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铃薯、夏花生一膜两用高效栽培技术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273500)张培峰为了解决好马铃薯、花生争地矛盾,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使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农业转变,山东省邹城市自1992年开始进行了马铃薯、夏花生一膜两用高产高效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夏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山东省莒南县农业局(276600)陈效东1984年,莒南县首次在夏直播花生上进行了盖膜试验,通过三处试验表明:盖膜的平均亩产荚果222.75公斤,比未盖膜的平均亩产157.8公斤每亩增产64.95公斤,增产41.16%。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冬种马铃薯4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各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不同土层温度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苗期以免耕+盖稻草和免耕+盖稻草+盖膜处理最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免耕+盖稻草处理最为稳定;出苗率则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而免耕+盖稻草栽培方式的马铃薯干物重和产量最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上,采用免耕+盖稻草或免耕+盖稻草+盖膜的栽培方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丘陵旱薄地亩产500kg花生栽培技术闻兆令,严庆德,王立江张立来,孙家玉,孟繁星(莒县农业局276500)(莒县棋山乡农技站)莒县有119万亩耕地,70%地处丘陵,常年种植花生面积25万亩左右。1986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花生出口基地县。随着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5.
大垄距麦套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高丁石,赵自勋,魏艳丽,尚红艳(滑县农业局,滑县456400)(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夏播花生适时早播(套)是延长生育期的有效措施,但麦垄套播时间过早,与小麦共生期长,会与小麦争水争肥,使花生光照不足,前期发育弱,形成老小苗导...  相似文献   

6.
稻田覆盖稻草栽培马铃薯是利用单季稻收割以后的“冬闲田”,施足基肥后直接在稻田摆种马铃薯,再覆土盖上稻草,收获时拨开稻草即可分批捡取马铃薯的一种轻简化保护性耕作模式。这种创新的种植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一是省劳力,抢季节。免耕栽培马铃薯改变了翻耕整地、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整秸深翻模式下,花生不同覆膜方式(白膜、黑膜、腐殖酸液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得出花生深耕增产栽培最优技术模式,为“阜新市花生深耕增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花生叶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叶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徐秀娟石延茂迟玉成崔风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葛宝明(莱西市农业局)崔贤(文登市农业局)刘春梅(蓬莱市农业局花生叶斑病种类较多,为害严重,是花生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害较重的叶斑病有:花生褐斑病(Cer...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利用冬闲田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栽培马铃薯的试验。试验表明,出苗率依次为全耕>免耕盖泥>免耕不盖泥;产量依次为免耕盖泥>全耕>免耕不盖泥。建议冬种马铃薯应大力推广种薯盖泥后再盖稻草的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米-马铃薯-油菜”一膜三盖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是对传统的玉米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该技术改传统的玉米膜内播种(或移栽)为膜侧播种(或移栽),在玉米收获前后直接在玉米行间的旧膜上打洞施肥.播种马铃薯,低山秋季再在旧膜侧移栽油菜.  相似文献   

11.
青花1号花生的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张振东,王夫玉,傅元珍,乔洪义(东海县农业局222300)(横沟乡农技站)青花1号原名ZB-6,系东海县青湖镇农技站农民技术员傅元珍选育的花生新品种。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具有高产...  相似文献   

12.
宁夏旱作农区不同品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膜色以及覆膜方式为处理,研究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全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半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地温及马铃薯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膜色对马铃薯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影响不大;相同覆膜方式下土壤温度白膜高于黑膜;南部山区以黑膜或白膜全膜覆盖+庄薯3号栽培模式产量最高,中部干旱带以黑膜全膜覆盖+冀张薯8号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认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免耕栽培中适宜的稻草覆盖厚度。[方法]通过对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中不同盖草厚度和不同种植方式进行重复对比试验,探索不同盖草厚度和大小畦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盖草厚度,马铃薯鲜薯产量增加,其中盖草厚度7cm、小畦种植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9290.5kg/hm^2,盖草厚度低于7cm的处理减产明显,当盖草厚度达到10cm时产量减少。[结论]适宜的稻草覆盖厚度可以获得理想的植株群体,从而增加鲜薯产量。在种植方式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马铃薯采用小畦种植有方便排灌、减少积水以及提高出苗率和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作用,因此小畦种植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整秸深翻模式下,花生不同覆膜方式(白膜、黑膜、腐殖酸液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得出花生深耕增产栽培最优技术模式,为“阜新市花生深耕增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免耕栽培是中稻收割后,在免耕的土面上摆放马铃薯种,然后覆盖稻草,收获时在地上捡薯的一种新的种植方法。按我县的种植习惯,一般在中稻收割后,便成了冬闲田。秋马铃薯生育期短,播后80d左右即可采收,亩产量达800~1200kg,收入1000元左右,收后还可以种植小麦、冬菜等。这不仅充分利用了我县的冬闲田,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选择以早熟、高产、优质,适宜山区和平原春秋两季种植的优良品种东农303、克新4号当年种为主。春季早熟栽培马铃薯的方式有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覆盖地膜,并搭拱棚(高1.2m)覆盖保温。盖膜要掌握“严、紧、平、宽”的要领,经常检查覆膜,被风揭开要及时用土压住。出苗期及时抠膜。遇晴天高温时应通风换气,3月下旬揭膜炼苗。揭膜后喷施叶面肥,促进块茎发育。及时收获,回收残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紫花851为供试材料,进行冬种马铃薯5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裸地上添加覆盖物均能提高产量,其产量表现依次为草+膜>膜+草>盖膜>盖草>裸地(CK),其高产优势源于单株薯块重、薯块数和合理的物质分配.此外,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商品薯率和土壤微生物类群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其于物质和出粉率影响不大.不同栽培方式各有优缺点,因此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环境采取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高产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花生专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花生专用除草地膜的作用机理,根据广东春植花生的气候特点总结出花生专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措施如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早播、正确盖膜、破膜放苗清棵、科学管水、适时追肥和及时防治病虫鼠害等,并提出应用除草地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表征不同类型地膜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和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根际细菌群落与花生生长和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个处理并进行9年定位试验,包括露天对照处理(LU)、黑膜处理(HEI)、降解膜处理(JI)和普通膜处理(PU)。以2022年开花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以16S rRNA基因为靶标,研究不同类型地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黑膜、降解膜和普通膜处理中花生产量分别提高-0.45%—2.34%、2.44%—14.36%和6.14%—24.69%。在开花期和成熟期,黑膜处理共改变了6种纲和属水平的根际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细菌群落与花生生长和产量无关;降解膜处理共改变了6种纲和属水平的根际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其中1纲(Blastocatellia)细菌群落与花生产量呈正相关;普通膜处理共改变了12种纲和属水平根际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其中1纲(Acidobacteriae)和1属(Ellin6067)细菌群落与花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试验用定薯3号原种作为种薯材料,设5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半膜双垄侧播;(3)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4)全膜双垄侧播;(5)露地播种(CK),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生育期都长,说明地膜覆盖可以保留土壤水分,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不同栽培模式下种植马铃薯,土壤0 cm~30cm 耕层含水量均比露地种植土壤含水量高。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土壤耕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 、10.53%,比对照不覆膜种植(CK)分别高2.49%、2.66%、3.45%;在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个数为7.0个-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重和大中薯率普遍高于露地种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种植产量最高,为2629.6 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442.6kg,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种植产量第二,为2559.7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372.7kg,增产率为17.0%;对照产量最低,为2187.0kg/667m2。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这两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