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广州市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的方法,评价了广州市近年的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参试1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病的有7个,占63.6%。其中,高抗的2个,占18.2%;抗的3个,占27.3%;中抗的2个,占18.2%;感病(中感)的4个,占36.4%。对白叶枯病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的抗性,表现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5个类型。抗的1个,占9.1%;中抗的3个,占27.3%;中感的5个,占45.5%;感病的1个,占9.1%;高感的1个,占9.1%;所有参试品种不抗强毒菌系V型菌。对白叶枯病Ⅳ型菌和稻瘟病双抗的品种有黄华占、粤晶丝苗2号和丰秀占3个,占27.3%。广州市水稻生产主导品种对主要病害稻瘟病和自叶枯病总体抗性比较好,这些品种在广州稻区推广种植能较有效地抵御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22  
国稻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育成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再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9A组配的中晚兼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国标3级)、抗性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易于制种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3.
近30年国家和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30年参加国家和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情况,并对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减轻白叶枯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归纳分析了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1 936个次(574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籼型常规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粳型常规稻、籼粳交杂交稻和不育系分别为144、670、582、424、45和71个,其中,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54.30%,非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43.07%。2020年通过审定的籼型常规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籼型三系杂产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区试产量分别为519.59、609.99、589.82、610.00和685.30 kg/667 m2,除粳型常规稻外,其他类型品种的区试产量相比2015—2019年均有一定程度提升。2020年国审品种优质达标率为78.57%,非国审水稻品种优质达标率为60.61%,均比2019年有提高,表现好。2020年通过审定的品种综合抗性表现总体仍不够好,国审品种中仅13.59%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5.11%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非国审品种中仅34.08%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20.09%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但有部分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  相似文献   

5.
美国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广泛种植和将要推广的水稻品种42个,孕穗期接种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以抗病品种IR26,感病品种金刚30和南京11作为对照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白叶枯病Z173和GD1358两个菌株在所有42个品种上均能侵染发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对Z173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约占85%以上,表现感病的只有1个。而用GD1358接种时,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仅占总品种数的28%左右,多数抗Z173的品种对GD1358表现中抗或中感。对GD1358表现抗病的Gulfrose, Bellmont和IR36M4三个品种对Z173也表现抗病,具有较宽的抗谱。与白叶枯病菌相仿,两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在所有美国稻品种上均能侵染形成典型病斑,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对强毒菌株BS93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19.1%和38.1%;而对中等毒力菌株BS39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52.4%和31.0%,其中22个抗病品种中, 只有8个品种抗强毒菌株BS93,其余的品种对BS93均表现中抗或中感。其中Lebonnet和LA2168甚至表现感病。比较同一品种对两种不同病害的抗性表现,可以看出一些对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如Gulf rose,IR36M4等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很好抗性,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如Lacassine、Jasmine等对细菌性条斑病菌也呈感病反应。在测定的42个品种中未发现对白叶枯病表现抗病,而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感病的品种,或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抗病,而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广泛种植和将要推广的水稻品种42个,孕穗期接种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以抗病品种IR26,感病品种金刚30和南京11作为对照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白叶枯病Z173和GD1358两个菌株在所有42个品种上均能侵染发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对Z173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约占85%以上,表现感病的只有1个。而用GD1358接种时,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仅占总品种数的28%左右,多数抗Z173的品种对GD1358表现中抗或中感。对GD1358表现抗病的Gulfrose, Bellmont和IR36M4三个品种对Z173也表现抗病,具有较宽的抗谱。与白叶枯病菌相仿,两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在所有美国稻品种上均能侵染形成典型病斑,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对强毒菌株BS93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19.1%和38.1%;而对中等毒力菌株BS39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52.4%和31.0%,其中22个抗病品种中, 只有8个品种抗强毒菌株BS93,其余的品种对BS93均表现中抗或中感。其中Lebonnet和LA2168甚至表现感病。比较同一品种对两种不同病害的抗性表现,可以看出一些对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如Gulf rose,IR36M4等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很好抗性,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如Lacassine、Jasmine等对细菌性条斑病菌也呈感病反应。在测定的42个品种中未发现对白叶枯病表现抗病,而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感病的品种,或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抗病,而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湖南是当前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野败型雄性不育系发现和利用为我国杂交稻三系配套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及时总结湖南省育种成果,有助于育种家高效选择亲本,减少配组盲目性。基于VBA的编写程序算法,分析了“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中收录的湖南审定品种。1985—2021年,湖南省级审定水稻品种共1 085个。分析发现水稻品种的单产稳步提高,食味品质有改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育成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18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中优218是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218,与印水型高异交率优质不育系中9A组配出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连续多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的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至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于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今优223是用不育系今A和恢复系R223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稻组合,兼顾了高产和抗性好(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2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省除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7,(5):13-15
N632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广占63S为轮回亲本,与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株系6G241杂交、回交和自交,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瘟病基因Pi9(t)导入广占63S后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松紧适中,剑叶内卷,叶色深,不育起点温度低,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N632S与科恢752选系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6375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04-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稻区和湖南省水稻区试的2 178份水稻材料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综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2 178份水稻区试材料的抗性水平差异明显,其中无抗和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199份,频率为9.26%;中感品种551份,频率为25.64%;感病品种933份,频率为43.42%;高感品种466份,频率为21.68%.2004-2008年长江中下游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整体抗性水平呈下降趋势.以综合指数来评价水稻稻瘟病的抗性较为科学、合理,符合生产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广西香稻育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世纪以来广西香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广西自育香稻品种的产量、品质以及抗性等进行统计分析,探明了广西香稻的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如广西通过审定的香稻品种中自育品种较少,且多为常规稻品种;自育香稻品种的优质达标率较低,主要原因是直链淀粉含量偏低;自育香稻品种株高适中,多为大粒型品种,后期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主要通过育成大穗型品种来实现;自育香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整体较差,白叶枯病前期抗性表现较好、后期出现退步等。今后应加强香稻品种的选育力度,特别是杂交香稻品种的选育力度;加快香稻品种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为香稻品种的审定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中等偏低直链淀粉含量香稻品种的选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广西优质稻米相关地方标准,特别注重直链淀粉含量标准的调整;把提高稻瘟病抗性作为香稻品种选育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内容等。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晚稻品种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1-2000年20a来湖南省晚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下同)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湖南省晚稻品种的演变呈现出如下持点:杂交稻占主导地位,且比例不断扩大;威优系统和汕优系统构成杂交稻主体;常规稻主栽品种逐步实现优质化;品种数目不断增多,单个品种播种面积减少;超过68%的品种年播种面积低于6700hm^2。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选用稻瘟病抗源外选35及其衍生系统持久抗性品种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梅三五2号及其衍生品种矮三芦占、七黄占2号、七袋占分别与野败型不育系博A、优ⅠA、Ⅱ优A、红莲型不育系广A配制共28个组合。以IR36为抗性对照,广陆矮4号为感病对照,对杂交组合及其不育系(保持系)和抗性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稻瘟病菌抗谱测定,数量抗性测定和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鉴定。抗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具持久抗性品种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了与持久抗性品种相同的表型特征,即表现较高的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 较好的田间抗性。初步认为:三黄占2号和三芦占7号的持久抗性能导入三系杂交稻组合中。  相似文献   

16.
优质晚籼新组合谷优52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谷优527是以谷丰A与蜀恢5227配组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晚籼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该组合生育期129.1 d,比两优2163迟熟3.3 d;在福建省2002-2003年的晚籼区试中单产6.98t/hm2;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除垩白粒率(18%)外,有11项指标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在福建省可作中晚稻种植,闽南稻区可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滇型杂交粳稻亲本种质资源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1996年,测定了806份滇型杂交粳稻种质资源的抗瘟谱,筛选出抗谱较广的材料64份。探讨了恢复系对杂种F1抗瘟性的贡献,提出了利用恢复系进行杂交粳稻抗病基因布局来控制稻瘟病发生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