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为改良丹参饮片产地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干切、浸润、水蒸气闷润3种方法加工丹参饮片,通过饮片品相认定并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丹参饮片质量。[结果]丹参干切片切制困难,表面色泽差,呈砖红色,常出现开裂、翘边,片形不一致且成片率低;浸润所得丹参饮片表面颜色加深,切面平整、无裂缝、呈暗红色,芯部呈紫黑色,片形不美观,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均显著降低;水蒸气闷润所得丹参饮片表面颜色鲜亮、呈紫红色,切面平整、光滑、无裂痕、呈淡黄色,质硬,参味浓,片形美观,成片率高,加工省时省力,且丹酚酸B与丹参酮ⅡA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从饮片品相、各活性成分含量、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饮片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水蒸气闷润软化药材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通关藤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阴干、阴干10 d+50℃烘干、30℃烘干、50℃烘干、105℃杀青30 min+80℃烘干共5个处理,应用HPLC测定各处理下通关藤中绿原酸和通关藤苷H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通关藤总酚酸含量在阴干处理下最高,50℃烘干的含量次之,其余3个处理下的总酚酸含量最低。干燥方式对绿原酸的含量影响最大,5个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阴干10 d+50℃烘干后绿原酸的含量最高,80℃烘干的绿原酸含量最低,且前者是后者的8倍左右;总皂苷在阴干10 d+50℃烘干和阴干处理下的含量最高,80℃烘干处理下的含量最低;通关藤苷H的含量表现为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采用何种干燥方式干燥通关藤,应根据所需的药效成分含量指标进行判断。若以总酚酸和绿原酸为主要参考指标,应选择阴干或低温干燥;若以通关藤苷H和总皂苷为指标,则应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法进行干燥。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量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含量以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鲜丹参的质量影响。方法:通过HPLC检测经常温蒸馏水、100℃蒸馏水以及无水甲醇进行预处理后的鲜丹参切片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含量,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不同产地鲜丹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产地鲜丹参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的含量不同,但经沸水处理后的丹酚酸B含量均最高。结论:沸水处理有利于鲜丹参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市售9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差异。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采用HPLC测定9批市售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含量6号(安徽野生)样品最高,为0.309 3%;8号(山东栽培)样品最低,仅为0.044 7%。丹酚酸B含量9号(山东野生)样品最高,为4.410 0%;2号(四川栽培)样品最低,为3.533 3%。结论目前市场上丹参质量差异很大,建议加强对丹参药材种植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北细辛饮片的炮制工艺,考察饮片的减毒工艺,本研究以药材润洗时间、浸泡时间、干燥方式(阴干和烘干)、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马兜铃酸I、细辛脂素、浸出物、含水量和挥发油为指标,确定北细辛饮片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北细辛药材经过5 min润洗、24.6℃阴干24 h或5 min润洗、25.0~35.0℃8 h烘干,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北细辛饮片;将北细辛药材的润洗时间增加至48 h,24.6℃阴干48 h,可作为北细辛饮片的减毒工艺。本试验研究的炮制工艺在实际生产中更具实用性,同时,通过调整炮制参数也可降低饮片中马兜铃酸I的含量,实现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银杏植物中黄酮含量的影响,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以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的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结果表明,以晒干、阴干、烘干和微波干燥处理后,银杏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751%、0.849%、0.826%和0.884%,干燥方法以微波最好,阴干次之.晒干最差。直射光线对黄酮含量影响较大,在银杏采集加工中,应避免用晒干的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观察丹参药材性状和病害情况,用重量法测定丹参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丹参药材的产量、病害、浸出物含量、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以玉米、红薯、花生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优于以丹参和棉花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采集临沧云县产新鲜滇龙胆,采用9种不同初加工方法,以滇龙胆的根及根茎为研究对象,测定干燥后滇龙胆样品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含量,以及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等指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水洗烘干(SXHG)处理样品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所需干燥时间最短,仅为12 h,远低于其他处理;水洗烘干(SXHG)处理样品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主成分分析可知,水洗烘干(SXHG)滇龙胆样品综合质量最好,免洗阴干(MXYG)综合质量次之,但该方法加工的样品总灰分和浸出物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水洗阴干(SXYG)在传统生产中农户广泛使用,可根据天气、场地等实际情况在产地加工中作为辅助干燥方法。综合考虑,滇龙胆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水洗烘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可根据天气、场地等实际情况采用水洗阴干方法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猪毛蒿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含量、挥发性成分以及绿原酸含量差异,为寻找猪毛蒿炮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重量法测定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含量,GC-MS/MS测定挥发性成分,HPLC-UV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与生品相比,晒干品的水、醇提取物含量均显著下降;烘干品水提取物含量下降,而醇提取物含量提高;阴干品无显著差异.GC-MS/MS分析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从生品、阴干、晒干、烘干品中分别检出25、21、27、24个色谱峰,共有的组分有13个,且猪毛蒿炮制前后既有含量的改变,也有不同结构的成分出现,晒干与生品差距最大;HPLC-UV方法测定了绿原酸含量,发现炮制后均显著下降,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生品、阴干、晒干、烘干.[结论]猪毛蒿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阴干方法,以防止有效成分损失.  相似文献   

10.
[目地]研究不同杀青温度和不同制干方式对黄花菜外观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杀青温度和阴干、晒干、烘干3种制干方式处理黄花菜。[结果]杀青温度为70℃、晒干的黄花菜其外观均金黄,无青条,无异味,条形均匀,肉质肥厚,蛋白质、总糖和硒含量最高,分别为13.46 g/100 g、55.2 g/100 g和0.029 1 mg/kg。[结论]杀青温度在70℃,阴干、晒干和烘干黄花菜品质均较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生产中选择晒干,黄花菜的营养成分流失最少,加工简便,且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