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随着国内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以及渔业总产量的不断增加 ,渔业生产中海洋捕捞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从整体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国内捕捞渔船增长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难度很大。目前远洋渔业虽有较快发展 ,但单一捕捞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的改观 ,以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为主的大洋性渔业比重还很小。第二 ,海洋污染还是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尽管国家三令五申 ,也颁布了不少法令 ,但水质的保障问题仍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近几年又先后在很多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赤潮 ,极大危害了海洋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渔业总量的不断增加,渔业生产中海洋捕捞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整体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捕捞渔船增长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难度很大。目前远洋渔业虽有较快发展,但单一捕捞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的改观,以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为主的大洋性渔业比重还很小。第二,海洋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也颁布了不少法令,但水质的保障问题仍是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近几年先后又在很多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赤潮,极大的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随着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渔业总量的不断增加,渔业生产中海洋捕捞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整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捕捞渔船增长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难度很大。目前远洋渔业虽有较快发展,但单一捕捞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改观,以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为主的大洋性渔业比重还很小。  相似文献   

4.
1当前海洋捕捞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捕捞渔船增长势头没得到有效控制,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难度很大目前远洋渔业虽有较快发展,但单一捕捞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的改观,以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为主的大洋性渔业比重还很小。  相似文献   

5.
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南海不仅是我国渔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南海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捕捞能力过剩、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远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加大对近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渔业立法执法力度,整合捕捞力量,引导开发远海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6.
<正>力争到2019年,将国内捕捞业油价补贴降至2014年补贴水平的40%,使国内捕捞渔船数和功率数进一步减少,捕捞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本刊讯为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日前印发了《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通知要求,财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我国渔业发展的正确途径,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养捕之争”的说法。当时曾确立了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方针,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一直偏重于捕捞,放松了养殖。这在当时是有它的客观历史原因的,比如在五十年代,我国海洋捕捞的力量还很薄弱,海洋渔业资源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为了夺回渔业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捕捞生产,是当时形势所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化县水库渔业较快发展的同时,存在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渔业开发利用无序、渔民过度捕捞而导致捕捞业逐年减产、渔政管理滞后等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点有针对性的水库渔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进上  陈国铭 《水产科技》1996,(5):36-41,35
通过改进技术和增加渔船数量提高了捕捞强度,可是捕捞对象的总渔获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属于这种滥捕的现象在日本渔业中已有很外历史。然而,尽管这种滥捕现象经常发生,但是从总体来看,渔业经济的发展还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众所周知,成为捕捞对象的种群或者资源生物种是不断补充,渔场也是不断在扩大。  相似文献   

10.
金德举 《齐鲁渔业》1999,16(4):27-29
1实行伏季休渔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1近海资源的严重衰退需要加强伏体工作当前,困扰我省海洋捕捞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近海资源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大幅下降。由于经济鱼类资源利用长期处于补充型和生长型捕捞过度,使渔获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的产量大幅度下降,低质鱼类的比重增加。从黄、渤海来看,多数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但发展捕捞渔船的趋势并没有被有效扼制,捕捞强度大于资源再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争夺资源的状况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有计划的休渔政策,使鱼类有一个较适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海洋渔船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部决定今年内对全国海洋“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整顿。现通告如下: 一、本次清理整顿的对象是海洋“三无”(没有有效的渔业捕捞许可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和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三证不齐”(只持有有效的渔业捕捞许可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和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三种有效证书中的一种或二种)渔船,以及持有《渔业捕捞许可证》但未贴附或未贴足功率凭证的渔船、所持证书载明的主机功率与渔船实际主机功率不符的渔船,包括船、艇…  相似文献   

12.
利用鳕鱼生产鱼糜制品的工艺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国内各大渔业公司纷纷着手开发远洋渔业,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在北太平洋捕捞鳕鱼,由于该鱼种在国内还没有加工先例,当前许多公司都仿照马面鱼片生产工艺将其制成  相似文献   

13.
日本捕捞渔业的节能降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捞渔业是一种高能耗产业,我国捕捞业的能耗水平较高,与先进渔业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邻国日本针对捕捞渔业提出的一些节能降耗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介绍了日本渔船的能耗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日本捕捞渔业的一些节能软技术、措施和实施这些措施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日本捕捞渔业节能降耗的一些思路和正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1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渔业,建设环境友好型新渔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的地位,论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渔业经济的重要性;从水产养殖、水产捕捞和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了渔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设立体型养殖模式,发展“负责任”水产捕捞业、重视“清洁加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等发展生态渔业、推进环境友好型新渔村建设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控制捕捞强度,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使捕捞生产建立在与资源再生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我省对天然捕捞渔业作了有关规定,并以渔业法规颁布实施,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何新勇 《渔业现代化》2001,(5):43-43,3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渔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作为渔业生产工具的渔船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据 2 0 0 0年农业部海洋渔业船舶普查登记有 30余万艘海洋渔业船舶。几年来由于渔船数量过多、捕捞过度已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而且渔船安全事故也居高不下。特别是一些老旧渔船、小型渔船由于船舶技术状况差 ,不仅生产经济效益不好 ,还严重破坏近海渔业资源 ,而且海难事故发生率较高。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降低海洋捕捞强度 ,改善渔业船舶安全状况 ,减少渔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提高我国渔业船…  相似文献   

18.
吕小双 《中国水产》2013,(12):28-30
小浪底水库位于我国河南省济源市,倚靠黄河,水域资源丰富,加上适宜的气候和降水,使其拥有发展渔业先天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市及其相关部门对于小浪底渔业的规划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小浪底渔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小浪底渔业已经成为河南省最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其捕捞业更是有显著的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水利工程建设导致部分鱼类种群灭绝,过度捕捞造成鱼类资源数量严重衰退等,这些问题阻碍着小浪底渔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只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积极解决,小浪底渔业还是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海洋捕捞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海洋捕捞业得到快速发展,1974年海洋捕捞比重达到最高,占渔业总产量的69.07%。之后,海洋捕捞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起低于内陆养殖比重,2006年仅占渔业总产量的27.26%。但我国渔业捕捞强度仍然过大,加上渔政管理部门对渔民捕捞采用的渔具、捕捞手段、船只大小、数量等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区有小一、二型水库四千余座,圹坝八万余座。它们多数均分散在交通不便的山谷里,这些水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养过鱼或没有连续养鱼。没有养鱼的主要原因是。捕捞技术不普及或交通不便,鱼捕不上来。群众说:、“有种无收”就不“种”了。所以,必须解决小型水库的捕捞问题,以捕捞来促进水库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