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 +龄幼鱼为研究对象,1 年内定期测量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参数,分析其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结果】黄唇鱼幼鱼平均体长 4.56(±0.54) cm、 平 均 体 质 量 10.63(±0.91) g, 经 365 d 的 养 殖 试 验, 个 体 生 长 为 平 均 体 长 30.22(±4.32) cm、 平均体质量 1 085.73(±328.55)g,体长增长 562.16%,日均增长 0.07 cm,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08%/d~1.08%/d,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 7.83%~14.31%;体质量增加 10 117.06%,日均增长 2.95 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68%/d~2.77%/d,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 8.53%~33.37% 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肥满度周年变化范围为 2.21%~11.18%。黄唇鱼幼鱼周年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0.3783L2.2363 (R2=0.9705,b=2.2363 < 3),呈负异速生长;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LT=1.1918L+0.2809(R2=0.9986),全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T=-0.0002t2+0.159t+4.6652(R2=0.9791),体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0.0002t2+0.1294t+3.7988(R2=0.9865),体质量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0.0076t2+0.0618t+28.915(R2=0.9956)。【结论】在人工池塘养殖 1 年,黄唇鱼幼鱼生长良好,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尾白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差异,比较其生长式型及体长与体重的相互关系, 为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脊尾白虾群体在低盐(5.0‰ ±1.0‰)和高盐(22.0‰ ±1.0‰)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的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进行定期测量。【结果】(1)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的 生长变化趋势相近,均为低盐模式快于高盐模式,其中奉贤群体在高盐模式下的体长、体重日均增长量分别为 0.0203 cm 和 0.0194 g,低盐模式下则分别为 0.0252 cm 和 0.0265 g,宁海群体在高、低盐两种模式下的体重日 均增长量则分别为 0.0183、0.0254 g,其增速稍慢于奉贤群体;(2)脊尾白虾群体在两种盐度模式下的体长与 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奉贤高盐养殖群体 W=0.024L2.731(R2 =0.971),奉贤低盐养殖群体 W=0.023L2.765(R2 =0.992),宁海高盐养殖群体W=0.022L2.807(R2 =0.993),宁海低盐养殖群体W=0.028L2.643(R2 =0.990), 其 b 值均 <3,呈异速增长模式;(3)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在两种盐度模式下体长与养殖时间均呈直线 性关系,而体重与养殖时间在低盐模式则呈曲线性关系,其中奉贤群体为指数函数 Y=0.500e0.014t (R2 =0.971), 宁海群体则为幂函数 Y=0.017t 1.0148(R2 =0.977);(4)脊尾白虾群体的肥满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在试验初期最高, 之后逐渐下降,至日龄 150 d 时达最低。【结论】脊尾白虾供试群体在低盐养殖环境下生长明显快于高盐环境, 低盐更有利于其生长繁育。  相似文献   

3.
达氏鳇稚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7月10日至8月31日,在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鲟鳇鱼养殖基地,在水温为16.5~21.0℃的养殖条件下,对全长为(7.60±0.58)cm、体质量为(2.42±0.45)g的43日龄达氏鳇Husodauricus稚鱼进行人工饲养,研究了达氏鳇稚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经过50 d人工饲养,达氏鳇稚幼鱼全长达到(22.16±1.34)cm,体质量达到(38.85±5.23)g;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289t-4.7875,R2=0.9984,其全长日均增长量为0.278 cm,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5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2808 e0.0554t,R2=0.9644,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729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2.081%;体质量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11L2.6495,R2=0.9978,幂指数小于3,表明达氏鳇稚幼鱼体质量生长慢于全长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4.
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20~32℃时,对白甲鱼幼鱼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幼鱼日均生长0.0544 cm,平均瞬时增长率1.006%,日均增重0.054 g,平均瞬时增重率2.709%;白甲鱼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TL=0.0525t+2.3129,R2=0.9932;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gc=0.3101e0.0272t,R2=0.9932;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TL=1.2964SL-0.169,R2=0.9996;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WWTL=0.0147TL2.7983,R2=0.9851,指数b值为2.7983,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幼鱼属于等比生长类型,体重与全长生长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金沙江长鳍吻鮈年龄与生长,为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从金沙江丽江市永胜县片角乡江段收集161尾长鳍吻鮈作为样本,用鳞片鉴定年龄并退算鱼的体长,通过相关分析,拟合出长鳍吻鮈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求出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及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结果]长鳍吻鮈渔获物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1-3龄为主;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L=25.373+56.331R;体长(L)与体重(形)的关系式为形=1.7×10^-5L^3.0073;其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为Lt=278.6966(1-e^-0.32962(t+0.25886)),Wt=383.4364(1-e^-0.32962(t+0.25886))^3.0073;生长拐点年龄为3.08龄,此时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6.02mm和113.69g。[结论]严格限制捕捞3龄以下约200mm长的个体,有利于该鱼资源科学保护与增值。  相似文献   

6.
梁子湖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mm,优势体长为180 ~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相似文献   

7.
长江常熟江段似鳊的生长特征及形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月-12月在长江常熟江段采集的362尾似鳊Pseudobrama simoni样本,对其年龄、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鳊种群由1-3龄共3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为优势群体,占总数的51.3%;体长分布范围为62.33-133.65 mm,优势体长范围为75-110 mm (占总数的75.41%),体质量分布范围为3.70-46.10 g,优势体质量范围为3.70-18.70 g (占总数的80.11%);雌、雄个体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丰满度、体高、头长等31个形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式为L♀=391.67R4-2211.8R3+4609.7R2-4171.4R+1463.2(n=156,P〈0.001,r2=0.6973), L♂=171.22R4-895.44R3+1719.8R2-1406.4R+486.47(n=178,P〈0.001,r2=0.7821);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4.52×10-6L3.2901(n=156,r2=0.94), W♂=1.09×10-5L3.0915(n=178,r2=0.98);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42.31×[1-e-0.1125(t+8.3442)], Lt♂=153.73×[1-e-0.1024(t+6.8309)]。研究表明,雌性似鳊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24龄,雄性为3.96龄,常熟江段似鳊呈低龄化态势。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红枫湖鲢、鳙鱼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11月,对红枫湖鲢、鳙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红枫湖的鲢、鳙均由1~4龄组成,其中以2龄为主。鲢、鳙体长与龄径的线性函数分别为:L鲢=13.28×R+6.54、L鳙=13.94×R+6.95;鲢、鳙体长与体重拟合的幂函数公式分别为:W鲢=0.0275×L2.885、W鳙=0.0442×L2.695;鲢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80.60[1-e-0.1317(t+0.6899)]、Wt=8703.24[1-e-0.1317(t+0.6899)]2.885,鳙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6.60[1-e-0.1317(t+0.40784)]、Wt=9884.07[1-e-0.1317(t+0.40784)]2.693。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短体副鳅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9尾雌性短体副鳅为试材,对其中161尾进行年龄鉴定;考察该鱼的绝对生殖力(F)(以第4期卵粒数量表示)和F与其体长(L)、净体重(W)、年龄的关系,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与L和年龄的关系,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与W的关系,并对该鱼的卵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短体副鳅的F为102~574粒,F/L为1.887~9.111粒;F与L和W呈直线相关,线性方程分别为F=7.5462L-181.96和F=34.096W+140.74;161尾雌鱼中,1龄鱼42尾,2龄鱼59尾,3龄鱼52尾,4龄鱼7尾,5龄鱼1尾;F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F/L随年龄增大而减小;F/L与L的方程为F/L=0.0484L+1.5920,F/W与W的关系为F/W=-6.8869W+98.647;卵径分布只出现1个高峰,且峰值卵径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短体副鳅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9尾细鳞鲴及295尾黄尾鲴,对这两个相近种进行年龄、生长及繁殖的研究,旨在了解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细鳞鲴与黄尾鲴所获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5龄,优势年龄均为2~3龄,分别占整个样本的84%和76%;其中细鳞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223L2.8785(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38.82×[1-e-0.2450(t+1.2636)]、W t=836.21×[1-e-0.2450(t+1.2636)]2.8785,拐点年龄为3.05龄,对应体长为25.33 cm,体重244.78 g;雌雄比例为0.9568∶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 893~132 521粒,平均71 283粒。黄尾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381L2.7172(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41.99×[1-e-0.2264(t+0.9746)]、W t=980.22×[1-e-0.2264(t+0.9746)]2.7172,拐点年龄为3.45龄,对应体长为26.54 cm,体重281.88 g;雌雄比例为1.4513∶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39 813~228 541粒,平均109 141粒。  相似文献   

11.
对泼河水库蒙古红鲌的年龄、体长、体重数据进行了测定和回归分析,得出泼河水库蒙古红鲌年龄与体长之间的回归方程为Lt=43.125[1-e-0.28(t+1.6070)],年龄与体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为Wt=1845.47[1-e-0.28(t+1.6070)]2.7446;体长与体重之间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W=0.0547L2.7446。  相似文献   

12.
尼洋河双须叶须鱼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2015年在尼洋河收集的203尾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样本,以鳞片为主要的年龄鉴定材料,对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由2~15龄和18龄共15个年龄组成。其中优势年龄为2~10龄(占87.19%)。体重和体长的关系方程为W=1.44×10~(-4)L~(2.537)(n=203,R~2=0.876,P0.01)。其生长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为L_t=489.938[1-e~(-0.119(t+1.245))];W_t=1 202.529[1-e~(-0.119(t+1.245))]~(2.573)。生长拐点位置在t=6.69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为L=299.578 mm,W=399.028 g。双须叶须鱼生长较慢、体型较小,是对尼洋河生态与环境适应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3.
对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模式下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这是进行对虾高效养殖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探明半集约化土池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特性,2009年5~8月,在广东省电白县的滩涂土池半集约化养殖区,对两个半集约化养殖土池(P1、P2)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参数(全长、体长和体重)进行了养殖全过程的采样测量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土池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的体长(L)与体重(W)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分别为(P1)W=0.016 L2.8935(R2=0.989,P<0.01)、(P2)W=0.0127 L3.0292(R2=0.9911,P<0.01);其生长拐点分别出现在第124 d和128 d;(2)对虾全长(QL)和体长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分别为(P1)QL=0.8319 L+0.2577(R2=0.9997)、(P2)QL=0.8679 L-0.0434(R2=0.9977);(3)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P1)Lt=17.6955(1-e-0.0095(t-12.2421))、Wt=65.2846(1-e-0.0095(t-12.2421))2.8935,(P2)Lt=16.8567(1-e-0.0104(t-21.1781))、Wt=66.0607(1-e-0.0104(t-21.1781))3.0292。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3.8~25.3℃条件下,对黑尾近红鲌仔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育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胚胎孵化后,经历40d发育到仔鱼期结束,1~4d为仔鱼前期,5~40d为仔鱼后期。仔鱼的体长日均增长0.40mm,体质量日均增加4.18mg。体长与日龄增长呈直线相关,L=4.9717+0.3041d(R2=0.9885,P<0.01,n=750),而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呈幂函数关系,W=0.0201L3.007(R2=0.9987)。  相似文献   

15.
刺鲃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刺鲃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鲃的可数性状比较稳定。体长与体重的回归关系式为W=0.0279L^2.919。肠长为体长的2.3倍,食性为偏肉食的杂食性,主要摄食螺、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为3龄,绝对怀卵量为35928-46589粒/尾,分批产卵类型,卵为弱粘性卵,产卵期为5-6月份。雄鱼的性成熟年龄为2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