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鉴定贵州芩巩县某养殖场草鱼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16S rDNA与gyr B基因测序及系统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从发病草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GZQG2019,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环;革兰氏镜检显示,分离菌呈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16S rDNA、gyr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使用的20种抗菌药物中,该菌对四环素、丁胺卡那、多黏菌素B和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对健康草鱼具有强致病性;10种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核酶、丝氨酸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酯酶7种毒力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毒力,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耐药,为维氏气单胞菌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1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病牛鼻液中分离出1株革兰阳性杆菌。对其进行分离纯化、16S rRNA的PCR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细菌生化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系统进化树分析及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16S rRNA测序分离菌株基因序列与幼驹肺脏分离所得马红球菌(OM060449.1)基因相似度为98%;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等具有高度敏感性;毒力基因检测可以检出该分离菌株含有VapA、VapC、VapD、VapE、VapF、VapG及VapH 7种高毒性毒力基因,具有强致病性。由此可见,该分离菌株是导致本次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 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引起养殖锦鲤(Ornamental carp)病害的致病因子,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锦鲤体内分离疑似致病菌,再将此菌人工感染健康锦鲤,确定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该致病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该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病鱼体内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杆菌CL0901,人工感染健康锦鲤后,能够引起鱼生病甚至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菌株CL0901与Aeromonas veronii ATCC 35624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将该致病菌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在21种抗菌类药物对该菌的抑菌试验中,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10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防制锦鲤养殖病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鉴定一株致框镜鲤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由濒死框镜鲤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CY0806,对形态学、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药物敏感性和16S rRNA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株CY0806为革兰氏阴性菌,其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基本相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细菌株CY0806序列与维氏气单胞菌模式株ATCC35624无差异,同源性为100%,因此,鉴定该菌株CY0806为维氏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新霉素等11种药物对细菌株CY0806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鉴定贵州芩巩县某养殖场草鱼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16S rDNA与gyr B基因测序及系统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从发病草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GZQG2019,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环;革兰氏镜检显示,分离菌呈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16S rDNA、gyr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使用的20种抗菌药物中,该菌对四环素、丁胺卡那、多黏菌素B和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对健康草鱼具有强致病性;10种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核酶、丝氨酸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酯酶7种毒力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毒力,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耐药,为维氏气单胞菌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旨在确定河北昌黎县某花鸟鱼店宠物草龟发病死亡的病因,笔者从发病草龟体内分离纯化出1株优势菌CLW-1,通过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分析鉴定,并通过药物敏感性测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通过斑马鱼接种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平板形成湿润、表面光滑、呈β溶血的灰白色菌落,在RS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光滑湿润的黄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为阴性短小球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菌株CLW-1与维氏气单胞菌为同一族,相似性均达99%以上;斑马鱼接种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LD50为1.26×106CFU;毒力基因扩增结果表明,分离菌株CLW-1具有aerAExuLipSer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CLW-1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恩诺沙星等敏感;对呋喃唑酮、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等中敏;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等耐药。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此分离菌株CLW-1为维氏气单胞菌,携带毒力基因,具有较高致病力,应用对应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为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菌形态与生化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及gyrA基因测序分析,对海南省文昌市某养殖场死亡牛蛙病变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株优势菌株WC0803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与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基本一致;16S rRNA和gyr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WC0803菌株与达卡气单胞菌参考菌株同源性大于99%,且为同一进化分支。该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磺胺异恶唑和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耐药;携带耐药基因qnrA、qnrS、ant3、tem、ctxM,毒力基因ascV、aer、act、ast、lip、ela和fla;对牛蛙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68×106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首次从患病牛蛙体内分离出一株强致病性达卡气单胞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地区的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是否存在区别,本研究从生长形态、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人工感染试验、16S rDNA基因测序同源性分析及毒力基因等方面比较了草鱼源菌株GZCY2019、杂交鲟源菌株GZXY2018及斑点叉尾鮰源菌株GZBD2017的差异。结果显示,3株不同源维氏气单胞菌在鲜血平板上均为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均有β溶血环;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菌对丁胺卡那、多西环素等药物均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多黏菌素B等药物均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或者耐药性;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菌株GZCY2019与GZBD2017对小鼠累计死亡率为100%,菌株GZXY2018的累计死亡率为80%;16S rDNA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GZCY2019与菌株GZBD2017同源性为99.9%,二者与菌株GZXY2018同源性均为97.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株菌均携带热不稳定性肠毒素(Alt)、溶血素(hlyA)与鞭毛(Fla)等毒力基因,而对细胞毒性肠毒素(Act)及其热稳定性肠毒素(Ast)毒力基因的携带则表现不同。本研究通过不同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对比发现,3株菌在生长形态、染色镜检结果、生化结果上基本相似,但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对贵州省某养鱼场发病杂交鲟体内分离的优势菌株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及耐药性分析。本试验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细菌16S rDNA基因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部分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细菌16S rDNA扩增测序与比对,得大小为1 477 bp的片段,其片段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维氏气单胞菌序列相似度达99.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磺胺异唑、苯唑西林药物出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含有耐磺胺基因(Sul1,sul2)、Ⅰ类整合子(Intl1)3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含有气溶素(Aer)和粘附素(Aha)两种毒力基因。综合本试验结果,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含有毒力基因,并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本试验对贵州地区鲟发病流行的病因做出准确诊断,为该地区细菌性鱼病预防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一起虹鳟突发疾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自然发病虹鳟的内脏分离到一株致病菌WX153415,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人工感染试验和病理学观察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WX15341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并且其16SrDNA基因、gyr B基因、毒力基因act、毒力基因aer和毒力基因aha序列与Gen Bank中A.veronii的同源性均可达98%以上,在系统进化树中与A.veronii聚为一族;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LD_(50)为1.5×10~6 cfu/m L;病理学观察显示该分离株主要损伤虹鳟的鳃、肝和肾等重要器官组织,综合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氟苯尼考和头孢呋辛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3.
草鱼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一株引起草鱼(Grass carp)发病的致病菌,并评估其对健康草鱼的致病性和相关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从患病草鱼病变器官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学、生长特性、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等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β溶血特性,在LB培养基中生长14 h可达7.41×10~9 cfu/mL,其理化特性与豚鼠气单胞菌基本符合,16S rRNA序列与参考菌株ATCC15468序列同源性在99.5%以上。基于16S rRNA序列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豚鼠气单胞菌同属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该分离菌株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4.928×10~6 cfu,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磺胺甲氧嘧啶等药物比较敏感。综合判断该致病菌为豚鼠气单胞菌,命名为JS分离株,对草鱼具有较强致病性,对部分药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锦鲫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长春市某水产养殖场发病锦鲫(Brocaded crucian)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锦鲫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并且其16S r DNA基因、gyr B基因、dna J基因、rpo D基因与Gen Bank中A.veronii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高达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A.veronii聚为一族,将其命名为JLND-161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锦鲫感染7 d后全部死亡,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而且对斑马鱼LD_(50)为1.51×10~(2.67)cfu/m L;毒力基因检测显示,从JLND-1611可以扩增出6种毒力因子:脂肪酶(lip)、核酸酶(exu)、密度感应系统调控基因(luxs)、粘附素(aha)、气溶素(aer)及氨酸蛋白酶(ser);综合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中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及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本研究为锦鲫感染A.veronii的鉴定及治疗药物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一起引起滑鼠蛇死亡的致病菌,本研究对采集病理样品中分离菌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耐药性测定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来自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N3株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阿奇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中敏,对头孢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完全耐药,表明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小鼠毒力试验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显示,该菌含有的5种毒力相关基因为aer A、hly A、ahp A、ast及alt;并在3×108 cfu/0.3 mL的感染剂量下可致小鼠全部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蛇细菌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菌的分离鉴定为其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竖鳞病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非鱼竖鳞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本试验从出现竖鳞症状的患病罗非鱼不同部位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XKJDX01,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方法对其研究。结果显示,致病菌株GXKJDX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万古霉素等5种药物有高度的耐药性;对罗非鱼、黄颡鱼、泥鳅和禾花鲤均有较强的致病性。使用恩诺沙星、左氧沙星、头孢曲松等11种药物可有效对其进行防制。本试验首次报道维氏气单胞菌作为竖鳞病的案例,为其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狐狸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生物学特性、16S rRNA基因和4种等看家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对分离自北京动物园死亡狐狸病变组织的1株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理化反应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基本相同;根据16S rRNA基因和dnaJ、rpoD、gyrB、cpn60等看家基因的系统进化及其同源性分析,确定所分离的细菌与维氏气单胞菌属于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各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6%~99.9%。分离菌株对CD-1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为2.8×105cfu/只;对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1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8.
白缘(鱼央)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发病白缘(鱼央)病变组织分离纯化1株G-细菌,经过染色镜检、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和动物试验鉴定为气单胞菌属维氏气单胞菌,并编号为LA201001。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了维氏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对30种常用抗菌药敏感性。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LA201001对小鼠和白缘(鱼央)具有致病性,且耐药性较强,对强力霉素、四环素、复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卡那霉素等21种受试药物耐受,仅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5种受试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渐已成为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文章简单介绍了其分类地位及常规和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并进一步综述了该菌的毒力因子、鉴定方法、流行病学和疫苗研究。作为气单胞菌属的成员,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该属典型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肠毒素、一系列粘附因子、磷脂酶、丝氨酸蛋白酶和核酸酶等。目前,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主要依靠生理生化方法,也有人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维氏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有相当高的致死率,患有肝胆疾病的人感染后常常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加强针对该菌所致疾病的诊断。在疫苗研究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口服疫苗和DNA疫苗,达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鉴定临床疑似沙门氏菌感染致死信鸽的病原菌并确定致病菌的耐药及毒力状况。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和康复信鸽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和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细菌在BS、XLD、HE培养基上为黑色菌落,镜检为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株生化反应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分离菌株血清型为1,4,12:i:1,2;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聚为一支,同源性>99%,康复信鸽血清与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凝集,结合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结果该菌株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经耐药基因检测携带floR、cmlA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分离菌株mogA等17种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信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且具有较强毒力,为下一步信鸽沙门氏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