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选择科学的评价基准是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关行业或地方标准、土壤背景值、土壤临界值、土壤有效态含量、对作物的剂量效应值,其中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应用最为普遍。在分析了上列各类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指出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时,应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灵活选择评价基准。  相似文献   

2.
选择科学的评价基准是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关行业或地方标准、土壤背景值、土壤临界值、土壤有效态含量、对作物的剂量效应值,其中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应用最为普遍。在分析了上列各类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指出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时,应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灵活选择评价基准。  相似文献   

3.
在提出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为累积性污染评价和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两类的基础上,以土壤重金属全量测定值与土壤重金属背景的比值反映土壤累积性污染状况,而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测定值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临界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的方法,制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给出了以盆栽试验为基础,小区试验进行验证,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为依据,确定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临界值的方法,并将其制定成为耕地土壤重金属临界值技术规范。与目前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和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对种植作物的适宜性。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和我国目前推行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提出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为累积性污染评价和适宜性评价两类。以土壤重金属全量测定值与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比值反映土壤累积性污染状况,而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测定值与有效态临界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的方法。为此,制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评价技术规程,给出了以盆栽实验为基础,小区实验进行验证,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为依据,确定土壤重金属有效态f临界值的方法,并将其制定成为耕地土壤重金属临界值制定技术规范。与目前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并对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对种植作物的适宜性做出科学的评价。该方法的建立,将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禁产区划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土壤环境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土壤环境标准的制订方法、指导原则以及标准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并指出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应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控制标准、污染土壤修复标准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琳琳  鲍广灵  张宁  李丁  马友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05-109,114
随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GB 2762-2017)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试行)的修订,以土壤重金属全量测定值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的研究已较为丰富,规范体系也较为成熟,而以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指标来评价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的研究尚少,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的规范更是缺乏.该文比较了国内外利用土壤重金属全量和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的优势与不足,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重金属毒性、生物利用度及移动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作为风险评价指标的优势与可行性,力求为推进基于有效态指标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标准的独立性与依存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标准的独立性与依存性是指其土壤环境标准赋值时的依据。依据土壤背景状况所建议之土壤自然质量保护基准值或目标值,视为赋值的独立性;而将土壤作为资源利用或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估时所规定之元素的限量值,称为赋值的依存性。文中讨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方法,论述了独立性、依存性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赋值的独立性是主动保护土壤资源的需要,通常以背景值为依据获得土壤自然质量保护基准值,它不以土壤资源利用的差异而改变,是保护土壤自然环境质量的目标值;可以土类为单元制定全国标准,土壤重金属可用总量标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赋值的依存性是土壤作为资源利用的需要,基准或标准受制于多种因素,因而具有依存性和相对性,很难给出一个全国的统一标准,可由产业部门和地方单位制定,以重金属总量或可提取态标示均可。就农产品产地而言,可从食品污染物限量或其他合适的指标推导土壤临界值。在全面考虑土壤环境质量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的基础上,建议土壤环境质量的保护应该从简单的依靠质量标准,过渡到以污染物负载容量为依据的管理模式——一个新的土壤环境质量的管理思路,它强调了外源物质的动态平衡,以切实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境承载力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在介绍大气环境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土壤环境容量与土壤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指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背景值、临界值、污染物迁移系数和数学模型等方面.土壤环境承载力指在维持土壤环境系统功能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它包括对污染的容纳能力(即土壤环境容量)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开展土壤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承载力等方面研究.土壤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深入;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今后需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艾纳香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贵州省罗甸县艾纳香种植基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Pb、Cd、Hg、As、Cu)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和黔南州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作为土壤评价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尼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贵州省艾纳香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3.70%~65.79%,均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 综合污染指数与尼梅罗综合指数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土壤未被污染。但结合艾纳香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发现,土壤中重金属Pb、Cu、Cd对艾纳香均存在污染。[结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仅用总量进行分析是不够的,植物种类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也应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0.
对环境承载力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在介绍大气环境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土壤环境容量与土壤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指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背景值、临界值、污染物迁移系数和数学模型等方面。土壤环境承载力指在维持土壤环境系统功能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它包括对污染的容纳能力(即土壤环境容量)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开展土壤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承载力等方面研究。土壤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深入;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今后需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重金属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等多种形态存在于未经过去毒处理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废弃物、工业污水、化学农药之中,土壤累积也会使耕地重金属严重超标。重金属不仅影响蔬菜生长,也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改变重金属的有效态,利用生物技术、换土等方法,可减轻重金属的污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东洞庭湖3个典型洲滩(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三个洲滩区域(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土壤重金属Cd、Cr、Ni、Pb、Hg、As的含量分别为0.59-2.40 mg/kg,114.52-119.94 mg/kg,53.49-66.59 mg/kg,42.88-83.46 mg/kg,0.09-0.21 mg/kg and 11.65-24.04 mg/kg,麻塘洲滩中的6种土壤重金属指标均高于小西湖和六门闸两个洲滩,其中Cd问题突出,Cd含量是背景值的7倍,是小西湖和六门闸的3.8和4.1倍。单项污染分级评价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NiHgAsPbCr,以麻塘最为严重,小西湖次之,六门闸基本不存在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污染分级评价表明,麻塘达到中度生态危害,小西湖和六门闸则为低度生态危害。因此,东洞庭湖洲滩湿地土壤,尤其是与湘江航道相连的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疆典型重金属区域(奎屯市123团和127团、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土壤进行布点调查采样并测定重金属As和Cd含量,研究目前该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区域代表性土壤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重金属As和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小于1,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奎屯市123团和127团的6个样点的重金属As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1.91,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0.92,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依据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以及奎屯市样点2种重金属范围均为Pi≤0.7或者0.7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新乡市污灌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同时对污灌土壤中所种植的蔬菜进行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污灌土壤中的Zn、Cu、Pb、Cr含量在国家标准以内,Ni、Cd含量超标,土壤已明显受到Ni、Cd的污染.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评价植物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显示:Cd、Cr、Pb、Cu、Zn的超标率分别为100%、100%、70%、60%、100%.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Cd和Cr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潼关县废弃金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吸收各种重金属的植物种类,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方法]以潼关县废弃金矿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种类、程度。[结果]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中As、Hg、Cd等3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最高限值;重金属Pb在土壤表层中的含量较高,而在深层土壤中含量较低;金属元素Zn和Cr的含量均在国家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允许范围内;在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到放射性元素Rb,其含量在78~88 mg/kg波动。[结论]在进行矿区的植物修复时,As、Hg、Cd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重金属元素,主要考虑土壤表层Pb的吸收,不需要重点考虑Zn、Cr。  相似文献   

16.
受农业生产和工业活动等影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备受关注。本文以湖南省某典型集中式饮用水源为例,采用网格法和现场踏查分别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布设13个采样点(S1~S13)及4个底泥样点,开展了土壤及底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监测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中重金属汞、砷、铬、铜和镍的均值都低于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而重金属镉、铅和锌均值分别为0.86 mg/kg、509.53 mg/kg和215.78 mg/kg,均超过了项目风险筛选值,其中S7和S8样点底泥的铅含量超过了项目风险管制值。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显示,土壤中镉和铅分别为中度和重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11.7%的点位样品重金属为中污染,58.8%的点位样点为重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范围为153.75~508.44,处于中等和强生态风险水平的样品比例分别为76.5%和23.5%。研究表明,该水源地周边土壤中镉和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水平,应重视该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生态保护,避免局域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黄棕壤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性的表征方法。[方法]选取15种化学提取荆,结合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探索其对黄棕壤中铜、铅、镉的植物可利用性的表征方式。综合分析提取剂对重金属提取能力的影响,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与化学提取剂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所用的15种提取剂中,硝酸钠、醋酸铵-EDTA、氯化钙、草酸等提取出的化学有效态含量不能有效地反应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植物可利用性,而0.10mol/L柠檬酸、0.05mol/L EDTA、0.05mol/L HCl和5%HOAc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均能较好地反应黄棕壤中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态含量。[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利用和管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保障污染土壤上作物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反应敏感,是探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指标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C(MBC)、N(MBN)和P(MBP)、土壤基础呼吸、代谢商(qCO2)及可矿化N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Cu、Zn、Pb、Cd全量和有效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随着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C、N和P、可矿化N均逐渐降低,土壤基础呼吸和qCO2则逐渐升高;土壤重金属与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MBC、MBN、土壤基础呼吸、qCO2及可矿化N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脱氢酶活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敏感,表明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藏中矿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渝西煤矿开采导致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进行特征分析,为当地煤矿区环境污染防控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渝西某废弃煤矿区土壤中碳氮磷和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估该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渝西某煤矿区的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8.400~126.000 g/kg、1.508~6.033 g/kg和18.006~216.070g/kg,其中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在煤矿中心区域(运煤干线两侧、煤矿进口、矿山山坡和矸石场)含量较高,在煤矿周围区域(农田、居民区、公园和学校)含量较低,总磷含量则表现为煤矿中心区域低于煤矿周围区域。渝西煤矿的开采使该区域土壤重金属[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出现不同程度超标,各样地Cd和Cu含量均已超过重庆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最小值已达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6.37倍。运煤干线两侧土壤中的Cr和Cu以及矸石场土壤中的Pb含量最高。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该煤矿区土壤Cd污染达严重污染水平,其单因子污染指数范围在25.811~60.023;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土壤污染负荷指数均显示该煤矿区土壤为重度污染。【结论】渝西某煤矿区土壤已受到煤矿开采引起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Cd和Cu是威胁当地土壤生态环境健康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相比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能更好地反映该煤矿区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省清镇市、德江县耕作土壤重金属Pb、Cd、Hg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初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各样点土壤不同层次之间的重金属含量变化差异不大,但不同样点之间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共和点的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状态,而辣子树、新店、泉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两县市耕地土壤重金属处于轻度污染状态,Cd和Hg是这两个区域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因此,这两个区域还不适合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今后,应该重视加强污染区域的治理,消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