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早丰9号在鲁南地区种有产量水平高、米质优、株型理想等突出优点,但抽穗偏晚、熟期偏迟、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多粒多。高产策略应为:稳定适宜穗数,主攻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每666.7m^2的产量650kg以上水平的穗粒结构指标应为:有效穗26-27万/666.7m^2,每穗总粒数125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5g以上,栽培技术主要措施有:早育壮秧;扩行缩墩减苗;适时适度搁田;增施须机肥和促花磷钾肥。  相似文献   

2.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5个杂交早稻组合生育期、单穴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1,2],认为影响杂交早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为有效穗,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和生育期。本文提出杂交早稻组合应符合“足穗、适粒和中熟”的要求。具体是: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单穴有效穗10个以上),穗型中等偏大(每穗总粒数125粒左右),全生育期115d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g左右。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晚熟粳稻品种高产性状及其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7份晚熟粳稻品种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结果表明:(1)单苗分蘖数,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苗分蘖数,每穴有效穗数多的穗数型品种,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可以做为晚熟粳稻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穴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可以做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本文还报道了高产品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及高产管理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农村科技开发》2005,(2):44-45
中优系列釉型优质稻中优168,在江西奉新作一晚种植,5月初播种,8月中旬始穗,9月底10月初成熟,全生育期150天左右。中优168株型高大,平均株高133.5cm,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叶鞘稍尖青色,剑叶中宽厚直,不披散,受光姿态好。穗大粒多,平均每穗总粒数可达206粒,主穗达340粒以上。  相似文献   

5.
1、超大小麦小麦奇特珍种。生育期春播90天,秋播210天。株高70厘米,穗形独特,呈棒楞形,上大下小,穗长12~14厘米,最长15厘米以上,其穗不属超长,但称得上超大,每穗有小穗20~24个,下部每小穗每码3~5粒,上部每小穗每码5~7粒,多达9粒。小穗排列极为紧凑,每穗100粒,多达120粒以上,其单穗产籽是一般品种的2~3倍。愈上愈大的穗头,特招人喜爱。  相似文献   

6.
杂交晚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8个杂交晚稻新组合F1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株高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影响杂交晚稻产量最重要的因子是每穗实粒数;其次是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株高整齐度;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几种植物总DNA片段导入小麦,对变异后代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力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长。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的遗传力最小。遗传变异系数以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最高。在相关系数方面,株高与千粒重、株高与每株穗数、穗长同每穗粒数都有极显著的遗传型正相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与每株穗数、每株穗数与生产粒数、每株穗数与千粒重4对性状间  相似文献   

8.
影响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株高、穗粒数、总小穗数、单株有效穗、单株粒重、千粒重与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的研究,明确增加每穗粒数同时可以提高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就怎样提高每穗粒数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稳步提高每穗粒数,适当增加千粒重,挖掘穗部产量潜力,获得高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品种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年主栽的32个水稻新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穴穗数(分蘖力)多的品种穗粒数少,产量增加;植株高的品种每穗粒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下降,产量增加。应适当减少穴穗数(分蘖数),增加穗粒数,即分蘖力中等,偏大穗的品种有利于产量提高。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叶宽、剑叶长、千粒重、穴穗数、株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期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着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粒密度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低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相关不大,而大田高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较高。结论:协优57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粳稻BT型不育系和粳型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组合,分析亲本及F1代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的加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株高、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秕粒数、千粒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显性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间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单株穗数次之,千粒重和株高的效应较小,其中株高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杂交早稻的株高、穗长、生育期、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8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水稻种质创新,选用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材料63份,应用聚类分析对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每穗粒重2.3g,且单株有效分蘖数13个的品种(系)划为多蘖轻穗型品种,所占比例为15.87%;每穗粒重在2.3~2.8g,且单株有效分蘖数在10~13个的品种(系)划为中间型,所占比例为60.32%;每穗粒重2.8g,且单株有效分蘖数10个的品种(系)划为少蘖重穗型,所占比例为23.81%。多蘖轻穗型品种具有单株有效分蘖多(13个)、穗粒数少(90粒·穗-1)、每穗粒重低(2.3g·穗-1)、着粒密度低(5.5粒·cm-1)、一次枝梗个数(9个·穗-1)和粒数少(50粒·穗-1),二次枝梗个数(14个·穗-1)和粒数也少(40粒·穗-1)等穗部特点;少蘖重穗型品种具有单株有效分蘖少(10个)、穗粒数多(110粒·穗-1)、每穗粒重高(2.8g·穗-1)、着粒密度高(6.4粒·cm-1)、一次枝梗个数(10个·穗-1)和粒数多(58粒·穗-1),二次枝梗个数(17个·穗-1)和粒数也多(52粒·穗-1)等穗部特点;中间型品种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Ⅱ优084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Ⅱ-32A与自选高抗白叶枯病的优质恢复系镇恢084配制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其亲本特征特性如下:镇恢084主茎总叶片数17叶左右,播种至始穗102-105天,株高115厘米,分蘖力强,穗型较大,平均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93%以上,花时集中,花粉量足。Ⅱ-32A主茎总叶片16-17叶,播种至始穗94-96天;分蘖力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每穗颖花数多,平均150.5个,柱头外露率高,平均为83.7%,其中双柱头外露率占71.2%,单柱头外露率占28.2%。结合穗大粒多的特点,Ⅱ-32A的潜在有效花期长。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68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高的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适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高秆隐性籼稻Grlc与籼、粳稻品种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秆稳性籼稻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交F_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广亲和)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越过籼籼组合,而每穗实粒数为负优势;普通籼粳组合的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为正优势,而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为负优势,单株粒重优势远低于籼籼、籼粳(广亲和)组合。  相似文献   

18.
黔阳香禾糯此香禾糯是湖南黔阳县栽培悠久的稀有品种原产于沙湾。现分布于硖洲、县农场、洗马、安江市等地。黔阳香禾糯株高四尺以上,茎秆粗壮,叶片大而厚,浅绿色,穗长六到九寸,着粒密,一般每穗四到五百粒,多的达六百四十粒,谷粒饱满,难脱粒,出米率不高,白色带有香  相似文献   

19.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旱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gt;穗实粒数&;gt;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gt;一级枝梗数&;gt;株高&;gt;株穗数&;gt;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直辖市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湿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相似文献   

20.
钱优1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钱江1号A×浙恢7954杂交选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高适中约115cm,抽穗整齐,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一般有效穗255万/hm2,每穗粒数160~180粒,结实率高达80%以上,千粒重27g,米质优良,达国标三等;粒长6.7mm,长宽比2.9,穗粒结构协调,后期熟相特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