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广义归纳法和软系统归纳集成法,按照土地退化评价的有关概念和相关领域,收集已有的观测资料、国内外有关土地退化研究和土地退化评价研究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认真分析搜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聘请新疆从事土地退化研究的专家及新疆省林业厅有关官员11人组成专家咨询组,对已收集到的指标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确定土地退化评价预选指标集。采用德尔菲法对预选指标集进行3轮咨询、改进,最终确定适合新疆土地退化评价的指标体系由2个A级指标、4/bB级指标和22个C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全球变化的深入研究,作为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土地退化,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主要驱动因素,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土地退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及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土地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最基本的资源,伴随着荒漠化的日趋严重阴山北麓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也日益加重。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从影响土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选出23个因子,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11个旗(县)的186个乡(镇)苏木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因子,为退化土地类型区划分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划分了包头市土地退化类型,分析了土地退化原因,从而提示了土地奶穹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包头市土地退化防治对策,为全面控制土地退化,加速土地复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土地退化防治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土地退化研究状况和含义以及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地退化的进程,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伊犁河流域土地退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疆的土地退化类及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运用GIS、RS、GPS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伊犁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现状,并提出了伊犁河流域退化土地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疆土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62%是荒漠,生态与环境极其脆弱、由于近几年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新疆土地范围内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在生态上由于土地退化造成生态的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及各类生态系统抵御和调控灾害的能力的下降、农民贫困程度加深。在这种背景下、GEF-OP12项目的启动对新疆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方面项目资金可以有力支持新疆防治土地退化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理生态问题的先进方法和全新理念[1]。新疆GEF土地退化防治网以新疆土地退化信息资源为基础,专题研究成果为推广、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为重点。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法为手段,建设新疆土地退化防治网络平台,发布新疆土地退化检测评价信息,收集完善更新新疆土地退化防治元数据库,建立网上发布系统平台,为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定义了土地退化的概念,总结了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的历史和方法,最后概述了土地退化的监测和退化土地恢复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9.
新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中国乃至世界防治土地退化的重点地区之一。文章结合新疆土地退化的特点,借助已有的观测资料及土地退化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一套包括农田指标和非农田指标在内的新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法和Fuzzy量化法,对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级评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预测和评价新疆地区土地退化演变趋势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沙、碱化土地是吉林省面积较大的低产土地。全省沙化土地有1512万亩,碱化土地2638万亩,其中沙化土地的78%,碱化土地的97%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成为障碍吉林省西部地区(九市、县)农、林、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防止沙、碱土地进一步退化,扭转农业生态恶化、提高土地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是采取综合治理技术措施。1986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监测和分析申扎县草地退化的空间特征及其退化趋势,利用两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分别提取申扎县的植被指数,根据植被指数转化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按植被覆盖度将植被划分为4个不同退化等级,并分析了申扎县植被退化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2009年申扎县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变化趋势是植被退化面积不断增加,中度、重度退化面积在总退化面积中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1989年植被退化以中东部地区最严重,2009年申扎县的北部植被退化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陶倩  赵振宇  张青珍  范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29-4931
采用基于主成分的因子分析对阜新地区58个乡镇加密自动站2011年1月的最低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时段乡镇最低温度空间分布的因子有共性因子和表示差异性的因子2个;根据2个因子的影响程度大小,将乡镇分为两类,两类分别与阜新县观测站、彰武县观测站聚为一类。在今后的乡镇预报订正中,当出现类似的天气情况时,可参考此结论。先由数值预报做出城镇预报,再根据已知的空间聚类结果,对乡镇预报进行订正,以提高乡镇预报准确率,更好地实现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11—2012年在黑龙江肇东、河南祝楼、江苏句容三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盐酸吗啉胍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水稻植株和田水采用UPLC-MS/MS正离子扫描测定残留的盐酸吗啉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和田水的3种添加浓度(0.005、0.05、0.5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0%-109.20%和86.40%-107.2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0%-6.90%和0.73%-3.10%。本方法在植株和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1。从消解动力学方程可知,盐酸吗啉胍在水稻植株及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2~4.7、1.0-3.5 d。从结果判断盐酸吗啉胍属较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4.
基于TWINSPAN分类的三江源区称多县高寒草甸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选择了植被盖度、优良牧草比例、毒杂草比例、地上生物量变化值、0~25cm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值5项与草地退化最密切相关的植被与土壤指标,对2009年称多县高寒草甸样地调查数据和退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称多县高寒草甸退化状况可以分为6个类,及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5个退化等级.在调查的63个样地中未退化样地16个,约占25%;中度退化样地25个,重度退化样地13个,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占60%左右;轻度退化样地7个,约占11%;极度退化样地2个,约占3%.随着退化等级的加重,植被盖度和优良牧草比例逐渐减少,毒杂草比例逐渐增大;地上生物量在未退化时最高,然后减少,到中度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上下浮动,到重度退化时地上生物量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未退化时最高,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阶段土壤有机质上下波动幅度较大,在重度退化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上地退化(荒漠化)问题倍受人们关注。辽西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土地退化十分普遍且较为严重。在影响土地退化的诸多因子中,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是导致该地区土地退化重要原因。该地区退化的土地主要表现为三化:即土壤的贫瘠化、沙化、干旱化。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阜新县为例,从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客体、载体、信息内容、规章制度等几方面介绍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秭归县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单调性指数,非均衡指数,系统非稳定指数,非持续性指数,生产力阻滞指数,系统封闭性系数,土壤养分退化指数、系统钝化指数等8个指标,运用这些指标对三峡库区秭归县16个乡镇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滇西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化土壤的恢复是目前生态重建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岩溶地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云南西部岩溶地区洱源县炼铁山区土壤退化现状和土壤特性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已引起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不论是次生林或人工林,还是坡耕地、果园和桉树林,与人为干扰较小的阔叶林相比,都呈现明显的退化现象;而坡耕地和桉树林的退化尤为严重.在分析云南西部岩溶山区土壤退化状况及退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及残留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农田中的降解特性,以普通地膜(CPF)为对照,设置2年田间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BPF)的降解及残留指标。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从玉米苗期(40 d左右)开始出现降解,拔节时地膜降解已进入破裂期,抽穗之后进入崩解期。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量也相应增加,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表层残膜累积量分别增加165%和47%,残片总数分别增加80%和21%;2种地膜残留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伴随覆膜年限增加,深层土壤中残膜占残膜总量比例呈增加趋势,其中,普通地膜比例由8.2%增至12.4%,全生物降解地膜由2.9%增至3.7%。通过2年覆盖,表层土壤中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残片数分别为277万和236万片/hm2,残膜质量分别为73.6和57.6 kg/hm2,与普通地膜相比,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实现自身降解,有效减少农田残留,以其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覆盖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观测站2006~2012年1月的气温日较差进行分类,以不同的气温日较差分型代表不同的天气状况,并统计了相应分型下的逐小时温度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逐时温度做出客观预报。实况证明该方法对于实现时间上的精细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