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饲养密度下猪的采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5,(5)
为探讨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猪的采食规律,利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FIRE)对68头纯种大约克60~100kg生长阶段进行了测定和观察。试验猪按饲养密度大小分为4组,每组1个重复,饲养密度分别为0.56头/m2、0.50头/m2、0.44头/m2、0.39头/m2。结果表明,饲养密度为0.44头/m2时,群体的生长性能表现较好,平均日采食次数13.59次,平均日采食时间64.95 min,平均日采食量2.52 kg,平均日增重867.39 g。在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建议采用0.44头/m2的饲养密度,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并发挥猪群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2.
饲养密度是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众多环境条件之一。在制约猪生长性能发挥的因素中,品种因素约占1/5,饲粮及日常管理约占1/2,生长环境则约占1/3。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作为环境条件之一,会对猪的生长性能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饲养密度与猪的生长性能、免疫应激、肉品质以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本文将从饲养密度对猪行为方式、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肉品质以及健康4个方面的影响,对饲养密度影响猪生长性能和健康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与饲喂要点,养猪场必须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功能定位进行精细化饲养。乳猪饲养时要注重教槽料的使用,以使其平稳断奶;保育猪饲养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逐步换料,将换料应激降至最低,必要时可考虑药物保健措施;育肥猪饲喂时要注重采食对体重的影响,另外在出栏前遵守药物的休药期,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母猪饲养时要分阶段给予不同的饲料,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同时还要注重维生素以及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  相似文献   

4.
正猪咬尾症称为猪反应过激综合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现代养猪场常见的一种病症,特别容易发生于早期断奶猪(1~3月龄的保育猪),轻者可引起饲料报酬率降低,严重者可造成猪只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1病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粗纤维等缺乏,不能满足生长需要;不同品种、日龄猪混养,饲养密度较大,圈舍面积小,相互冲撞等,食槽位及饮水器不足,不能满足采食、饮水;圈舍卫生  相似文献   

5.
李懿  李晓娜 《中国饲料》2023,1(6):37-40
文章旨在研究饲养密度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头遗传背景相近、体重和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的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低饲养密度组(1.40 m2/头)、中饲养密度组(1.05 m2/头)和高饲养密度组(0.84 m2/头),试验为期30 d。结果表明,与中饲养密度和低饲养密度组相比,高饲养密度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AT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GSH-Px和T-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CTH和COR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与低饲养密度组相比,中饲养密度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 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COR浓度显著提高(P<0.05),但GSH-Px、T-SOD和ACTH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养密度组T-AOC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饲养密度过高将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应激能力。结论:降低饲养密度可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水平,降低应激水平。 [关键词]饲养密度|肥育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9,(6)
<正>猪的进食时间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比如较高的饲养密度和热应激)的影响。在较高饲养密度情况下喂食时,较小的猪会被群体中处于较高地位的猪挤走而被迫在其他时间进食;有热应激的猪也会在不同的时间进食。那么,猪的进食时间会影响其能量代谢吗?R J J van Erp博士等的研究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评估高维生素水平和饲养密度对生长猪生产性能、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次试验采用2(2个维生素水平)×3(3个饲养密度)因子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共192头生长猪(23.1±0.95kg;63日龄),试验持续时间36d。生长猪被分配到3个不同饲养密度(0.64m~2/猪、0.48m~2/猪、0.38m~2/猪)的处理组中,日粮包括对照组(NRC水平)和高水平维生素组(维生素2倍对照组)。试验数据表明,生长猪的ADG和ADFI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高水平维生素组的G/F比对照组低5%(P0.05);高水平维生素对干物质和氮的表观肠道消化率有负影响(P0.05)。此外,试验结束时,生长猪血液中皮质醇浓度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同时高水平维生素降低了血液中皮质醇浓度(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WBC浓度呈线性降低状态(P0.05)。试验数据表明,饲养密度的主效应与日粮维生素水平不存在直接的紧密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两倍添加维生素不能提高饲养密度高组的生产性能,但血液中皮质醇浓度会降低,且氮的消化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8.
活重为20—90公斤的猪,其生长性能受20公斤以前的饲养水平的影响。Elsley(1963)等报道,体重在5—20公斤时,限量饲喂的猪比自由采食的猪后期生长快。这些学者还认为,20公斤以前的饲养水平对90公斤活重时的胴体脂肪含量有影响。至于20—45公斤(前期)不同的饲养水平对45—90公斤(后期)肥育阶段的生长性能和90公斤时的胴体品质的影响,目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生长育肥猪的营养可限制其遗传表达。如果优良猪种喂给劣质饲料,生产性能就会很低。象饲料效力可影响猪的瘦肉生长效率一样,还已证明阶段饲养也可提高瘦肉生长。本文旨在讨论那些能影响瘦内生长效率的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羔羊的断奶时间和断奶方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饲养管理策略问题。断奶是羔羊生命的应激时期,其表现是生长速度下降或者停止,有时甚至出现体重减轻。这种断奶打击的水平或程度取决于羔羊断奶时的年龄、体重,以及断奶前的饲养方案。对于绵羊羔和山羊羔的研究表明,为了使断奶打击的影响最小化,断奶时的体重比断奶年龄更为重要。在吮乳期采食固态饲料的绵羊羔和山羊羔,其生长受到断奶打击的影响要小于没有采食固态饲料的羊羔。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中国南方高温高湿环境对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猪在生长育肥期采食量、采食时间等采食行为和饲料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猪在FIRE测定站的998 195条采食记录为基础,使用温湿度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圈舍温度和湿度。采用R 3.5.1软件统计猪群昼夜采食节律,运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温湿度水平采食行为和饲料效率的差异,并尝试建立扬翔华系杜洛克生长公猪实际采食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扬翔华系杜洛克生长猪的采食行为呈昼夜节律变化,受日温度变化影响;当环境温度在20~24℃,温湿指数(THI)在66~71时,生长猪的饲料转化率(FCR)和剩余采食量(RFI)均较低;当环境温度超过25℃,THI超过74时,FCR最高可提高13.98%,RFI最高可提高182.92%。综上可知,在华南地区湿热环境下,当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THI在65~70时,扬翔华系杜洛克生长公猪的采食量较高,FCR和RFI较低,饲料效率较高。THI可作为监测生长公猪热应激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猪种改良使其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大大增加。遗传改良、选择和高效管理技术的采用使母猪体格更大,瘦肉率更高,生长速度更快,饲料效率更好,并大大增加了产仔数和泌乳力。过去20年中,随着可遗传生产性能的改进,对育种猪的饲养方案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母猪饲养的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繁殖周期、不同阶段应提供适宜的营养需要,才能获得终身最大的繁殖力。初产母猪因营养因素所受的影响比成年经产母猪要大。最近有关母猪的营养研究都表明,在母猪培育过程中营养能改进其遗传容量。另外,在养猪业中影响繁殖性能的重要参数是母猪年均产仔数和饲养时间。 日粮因素也能影响与母猪繁殖力有关的参数,如初情期、每胎分娩年龄、母猪寿命、出生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及断奶体重。  相似文献   

13.
选用65日龄、体重相近的125头健康长×白×斯三元杂交猪,研究了玉米蛋白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及饲养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蛋白饲料在设定的范围内(5%~15%)可部分替代玉米以及豆粕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即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蛋白饲料(5%~15%)均可以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同时试验结果亦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蛋白饲料均可显著降低饲养成本(P<0.05)。本研究表明,玉米蛋白饲料在适当的添加量内可以很好地替代玉米以及豆粕,长期、规模饲喂能够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7 kg左右的健康育肥猪336头,分为4组(试验1、2、3、4),分别按头均面积1.09 m2/头、0.93 m2/头、0.84 m2/头、0.79 m2/头饲养,自由采食,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试验1日增重、料肉比均优于其他组(P0.01或P0.05),表明育肥猪占地面积以1.0 m2/头为宜。  相似文献   

15.
猪的行为特征与饲养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模化猪场的动物行为问题,如母猪限位而引起的腿病,饲养环境贫瘠而引起的仔猪异常行为等,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解决这些问题,需从猪自身行为特征着手,通过了解、利用猪的行为特征,为猪提供符合其行为特征的生长环境。文章旨在介绍猪的主要行为特征与国外符合动物福利的饲养方式和设备,以期为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饲养方式改进提供参考。1猪的行为特征1.1采食行为猪具有天生的拱土觅食行为,每次采食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位置,有时将两前肢踏在食槽中采食;个别猪钻进食槽,站在食槽一角;有的会像野猪拱地觅食一样,沿着食槽拱动,将食料搅弄出来,抛洒…  相似文献   

16.
英国布列颠家畜生产协会A·L·莱特福特博士,认为只有在饲养方式上,采取高营养水平,才能在遗传上改进猪的生产性能。他的试验表明,给猪以充足饲料(自由采食),营养采食量尽可能增加到最大限度,能够促进饲料转化率,收到好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猪背最长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和μ-钙蛋白酶(μ-calpain)mRNA丰度,以及对肌肉剪切力的影响,54头约6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被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第1组为对照组,自由采食;第2组为补偿生长组,前20 d限饲30%,后20 d自由采食;第3组为限饲组,全期限饲30%.所有猪饲养40 d后屠宰取样,用实时定量PCR测定猪背最长肌中calpastatin和μ-calpain mRNA相对丰度.结果表明,背最长肌calpastatin和μ-calpain mRNA相对丰度在自由采食组和补偿生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补偿生长组和限饲组问差异显著(P<0.05);在自由采食组和限饲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背最长肌剪切力与calpastatin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5 9.背最长肌剪切力与μ-calpain相对丰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5 7.背最长肌中calpastatin mRNA相对丰度与μ-calpain mRNA相对丰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55 9.结果表明补偿生长和限饲均可以增强calpastatin和μ-calpain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羔羊的断奶时间和断奶方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饲养管理策略问题。断奶是羔羊生命的应激时期,其表现是生长速度下降或者停止,有时甚至出现体重减轻。这种断奶打击的水平或程度取决于羔羊断奶时的年龄、体重,以及断奶前的饲养方案。对于绵羊羔和山羊羔的研究表明,为了使断奶打击的影响最小化,断奶时的体重比断奶年龄更为重要。在吮乳期采食固态饲料的绵羊羔和山羊羔,其生长受到断奶打击的影响要小于没有采食固态饲料的羊羔。  相似文献   

19.
3 饲喂对胴体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3.1 饲喂水平与胴体肉脂比的关系 到目前,通过饲养改善胴体品质(肉脂比)的较有效方法是用低于自由采食水平的限制饲喂方式饲养,限制的程序取决于猪的生长潜力(基因型、性别和去势效应)和市场情况,对于在自由采食情况下能沉积较多脂肪的传统猪种尤其如此。传统品种(瘦肉率50%左右)的母猪和阉公猪通常采用分别低于自由采食10%和20%的水平限制饲喂。  相似文献   

20.
张世新  张明 《北方牧业》2009,(17):16-16
<正>②夏天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本次疫情。③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