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甘蔗愈伤组织作离体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甘蔗黑穗病粗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采用电导率、生长量、蛋白质含量作为选择抗病性突变体的一种技术方法加以研究。实验表明:粗毒素滤液具有与黑穗病孢子相同的致病性,可替代孢子用于甘蔗抗黑穗病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测定甘蔗愈伤组织受侵染后的生长量和愈伤组织的电导率,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鉴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筛选初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稻瘟病病原菌粗毒毒提取液为选择压,对水稻进行抗病的筛选。结果表明:粗毒素提取液对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毒素浓度提高而增强,且品种间差异显。采用诱导与分化培养基均含毒素的处理方法筛选效果较好,毒素筛选的愈伤组织与对照相比,PAL酶活,POD酶活显增强;POD同工酶酶谱中有新增谱带出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4个品种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与分化,研究了稻曲病病原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稻曲病突变体的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各品种在细胞水平的抗性与田间的抗性相一致,因而可以以制备的稻曲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病突变体的筛选。对得到的抗性愈伤组织的抗性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继代后愈伤组织的抗性仍得到了保持并得到了分化植株。这说明毒素筛选体系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用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具有毒害作用,表现为降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存率.稻瘟病菌孢子能在不同抗性的水稻愈伤组织上萌发定殖并侵染细胞.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不论抗性如何,其愈伤组织与稻瘟病菌都呈亲和性,没有专化性表现.在愈伤组织水平上以稻瘟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筛选抗病个体,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5.
病原毒素诱导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瘟病病原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过程中筛选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不同品处的种胚,不同激素和附成成分配比的培养基,对稻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明显。以较低浓度毒素诱变,可获得较多绿苗,但诱变效果较差;较高的毒素浓度,获绿苗较少,但诱变效果较好;过高的毒素浓度可对策,变结果共获7个中抗稻病的株系。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成熟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强致病力菌株GD-11和GD-118产生的粗毒素为选择压力,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粗毒素致病力的鉴定、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突变体的再生以及突变体再生植株对粗毒素的抗病性鉴定等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筛选体系并获得了抗病突变体.筛选体系为:两步筛选法,即以粤香占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φ(粗毒素)为3.5%和4.0%分别作为第1、2步的处理浓度,每一步处理的时间为20 d;筛选出的突变体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37.55,而原始型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87.50,抗病效果达57.08%.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感病水稻品种汕优63、V优64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并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滤液毒素对愈伤组织增殖与生长以及分化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5mg/L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5mg/L6-BA与2,4-D组合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率。在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培养过程中,随着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增殖率不断下降、褐变严重。在继代分化培养中,随着培养基中细条病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接种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苗数、抗性苗比例不断减少,在40-55mL/L的选择压力下,分别得到中抗植株25、14株。因此,利于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并获得抗性苗的细条病病原菌菌液浓度为40-55mL/L。  相似文献   

8.
水稻抗稻瘟病变异体离体筛选及在育种中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水稻成熟胚、花药等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在继代和分化阶段附加5种不同浓度的稻瘟病菌粗毒素进行胁迫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在诱导过程中诱翕率差异显著:在继代和分化阶段,毒素浓度的变化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影响很大,处理差异显著;粗毒素浓度在30%和40%之间,达到或接近愈伤组织最大耐受范围,选择效果好;利用筛选的抗稻瘟病变异体材料进行常规选育,获得了抗性得到提高的两个稳定品系辽农2号和辽农7号,抗病性较原品种提高了1-3个等级,水稻抗稻瘟病变异体筛选技术在育种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水稻抗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省稻瘟病不同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液中提取稻瘟病菌粗毒素,以本地区较感病中粳稻新品系L119为材料,研究不同稀释浓度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适宜的稻瘟病菌粗毒素进行胁迫培养,以获得抗病性有所增强的变异植株。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后胚芽的长度随着粗毒素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在浓度达到1 m L/10 m L时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种胚愈伤组织的生长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强,在浓度为25%时无愈伤产生;愈伤组织在分化时对粗毒素较敏感,在粗毒素浓度为5%时分化成苗数急剧下降。对诱导、分化2个阶段双重粗毒素胁迫培养的组培再生植株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抗病性较对照品种有所提高,说明利用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组织的胁迫培养可以诱导愈伤组织的抗病性变异。  相似文献   

10.
粳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较感病主栽品种“辽粳454”作为研究材料,以稻瘟病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进行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以期获得优良粳稻品种的抗病系。试验结果表明:经粗毒素处理后,对粳稻种的胚根、胚芽、愈伤组织成活率及愈伤组织分化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愈伤组织在生植株的抗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抗茎腐病体细胞变异体的筛选及其后代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鲁原16106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加有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培养基上,经3代筛选,获得耐毒素愈伤组织.在加有毒素的分化培养基上,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毒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有显著影响.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后,自交结实,收获种子.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与对照相似.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后代对茎腐病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用黑胫病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 结合辐射诱变技术, 从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抗毒素的愈伤组织, 并对其再生植株及其 M2 代进行抗病性鉴定、选育. 目前已获得6 个高抗黑胫病的细胞突变株系, 且抗病性状表现稳定, 并建立了一套烤烟抗黑胫病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是开发新抗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辣椒抗疫病变异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2001”,“2056”,“2031”3个辣椒品种作为试材,以其子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辣椒疫病病原菌培养滤液制取粗毒素作为筛选剂,筛选辣椒抗疫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对辣椒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及不定芽的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辣椒品种愈伤组织对毒素的忍耐力不同。  相似文献   

14.
稻瘟菌粗提物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病主栽品种C039、丽江新团黑谷为材料,观察稻瘟病病菌粗提物处理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期筛选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试验结果表明:粗提物处理,对水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改良理查德液体产毒培养基培养棉花枯萎病菌,取其培养滤液作为毒素液。测试了毒素液对抗病、感病品种种子发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毒害作用和对幼苗的致萎作用以及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为毒素液应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与鉴定、体细胞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用黑胫病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结合辐射诱变技术,从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抗毒素的愈伤组织,并对其再生植株及其M2代进行抗病性鉴定、选育。目前已获得6个高抗黑胫病的细胞突变株系,且抗病性状表现稳定,并建立了一套烤烟抗黑胫病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是开发新抗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耐盐变异体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对水稻F_2代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耐盐突变体进行细胞水平上的筛选,采用逐渐加盐浓度多次继代筛选法。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提高耐盐变异体频率的有效措施。诱导愈伤组织Na十Nacl0.3%继代3次的愈伤组织→Ms分化频率达15.74%,获得了在0.3%含盐土壤上种植能正常生长的耐盐株系四个。  相似文献   

18.
枸杞抗黑果病变异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枸杞品种宁杞1号的髓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用110GY(半致死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并恢复增殖14d后,以枸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s)纯菌株产生的培养滤液为选择剂,筛选抗性变异体。在含毒素液60%条件下,一步筛选获得抗炭疽病毒素的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含50%毒素液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经不断选择,选出了抗50%毒素液、且抗性稳定的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该变异体在含30%毒素液的分化培养基中可分化成再生植株,其叶片经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接种鉴定,有6株抗病。说明经筛选得到的抗性再生植株是抗炭疽病(黑果病)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诱发小麦抗赤霉菌毒素突变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不同来源的小麦赤霉菌中选出了致病力强而毒素作用稳定的菌株的毒素作为筛选剂,以幼穗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诱变剂EMS对诱发小麦抗赤霉菌毒素突变体的作用,并且比较了一步往往筛选与多步筛选体系的效果,研究结果指出,以小麦赤霉菌培养物滤液的粗提制剂作为筛选剂,可以有效地诱导出具有抗性的愈伤组织和分化再生苗,通过利用较大群体和接近细胞致死浓度的高选择压力的多步筛选体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诱发抗毒素的突变体。试验明确了在诱发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中不宜用EMS诱变剂作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根冠细胞法测定稻瘟病菌粗毒素的致病性及其离体筛选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致病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小种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基因型是影响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力高低的两个主要因素。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效率以全程筛选法优于继代筛选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筛选体系,它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避免丧失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能力,再生植株育性较好,并应用于水稻改良,获得了一批抗稻瘟病株系。同时对如何完善试验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