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以深海盐单胞菌V3a′(Halomonas sp.V3a′)合成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剂HBF-3对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试验,探讨HBF-3加入量、溶液pH、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与活性炭和壳聚糖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HBF-3的加入量可以提高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HBF-3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对200mg/L刚果红的去除率达83.7%;HBF-3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受pH值的影响大,pH值在5.0~6.0时,HBF-3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弱,为41.1%左右;pH值在7.0~9.0之间变化时,脱色率稳定在88.7%左右;在10~70℃范围内絮凝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壳聚糖对车前草水提液的纯化工艺,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和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壳聚糖用量、溶液pH值、絮凝温度、絮凝时间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纯化车前草水提液的优化工艺为:壳聚糖用量1.0mL/g、溶液pH值9.0、絮凝温度45℃、絮凝时间2.0h。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损失率为20.03%、蛋白质去除率为80.26%、脱色率为52.67%。  相似文献   

3.
以活性炭、交联壳聚糖、质子化交联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对污水中的硝酸盐进行吸附去除,研究了振荡吸附时间、质子化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和不同转速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子化时间60 min,吸附时间60 min,振荡转速90 rpm,壳聚糖投加量为0.1 g左右的条件下,质子化交联壳聚糖对硝酸盐浓度为20 mg/L的污水的硝酸盐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0.74%。对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糖汁电絮凝脱色的强化作用。[方法]用赤砂糖和蒸馏水以15∶85的质量比制备浓度在15°Bx左右糖汁,考察了糖汁电解后静置絮凝沉降、糖汁电解后超声处理、超声波协同糖汁电解处理对糖汁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糖汁电解处理后静置絮凝沉降50 min时,脱色率为39.8%;而电解6 min后即进行超声强化絮凝沉降,在超声功率为195 W,时间为120 s时,脱色率达到36%,大大缩短了絮凝沉降时间;在超声功率97.5 W条件下,超声波协同糖汁电解处理6 min,糖汁脱色率为32.7%,高于单独电解处理下的脱色率(27.9%)。[结论]超声波能够促进电解后糖汁絮凝沉降过程,还能强化糖汁的电解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贺希娜  刘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32-33,41
采用活性炭对L-色氨酸发酵液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温度、pH值对脱色率和吸附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脱色工艺:活性炭用量0.5%,pH2.0,室温,脱色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6.
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橙皮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作用。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及脱色时间等因素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脱色条件,并对吸附脱色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浓度为25 mg/L、橙皮活性炭加入量为1.50 g/L、吸附时间为90.0 min的条件下,橙皮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效率可达95.4%,其吸附脱色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吸附动力学模型较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交联壳聚糖/活性炭复配吸附剂对硝酸盐氮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以壳聚糖和粉末活性炭为原料的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活性炭复配吸附剂,并探讨了复配吸附剂对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粉末活性炭复配比6∶4、质子化时间30 min、吸附剂用量为每25 mL用吸附剂0.2 g、硝酸盐氮起始浓度为10 mg/L时,复配吸附剂对废水中的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0.6%。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98。这为提高壳聚糖的综合利用价值,解决农业硝酸盐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pH值、吸附反应温度、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用量0.3 g左右,pH值2-3,吸附温度20℃-25℃,振荡时间40-60 min的条件下,苯酚浓度去除率可达95%以上,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糖汁电絮凝脱色的强化作用.[方法]用赤砂糖和蒸馏水以15∶ 85的质量比制备浓度在15°Bx左右糖汁,考察了糖汁电解后静置絮凝沉降、糖汁电解后超声处理、超声波协同糖汁电解处理对糖汁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糖汁电解处理后静置絮凝沉降50 min时,脱色率为39.8%;而电解6 min后即进行超声强化絮凝沉降,在超声功率为195 W,时间为120 s时,脱色率达到36%,大大缩短了絮凝沉降时间;在超声功率97.5W条件下,超声波协同糖汁电解处理6 min,糖汁脱色率为32.7%,高于单独电解处理下的脱色率(27.9%).[结论]超声波能够促进电解后糖汁絮凝沉降过程,还能强化糖汁的电解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杜仲叶多糖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种大孔树脂、活性炭粉末和双氧水对杜仲叶多糖进行脱色研究。结果表明,S-8大孔树脂的脱色效果较好,在杜仲叶多糖浓度为2%,脱色速度为0.75mL/min的条件下,脱色率为97.44%,多糖保留率为85.27%,可脱至无色。活性炭粉末的脱色效果也较好,在活性炭粉末添加量为2%,脱色温度为60℃,脱色时间50min的条件下,多糖脱色率达到92.29%,保留率为96.03%。双氧水脱色,杜仲叶多糖氧化分解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油田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反渗透膜法资源化的预处理问题,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TOC和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 最佳投加量为40 mg/L,PAM加量为0.5 mg/L,单独絮凝对浊度去除率虽可达90.6 %,但对有机污染物TOC去除率低于20%。絮凝-超滤联用使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8 %和30 %以上,不仅能提高产水水质,而且对提高产水通量和减轻膜污染效果显著。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产水的污染指数SDI小于3,满足反渗透的进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72-1973
[目的]确定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开发有效地处理印染废水的新技术。[方法]用新型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作为生物絮凝剂,AlCl3溶液作为助凝剂,对印染废水分别进行条件试验和混凝正交试验,寻找最佳絮凝范围和条件,并对不同的普鲁兰用量、助凝剂用量、pH值等6个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条件试验表明,普鲁兰与AlCl3的最佳配比为2∶6。CODcr去除率正交分析表明,6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依次为:混合时间>普鲁兰用量>反应时间>AlCl3>沉淀时间>pH值。最佳絮凝条件为:3g/L普鲁兰、12 g/L AlCl3溶液、pH值6.5、混合时间30 s、反应时间15 min和沉淀时间40 min。[结论]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印染废水中CODcr去除率达81%。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新型生物膜反应器为载体,研究了垃圾渗滤液原液进行挂膜的可行性。在温度恒定为(27±1)℃,溶氧浓度不超过5mg/L的条件下,使垃圾渗滤液的COD含量由3560mg/L下降到750~770mg/L,去除率达到78.4%~78.9%。氨氮含量由3124mg/L下降到457~462mg/L,去除率达到85.2%~85.4%。电絮凝体系在3A、20V的条件下工作15min,使垃圾渗滤液COD含量由975mg/L降为217~223mg/L,去除率为77.1%~77.7%,氨氮含量由587mg/L降为141~148mg/L,去除率为74.8%~76.0%。电絮凝起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是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经济环保型的辅助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溶解氧条件对氧化沟的脱氮除磷效果。[方法]通过在2.0、1.0和0.5 mg/L溶解氧浓度下对氧化沟脱氮除磷效果进行的分析比较,选择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5~1.0mg/L,进行连续低氧运行与间歇低氧运行2种运行方式的中试试验。间歇运行根据曝气/停止曝气时间分为工况1(60 min/20min),以及工况2(70 min/20 min)进行试验。[结果]连续低氧运行时,氨氮与COD处理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为84%和91%,TN和TP平均去除率为46%和70.1%;间歇运行时,工况1中,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仍然较好,同时反硝化程度提高,出水TN平均去除率为61%,TP平均去除率仅能达到55%;工况2中,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与工况一相似,TN平均去除率增至63%,出水TP平均去除率可达72%。[结论]间歇工况2是3种运行模式中较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Fenton氧化法对高浓度有机杀菌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碱析预处理方法,考察了NaOH添加量、H2O2和Fe2+的摩尔浓度比和H2O2用量等因素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及脱色率的影响。[结果]确定了生产运行时各影响因子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3.0,NaOH添加量为15 g/L,n[H2O2]:n[Fe2+]=4.20,反应时间t=30 min。[结论]该研究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乌鲁木齐市乌拉泊水库的水质问题,提出以超滤为核心的水厂升级改造建议,并进行实验室小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浊度稳定在0.3NTU以下,膜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率达95%以上;在水源藻类爆发的条件下,超滤出水中藻细胞的去除率达98%以上,有效的保障了供水水质安全;在超滤进水前投加0.3mg/L高锰酸钾,超滤膜运行稳定,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跨膜压差上升较缓慢。  相似文献   

17.
亚硝化作用菌种的分离筛选及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硅胶平板分离法和亚硝化作用试验,筛选出1株亚硝化速率较高的菌株(编号为N4,下同).经初步鉴定其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spira sp.),并对它作了亚硝化作用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的亚硝化作用条件为温度30 ℃、pH值7.5~8.0,初始氨氮浓度100~150 mg/L,通气量为摇床转速110 r/min,碱度为NaHCO3浓度1 700 mg/L.在此条件下,接种浓度为15%,培养24 h,氨氮去除率为99.47%,亚硝酸盐氮积累量可达到116.65 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滤膜与PAC混凝两种方法对低浊度的去除效果。[方法]试验原水均为自行配制,模拟低浊度微污染水源水浊度范围。设3种浊度(5、10、15NTU)的原水,选用超滤与聚合氯化铝混凝两种方法,分别对3种低浊度进行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无论进水浊度多少,超滤膜出水浊度均在1NTU以下,出水浊度稳定;PAC去除高岭土浊度的最佳pH为8左右,即中性和弱碱性条件PAC混凝效果最好;处理浊度为5NTU的原水的最佳投药量为7.5 mg/L;原水浊度为10和15NTU时,原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去除率分别达74.2%和超过80%。[结论]建议使用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既避免了高浊度对膜组件的污染,减少膜污染速率,又保证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冲洗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的影响。[方法]在流量1.4 m~3/d和曝气量1.8 m~3/h的条件下,以海泊河污水厂初沉池出水为试验进水,系统19 d完成挂膜。在气冲强度13.9 L/(m~2·s),水冲强度0.1 L/(m~2·s)的条件下,研究系统不同反冲洗周期(4、8 d)和反冲洗时间(1、2、4、6 min)下进出水COD和氨氮含量。[结果]4 d周期反冲洗4、2、1 min对系统生物膜破坏较小,平均出水COD含量为76.0 mg/L,出水氨氮含量均在5 mg/L以下,维持系统连续运行28 d。在8 d反冲洗周期中,反冲洗1、2、4 min后平均出水COD含量为93.0 mg/L、氨氮含量为6.8 mg/L,与4 d周期时出水相比略高;反冲6 min后,系统生物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出水COD和氨氮分别上升至130.8和14.1 mg/L,系统恢复需要4 d。[结论]建议对类似系统4~8 d进行1次4 min的反冲洗,如果出现堵塞可进行6 min反冲洗。  相似文献   

20.
纳米SiO_2-壳聚糖复合膜对甲基橙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婷  王华丽  朱华跃  蒋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44-2347,2392
[目的]评估纳米SiO2-壳聚糖复合膜对甲基橙的吸附脱色效果。[方法]研究不同吸附剂、复合膜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无机盐类等条件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在复合膜质量浓度为1 g/L条件下,对10 mg/L、pH为2.88的甲基橙的最高脱色率可达100%。无机盐类(Cl-、NO2-、NO3-、PO43-、CO32-)对脱色效果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整个吸附过程,分子内扩散模型是其中一个限速步骤;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结论]将壳聚糖负载于纳米SiO2表面,对壳聚糖吸附甲基橙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壳聚糖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