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华山松挥发性物质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华山松健康木和衰弱木树皮挥发性物质,而后用"Y"型嗅觉仪实验室内测试华山松木蠹象对挥发性物质的趋性。在此基础上采用GC/MS方法对华山松健康木和衰弱木树皮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华山松树皮挥发性物质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华山松树皮中所含挥发性物质对华山松木蠹象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树势衰弱的华山松树皮中所含挥发性物质对华山松木蠹象有拒避作用。提取的健康华山松树皮挥发性物质中共65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柠檬烯(29.27%),苯(17.81%)次之;树势衰弱的华山松树皮中所含挥发性物质共66种,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成分为3-蒈烯(26.97%),β-蒎烯(20.22%)次之。  相似文献   

2.
华山松木蠹象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iatus LangerSitu et zhang)是云南省近年来严重危害松属植物的害虫之一,造成大面积的华山松枯死,它的危害相当严重。根据该虫的为害特性及生物学特性、其寄主林木的经济价值、危害的严重程度及进一步传播蔓延的可能性等,对其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华山松木蠹象在云南省属于中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盘县华山松木蠹象的分布、发展状态、趋势、危害以及它的生活习性,为华山松木蠹象的治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依据。华山松木蠹象的治理在于防止人为传播扩散.合理使用人工、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压低虫口密度.降低危害程度,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利用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防治华山松木蠹象提供理论依据,对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室内观察,确定华山松木蠹象信息素释放的高峰期在19:00~20:00,华山松木蠹象信息素活性粗提物的制取应在这一时段进行;(2)华山松木蠹象雌成虫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甲醇和乙醇作为溶剂浸提雌成虫性信息素腺体,所得粗提物对雄成虫均显示引诱活性,甲醇浸提液显示出较强的活性;(3)采用GC/MS方法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甲醇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得到的性信息素粗提物均分离出12种化学物质.用甲醇作为提取液得到的粗提物鉴定出6种化合物,为十一烷、十二烷、十六碳烯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用乙醇作为提取液得到的粗提物鉴定出化合物5种,为十六烷酸甲酯、邻苯二甲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十八碳酸甲酯.  相似文献   

5.
依据会泽县国营者海林场1993~2003年华山松木蠹象发生面积,应用马尔可夫链,预测2004年华山松木蠹象发生量和发生趋势,与2004年实际情况相比较,以验证马尔可夫链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松蠹狄金小蜂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的重大蛀干害虫———华山松木蠹象的优势寄生蜂。为了避免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错杀松蠹狄金小蜂,利用昆虫视觉行为学研究方法,研究松蠹狄金小蜂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在波长340~689 nm光谱内的9个单色光中,松蠹狄金小蜂对除中心波长649 nm红色光外的其余8个单色光都具有趋向性,其中最敏感光谱依次为340 nm紫外光、415 nm紫色光、549 nm黄绿光,松蠹狄金小蜂在相应测试装置中1 min平均位移分别为23.55 cm、20.09 cm、19.28 cm,趋向率分别是88.0%、80.0%、76.0%。由此可见,松蠹狄金小蜂是一种趋光性昆虫,但其敏感光谱与华山松木蠹象的敏感光谱重叠较多,因此,与防治相比,利用单色光开展华山松木蠹象及松蠹狄金小蜂的种群监测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利用引诱剂在保山市宝盖山林场监测华山松木蠹象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均对华山松木蠹象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引诱剂B(3-(+)-蒈烯(、+)-柠檬烯和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的诱捕量最多;3种引诱剂诱捕木蠹象总量的自然对数均与样地中虫口密度的线性拟合度较好;引诱剂B诱捕总量的自然对数与样地中有虫株率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度。说明监测结果可较好地反映样地中华山松木蠹象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8.
三盾茧蜂(Triaspis sp.)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的重大蛀干害虫——华山松木蠹象的优势寄生蜂。为了避免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对三盾茧蜂的错杀,开展了三盾茧蜂的光谱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340~689 nm的9个单色光中,除了340 nm和381 nm的紫外光以外,三盾茧蜂对中心波长的其余7个单色光都具有趋向性,其中最敏感光谱依次为黄绿光(549 nm)、蓝色光(451 nm)和紫色光(415nm),3种单色光下三盾茧蜂30 s的平均趋向位移依次为29.65、27.90和25.30 cm,趋向率分别是90%、90%、88%。对照华山松木蠹象的敏感光谱,在生产上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选用紫外光(340 nm)作为诱集光源可以避免三盾茧蜂受到伤害;开展种群数量监测时,可以选用两者都较为敏感的紫色光(415 nm)作为诱集光源。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云南省寻甸县害虫预测预报数据,并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路线调查法、查迹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华山松和云南松主要害虫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2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未发现害虫危害华山松,1个乡镇未发现危害云南松。危害华山松的害虫主要有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松梢斑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华山松球蚜(Pineus armandicola);其中萧氏松茎象(H.xiaoi)的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根部,受害株率为1%~87%,分布在海拔1 923~2 249m,海拔高差326m。危害云南松的害虫主要有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其中云南切梢小蠹(T.yunnanensis)的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干部、梢部,受害株率为1%~43%,死亡株率在1%~17%,分布在海拔1 909~2 350m,海拔高差441m。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验证处于补充营养期和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对来自寄主华山松的(+)-柠檬烯和3-(+)-蒈烯趋向反应存在较大差别,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2008年,(+)-柠檬烯的诱捕高峰出现在诱捕初期的4月中旬、下旬;3-(+)-蒈烯的诱捕高峰则出现在诱捕后期的6月上旬、中旬,并且在7月上旬出现一个小高峰;在2009年,(+)-柠檬烯的诱捕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3-(+)-蒈烯的诱捕高峰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8月上旬出现一个诱捕小高峰。当以(+)-柠檬烯和3-(+)-蒈烯的1∶3的混合物为引诱剂时,则在5月上旬、5月下旬和7月上旬出现3个诱捕高峰。诱捕结果证实了不同发育期的华山松木蠹象对寄主挥发物具有不同的嗅觉感受能力的推测。  相似文献   

11.
华山松木蠹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林间定期周年跟踪观察研究,编制出了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影响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的关键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初步对华山松木蠢象种群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对蚜虫及螨侵害产生的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受蚜虫侵害的华山松根、茎、叶的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华山松各指标对照,结果得出:华山松受蚜虫或螨类侵害后,其含糖量、酚类物质含量比正常华山松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比正常华山松高。受侵害的华山松与正常植株同一器官相比较,叶和根的变化较大,茎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3.
云南境内5种象虫幼虫和蛹的形态描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描述了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Situ et Zhang),多瘤雪片象(Niphades verrucosus Voss),粗刻点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Situ et Zhang);果核芒果象(Sternochetus olivieri Faust)和果肉芒果象(Sternochetus frigidus Faust)等5种象虫的幼虫和肾的形态特征,并配备插图和说明,幼虫主要特征包括头部正面观、内唇、上颚、下颚、第Ⅵ腹节、气 门;蛹体正面观,背面观,臀板和臀棘。列出了幼虫检索表,并报道了5种象虫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4.
滇中云南松和华山松林林窗与林缘主要易燃植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滇中地区云南松和华山松林火灾危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林窗、林缘易燃植物的辨识标准,调查和记录了云南松和华山松林林窗主要易燃植物28种,分属于12科,25属,提出了在林窗和林缘种植难燃植物、封山育林、修枝和可燃物的安全利用等森林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和1990年,在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的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三个人工林群体间、个体间的开花量、花粉发芽率等性状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华山松花粉发芽特点与落叶松(Larix sibirica)和花旗松(Pseudotsnga menxiesii)的花粉发芽特点不相似。花粉在一般的蔗糖琼脂培养基上发芽得很好。此外,对华山松的良种选育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预防华山松树冠火的最低修枝高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可以阻止华山松林地表火向树冠火转化的最低修枝高度,测定了华山松针叶的着火点,在自行设计的燃烧床上对不同载量的华山松林细小可燃物进行了5次燃烧试验.通过分析可燃物地表火过程中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将燃烧区域垂直方向上最高温度等于着火点处的高度确定为华山松的最低安全修枝高度.经推算,可燃物载量为1.77 kg/m2、2.37 kg/m2、2.96 kg/m2、3.55 kg/m2、3.84 kg/m2时,华山松人工林的最低安全修枝高度分别为0.82 m、0.92 m、1.13 m、1.20 m、1.22 m.讨论了风、可燃物层的密实度、立地条件对最低安全修枝高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气象和立地条件下最低修枝高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内已记载华山松害虫7目35科105属191种,以鞘翅目种类最丰富,鳞翅目次之,半翅目第三;华山松害虫以枝干害虫种类最丰富,针叶害虫次之,苗木害虫第三,根部害虫第四,种实害虫第五;根据危害程度筛选出了主要危害种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控制红花尔基地区樟子松种实害虫为害,对红花尔基樟子松种实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明确了樟子松球果象甲为红花尔基地区主要种实害虫,占种实害虫危害率的72.0%;同时对樟子松球果象甲系统发育地位进行了分析,发现樟子松球果象甲rRNA28S基因与本属(Pissodes)象鼻虫同源性最高,其次为Curculio象鼻虫。另外,2016年在种实害虫发生情况监测的基础上,采取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140.4km^2松林进行航空飞机防治,平均防治成本为2.18万元/km^2,林间药效试验樟子松球果象甲校正死亡率为97.14%,防治区内樟子松球果象甲死亡率>52.00%;球果被害率减退25.32%,挽回种子损失55805.62kg,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华山松是西南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为了研究林木密度与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经营管理好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在引进国内外编图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滇中地区、南盘江林区的云南松和广元林区的华南山松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按典型选样法所设置的样地,基本能代表该地区云南松和华山松的生长情况,其中,滇中地区云南松林内设置样地493块,南盘江林区云南松林内设置样地305块,广元林区华山松林内设置样地252块。本文不仅在数据惧和整理方法上做了说明,而且以数表的形式了说明了数学模型的选择以及最大密度线、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的绘制方法。成图后进行了理论和适用精度检验,其理论精度均在91%以上,适用精度均在85%,证明本设计适用于该林区。该图可用于抚育间伐、资源清查、生长量预测及造林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