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梨组织显微特性与抗寒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越冬期间,梨枝条中的多糖、还原糖和脂类物质的分布、数量以及变化动态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休眠期淀粉大量水解。而还原糖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脂类物质向形成层密集。抗寒品种还原糖迅速减少,淀粉含量高,脂类物质密集于形成层处。解除休眠后,各种类、品种还原糖迅速减少,淀粉重新积累。且抗寒品种还原糖、脂肪下降幅度均低于不抗寒品种,淀粉积累也晚于不抗寒品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种类、品种的淀粉粒在分布、形态、大小以及变化动态与抗寒性密切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淀粉粒小而且排列紧密,在越冬期间水解彻底。而不抗寒的品种淀粉粒大,松散不规则,而且在越冬期间水解不彻底。在解除休眠后淀粉重新积累,但抗寒性品种淀粉积累量低于不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2.
显微化学观察表明,越冬期间,葡萄枝条组织中的淀粉、还原糖、脂肪及拟脂类物质的分布,数量和变化动态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抗寒种类淀粉积累早而数量多,水解晚但速度快且彻底,还原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且韧皮部多于木质部;脂肪及拟脂类物质含量高,密集于形成层处,组织间含量与其抗寒力正相关。抗寒性强的种类其枝条木栓层厚,细胞层数多,木栓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对室温贮藏条件下的大蒜的总糖、还原糖、脂类物质、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总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迅速减少;还原糖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脂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对大蒜在室温贮藏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总糖、还原糖、脂类物质、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等 各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在刚开始贮藏时总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迅速减少.还原糖含量开始有所增加,随着贮藏时间继续延长,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脂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苹果枝条冬季淀粉粒动态变化与抗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显微化学特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越冬期间,苹果枝条中淀粉粒的形态结构和转化程度与抗寒力密切相关,抗寒的山定子、八棱海棠淀粉粒小且水解彻底,不抗寒的倭锦淀粉粒大且水解不彻底;抗寒力中等的金红居中。同一时期同一品种不同组织间淀粉粒水解程度与田间抗寒力的大小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10个葡萄种类和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葡萄抗寒力和伤流液中还原糖含量、氨基酸含量与种类间的关系。抗寒力强的葡萄种类的还原糖含量远远低于抗寒力弱的栽培品种。苏氨酸含量在伤流液中显著高于其它氨基酸,随着气温升高,生长加速,苏氨酸含量进一步增高。抗寒力强的比抗寒力差的增加的多。抗寒力强的葡萄种类的伤流液中丝氨酸含量一般都低于抗寒力差的栽培品种,随着气温升高和生长加速,丝氨酸消失,而甘氨酸却出现在伤流液中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贮藏物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子叶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花后45d以后逐渐减少。花后60d时,子叶细胞中仅有少量淀粉粒存在。淀粉粒的减少可能与脂类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蛋白体在子叶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多,花后45~60d数量增加较快。脂体在花后25~45d数量增幅大。起初脂体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花后60d时,脂体在蛋白体的表面呈镶嵌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莲藕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莲藕膨大过程中,测定其干物质、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等含量,研究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莲藕膨大过程中均逐渐上升,至膨大后期有一个急增过程;还原糖含量先有所上升,膨大中期迅速下降,至膨大后期维持较稳定水平;可溶性总糖含量从膨大始期至膨大中期平缓上升,至膨大后期则迅速增加。莲藕根状茎的储藏物质主要为淀粉。  相似文献   

9.
玉米粉水解过程中还原糖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定玉米粉水解过程中还原糖的含量,将玉米粉在水浴中进行酸水解,加入的玉米粉、蒸馏水和稀硫酸的比例是1∶100∶15,温度保持在100℃。在水解的过程中,采用还原糖测定仪法和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水解过程中的还原糖量,每1 h测定1次,从而准确地了解玉米粉的水解程度。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比较适宜测定还原糖含量,但还原糖测定仪法更具优势,其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模拟水溶液涂布体系中通过美拉德反应降低制备的烟草薄片中还原糖含量。[方法]模拟烟草薄片生产过程,在含有还原糖的水溶液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的氨基化合物与催化剂,经过减压浓缩、涂布烘干制备步骤,优化降低烟草薄片中还原糖含量所需的氨基化合物以及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结果]试验表明,以FeCl3为催化剂,浓度为0.01 mmol/L条件下,外加氨源物质磷酸氢二铵、赖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对降低烟草薄片中的还原糖含量都有良好效果,相对空白薄片分别降低了36.87%、21.42%、13.22%和12.10%。[结论]以FeCl3为催化剂通过加入氨源物质,利用美拉德反应在模拟工艺条件下能有效降低制备的烟草薄片中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的关系,以休眠期欧李1年生基生枝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韧皮部、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休眠阶段欧李韧皮部和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淀粉,二者比值最高可达4.77,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蔗糖,其次是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自然休眠期芽中检查不到果糖含量,但在被迫休眠期和芽萌动期迅速增加,至芽萌动期质量分数达2.05%;休眠期韧皮部和芽中酶活性变化与糖含量变化一致;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于其他酶的活性,在自然休眠期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迅速降低至自然休眠解除时达最低值,降低幅度分别为芽94.18%、韧皮部84.78%;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粉酶活性。综上,欧李休眠期贮藏的碳水化合物以可溶性糖为主;蔗糖含量变化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与自然休眠解除关系明显;果糖含量变化与芽的被迫休眠和芽的萌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油料作物种子形成过程首先是积累糖、淀粉,接着大量形成脂肪、蛋白质等,从糖类的积累转入脂肪积累伴随着EMP和HMP两条途径;主要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速率与各自相关调控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种子老化能导致种子活力下降,影响发芽出苗、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抗氧化相关酶活力下降,质膜过氧化作用及其产物增加,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内溶物质外渗,有害物质积累,代谢作用紊乱,是种子老化、活力丧失的生理因素。本文提出了油料作物种子形成及老化过程生理生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伏牛山脉木札岭和小兴安岭帽儿山2个区域的散孔材树种枫桦(Betula costata)为对象,研究落叶后树枝和树根木质部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帽儿山枫桦树根和树枝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木札岭;2个区域枫桦树根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树枝。枫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地区差异以及组织差异是树木在休眠期应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巨峰葡萄为材料,探讨化学物质在葡萄解除芽休眠过程中糖、淀粉以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用催芽剂处理后到萌芽为止,葡萄芽的还原糖含量一直降低,总糖和非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蛋白质含量变化先降后升再降,淀粉含量则出现两次先降再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猪牙花种球在促成栽培中存在破眠困难的问题,本试验以2009年5月份猪牙花种球为试验材料,通过两种不同低温(3~5℃和6~10℃)的处理,取样以10d为间隔,研究其鳞茎及附属物中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索出打破休眠的最佳时段。结果表明:冷藏60d时,淀粉质量分数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质量分数上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围绕对照点上下波动,但中间有明显的升高;猪牙花种球不同部位的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不同冷藏温度下变化均有明显差异,变化幅度以3~5℃处理的大于6~10℃处理的;猪牙花种球在3~5℃下冷藏30~40d可破眠。  相似文献   

16.
于10月30日采摘10种壳斗科植物的果实,并测定其果实的含水率和种子(种仁)中总脂肪、蛋白质、还原糖、淀粉、果胶的含量,结果表明:(1)这10种壳斗科植物果实中种子淀粉含量与还原性糖的含量具有相似的规律,即甜槠>茅栗>苦槠>锥栗>红钩栲>多穗柯>华南石栎>青冈>长柄水>细叶青冈;而且甜槠、茅栗、苦槠、锥栗的果实中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因此这4个树种的果实作为木本淀粉类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2)脂肪的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其中青冈果实中种子脂肪含量最高,多穗柯最低;果胶含量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规律,其中以苦槠果实的种子果胶含量最高,锥栗最低.(3)果实的水分含量分析表明,茅栗、锥栗的果实水分含量都比较高,口感好.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掖单13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使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平均高出无氮区0.16g/穗@d,最大积累速率高出5.95g/穗@d,是籽粒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施氮后具有增加籽粒中脂肪、蛋白质及还原糖的作用,授粉后42d分别比无氮区高出21.0%、4.5%和70.5%;施氮对籽粒中水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影响并不明显.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淀粉与水溶性糖含量、淀粉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986和-0.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