增加了5~6个土壤细菌菌门数量;提高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幅分别为7.1%~16.7%和5.4%~10.6%;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幅为8.4%~21.2%.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药渣堆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处理归为2类,即CK和ZYZ3、ZYZ1和ZYZ2.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受pH、NO3--N和有效钾含量的影响,同时有机质、全钾、P3O43-和NH4+-N也对其有一定影响.[结论]施用中药渣堆肥能提升土地整治区土壤肥力,改善其细菌群落组成,但要合理控制其施用量,以施用30 t/ha中药渣堆肥+复合肥900 kg/ha与施用60 t/ha中药渣堆肥为佳.  相似文献   

10.
固体堆肥发酵是合理利用发酵床熟化垫料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发酵床熟化垫料因在养殖场中经过腐熟分解过程,存在无法满足固体堆肥发酵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的风险。将不同比例的酒糟添加进发酵床熟化垫料中,改善发酵床熟化垫料理化性状,使其能够进行正常的堆肥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电导率(EC)、养分以及发芽指数进行检测,从而观察不同处理之间堆肥进程差异,在兼顾堆肥耗时、腐熟度以及养分含量的情况下,选出较为合适的混合发酵比例。结果表明,经过53 d的堆肥发酵,添加酒糟的T2、T3、T4、T5处理能够延长堆肥中高温阶段的天数,满足无害化对温度的要求,达到腐熟发酵床熟化垫料的目的;但与其他处理比较T2处理耗时最短,成本最低。酒糟的添加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堆体初始pH值以及C/N,而且明显降低堆体初始的EC值,有一个相对合适的初始发酵条件。因此,发酵床熟化垫料添加25%的酒糟进行混合发酵,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堆肥效果,而且控制了发酵床熟化垫料成本,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木薯皮和鸡粪的堆肥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木薯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等难分解物质,且其碳氮比值较高,难以直接利用。本研究以木薯皮和鸡粪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研究了堆肥化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及堆肥腐熟程度。结果表明: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后期已趋近于初始温度;而含水率变化不大。各处理的pH值在发酵结束时为7.3~7.5。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堆肥化进行而降低;而水溶性氮含量的变化受通气状况和氮源条件的影响较大。纤维素酶活性在堆肥初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考虑到堆肥腐熟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判断堆肥腐熟度时应根据多种指标(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指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添加物配方对棉秸秆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 以棉秸秆为原料,设置不同的添加物配方,进行棉秸秆堆肥腐熟发酵。对其发酵相关指标(温度、pH、电导率、速效氮、磷、钾浓度)及主要微生物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3种处理的温度、pH、电导率、速效氮磷钾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不同处理下的微生物数量也均不同。【结论】 处理3(基础配方+磷酸二氢钾2%)堆肥发酵效果最优,pH值为8.59~8.89,EC值为4 ms/cm左右,更适宜堆肥发酵。  相似文献   

13.
以白酒实训基地的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厌氧发酵和有氧发酵,研究了不同pH、温度和时间对废水中铵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废水处理发酵工艺条件如下:(1)厌氧发酵:pH6、厌氧菌1mL、温度30℃、时间8d;(2)有氧发酵:pH7、有氧菌0.02mL、温度30℃、时间8d;(3)反硝化发酵的最优组合为:pH6、反硝化细菌1g、温度35℃、时间7d。  相似文献   

14.
选择4种微生物菌剂进行鸡粪堆肥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鸡粪堆肥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初期的发酵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时间、缩短堆肥发酵周期、促进堆肥快速腐熟;接种菌剂的处理与对照比较,堆肥发酵初期温度提高了12~20℃,达到60℃以上的高温提早了12~13 d;接种微生物菌剂不仅加速有机质的利用,还能加快C/N的下降,提高堆肥的腐熟度;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接种菌剂2的处理pH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高温阶段pH升高导致的氮损失。根据试验结果综合评判,4种微生物菌剂中菌剂2和菌剂3在加速鸡粪堆肥腐熟中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及改善农业废弃物中禽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率,采用肉鸡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同时添加不同发酵剂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应用物理和化学分析法研究鸡粪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C/N,NPK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变化,以研究在玉米秸秆添加量一定的情况下,发酵剂的有无及不同发酵剂以及翻抛和通气对堆肥腐熟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堆积物鸡粪与秸秆的C/N达到堆肥发酵最适的C/N后,升温很快,温度最高为60℃,其pH在7.2~8.5,整体上偏弱碱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发酵剂对堆肥温度变化无明显影响,但添加发酵剂的处理除臭效果显著.鸡粪堆肥原料和工艺复杂,其腐熟度需多种指标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福州市主要行道树修剪废弃混合粉碎物料进行堆肥,添加鸡粪调节C/N比,通过实时监测,探究堆肥好氧发酵过程中养分含量变化及堆肥对植株翠芦莉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合福州市常用园林树木粉碎物料堆肥的腐熟条件,为研制高架桥园林植物营养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总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堆肥第10d时温度达到50℃,并趋于稳定。pH值在堆肥过程中先呈上升趋势,后逐渐下降,在35d左右趋于稳定。含水率在堆肥过程中呈现下降的趋势。第35d时,C/N比达到了堆肥已经腐熟的要求范围(15~20∶1)。施用堆肥的处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高于未施用堆肥的处理,且土壤与堆肥物料1∶2配比时,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养分含量达到最高。表明堆肥温度45~49℃,平均温度48℃,C/N比19.50,pH值为9条件下,园林植物粉碎物料堆肥在第35d时达到腐熟,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分别为1.28%、1.73%、1.95%,可以作为轻质营养土的原料;土壤与堆肥比例1∶2时最有利于植株翠芦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腐熟剂对鸡粪堆肥过程中堆料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畜禽粪便的工厂化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取自郑州某养鸡场的鸡粪为供试材料,设计腐熟剂组(堆肥中添加了腐熟剂,其活菌数为2×1010 CFU/g)和正常堆肥发酵组(对照组,未添加腐熟剂)2个处理,测定发酵过程(0~40d)中2个处理鸡粪堆肥的温度、含水率、pH值、C/N和NH+4-N含量,并采用种子发芽指数对堆肥腐熟的毒害性进行评估,然后对发酵结束后2个处理鸡粪堆肥的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腐熟剂组鸡粪堆肥升温速度快,高温维持时间长;水分蒸发快,腐熟后的鸡粪含水率明显下降;发酵结束时,堆肥pH值维持在有利于微生物发酵的弱碱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腐熟剂组的C/N在第20天时已小于20,达到腐熟。在发酵第35天时,腐熟剂组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0%,明显高于对照组。发酵结束时,腐熟剂组的堆肥臭味减轻,养分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腐熟剂可以提高鸡粪堆肥发酵效率,减少堆肥养分的流失及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药渣、酒糟等废弃物发酵制备有机肥,并进行蚯蚓养殖试验,探讨中药渣有机肥养殖蚯蚓的方法及条件。结果表明,在有机肥基质相对湿度为65%~75%、养殖温度为15~27℃、pH 6.5~7.5的条件下,用中药渣等发酵制备的有机肥有利于蚯蚓生长;当养殖温度在25℃左右时,蚯蚓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评价鸡粪好氧堆肥腐熟度,为堆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简易发酵罐,实验室模拟鸡粪便好氧堆肥发酵,测定堆肥不同时段具有实用意义的腐熟度和粪便无害化标准的各项指标,并对堆肥腐熟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好氧堆肥温度最高达50~55℃以上并持续5~7 d,pH的变化范围为7.3~8.6,含水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有机质含量由最初的86.2%降至63.9%,C/N由最初的24.7降至堆肥12 d 20.0、0,种子发芽指数在堆肥第10天达80%以上,粪大肠菌值由0.001升至0.173,蛔虫卵的死亡率在第7天左右达95%以上。[结论]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含水率、有机质含量、C/N、种子发芽指数、粪大肠菌值及蛔虫卵的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鸡粪好氧堆肥腐熟度的要求,保证了堆肥的充分腐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甘蓝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对亚硝酸盐生成的抑制效果,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甘蓝在自然发酵和不同加盐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条件下的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酸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的酸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比自然发酵低;发酵温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最大,加盐量影响次之,接种量影响最小;当腌制甘蓝时,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柠檬酸有协同作用。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方法加工的酸甘蓝亚硝酸盐峰值低、含量少,同时添加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