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用土地流转现状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现代化,必须推动农用地流转。本文在分析近几年我国农用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土地转让、转包、出租、入股和互换几种主要模式,指出各种模式的优势和有待完善的问题,最后对基层管理工作、土地管理部门和其它部门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敬梓  吴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93-6396
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密集,对城市土地市场影响较大.该研究界定了土地市场波动的内涵,从影响土地市场供需的政策因素分析入手,重点阐释了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土地政策对土地市场波动的驱动机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城市实证分析,分析了南京市一级土地市场2007年以来的季度波动特征,并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财政收入和房地产投资为主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推动土地市场发展,财政收入政策影响显著;金融货币政策对于土地市场影响具有不稳定性;积极的土地供应对市场交易价格有抑制作用.结合当前宏观调控的实践,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化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庆媛  雷燚  程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21-2823,2936
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探讨土地资源安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土地生态、利用、产权、市场、税收、价格、金融、文化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城镇化过程中确保土地资源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清泉 《农业考古》2020,(1):95-103
土地金融是近代西方的产物,它是利用土地作为长期信用的担保品,来获取资金融通的一种措施。20世纪30、40年代,鉴于当时国内农村金融枯竭却并无完善的土地金融机构与制度,地政学派的代表黄通等人主张仿效西方,积极倡导成立专门的中国土地银行,为农村提供长期低利资金,并促成建立土地金融制度,以协助推行国民党的"平均地权"政策,但限于种种因素未能成立起来。最终,中国农民银行在1941年4月奉命成立土地金融处兼办土地金融业务。土地金融处筹备时间不足,成立匆忙,在成立后也积极完善组织、业务基础,不久之后,也展开了洽商、联系、宣传业务。土地金融处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土地金融制度的建立,对解决战时后方土地问题与支持抗战,意义重大;然而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保障土地合作社平稳运行的基础。目前,土地合作社运作处于探索阶段,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阻碍了土地合作社的运营。本文在分析土地合作社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东省土地合作社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土地合作社运行机制的措施,为土地合作社运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引导和规范土地合作社运行,推动土地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关系的基础上,允许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提出了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意贝》为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两会”期问,如何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规模经营效率成为不少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地利用理性规划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邝绮婷  张健  杨再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87-6889
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不同发展时期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运行机理的剖析,揭示土地利用规划有效作用的生成过程与条件,认为规划作为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公共利益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环境、效益和公平3者的统一。在新的环境中,土地利用规划的模式设计要重视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的适度结合,重视公众参与和政治参与的有机协调,并从运行及技术上提出了完善规划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刘媛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74-177
分析了江苏省南京市和苏州市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探述了两市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交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行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农业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有力条件。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以含山县农业种植户为例:土地流转形式单一、资金周转困难、体系不完善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那么农业增产、增效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提出了加强农业政策宣传、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改善农业金融机制等建议。在此基础上发挥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1.
合理规范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直接关系到众多失地农民的利益。通过对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比较,在借鉴台湾地区征地补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祖国大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一些举措,以期对祖国大陆土地征收制度的发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肖君  兰涌 《农业与技术》2014,(8):211-213
在我国现行的土地财政和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及其相关产业的租、税、费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收入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土地财政模式存在的财政、金融、社会、产业发展、房地产泡沫和过度"土地城市化"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建议:改革征地制度,严格土地供应;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的治理作用;规范使用土地出让收益,完善土地收益管理制度;改革财政体制,匹配地方财权与事权。  相似文献   

13.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核心问题。首要的是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1.土地流转: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既是对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  相似文献   

14.
温州房屋2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该怎么续期、怎么缴费等问题的思考。该研究在对该事件以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相关的法理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使用权的法理制度层面的问题;通过对土地使用权内在的政治逻辑分析,得出在土地使用权续期问题的处理中应该要在国家"少取多予"的政治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代际公平和人与人之间公平公正。最后,在法理梳理和政治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土地使用权续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江村已有研究的二次分析基础上,结合江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70多年来江村土地利用和经济结构情况进行分段梳理。研究发现,乡村工业化淡化了农民的土地情结,加强了农民理性和工具性地利用土地功能,是推动农民土地意识现代化的重要外部力量。然而,在农民土地意识的现代化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诸如乡村工业缺乏科学技术和人力管理、农民轻视土地又不舍土地经济价值、农村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针对性地提出要从务实推进乡村工业发展、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以及加快完善国家的工、农业保障政策等3个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的内涵和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土地整理遇到的资金筹措、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土地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分析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的内涵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具体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一是缓解土地流转融资约束的信贷支持效应,二是促进农户转移就业的要素配置效应。其中,信贷支持效应主要是促进了土地转入,而要素配置效应则是推动了土地转出;同时,金融发展促进土地转出的要素配置效应显著大于促进土地转入的信贷支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边际效用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因此需要警惕土地流转中的金融过度发展问题。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发展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存在“精英捕获”现象并引致了农户的职业分层,可能加剧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中共山东省六届十二次全委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我省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规定,切实做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工作。承包合同已经到期的,要在1999年春播前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家庭农场发展,指出现在发展家庭农场,最大的困难是土地流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明确;政府在流转过程中干预不当;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土地流转缺乏法律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够健全以及农地流转后非农化现象严重等.根据马列主义相关原理和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文提出了解决当前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的价值障碍及价格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土地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标志,但是当前土地流转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土地价值和价格讲师上的障碍,对当前土地价值和价格核算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价格核算的工具和影响价格核算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