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为研究受精对板栗胚胎发育的影响,以“遵玉”品种10年生树为试验材料,通过控制授粉试验,观察不同授粉处理板栗胚珠、总苞和子房的形态发育及其氮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精不良导致空苞的产生,人工授粉板栗空苞率为0%,自然授粉板栗空苞率为12.37%,不授粉板栗空苞率为100%。在板栗果实发育早期,不授粉板栗与人工授粉、自然授粉板栗的胚珠大小、总苞和子房外观形态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但其氮素含量显著小于其他2个授粉处理板栗;授粉后16 d,正常发育胚珠大小显著大于发育异常胚珠,此时人工授粉、自然授粉板栗总苞和子房体积显著大于不授粉的板栗子房,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幼胚发育期,人工授粉、自然授粉板栗子房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不授粉板栗子房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板栗果实发育与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空苞栗和正常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与果实直径生长规律 ,并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常栗胚胎发育期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i PAS) /ABA值呈现出“双峰”型变化模式 ;而子房内源 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且幅度较小。正常栗果实直径生长率的变化过程与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苞直径生长率与子房 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1 2 0 ,且 i PAS含量比 ( GA1+ 3+ i PAS) /ABA值对总苞直径生长率的影响更大 ;坚果直径生长率则与子房 GA1+ 3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795。空苞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在整个胚胎发育期未出现明显的峰值 ,且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呈下降趋势 ,ABA含量呈上升趋势。空苞栗果实生长过程同正常栗间的差异与其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节瓜强雌系化学诱雄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节瓜强雌系A4 3叶期和4叶期分别喷施赤霉素1.5mmol/L和蒸馏水后,对不同叶期茎尖的内源GA3,ABA,乙烯水平及真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测定,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与蒸馏水处理相比,茎尖的内源GA3含量变化动态相似,至17叶期时两者含量相近;内源ABA含量变化动态相似,10叶期后,蒸馏水处理的内源ABA含量较高,ABA可能对花性转变影响不大;内源乙烯水平变化动态处理间有差异,3 ̄4叶期是节瓜  相似文献   

4.
中国板栗空苞成因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板栗空苞成因及防治最新研究成果。板栗空苞发生机制的主要是:授粉受精不良、生殖器官发良不良、总苞和子房中有机养分及矿质营养水平低下等(尤其是B、P元素)。  相似文献   

5.
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栗总苞和坚果直径增长呈“双S”曲线,空苞栗总苞直径在花后65d以前与正常栗没有明显差异,从花后65d起一直比正常栗低;空苞栗坚果直径在花后25d即开始比正常栗低,花后45d后其增长停滞。空苞栗子房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在花后45d后开始下降或继续处于状态,而此时正常栗子房中主要营养物质呈上升趋势或稳定在高水平上,反映了幼胚发育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年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s)在土壤干旱胁迫下苗木含水量、内源激素水平与萌芽率关系以及萌芽关键期喷施外源GA3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使冬季休眠与春季萌芽期苗木含水量、内源GA1/3降低,内源ABA明显提高,GA1/3ABA下降,达到萌动所需的调控阈值的时间延迟,重度干旱下苗木萌芽延迟约25d,且萌芽后的枝生长十分缓慢;中度干旱下苗木萌芽延迟10d,萌芽后生长亦有所抑制。喷施80mg/L外源GA3溶液可有效提高重度干旱下苗木内源GA1/3,降低ABA含量,使GA1/3/ABA提高,促进苗木提早萌芽及萌芽后生长;在适宜水分及中度干旱下,沙棘苗木外施GA3对萌芽及其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茄子子房内源激素含量与单性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性结实品系D1和非单性结实品系N1为试材,进行授粉和未授粉处理,研究茄子子房(幼果)内的内源激素的变化与单性结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D1未授粉与授粉处理4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IAA、ZR、ABA的含量逐渐升高,而GA含量在花后4d达到最高值,后又迅速下降.对于非单性结实品系N1,授粉可使子房内源激素IAA、GA、ZR、ABA水平急剧上升,而未授粉的子房内源生长促进类激素含量较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相对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授粉处理中IAA、GA、ZR和ABA含量分别为未授粉的14.5倍、3倍、4.5和2倍.D1授粉与未授粉处理以及N1授粉处理,在开花前后ABA/(IAA+GA+ZR)>1,而N1未授粉处理的ABA/(IAA+GA+ZR)<1.N1在开花前子房内ABA/(IAA+GA+ZR)的比值就高于D1.可见,授粉刺激对单性结实品系内源激素含量影响较小,但对非单性结实品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钙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0MPa的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10mmol/L的CaCl2。溶液(以纯Ca2+计)浸种对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未用钙处理的玉米幼苗生长素(IAA)含量从225ng/g·DW降至142ng/g·DW,GA3含量从223降至132,ipA含量从189降至83,而ABA含量则从655升至1875.钙处理可以促进IAA、GA3和ipA含量的下降,但抑制ABA含量的升高。钙还可抑制膜相对透性的增大及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表明钙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且植物抗旱性的提高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板栗空苞,又称空蓬、空壳,果农则称之为“哑巴栗子”。据调查,板栗空苞率一般为15%左右,高的达60%~80%,有的几乎整株空苞。因此,防止空苞是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问题。 根据我县果农多年来的实践经验,防止或减少板栗空苞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 合理选配授粉树。板栗异花授粉  相似文献   

10.
冷藏期间板栗胚内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了冷茂期间板栗内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未萌动,萌动和发芽的板栗胚内ABA含量依次降低,而CTKs含量依次升高。-2℃下冷藏过程中,板栗胚内ABA,LAA和CTKs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变化。15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虽使板栗胚内激素含量表现出差异,但并未改变ABA/(CTKs+IAA)的比值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变化的趋势。CO2处理时间的长短对板栗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迁西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人工授粉后定期采集子房,并采用HPLC法分析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子房中IAA含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化。授粉后19天‘燕山早丰’ב大板红’子房中的IAA含量持续增加,且显著高于授粉前的水平,而对照急剧下降。2)子房中GA3含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燕山早丰’ב大板红’子房中的GA3含量在授粉初期有所增加,而对照急剧下降,之后二者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授粉后第10天和第19天达到两个相对高峰。3)子房中的ZR、iP、CTKs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授粉前含量较高,授粉后急剧下降。‘燕山早丰’ב大板红’子房中的iPA含量在授粉后第17天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授粉前的水平,其余时期含量均较低,而对照子房中的iPA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4)授粉受精过程子房中的ABA含量整体较低,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对照子房中的ABA含量在授粉受精过程中始终低于‘燕山早丰’ב大板红’。5)‘燕山早丰’ב大板红’授粉受精过程中,子房中(IAA+GA3+CTKs)/ABA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照子房中(IAA+GA3+CTKs)/ABA在授粉前的水平上呈现波动变化。结合坐苞率和结实率分析可知,较高的GA3、iPA和ABA有利于’燕山早丰’授粉受精。 。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15a生本地早(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材料,研究了5种调控措施对柑桔树叶片和芽的3种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作测定对象时只有GA1/3的趋势明显,在iPAs和ABA上反映的信息是凌乱的,而芽子则能很好地反映出3种激素的水平和动态。在抑花措施中,GA3处理显著地提高了GA1/3力含量,显著地降低了iPAs特别是ABA的含量;6-BA处理提高了iPAs含量,降低了ABA的含量;促花措施中,环割和PP333处理均降低了GA1/3含量,提高了iPAs和ABA的含量,PDJ-B处理在程度上不及前2者。  相似文献   

13.
为增进对板栗空苞的了解,制定相关的生产管理措施,对板栗胚胎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板栗GA1+3含量花后一直上升,25d时出现明显峰值,且在花后10~25d增加非常明显;空苞板栗GA1+3含量没有明显增长。花后GA1+3含量快速上升,并达到一定的值利于板栗胚胎的正常生长。正常板栗花后iPAs含量持续增长,25d时出现峰值;空苞板栗其iPAs含量在花后15d内缓慢下降,后持续明显地下降。可见,花后iPAs含量上升利于板栗胚胎的正常生长。花后ABA含量降低利于板栗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板栗芽变雄花序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旨在阐明内源激素与雄花序长短的关系。【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板栗芽变和对照的顶花芽、新梢和不同发育时期雄花序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萌动的顶花芽和刚发育的新梢中,芽变内源激素含量水平总体低于对照;在雄花序发育过程中,两者ABA与IAA、GA3与ZT变化趋势相似,除ZT含量芽变高于对照外,其他三种内源激素含量总体低于对照。【结论】在芽变短雄花序发育过程中,雄花序中较低的GA3和IAA含量可能是造成芽变雄花序短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内源激素在砀山酥梨(Pyrus bretshneideri cv.Dangshansu pear)授粉、受精、子房、果实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授粉处理对砀山酥梨花柱、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异花授粉的砀山酥梨花柱内源激素IAA、ZR含量均上升,ABA、GA3含量均下降;自花授粉的砀山酥梨花柱内源激素IAA、ZR、GA3含量均下降,ABA含量上升。砀山酥梨异花授粉后,受精过程(24~48 h)中子房内源激素GA3、ZR含量均上升,ABA含量下降,而自花授粉则使ZR含量下降,ABA含量上升。不同授粉处理后48~72 h,砀山酥梨子房中IAA、GA3、ZR含量均高于自花授粉的砀山酥梨子房,而ABA含量则相反。[结论]该研究可为阐明内源激素在砀山酥梨授粉受精过程中的作用和对花粉直感现象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从玉  陈在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80-681,684
[目的]研究鄂栗1号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E-Chestnut Number One)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雄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6年生鄂栗1号板栗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测定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5种内源激素(ZT、ABA、IAA、GA3和Eth)的含量变化。[结果]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雄花芽中ZT和GA3含量低于同期叶芽,而IAA、ABA和Eth含量高于同期叶芽。[结论]该研究可为了解板栗雄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探索控制雄花芽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提供指导,同时为板栗开花授粉、提高产量、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氮素水平对油菜功能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高产双低常规油菜品种华双3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测定了功能叶中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苗期低氮水平下表现高IAA含量;施氮促进了越冬期ABA含量增加,以及初IAA、GA1 3和iPAs的合成量增加,并使后3种激素的含量在盛花期下降更为显著。越冬以后随着施氮量增加,IAA的百分比下降,而GA1+3、iPAs百分比上升。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油菜功能叶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橡胶健康树与5级死皮树5种内源激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橡胶健康树与5级死皮树5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R)、细胞分裂素(iPAs)的特征。[方法]选择不同地方[海南省儋州市五队(无性系)与十一队(有性系)],对相对橡胶健康树与5级死皮树内源激素IAA、ABA、GA3i、PAs、ZR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健康树与死皮树胶乳内同一激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种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是,在有性系样树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幅度是ZR>IAA>GA3>ABA>iPAs;在无性系样树中,激素含量变化幅度是ZR>GA3>ABA>iPAs>IAA。有性系橡胶植株胶乳内某些植物激素已经随死皮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但无性系植株则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该研究对如何解决橡胶树死皮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套袋对荔枝果皮中的色素、酚类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抑制酚类物质合成的牛皮纸袋处理去袋后,导致了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皮ABA含量明显升高,相伴随的是果皮酚类物质合成加速,果实迅速上色,IAA、iPAs含量也上升,且超过对照果,而GA1/3含量相对较低,促进着色的无纺布袋去袋后,激素变化与牛皮纸袋去袋后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与2种类型的套袋处理去袋后酚类物质代谢呈相反的变化规律相一致,ABA是调节荔枝果皮青苷合成的关键因素,iPAs和GA1/3都参与荔枝果皮花青苷的合成,调节荔枝果皮色素的形成是多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板栗座果及果实早期发育与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遵玉’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充分授粉、自然授粉和套袋不授粉,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受精时期与胚发育过程,并探究不同授粉方式对板栗结实率、胚珠大小和果实早期发育子房内GA 3(赤霉素)、IAA(生长素)、ABA(脱落酸)、ZR(玉米素核苷)、IPA(异戊稀基腺苷)、IP(异戊烯基腺嘿呤)和(GA 3+IAA+CTKs(细胞分裂素))/AB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受精不良可导致结实率低,受精作用发生在授粉后16~17 d,授粉后21 d起可明显区分受精与未受精胚珠;授粉后27 d和授粉后33 d分别观察到球形胚和心形胚。受精子房在胚乳发育期(授粉后16~21 d)除ABA外的其他激素水平均显著增加,而未受精的变化较小或逐渐减少。充分和自然受精后IAA质量分数先增后减并在授粉后30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78、8.61μg·g^-1),而未受精的低于4.00μg·g^-1;充分授粉后GA 3和IPA质量分数均达到两个极大值;3种授粉方式的ABA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总之,板栗正常发育子房内的GA 3、IAA、CTKs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败育子房,而ABA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败育子房,其座果及果实早期发育与内源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