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湘北地区1987~2011年早稻单产和早稻生育期内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早稻的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了预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气象产量与早稻生育期逐旬气象要素相关性,筛选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5月中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6月中旬降水量和7月中旬日照时数是影响湘北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8~2009年早稻产量进行了预报验证,平均准确率在91.0%以上。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早稻产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山东省近8年小麦生育期内气象三因素变化及旬气象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0年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积温呈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生育期内84个气象因子中有25个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或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旬降水量有6个因子,旬日照时数有9个因子,旬平均气温有10个因子。因此,在今后旱地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应结合日照和气温等气象因子变化特点进行选择,从而提高选育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2014—201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试验田选用长治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诚信6号进行分期播种。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长治地区不同播期玉米生育进程和气象条件变化,研究了播期和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日均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而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也是影响玉米生育进程的主要气象因子,生育进程与降雨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2014—2015年长治地区降雨比较充足,对玉米生育进程影响不大;生产上,长治地区春播玉米4月25日—5月10日播种,可增加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适当缩短玉米后期脱水时间,从而为玉米实现籽粒直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对2004-2018年昌平区苹果不同生育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昌平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3月底-4月(萌芽-开花期)平均最低气温,7月(生长后期)平均气温,8月(膨大期)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湿度,9月(着色前期)气温日较差,10月(着色后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湿度。今后昌平区苹果种植要重点预防萌芽-开花期低温冻害、生长期高温、膨大期高温以及着色期高湿多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飞  劳晓璨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6):1119-1122
利用浙江省龙游县2010—2019年的气象资料和柑橘产量资料,用龙游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与多项气象因子(2010—2019年逐月和逐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年≥10 ℃积温、≥11 ℃积温、≥12 ℃积温,各物候期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并建立各自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与实际产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子个数远多于气象产量,逐步回归系数实际产量比气象产量更显著,实际产量的预测模型检验明显优于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因此,用柑橘实际产量来分析和预测龙游柑橘产量比用气象产量更适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神农架地区三个主产烟区2005—2010年烟叶的产量和大田期气象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统计方法,分析了烟叶产量和大田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环神农架地区烤烟的产量主要受烟叶生长伸根期到脚叶成熟期(6月份、7月份)的平均温度与日照时数,大田期整个生育期(5~9月份)的平均温度及上部叶成熟期(9月份)的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供气候变化未来情景相适应的栽培途径,对近30年区域(临汾)与水分相关的降水量、气温、10cm地温、蒸发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7个气象因子开展了动态变化、因子间相关性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特征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10cm地温呈递增趋势,而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则呈递减趋势;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蒸发量为夏>春>秋>冬,各月份蒸发量为6>7>5>8>4>3>9>10>2>11>1>12。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间相关性为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与蒸发量呈正相关,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变异系数为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地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月份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为各年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10cm地温、日照时数与产量呈负相关,而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则与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不同阶段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生产年度>生育期>休闲期。该项研究可为小麦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孙瑞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7):1317-1319
利用正阳县1959—2018年近60 a逐年5—10月主要气象因素及2007—2018年夏花生平均产量,对气象因素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阐述主要气象因素对夏花生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与夏花生产量相关的27个气象要素中有14个要素与产量关系密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7月降水量、开花下针期降水量、5月总日照时数、5月平均气温、苗期总日照时数与产量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6月降水量、7月总日照时数、7月平均气温、开花下针期总日照时数、开花下针期平均气温与产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8月总日照时数、9月平均气温、苗期降水量、成熟收获期降水量与产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毕节地区 1961~ 2 0 0 0年 40a间水稻产量与其生育期间气温、降雨量、日照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9月上旬均温、5月上旬降雨量及 9月上旬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气象要素。结合产量丰歉年型提出了水稻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豫中补灌区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豫中补灌区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选用许昌等7个代表性县(市)1986-1987和1989-2003年的小麦产量与小麦生育期间的10月到次年5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县(市)3月份的平均气温与小麦产量的正相关均达10%以上显著水平,10月份的日照时数(除西平外)与小麦产量的负相关也均达10%以上显著水平,但其余因子和时段与小麦产量的相关绝大多数未达显著水平;逐步回归表明,影响豫中补灌区小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和关键时段因县(市)而异,规律性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朱霞  杨佃志 《北京农业》2012,(15):20-21
通过对气象因素与花生产量的相互影响关系的探讨,提出针对花生生产的农气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和策略。通过对花生各生长期的所需的基本气象条件作为切入点,以山东省泰安地区为例,对气象因素与花生产量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9项举措,为更好地提高花生生产的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农业的增产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计,通过Excel表格汇总整理从气象局获得气象资料,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相关性。[结果]单株有效角果数与苗期气候因子关系密切,与苗期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每角粒数与苗期降雨量呈正相关,而与苗期气温和花期日照时数负相关。千粒重与苗期日照时数正相关、与花期降雨量负相关。[结论]栽培上应增加地表覆盖等措施保证土壤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幼苗生长,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性好,减少降雨对油菜开花的影响。通过壮苗培育提高商品油菜籽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葛根产量关系密切的温、光、水农业气象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湖南娄底响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2008~2015年连续8年的葛根生产气象平行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葛根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结果]冷水江市葛根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当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40℃时,葛根生长慢。气温偏低、光照偏弱、降水偏多的年份,产量偏高;气温偏高、光照偏强、降水偏少的年份,产量偏低。夏、秋干旱是影响冷水江市葛根产量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为葛根人工丰产栽培、产量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2002年夏季(6-8月)整季低温多雨,所引起的延迟型、障碍型等灾害对水稻减产的影响,并用实例对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气象因子与大枣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谚"旱枣涝栗子"入手,结合沂源县1971~2000年30年气象资料及大枣产量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其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多少的对应关系,从而验证"旱枣"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分离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8):127-132
为探寻准确高效分离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的方法,利用河南省浚县1986—2018年冬小麦单产数据,分别采用HP滤波法、Logistic拟合法、滑动平均法和综合平均趋势法拟合其趋势产量,计算对应的气象产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平均趋势法分离的趋势产量与实产变化趋势最为吻合,气象产量波动幅度准确反映了实产变化特点,是分离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最准确的方法。11a滑动平均法及HP滤波法操作简单,且拟合结果能较准确地体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是较为实用的方法。Logistic拟合法得到的趋势产量增产速率呈逐步减小趋势;5a滑动平均法得到的气象产量波动幅度较小,夸大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小麦增产的作用,部分程度忽略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这两者所得结果均在某种程度上与客观事实不符,不适合该地区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李琦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16-218
利用安徽省1951~1995年烤烟单产资料,划分出安徽省烤烟单产丰歉年景,并对歉收年景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烤烟损失量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40多年来安徽省烤烟歉收年景气象灾害损失量共计10.33万t,价值1.35亿元,歉收年景灾损量平均0.94万t,价值1230万元,烤烟灾损率平均37.22%。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宜宾市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不同程度干旱日数与宜宾市水稻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不同时段干旱对宜宾市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出现气象干旱对水稻产量形成有利;4月、5月、7月出现气象干旱,对水稻产量形成不利,其中5月分蘖期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王二虎  孙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6-8638,8690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2000~2010年开封市西瓜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开封市西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按照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7月份平均温度4月份降水4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平均温度5月份降水6月份光照5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降水4月份光照5月份光照7月份光照7月份降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开封市西瓜产量与温度条件的关联度最大,由于开封西瓜播种期间,温度仍然不稳定,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不利于出苗和生长。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提高西瓜产量十分重要。西瓜出苗后应特别注意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开封西瓜进入伸蔓开花期后,应注意降水和光照对西瓜的影响,开封5月份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如果降水偏少,应注意及时合理灌溉。西瓜果实成熟期,正值开封的雨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西瓜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开封西瓜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日照时数和较强的光照强度,若光照不足,会对西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西瓜栽培管理上应该注意对植株及时整枝打杈,减少枝叶重叠,改善瓜田光照条件,以利于西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掌握影响奈曼旗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业气候区划和防灾减灾工作,利用奈曼旗气象站1986—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蒸发等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蒸发4个气象因子对奈曼旗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奈曼旗在"十三五"期间的玉米稳产高产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