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量富硒茶研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出在不同富硒土地上,用人工施用无机硒,生产以有机态硒为主,含量较高,量值可控的新式富硒茶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为不同缺硒区生产不同含硒量的富硒茶。为进一步彰显陕西富硒茶特色,迈出了一步。经推广应用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高硒土壤茶园、低硒土壤茶园、传统制茶工艺、制茶新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茶叶含硒量对富硒茶硒的浸出率无显著影响,制茶工艺对茶叶硒的浸出率影响显著,传统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为12.40%~19.58%,红茶高于绿茶。笔者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为19.41%~29.38%,硒的浸出率提高50%。不同来源的富硒茶中近80%以上的硒为有机硒,并主要呈蛋白质结合态。富硒茶粗蛋白质中胱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随茶叶含硒量提高而增加。不同来源的富硒茶含硒蛋白SDS-电泳带分析表明,富硒茶的化学性质相似,低硒土壤茶园通过施用硒肥,经茶树生物转化生产富硒茶与天然富硒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对比不同绿肥在富硒茶园的生长情况及集硒能力,采用在富硒茶园中种植黑麦草、毛叶苕子、紫云英等冬绿肥和田菁、木豆、大叶猪屎豆等夏绿肥,调查绿肥生长情况,取样检测分析不同绿肥的生物产量、硒含量并计算其集硒能力和估算还田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富硒茶园种植不同绿肥品种的集硒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冬绿肥生物含硒量普遍高于夏绿肥,但生物量低于夏季绿肥,从单位面积的绿肥生物体集硒量来看,冬季绿肥总集硒量均高于夏季绿肥,约为夏季绿肥的1.7~8倍;按照常规富硒茶园茶青采收硒带出量测算,富硒茶园冬夏绿肥连作总计可提供的硒还田量约为收获茶青带出量的10~20倍,对提供茶树根系需要的活化硒元素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作为富硒茶园土壤硒强化补充及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产量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试验大鼠40只分为5组,分别2饲以基础饲料(含硒量为0.01μg/g)并饮用自来水(对照)、亚硒酸钠溶液、低硒茶浸出液、人工富硒茶及天然富硒茶浸出液,观察天然和人工富硒茶叶硒的相对生物利用率及其对大鼠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对富硒茶叶硒的相对利用率比对照和亚硒酸钠高,富硒茶叶硒的利用率为68.05% ̄70.40%,而对照的硒利用率为65.38%,NaSeO3硒的利用率为65.41%。显示  相似文献   

5.
低硒土壤茶园茶叶富硒方法及其富硒效应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低硒茶园土壤施用亚硒酸钠, 经茶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茶。结果表明: 土壤施硒05 kg/hm 2 和10 kg/hm 2 , 以及施用含硒05 kg/hm 2 的富硒茶专用肥, 茶叶含硒量均比对照显著提高, 最高可达0362 μg/g, 施用富硒茶专用肥可显著提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茶树叶面喷施硒50~100 g/hm 2 (100 μg/m L), 在喷施后8~26 d 内采摘茶叶, 茶叶含硒量达032~145 μg/g, 其中有机硒占76% ~90% 。硒施用量、喷施浓度、时间和茶叶采摘时期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茶的关键因素。制茶工艺对茶叶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富硒肥对茶树的影响及新型硒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硒是一种优质硒源,富硒茶生产对人体硒的摄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施用硒肥提高茶叶硒含量是生产富硒茶的科学途径,新型硒肥的发展为优质富硒茶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但不同硒肥对茶树的影响机制不同。综述了硒对茶树的作用、影响茶叶硒含量的因素、硒肥施用现状等,同时探讨了缓控释硒肥、纳米硒肥、微生物硒肥、螯合硒肥4种新型富硒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新型硒肥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富硒茶的生产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西茶叶主产区茶园富硒情况、开发富硒茶和制订相关栽培技术规程,对广西凌云、乐业、桂平、昭平4个茶园土壤和茶叶含硒量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富硒茶栽培的土壤含硒量、种植品种、土壤p H、有机质含量、采摘季节和等级等主要技术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富硒茶生产调控措施,并从外源施硒的方式和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富硒茶油的主要功能,富硒茶油的营养成分,富硒油茶开发的概念,阐述了赣州市发展富硒油茶的意义,分析了赣州市发展富硒油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提出了赣州市发展富硒油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恩施可以充分利用富硒这一天然有利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富硒茶。世界硒茶看恩施硒茶——养生茶、放心茶。  相似文献   

10.
恩施可以充分利用富硒这一天然有利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富硒茶。世界硒茶看恩施硒茶——养生茶、放心茶。  相似文献   

11.
郭亚杰  唐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303-8304
[目的]找出富硒茶叶与健康的关系。[方法]用自感健康问卷调查法对富硒茶叶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做一个初步分析。[结果]茶叶中含硒量不同地区居民在饮茶习惯上并无明显差别,而他们的自感健康状况却有区别;高硒地区健康状况最好,中硒次之,低硒最差。[结论]不同地区健康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饮茶摄入硒量的高低造成的,而与饮荼习惯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12.
采集生产于湘西吕洞山区的保靖黄金茶,对于人工增硒和天然富硒茶叶中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和茶汤中硒溶出率进行比较分析,找寻其中相关性。结果表明:喷施植物富硒强化剂增硒效果显著,规范使用可以达到《富硒茶》GH/T 1090-2014含硒量:0.2~4.0mg/kg标准要求;人工增硒茶叶中平均有机硒占总硒比值:81.6%,天然富硒茶叶中平均有机硒占总硒比值:92.8%,表明人工增硒比天然富硒茶叶有机硒比值低10%;人工增硒茶浸泡后,茶汤中硒的平均溶出率:33.8%,天然富硒茶茶汤中硒的平均溶出率14.0%,说明人工增硒茶是天然富硒茶的茶汤中硒的平均溶出率2.4倍,与亚硒酸钠等无机价态比有机价态更易溶于水正相吻合;按照SB/T10157《茶叶感官评审方法》,根据计算人工增硒茶和天然富硒茶,一杯茶汤中含硒0.16~0.25ug。说明富硒茶叶可以满足人体补硒部分需要,是一种安全、生态摄取微量硒元素的绿色饮品。  相似文献   

13.
安康市是中国优质天然富硒区域,安康富硒茶是安康市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介绍了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概况,指出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审视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安康市16个茶产业主导村,提出了富硒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壮大安康市富硒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农民受益原则,进一步发挥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扶贫作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茶产业与旅游、电商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申请使用"安康富硒茶"区域品牌,重视创建企业品牌;强化政策支撑,从资金、人才、用地、金融等方面服务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富硒"特色,加快推进全市生态富硒产业发展,引领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4年,全市富硒食品产值达到176.1亿元,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90元,同比增长13%。安康生态富硒产品不断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全国驰名,  相似文献   

15.
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主要方法是人为补充外源硒,有效途径是向叶面喷洒一定浓度的无机硒水溶液,通过茶树自身的生物转化作用,实现茶叶有机硒含量的提高。茶叶硒的生物累积效应既会受喷硒浓度影响,也会有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气候条件对这一过程会产生相应影响,叶表无机硒残留更是人工生产富硒茶所必须控制的。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明上述因素对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的影响,为生产卫生安全富硒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富硒茶油的营养成分、主要功能及富硒油茶开发的概念,阐述了赣州市发展富硒油茶的意义,分析了赣州市发展富硒油茶的资源优势,提出了赣州市发展富硒油茶的对策,以期加快富硒油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物以"硒"为贵,人以"硒"为寿。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一些富硒农产品如富硒米、富硒甘薯、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备受青睐。富硒栽培在改变农产品营养结构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传统的种植业带来了"硒旺之路"。本期《专题策划》带你认识发展中的富硒  相似文献   

18.
富硒茶就是茶叶里硒元素含量非常丰富,硒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这种茶叶在我国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标准设定茶叶含硒值为公斤千茶含硒0.25—4.0mg/kg。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安康紫阳富硒茶的知晓状况及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安康富硒茶商铺的营销策略、当地学校对茶文化的宣传促销以及当地政府对富硒茶的引导意见,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陕南安康是全国富硒土壤资源面积最大、最宜开发利用的地区之一,从政府的视角,通过对陕西"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实证研究,提出陕西"富硒"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相关建议,以促进陕南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