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对日产奶量(DMY)和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使用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共2 338头荷斯坦牛的33 290条DHI记录和生产性能数据,将DHI记录中的体细胞数(SCC)转化为SCS后分析SCS对DMY与乳成分的影响。运用SAS 9.2软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并对SCS与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其固定效应主要包括SCS、场、年份、季节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SCS、场效应、年份效应、季节效应和胎次效应均对DMY与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SCS的增加,DMY和乳糖率(MLP)呈下降趋势,当SCS为0水平,且SCC为9×103~17×103个/mL时,DMY和MLP极显著高于其他SCS水平(P<0.01);MFP和MPP呈上升趋势,当SCS为9水平,且SCC为4 529×103~4 904×103个/mL时,MFP和MPP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S与DMY、M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CS与MFP、MP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SC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间的关系,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降低患乳房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不同胎次的泌乳特征,本研究用Wood和Cubic函数构建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的模型,以2008—2016年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的DHI数据为基础,构建产奶量(DMY)及乳成分(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体细胞数SCC、乳糖率MLP和乳干物质率MMP)随泌乳周数(DIW)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胎次间DMY、MFP、MPP、MLP和MSP的泌乳曲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Wood能较好地拟合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1~4胎次的泌乳曲线(R2依次为0.84、0.75、0.47和0.64),Cubic能较好地拟合MPP的曲线(R2依次为0.91、0.68、0.71和0.75)。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发挥DHI分析检测在奶牛场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本文利用河北省三河顺发牛场278头1~6胎次DHI测定资料,分析了在不同胎次和不同产犊季节体细胞评分(SCS)以及不同泌乳月份体细胞数(SCC)的变化情况,另外还对不同体细胞数范围和对应的体细胞评分对牛乳成分的影响以及与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胎次增高,SCS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产犊季节显著影响着SCS的水平,夏季产犊的牛只SCS达到了最高水平,与其他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SCC在泌乳末期水平最高,泌乳初期水平较低且稳定;SCC(SCS)极显著地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对乳脂率和乳蛋白有显著影响,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0.41,P0.01),与乳脂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34,P0.01),与乳蛋白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对奶牛饲养管理的季节性及胎次调控,探索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基于中国北方荷斯坦泌乳奶牛群的DHI测定数据及派生数据,按胎次及自然月份对DHI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剔除异常数据后获得包括乳产量(DMP)、乳干物质率(MSP)、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糖率(MLP)、体细胞数(SCC)、体况评分(BCS)、奶损失量(LMP)及脂肪蛋白比(FPR)等9项指标的完整观察数据6520套,以自然月份、胎次及两者的互作作为影响上述指标变化的因素,SAS软件GLM过程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自然月份及胎次分别极显著或显著影响9项观察指标(P<0.0001,或P<0.001,或P<0.05).但是,两者的互作对MFP、MPP、MSP、SCC及FPR的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对DMP影响极显著(P<0.0001),对MLP、BCS及LMP影响显著(P<0.05).进行牛群自然月份下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DMP、MSP、MPP及MFP均在6月份表现最低,依次为23.58kg·d-1,12.35%,3.02%及3.81%.SCC在8月份达到最高(385.3×1000·mL-1),而LMP在11月份最高(1.12 kg·d-1).FPR在2月份最高(1.32),预示着该月份奶牛在快速动用体脂.进行牛群不同胎次性状指标的多重比较表明,MSP、MPP及MLP到第4胎显著下降(P<0.05),而SCC在第4胎显著上升,LMP也随胎次显著增加(P<0.05),意味着随着胎次增加,乳的品质逐渐下降,乳品的卫生指标随之恶化,LMP在增加.其次,对9项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BCS与SCC、LMP呈高度正相关(0.8306,0.8360),而SCC与LMP也表现高度相关(0.7861).最后,利用Wood模型,建立了不同胎次混合牛群的乳干物质率(MSP)及乳糖率(MLP)与自然月份之间的关系方程(MSP=12.862x-0.0317* e0.00459x,MLP=4.9824x-0.0196*e0.00106x,式中x代表月份).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乳成分及相关性状在自然月份及不同胎次之间的变化规律及模型,为准确调控牛群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荷斯坦牛DHI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奶牛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尿素氮(MUN)、体细胞数(SCC)及产奶量(DMY)的变化规律,本试验收集并分析了2014~2016年东海奶牛场荷斯坦牛的DHI记录。结果表明,该场奶牛的MFP、MPP在8月份最低,分别为3.81%、3.11%;在1月份最高,分别为4.60%和3.52%。泌乳天数在61~120d时,DMY普遍较高,最高可达38.84kg,在101~200d时,MUN达到最高值16.21mg/m L。不同季节的SCC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得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管理,在奶牛泌乳期调整日粮结构,适当增加夏季日粮中粗蛋白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来提高牛奶产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6.
线性模型对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牛场、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奶量最低,冬季产犊的最高;体细胞计数对奶牛产奶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牛场、胎次和体细胞计数对乳脂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第三牛场平均乳脂率为4.38%,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牛场;随着胎次的增加,乳脂率有下降趋势;随体细胞数增加,乳脂率升高;产犊季节对奶牛乳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牛场、产犊季节和体细胞数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增加,乳蛋白率升高;夏季和秋季产犊的奶牛乳蛋白率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胎次对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型相关分析表明:SCC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8,P0.05),SCS与产奶量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r=-0.140,P=0.055)。SCC/SCS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4):6-11
根据宁夏地区某奶牛场的DHI检测获得的体细胞数据(SCS),利用SAS软件实现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乳中SCS对产奶量和乳中主要成分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中SCS与日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糖和胎次呈正相关(P0.01);乳中SCS水平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尿素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对SCS的研究为乳品质的测定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产后1~7 d)体细胞数(SCC)的群体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以2018年7、8月产犊的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收集测定母牛产后1~7 d每次挤奶样品中的SCC、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分析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因素对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并分析泌乳早期SCS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产后1~7 d SCC均值为670.02×103个/mL,泌乳早期SCC随泌乳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均对泌乳早期SCS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早期SCC与乳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对在昆明市石林县某生态牧场一年内获得的中国荷斯坦退奶牛牛乳DHI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阐述乳中体细胞数对牛乳中主要成分的影响以及主要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为奶制品质量的检测提供依据。全年(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样共得到3 000个DHI数据,检测数据包括体细胞数、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结果表明,乳中SCC与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乳糖、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中SCC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脂肪率、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固体含量、乳蛋白率和乳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9月,乳中SCC呈逐渐上升趋势,9月份达到峰值,高达46.40%,除此之外,9月前后两个月样品平均SCC高于50×10~4m L~(-1)的比例,也保持在较高水平,7、8月份占比高达40.12%和44.05%,10、11月份分别为45.10%和43.5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随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收集了山西雁北地区某奶牛场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个月)共计5 733头次荷斯坦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季节、胎次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并对其产奶量及各乳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及体细胞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胎次除对乳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含量。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率与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乳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非遗传因素对中国荷斯坦牛DHI测定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分析非遗传因素对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日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25950条DHI测定记录和牛只档案,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的9 052条DHI测定记录和牛只档案记录。对数据进行SAS 8.1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季节均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DHI测定数据的分析,查找影响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主要因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群体产奶量、预防和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内蒙古三河牛核心群泌乳牛和干奶牛乳房外观洁净度进行全面评分和系统分析,研究影响三河牛乳房外观洁净度的重要部位,分析各部位洁净度评分与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关系,为三河牛乳房外观洁净度评分体系建立及隐性乳房炎防治提供数据参考。通过采集内蒙古海拉尔区三河牛基础母牛群201头泌乳牛及干奶牛的789份图像信息,在建立三河牛乳房外观洁净度评分体系基础上,对三河牛左后肢、左躯体、左乳区、右后肢、右躯体、右乳区、后乳区和尾部等8个部位进行5个等级的评分,同时进行整体洁净度评分,并运用SAS 9.1.3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三河牛8个部位洁净度评分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左后肢、左乳区、右乳区、后乳区和尾部等5个部位极显著影响整体洁净度评分(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部位洁净度评分变量降维至3个主成分。逻辑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三河牛体况评分对SCC有极显著影响(P0.01),右乳区评分对SCC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效应对SCS影响极显著(P0.01)。本研究建立了包含8个部位的三河牛乳房外观整体洁净度评分体系(5分制),其主要部位是右后肢、右乳区和尾部,尤其是右乳区洁净程度。右乳区评分对隐性乳房炎指标SCC的显著影响提示其有望作为预防三河牛隐形乳房炎发生的直观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但SCS在不同胎次的不同泌乳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一胎牛SCS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增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SCS呈显著性差异(P<0.05);二胎牛与三胎牛SCS呈现相同变化规律,泌乳前期的SCS较泌乳中期高,而泌乳后期SCS显著高于前2个泌乳阶段(P<0.05)。乳损失量随胎次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泌乳早期和泌乳后期乳损失量高于泌乳中期。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南方地区某奶业集团2006年7个牛场2 063头中国荷斯坦牛22 377次乳中体细胞数(SCC)测定日记录,以揭示SC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中SCC为459.49×103士924.66×103个/mL,不同牛场、月份、泌乳月和胎次对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产犊季节对乳中SCC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SCC随着胎次和泌乳月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黄冈市某奶牛场近4年的DHI数据,以期了解该场奶牛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牛群平均SCC为62万个/m L,平均体细胞评分(SCS)为4.2;胎次、泌乳阶段、产犊季节、月份和季节对SCS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指导奶牛场综合生产管理、制定科学应对措施及降低乳SCC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奶源主产区荷斯坦牛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及牛乳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利用Minitab软件对宁夏地区2009—2018年间7个牛场中19 020头中国荷斯坦牛198 855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记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奶牛场、年份、胎次与SC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SCC随季节、产犊月份变化而波动,SCC随泌乳期变化的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产奶量、乳脂、乳蛋白、乳糖、乳中干物质含量与SC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受到环境因素(奶牛场、年份、季节)及奶牛自身因素(胎次、产犊月份、泌乳期)的影响。表明SCC、产奶量和乳中主要成分均会受到环境因素及奶牛自身因素的影响,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原料乳质与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北方三个牛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牛的体细胞数变化规律和产奶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有效指导牛场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通过数据筛选,统计分析在不同胎次、测定日情况下,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法进行分级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对体细胞数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和产奶量均有影响;测定日对SCS和产奶量均有影响;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以及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横向比较三个奶牛场产奶量情况及SCC控制情况,以二号牛场较好,其产奶量最高,SCC最低,且体现较好长寿性;而一号牛场则产奶量最低,SCC最高,第1胎后产奶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某奶牛场乳样体细胞数(SCC)的动态变化及体细胞数与奶牛群改良(DHI)其他主要指标间的相关性,试验利用2013年1—9月份的DHI测定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了乳样不同范围的体细胞数对DHI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与日产奶量、乳脂率、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乳样体细胞数的变化对DHI其他主要指标确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