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省2004-2009年小麦区试和预试品种(系)共415份进行了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415份品种中,对赤霉病表现抗的有52份,占12.53%;中抗的136份,占32.77%;中感的97份,占23.37%;感病的130份,占31.33%.不同生态类型品种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淮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好,117份品种(系)中,对赤霉病表现抗的占33.33%,中抗的占48.72%;迟播品种抗和中抗的分别占16.92%和38.46%;淮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表现较差,233份鉴定材料中,感病和中感的占75%.淮南品种在丰产性和赤霉病抗性同步改良上成效显著,育成品种多高产中抗赤霉病,而淮北近几年来抗赤霉病育种没有实质性进展,这可能是2010年江苏省淮北和沿淮麦区赤霉病偏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64个水稻品种(系)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其中对叶瘟病表现抗病的品种6份,占9.4%;中抗的34份,占53.1%;感病的24份,占37.5%。对穗颈瘟病表现抗病的品种5份,占7.8%;中抗的24份,占37.5%;感病的35份,占54.7%。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食心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吉林省新育成的91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抗大豆食心虫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表现高抗品种16份,占17.6%;抗虫品种15份,占16.5%;中抗品种24份,占26.4%;感虫品种29份,占31.9%;高感品种7份,占7.7%。参试品种整体抗性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优质麦、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抗性较好的品种(系)有56份,其中高抗占13.18%、中抗占12.71%、低抗占23.29%、感虫占20.47%、高感占30.35%。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7个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性。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新品系18份,没有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优质麦品种,其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95份贵州主要小麦品种(系)和135份育成中间材料接种条中32号小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19份和96份,占20.00%和71.11%;表现高抗-中抗的有11份和26份,占11.58%和19.26%。  相似文献   

6.
在高温高湿的台风季节(6-10月),对211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进行耐湿性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的耐湿性差异较大,表现耐湿性较好,适应夏植的品种有56份,占供试品种的26.5%。其中属高产耐湿类型的品种有11份,占19.6%,属中产耐湿类型的品种有16份,28.6%,属低产耐湿类型的品种有29份,占51.8%;表现不耐湿,宜于秋植的品种有114份,供试品种的54%,该类品种夏植比秋植薯块减产10  相似文献   

7.
王建军  杨书成  王燕  王富荣  石秀清  赵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3-21104,21230
[目的]评价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4个类型的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鉴定的238份材料中,高抗型占0.8%,抗型占20.6%,中抗型占44.1%,感型占24.8%,高感型占9.7%。不同类型品种中,抗性差异较明显,其中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中青贮玉米较多,占87.8%;高油玉米和糯玉米分别占73.3%和61.3%;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表现抗性,占审定总数的53.3%。[结论]为选育和种植抗大斑病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南小麦品种对白粉病、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度对河南推广和后备品种120份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29个,占鉴定总数的24.2%;高抗白粉病的品种有11个,占鉴定总数的9.2%;中抗品种有27个,占鉴定总数的22.5%;中感品种有18个,占鉴定总数的15%;高感品种有35个,占鉴定总数的29.2%。对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南海1号和洛麦22,占鉴定总数的1.7%;高抗叶枯病的品种34个,占鉴定总数的28.3%;中抗品种有29个,占鉴定总数的24.2%;中感品种有23个,占鉴定总数的19.2%;高感品种有32个,占鉴定总数的26.7%。  相似文献   

9.
姚强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7):96-101
为了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青海、西藏等地区春小麦品种120份,在田间接种混合菌种(CYR32、CYR33和中四-1)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品种(系)中各有3份资源接种后表现免疫和近免疫,占参试品种(系)的5.00%;13份资源表现抗病,占10.83%,28份资源表现中抗,占23.33%,其他73份资源表现中感或感病,分别占29.17%、31.6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为青海小麦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3—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菌加压方法,对参加陕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区试)和联合体试验的279份品种(系、组合)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255份鉴定结果分析表明:参试材料抗性为抗、感病2种类型,高、中、低抗和高、中、低感6个等级;材料中抗(耐)性品种126份,占56.0%,其中高抗品种4份,中抗品种23份,低抗品种99份;按参试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的参试品种中,抗(耐)性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4.2%、55.9%、73.3%、81.8%、58.3%和25.0%。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亟需培育更多抗性强的新品种,以适应油菜产业安全需要。本结果也可为油菜抗菌核病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烟草种质资源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份烟草种质资源进行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发现共有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25份,中感品种10份,感病品种10份。三次病指差值小于10的品种有24份,占参试品种的48%,其中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8份,中感品种2份,感病品种1份。三次病指差值大于10的有9份,占参试品种的18%,均为中抗(6份)、中感(3份)品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5d内抗病和感病品种均可充分表现出抗性或染病性状,从而作出鉴定,而中抗品种和中感品种在接种后5~10d的病情发展变化比较快。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抗黄萎病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对来自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174份次材料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黄萎病圃进行抗黄萎病性鉴定,病情考查分花铃期发病高峰时和拔棉秆时两次进行。花铃期病叶发病程度轻于拔秆时的剖秆调查结果。3年来共鉴定出高抗品种(系)8份次,占4.60%;抗病48份次,占27.59%;耐病57份次,占32.76%;感病61份次,占35.06%。鉴定结果表明,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抗黄萎病性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浸染法,对169份小麦和193份大麦种质材料进行苗期冠腐病接种鉴定。共鉴定出43份小麦抗病材料,占小麦供试材料的25.44%,其中普通小麦6份、小黑麦17份、硬粒小麦7份、野生小麦13份;鉴定出88份大麦抗病材料,占供试大麦材料的45.60%,其中栽培大麦11份、大麦农家种33份、野生大麦44份。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抗病材料所占比例均比野生材料中的大,大麦中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比小麦中的大。同时在野生材料中鉴定出一些抗性优异的种质材料,而栽培品种中鉴定出的抗病材料抗性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4.
2003-2006年对甘肃省及省外1 738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和混合菌接种及自然诱发抗性鉴定和监测.结果表明,对目前流行的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有244份,占总鉴定材料14.0%,其中免疫近免疫品种171份,占70.1%,中抗至高抗品种73份,占29.9%.结合农艺性状和田间抗条锈病表现,筛选出了一批可供育种利用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主要小麦产区推广或即将推广的优良品种(系)以及一些抗源材料共478份进行了田间抗吸浆虫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吸浆虫抗性有显著差异,对吸浆虫抗性较好品种(系)共有143份,其中,免疫的占4.81%、高抗的占9.83%、中抗13.60%、低抗11.09%。  相似文献   

16.
用喷雾接种法在苗期对969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oryzicola)的人工抗性鉴定.在这些供测品种中,抗性品种占14.55%。中抗品种占55.83%,中感品种占18.99%,感性品种占10.63%.但是,抗性品种的比例因品种的育成方法、稻型和品种来源而异.当前我省主栽品种大多属感性品种.试验中发现 ACC8558和ACC8518是对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性的高抗品种,可利用其作为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甘肃陇南小麦育成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利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60份供试小麦品种分别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9、22和10份,表现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35、38和30份。结合苗期和成株期鉴定结果,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感病而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28、22和24份,占46.7%、36.7%和40.0%;中梁14号和兰天37号对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占3.3%。甘肃陇南麦区小麦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多表现为成株期抗性,筛选出部分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的品种,可作小麦育种的亲本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2015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小黑麦品种(系)进行了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小黑麦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份小黑麦品种(系)中未检测出免疫、高抗和抗病材料。有4份材料(农41、1519、1529和41)表现为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16.00%;12份材料表现为感病(S),占供试材料的48.00%;9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供试材料的36.00%。将25份小黑麦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类,从谱系图上可以看出,抗病性相同的品种(系)大致划分在同一个类中。  相似文献   

19.
分析山西省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为提高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水平和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以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和山西省2015—2017年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白粉病混合菌株,进行苗期和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对白粉病表现感病,在28份主栽品种中仅运黑28、良星99、济麦22、鑫麦296和山农22 5个南部水地品种表现成株期抗病,占17.86%,中部水地、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品种中均没有发现成株期抗病品种。89份区域试验品种成株期对白粉病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品种分别占鉴定品种的1.12%、2.25%、19.10%、65.17%、12.36%,其中,运黑14207表现免疫,尧丰1000和伊麦158 2个品种表现高抗,临6308、临Y8012、轮选149、圣麦116等17个品种表现中抗。117个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的有运黑28、圣麦104和舜麦186 3个品种,仅占2.56%。  相似文献   

20.
特用玉米品种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6份次特用玉米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抗型占8.1%,中抗型占6.8%;感病型占50.0%,高感型占33.9%。在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种中,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表现有较大差异,中抗以上的品种,高油玉米较多,占该品种的46.2%;青贮玉米次之,占20.3%;糯玉米较少,占13.2%;甜玉米最少,只占6.9%。通过山西省审定的30个特用玉米品种中,仅有3个表现抗病,生产上要注意丝黑穗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