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金线莲根尖染色体的制片方法。以金线莲幼苗的根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研究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时间、解离时间及染色时间对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尖取材以9:30最佳,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预处理4h,经卡诺液固定后,用1mol/LHCl于60℃下解离5min,再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0min后进行压片,能获得理想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橡胶草根尖和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试剂、解离方法及解离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橡胶草根尖和嫩叶取样最佳时间均为上午8:00~10:00;2 mmol/L 8-羟基喹啉溶液室温预处理4 h效果最好;根尖和嫩叶用1 mol/L盐酸于60℃下分别酸解10和12 mi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药剂、固定液、解离方法以及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上午8:30~10:00,用0.1%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室温预处理 3 h,经固定液(无水酒精 ∶ 氯仿 ∶ 冰醋酸=6 ∶ 3 ∶ 1)固定,用1 mol/L盐酸60 ℃下解离8 min,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分裂相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毛酸浆的根尖为实验材料,对几种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根尖用0.1%秋水仙素和0.002 mol/L 8-羟基喹啉1∶1混合液4℃条件下处理3 h,固定后先用1 mol/L HCl在60℃条件下解离3 min,再用混合酶液进行酶解,染色制片后得到的染色体图像效果比较清晰。供试的2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属于小型染色体,但它们的核型具有明显差异,‘铁把小菇娘’:染色体总长为30.72μm,绝对长度范围1.61~3.42μm,核型公式2n=2sm+22m,属于1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5%;‘粒粒甜菇娘’:染色体总长28.42μm,绝对长度范围1.52~3.32μm,核型公式2n=2sm+2M+20m,属于2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3%。  相似文献   

5.
三个亚麻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双亚5号”、“范妮”和“y5z-093”亚麻离体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盐酸解离时间及染色条件,观察分裂相的数目、染色体收缩程度、分散度以及着色特点。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方法为:0.002 mol/L 8-羟基喹啉室温下处理根尖3 h:1mol/L盐酸60℃下解离根尖10min: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2h后压片。此法所得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度较好,长度适中,着色深。这三种亚麻根尖染色体核型公式均为2n=28m+4sm,但核型类型有所差别,“范妮”的核型类型为“1B”,‘双亚5号’和‘y5z-093’核型类型均为“2B”。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圆果黄麻179为材料,采用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去壁低渗涂片法、去壁低渗悬液法、预先固定去壁低渗涂片法、不同酸解时间下的酸解离常规压片法等4种方法进行制片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根尖用0.002mol·L-1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酸解8.5min的常规压片法制得的染色体中期分裂图片效果相对较好,染色体形态良好、分散度适当、缢痕清晰,背景清楚.  相似文献   

7.
以华南6号木薯根尖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和压片法,制备木薯染色体标本,并对其制片过程中的预处理药品、预处理时间、酶解时间等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去壁低渗法能获得较好的染色体标本,α-溴代萘与对二氯苯饱和液的混合液和0.1%的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的预处理效果最好,预处理时间以2 h为宜,酶解时间4 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尖叶牛樟根尖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牛樟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牛樟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于9:00—11:00进行取材,用0.002 mol/L 8-羟基喹啉液预处理2 h,4%果胶酶和5%纤维素酶酶解5 h,能获得较佳的染色体制片。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尖叶牛樟的染色体数目为24条,核型公式为2n=2x=24=22m+2sm,第10对染色体带有随体,属于2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55.81%。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尖叶牛樟可能进化程度较低,属于比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片法、酶解去壁低渗法和悬液法等方法,对橡胶树热研7-33-97古铜期嫩叶染色体制片及其过程中预处理药剂、预处理时间、前低渗温度、酶解时间等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悬液法更适合橡胶树叶片染色体制片.最佳预处理药剂为0.1%的秋水仙素和0.002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预处理时间为2 h.酶解温度37℃,时间为5~7 h.  相似文献   

10.
以白姜花根尖为材料,通过预处理、固定、解离和染色等步骤,对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改良,得到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可用于植物染色体数目分析的制片技术,主要步骤包括"取材-酸解离-低渗-染色-压片"。采用改良技术得到的制片细胞膨大、染色体分散、形态清晰、分色良好。用该方法对白姜花、金姜花、所罗门姜黄和红艳郁金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结果分别如下:白姜花2n=34,金姜花2n=34,所罗门姜黄2n=63,红艳郁金2n=49。  相似文献   

11.
不同预处理对花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花生根尖为材料,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5,1.0,1.5 ,2.0g/L)、8-羟基喹啉(0,2,4,6,8,10mmol/L)和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预处理1~3h,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剂对花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剂对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预处理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花生根尖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均不相同.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时间2.5 h效果最好,获得了分散均匀的花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黑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麦是一种耐盐、抗寒、抗旱性强的作物,其根系比小麦发达,是改良小走抗性的重要外源基因供体,为了丰富小麦遗传变异,挖掘黑走在小麦遣传改良中的利用潜力,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用两类不同方法对黑走分别处理24h和48h(共四种处理)。观察其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经NaCl胁迫后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行为产生异常(处理24h,引起染色体畸变的盐浓度范围≥0.15mol/L;处理48h,盐浓度范圈是≥0.10mol/L),且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染色体异常行为不断增多,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异常行为类型有微钕、多按(2~3按)、小细胞按(细胞按高度浓缩)、染色体粘连、断裂、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染色体多极分布扣不均等分离,四种处理作以比较,发现萌发后根长0.5~1cm再进行盐处理48h,染色体受到的影响最大,染色体畸变率量高。  相似文献   

13.
辣木的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木分生组织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取材部位、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辣木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辣木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辣木新枝茎尖为最佳取材部位,用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2 h,再用4%纤维素酶和5%果胶酶混合物酶解4 h,制片所得染色体效果最佳。核型分析表明,辣木染色体属于小染色体,有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n=28m,属于1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60.29%,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辣木在进化中可能处于比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4.
海南龙血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了海南龙血树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在饱和对二氯苯和0.002 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中,后者预处理2 h效果最好;海南龙血树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42=22 m+20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67%。海南龙血树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天然香蕉麻纤维存在“粗、硬、脆”等问题,影响到常规与高档纺织品的开发;为提高天然香蕉麻可纺性能.在系统分析香蕉麻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酶预处理脱胶与双氧水预处理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胶质溶除率评定,酶预处理下最佳脱胶工艺条件是:氢氧化钠浓度8g/L,精炼时间3h,酶处理时间6h;双氧水预处理最佳脱胶工艺条件是:pH9,温度50℃,处理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6.
秋水仙素诱导黑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秋水仙素对黑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效应,以黑麦种子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5%、0.10%、0.15%、0.20%、0.25%)处理下观察了不同时间(12、24、36、48 h)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并分析了畸变率与细胞加倍指数.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能明显诱导染色体变异,除加倍外,光学显微镜下还可观察到多种畸变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加倍指数和畸变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加倍指数最高为5.20%(0.15%浓度处理36 h),畸变率最高为8.10%(0.15%浓度处理24 h).可见,秋水仙素对黑麦根尖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甘蔗与河八王属间杂种F_1、BC_1和BC_2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及传递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河八王染色体在不同世代的传递方式。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每个世代选择5个子代进行染色体计数及传递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河八王1号(GXN1)的染色体为30条,其他亲本和子代数目存在2~5条变幅。甘蔗与河八王染色体在F_1代以n+2n方式进行传递,部分材料的染色体略有增加;在BC_1和BC_2代中均以n+n方式进行传递。研究结果为河八王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细胞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以快速而准确统计染色体数目为目的的甜菜细胞压片制片中,秋水仙碱、8—羟基喹啉以及对二氯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预处理化学药剂。结合冷冻,Rosen G.用秋水仙碱(1949),БормотовВ.Е.等用8—羟基喹啉(1966),李盛贤等用对二氯苯(1982)均得到积累中期相染色体的良好制片结果。然而作者们没有比较冷冻以及冷冻与这些化学药剂分别结合的不同处理之间,在制片效果上的异同,也没有探讨不同预处理积累中期相的作用机理。本文观察并讨论了不同预处理对甜菜染色体引起的形态变化,并比较其制片效果的异同,初步分析了对细胞分裂周期引起的变比。  相似文献   

19.
运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大麦和玉米染色体片,然后对玉米、大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使细胞质残留较少和染色体更分散,为细胞学研究提供清晰度高的染色体制片;通过核型分析得到,大麦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2SAT),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12m+8sm(2eats).  相似文献   

20.
棉花的染色体数目较多且又较小,一般制片观察研究较难,能清楚地观察到随体更困难。最近我们以亚洲棉为材料,观察研究了其染色体及随体。从中获得的制片方法,可作为观察棉花染色体的一般方法,效果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