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麦蚜俗称腻虫、油汗.在河南许昌为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在干旱坡岭地以麦二叉蚜为害较重:平原灌溉区以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为主,尤其在小麦穗期麦长管蚜猖獗发生.许昌市位于河南中部,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近年来,麦蚜在本市发生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
西昌麦蚜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西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麦蚜为害比较严重。据调查主要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特别在春季3月中下旬以后至小麦收获期为害严重,造成减产。1.西昌麦蚜天敌种类:几年来在麦田...  相似文献   

3.
麦蚜是麦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研究小麦黄矮病,我们自1983年以来,在人工控制温度和光照的条件下,室内用盆栽种植小麦饲养麦二叉蚜、禾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但近几年来麦蚜常常被霉菌感染严重影响研究工作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参照国外经验,对麦蚜的饲养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土壤种植小麦改为用营养液培育麦苗。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和耕作措施的变化,在未来五年内,我区棉、油、瓜、果等作物病虫害比粮食作物的病虫害严重,害虫中以蚜虫、红蜘蛛等发生较重,病害中以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发生较重。麦蚜将中度偏轻发生。近十几年来,麦二叉蚜发生数量大为减少,其优势地位被麦长管蚜代替。但麦长管蚜主要在小麦穗部危害,南疆小麦早熟品种面积较大,穗期适宜麦长管蚜发生时期较短,危害比较轻。黄地老虎曾是我区棉花、玉米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棉花、玉米地危害减轻。在未来五年内,它将保持现状,但在其他春播作物如甜菜、瓜类、蔬菜和秋白菜等地,其发生危害可能较重。我区棉花原有三种蚜虫:棉黑蚜、棉长管蚜和拐枣蚜,发  相似文献   

5.
黏虫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是一种迁飞的杂食性、暴食性害虫,可为害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可为害豆类、蔬菜等。该虫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植物茎叶组织.形成缺刻。为害严重时,玉米叶片全部吃光或仅剩叶脉.一般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研究其发生为害特点,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利用吡虫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麦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目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自然混合种群上,对室内种群尤其是麦无网长管蚜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单一蚜虫种类的影响,本文利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苗接种4种蚜虫,分别于3、6和9 d后检查死亡率。并采用生命表方法评价种衣剂处理对麦无网长管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小麦苗接种的4种蚜虫,3 d后死亡率大小依次为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6 d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全部死亡;9 d后麦二叉蚜全部死亡,但麦无网长管蚜死亡率仅为10.3%。生命表结果表明:麦无网长管蚜大部分个体在种衣剂处理麦苗上可以完成整个世代周期,但其生长发育延缓,存活率、寿命和繁殖力显著下降,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_0)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吡虫啉包衣处理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麦无网长管蚜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7.
警纹地老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玉米蚜已经发展成为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特别是1978和1980两年,我县玉米普遍受害,减产一至二成。 一、蚜虫种类 经观察,为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是玉米蚜,其次是粟缢蚜。 二、寄主 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另外,有莠子草、稗子草、蟋蟀草、马唐草及狗尾草。 三、生活周期 玉米蚜在我地以末龄有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为害情况 1978年我区小麦、青稞上发现一种新害蟎,经董慧琴、匡海源初步鉴定为郁金香瘿蟎(Eriophyes tulipae Ktifen)。调查表明,此乃我区小麦、青稞的主要害蟎。也可危害玉米苗,其野生寄主有野燕麦、早熟禾、狗尾草。此蟎于1978年在桑日、乃东、  相似文献   

9.
麦茎蜂(Cephus pygmaeus Linn.)在青海东部发生较重,在我市从未造成严重为害,但从1985年以来为害日趋严重,1986—1988年每年有38000亩小麦受害,其中每年1000余亩严重减产,1989年全市6个乡共防治32783亩,挽回损失15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品种中糖及氨基酸含量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有为害加重趋势。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以扬花一灌浆期蚜量最大,约占总蚜量的84%,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关键时期(杨奇华等,1982)。迄今为止,化学防治仍是防治麦蚜的主要方法,这对麦田主要天敌杀伤甚大,也不利于粮棉混作区棉花害虫、粘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治。为了减少用药,必须考虑与其他防治方法协调应用。据本室1978—1981年对3516份品种(系)材料进行抗蚜性筛选的结果,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存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麦区发生流行的小麦黄矮病,借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麦无网蚜,禾谷缢蚜和玉米缢蚜持久性传播,其中麦二叉蚜为优势介体蚜虫种群,因此对麦二叉蚜、不同虫态及其龄期传播小麦黄矮病的能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 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 hm2。─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 1为害   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该病以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棉蚜为害玉米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廊坊地区玉米田蚜虫种类除了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禾谷缢管蚜[R.padi (Linnaeus)]、荻草谷网蚜[Macrosiphum (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等蚜虫外,还发现一种在玉米生长前期在下部叶片取食, 玉米生长中后期向植株中上部转移为害的蚜虫,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该种为棉蚜,这是棉蚜为害玉米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小麦禾谷缢管蚜发生为害与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以来,我区麦蚜频繁成灾,减产2—3成的麦田较为普遍,研究证明: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优势种群已由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转变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田间调查弄清了禾谷缢管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早、中、晚播麦田的不同生育阶段,以及在植株各部位的分布。穗期禾谷缢管蚜发生轻重与3月中旬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3月下旬雨量呈负相关。由此建立了预测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式: Y=0.792 0.205X_1-0.015X_2用这个预测式回测8年田间实测值与预测值极近。  相似文献   

15.
正寄生广食性杂可为害80多种植物,尤其喜欢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小麦等。繁殖能力强一般每年发生5-6代,雌成虫产卵量高,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迁飞扩散快每晚可飞行100千米,最大飞行跨度达1600千米。造成危害重有钻蛀性和转株为害的习性,可危害作物的多个生长期。以玉米为例,苗期为害心叶,导致死苗;喇叭口期和穗期为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导致损失大据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为害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1992 ̄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春麦区麦长管蚜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优势种群,占张家口坝上、坝下及承德麦蚜发生总量的94.75% ̄100%。有翅蚜迁入麦田的时期和数量是影响春麦黄矮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坝上小麦黄矮病毒株系以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占绝对优势,张家口坝下及承德地区的株系种类较为复杂,除以GAV株系为主外,存在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株系(PAGV)及麦二叉  相似文献   

17.
王新俊 《植物保护》1993,19(1):28-28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eani)Greenbug是我区常发性的麦类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不仅可以直接为害小麦,致使叶片黄枯、产量下降,而且能传播黄矮病毒,使虫、病交加损失更重。为了准确预测其发生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对全区麦二叉蚜历年发生资料及有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麦二叉蚜的发生程度与冬前秋苗蚜量、2月下旬至4月上旬5旬平均  相似文献   

18.
草地螟是我区历史上发生危害严重的一个害虫,曾于1954、1956年大发生,仅这两年为害农作物291.1万亩,危害草场133.3万亩,被害减产达10—20%,严重的被害40—50%,59年为中等偏重发生,以后草地螟发生程度逐渐下降,甚至基本不发生为害。1963年于乌盟兴和县调查,越冬代成虫期仅4天,一代幼虫每亩有虫2—8头。1976年—1978年在乌盟凉城县、丰镇、察右前旗、兴和县出现越冬代成虫且虫量逐年上升,但幼虫零星发生。1979年我区西部草地螟突然大发生,成为我区主要暴发性社会害虫。现将几年来草地螟发生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发生及抗性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从小麦抽穗到成熟,受蚜虫为害,千粒重降低3.2%~47.0%,减产10%~15%,严重田块产量损失达40%以上。麦穗蚜对氧乐果已达中抗水平,LC50为122.55;对吡虫啉、抗蚜威也产生了明显的抗性,LC50分别为53.78和30.96;对啶虫脒、阿维虫清的抗性较低。依据麦穗蚜防治现状及抗药性,结合小麦穗期既是麦蚜的主要为害期,也是麦田天敌大量繁殖期的实际,从保护麦田生态系统,延缓麦蚜抗药性角度出发,提出了选择使用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等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重视保护天敌,构建麦田半自控生态系统等麦穗蚜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看麦娘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是为害稻茬麦的优势种杂草。过去在我市河旁、沟渠边及洼地零星发生,后因耕作制度的改变而蔓延成灾。目前发生面积达10万亩,分布于20多个乡(镇)。小麦一般减产30%,严重的60%以上,全市仅稻麦轮作区,每年约减产小麦1300万公斤,经济损失达450万元。1982—1984年,作者对看麦娘生物学特性及其化除技术进行了观察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