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草原生态建设重大战略举措,对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各种资料信息的分析,对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基本结论是: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总体上效果明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措施不到位、配套政策和产业发展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工程实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阿勒泰市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化和破坏,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调查法,从阿勒泰地区的自然概况出发,对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为更好地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提出建议,以促进退牧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卓尼县退牧还草工程的显著效益与后续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尼县在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中,通过禁牧、休牧、舍饲圈养、建设人工草地等措施的实行,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天然草原永续利用,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提出了退牧还草工程后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4.
聂学敏  李俊忠  李志强  张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78-1979,1984
退牧还草工程是典型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关系到牧民的贴身利益。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出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多元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退牧草地的管理等方面对退牧还草工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自然概况,阐述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该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牧还草工程。本文选取了内蒙古镶黄旗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8月份和2004年8月份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对应时期的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盖度、植物类组成、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对内蒙古镶黄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年与2003年相比,禁牧区内植被盖度提高了8.64%;2004年8月份与2003年8月份相比,禁牧区内北部沙区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6.78%,南部平原丘陵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71.81%。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草原滥垦、过牧等行为,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开始在甘肃省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是一项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系统工程,工程建设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建设内容单一、工程管护难度大、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等一些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增加工程建设内容、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加大后续产业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释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意义,分析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提出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途径: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人工压缩更替周期;借鉴沙漠生态恢复原理,对荒漠草原进行积极植被恢复措施、荒漠草原人工播种与飞播植被恢复技术及工程恢复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一五"期间,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入中央资金93.19亿元,退牧还草面积超过3000万ha,其中禁牧围栏1679.9万ha,休牧围栏1560万ha;安排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40.9万ha. 退牧还草工程不仅有利于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还有利于加快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倪能  金蓉  王雪平 《甘肃农业》2004,(12):52-53
本文以酒泉市为例 ,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退牧还草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结合实际 ,对酒泉市的退牧还草工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鲍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62-15964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将草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成本纳入到经济活动中,以使草地资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生态税是将草地资源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把生态环境费用纳入到经济生活中,既可修正市场价格和提高政府政策有效性,又履行了谁破坏谁付费的原则,是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草原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生物资源、人文社会资源,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发展,对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草原生态的保护与修护工作有着至关之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景观的打造,不仅能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也能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针对生态修复背景下草原生态景观的营造,以康定市为例,把康定市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从当地的草原风光以及民族风情出发,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提出相应的景观营造策略,将草原的保护利用与生态景观设计相结合,在生态修复优先的前提下提升草原旅游资源价值,为草原的修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退化、效益低下是当前新疆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牧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建设、牧民生产方式转变、社会稳定需要等6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后的退化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情况,为乌鲁木齐市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天然草地为对象,对不同恢复年限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退化草地在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1)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后,恢复5 a后较恢复1 a,恢复8 a较恢复5 a草原植物长势明显变好。(2)禁牧区不同草地类型的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草畜平衡区不同草地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恢复8 a时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2018年乌鲁木齐市降雨量较低有关。【结论】通过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乌鲁木齐市草地退化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改善,在政策实施8 a后草地植被恢复较好,但不同草地类型的变化有所差异,需继续加强草地资源监测。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地资源具有重大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分析、评价、管理及建立自治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意义特殊。为系统、科学地剖析内蒙古草地资源利用与草原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开放的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讨论草地资源复杂巨系统在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模式,尤其是草原环境保护在负熵流的引入及降低系统内部不可逆熵增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从理论上探讨内蒙古草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方式以及维持社会—经济—生态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农村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农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就业压力增加、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城镇住宅紧张等,基于此,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GPS及RS技术,通过SuperMapDeskpro2003软件,进行牧户、暖棚位置,草场面积的矢量化分析,研究西乌珠穆沁旗在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过程中实施的冬羔养殖鼓励政策,定量分析该措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为政府下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东北农学院以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通过植物生产技术体系和动物生产技术体系的试验研农与推广,使保卫村从单一经农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在广大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走上农业良性循环的轨道,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草原奖补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平均年降水量、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草原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和产草量呈增长趋势,增加了草原可利用面积和草原理论载畜量。甘南州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对改善草原气候、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草原可利用面积和提升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