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4植物的光合关键酶,100mg/L除莠霉素A对PEPC活性有完全的抑制作用,而对C3植物的光合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的活性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EBV感染对人鼻咽癌细胞株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EBV体外感染对不同分化不同分化状态鼻咽癌细胞株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法检测EBV基因、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仪分别检测了EBV和EBV+TPA对CNE-1和CNE-2Z细胞Ckpan表达及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1)EBV在体外可感染CNE-1细胞;(2)EBV感染CNE-1细胞使其Ckpan表达降低,胞面积籴小和核浆比升高及DNA含量明显减少(P〈0.0  相似文献   

3.
柑桔溃疡病(CBCD)是由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Xcc)引发的。本研究检测了抗CBCD柑桔品种和对Xcc敏感品种叶细胞膜脂组分及含量。抗病品种及敏感品种之叶细胞膜脂种类相似。主要为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肌醇(PI),其中PC和PE占总量的75%以上,尤以PC居首。抗病品种PC、PE、PG、PI总含量(1.24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BV-LMP对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转染CNE1细胞。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测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细胞周期和细胞PCNA的检测,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体外细胞增殖实验,A比值实验组(2.86±0.12)显著高于空白组(1.62±0.05)及阴性对照组(1.38±0.03)(P<0.01);实验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25.2%)显著高于空白组(11.2%)及阴性对照组(13.4%)(P<0.01);FCM法测定细胞周期,实验组S期细胞(34.9%)高于空白组(26.2%)及阴性对照组(30.8%);PCNA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细胞PCNA阳性率(84.6%)明显高于空白组(61.1%)及阴性对照组(67.2%)(P<0.01)。结论:EBV-LMP对CNE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LMP在NPC细胞演进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景天科酸代谢(CAM)植物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聚合解离反应系统所遵循的动力学方程组,由此得出PEPC二聚体与高聚合态发生周期性振荡变化时反应系统中各反应常数所满足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6.
麦醇溶蛋白在鉴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体诱变和组织培养,可以增大小本细胞无性系变异(简称SC变异)的频率。用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方法(A-PAGE)测定其变异,方法简便,精确度高,可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景天科酸代谢(CAM)植物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聚合—解离反应系统所遵循的动力学方程组,由此得出了PEPC二聚体与高聚体聚合态发生周期性振荡变化时反应系统中各反应常数所满足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镉对几种淡水鱼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d^2+对黄鳝、泥鳅、银鲫、白鲢的微试验结果表明:Cd^2+能诱发这4种鱼类血红细胞产生微核,但不同种类对其诱变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这4种鱼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有随Cd^2+质量浓度增大而升高的趋势。由此提示,利用鱼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水体诱变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植物细胞色素P-450(Cyt.P450)对除草剂的代谢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植物细胞色素P┐450(Cyt.P450)对除草剂的代谢作用向文胜苏少泉赵长山(东北农业大学生命中心哈尔滨150030)(农学院农药与杂草教研室)MATABOLISMOFHERBICIDESBYPLANTCYTOCHYOMEP┐450XiangWen...  相似文献   

10.
航天搭载与NaN3处理对甘蓝型油菜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琳  牛应泽  郭世星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250-4256
 【目的】观察太空辐射和叠氮化钠对甘蓝型油菜诱变当代(M1)根尖细胞的细胞学效应。【方法】利用中国“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和叠氮化钠(NaN3)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观察处理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航天搭载促进有丝分裂,复合处理同航天搭载相比,甘蓝型油菜种子的根尖细胞对有丝分裂有抑制效应。同时,复合处理与两个单处理相比,可使多数甘蓝型油菜产生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各处理均能诱导油菜根尖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微核,且以航天诱变产生的最多。NaN3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蓝型油菜种子经空间搭载后的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促进了空间诱变损伤修复。【结论】卫星搭载与NaN3处理都使甘蓝型油菜在细胞学水平上发生了真实的诱变效应;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表现出一致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常见植物的无水乙醇粗提物和水粗提物对海棠花灰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水和无水乙醇粗提物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差别较大,其中马褂木和紫茎泽兰的抑菌效果最明显,而其他材料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6种植物材料中除紫茎泽兰外无水乙醇粗提物的提取率均低于水粗提物,在不同浓度时6种植物的无水乙醇、水粗提物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均不同,但基本上表现为无水乙醇粗提物大于水粗提物。  相似文献   

12.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评价了20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白花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反枝苋Amaranthus ratroflexus L.、茜草Rubia cordifolia L.、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Eour.、刺儿菜Gephalalanoplos segetum Bge.、猪毛草Scirpus wallichii Nees.对小菜蛾实验种群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在0.2以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保健型园林中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滇重楼,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根水浸液(0、0.02、0.04、0.06、0.08 g·mL-1)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滇重楼根水浸液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且4种园林植物对根水浸液的响应不同。滇重楼根水浸液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仅孔雀草(Tagetes patula)在浸提液浓度≤0.04 g·mL-1时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4种园林植物对滇重楼根水浸液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鼠尾草(Salvia japonic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孔雀草;滇重楼根水浸液对4种园林植物幼苗叶绿素含量基本表现为抑制作用,仅孔雀草在0.02 g·mL-1处理下表现为促进作用;SOD、CAT活性随滇重楼根水浸液浓度升高而先增后降,POD活性和MDA含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仅孔雀草在浸提液浓度≤0.04 g·mL-1时MDA含量减少。因此,滇重楼根水浸液先使4种园林植物遭受氧化胁迫,进而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查友贵  吴义玲  刘林  赵艳  李正杨  叶敏  肖春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07-3008,3054
[目的]研究植物提取物的促生根活性,为开发高效、安全、与环境友好的新型天然源生根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绿豆生根法,研究33种植物提取物对绿豆切段生根的促进作用。[结果]在1 mg/ml浓度下,紫茎泽兰(茎和叶)、柳杉(茎和叶)、云南松(茎)、云南松(叶)、杜鹃花(叶)、华山松(叶)、荔枝(皮)、华山松(果)和水冬瓜(叶)9种植物提取物对绿豆切段生根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生根促进率均达100%以上;其中紫茎泽兰(茎和叶)提取物的促生根作用最强,达(1 068.42±7.87)%,极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提取物。[结论]紫茎泽兰(茎和叶)、柳杉(茎和叶)、云南松(茎)、云南松(叶)、杜鹃花(叶)、华山松(叶)、荔枝(皮)、华山松(果)和水冬瓜(叶)9种植物中含有促生根活性较强的物质,可进一步研究开发天然源生根剂。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以棉花枯萎病菌、棉红腐病菌为供试菌,对茵陈、黄蒿、艾蒿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尤以艾蒿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而稳定,48~96h对上述两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达80%以上;试验还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发现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极性小的丙酮所得到的艾蒿提取物抗菌活性明显强于乙醇提取物,前者的EC50为1.4785mg/L,后者的为3.2090mg/L。间歇振荡法、超声波法、冷浸法提取物对供试菌的72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4.34%、84.56%、88.70%,可见同种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semiochemicals extracted from 63 species of plants, o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 and mustard aphid (Lipaphis erysimi), were studied in laboratory. The deterrent rate, reproduction deterrent index and the interferential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 (ⅡPC)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semiochemicals on population control of the two target aphi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s of 34 species of common plants have noticeable effect on both aphid populations, especially, Xanthium sibiricum Petr.Et Widd. and Syngonium podophyllum Schott. These plant extracts could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plant protectant to protect crops.  相似文献   

17.
植物提取物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源活性物质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4个方面:具有抑制TMV活性物质的植物种类;抑制TMV的可能机制;具有抑制TMV作用的活性物质成分;植物源活性物质抑制TMV的作用特点。另外,还阐述了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褐稻虱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ⅡPC),研究了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2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1 gDW·100mL-1)中,大多数对褐稻虱种群有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和综合干扰控制作用.其中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etr.et Widd)、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产卵忌避率达90%以上;薇苷菊(Mikannia micrantha H.B)、飞机草、苍耳等14种植物乙醇抽提物1 gDW·100mL-1对褐稻虱的综合ⅡPC小于0.1,表明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效果达90%以上;同时部分植物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如薇苷菊、马樱丹(Lantana camaraL.)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1~2龄若虫的ⅡPC达到0.32~0.45,薇苷菊、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lyla S.T.Blakely)、飞机草对3~5龄若虫的ⅡPC分别为0.40~0.50,即对褐稻虱1~2、3~5龄若虫分别具有55%~68%和50%~60%的毒杀效果.这些植物乙醇提取物可作为组建水稻植物保护剂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酢浆草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法(DPPH-TIC-ASSAY)和DPPH-Titerplate Assay的方法,对不同环境、不同生长势、不同种的酢浆草上不同部位鲜叶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酢浆草鲜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样品浓度越高,其自由基消除率越高;同时发现不同种的酢浆草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不同,其中红花酢浆草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同一种酢浆草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其自由基清除活性也不同,试验发现盆栽样品的活性较强.薄层图谱中还可看到同一种的DPPH-HPTLC图谱较类似,而不同种的DPPH-HPTLC图谱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26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福建省常见的26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活性进行测定,发现抑制率达50%以上的有17种植物.依次用氯仿、正丁醇对这1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分别测定各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最高,但去除其中鞣质后,其抗病毒活性明显降低.蟛蜞菊(Wedeliachinen sis)、大蒜(Alliumsativum)和决明(Cassiatora)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烟草叶片中的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