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对2021年分离自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野鸟粪便中的1株低致病性H7N3禽流感病毒(AIV)A/mallard/Ningxia/Y37/2021(H7N3)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HA基因裂解位点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和韩国野鸭源H7N7亚型AIV同源性较高;NA基因与韩国野鸟源H5N3亚型AIV同源性较高;PB2、PA基因与H5N2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PB1基因与H5N3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NP基因与H3N2亚型有较高同源性;M、NS基因与H3N8亚型有较高同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与H7N9-Re4疫苗株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源毒株低16倍,抗原性差异显著。小鼠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小鼠的肺部与鼻甲中复制,并引起感染小鼠体重下降,表明该毒株有感染哺乳动物的风险。本试验通过对1株野鸟源H7N3亚型AIV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为H7N3亚型禽流感的预警和综合防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H5N3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7年浙江省分离到的一株H5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DK/ZJ/S1368/2017(H5N3)]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及小鼠感染性实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株病毒的HA蛋白裂解位点处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属于低致病性AIV。同时,该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与H5N7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聚合酶碱性蛋白2(PB2)基因和核蛋白(NP)基因与H10N7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碱性聚合酶蛋白1(PB1)基因与H1N1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酸性聚合酶蛋白(PA)基因与H6N2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与H10N3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基质蛋白(M)基因与H3N8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非结构蛋白(NS)基因与H1N1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其基因来源复杂。小鼠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无需提前适应即可以在小鼠肺脏和鼻甲中复制,小鼠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其体质量变化不明显,表明该病毒对小鼠呈低致病性。本研究通过对该H5N3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病毒基因来源复杂,无需提前适应就可以在小鼠体内复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提示应当持续加强对H5N3亚型AIV的监测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5年在广东活禽交易市场分离的一株鸭源AIV DK/GD/S1182/2015(H6N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演化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的HA蛋白裂解位点处仅有一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HA蛋白的222V和228S,可以增强病毒对α-2,6唾液酸受体的结合能力。NA蛋白颈部有11个氨基酸的缺失,这将会影响NA的神经氨酸酶活性;该病毒可能是2010年广东H6N6猪流感病毒与2014年广西AIV重组产生。小鼠感染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不需要预先适应就能够在小鼠的肺脏内高效复制,提示该分离株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风险。本研究对H6亚型AIV监测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确认进口食品中的禽流感病毒(AIV)携带状况,对从台湾地区进口的冻鸡食品进行了禽流感带毒情况检测,并对病毒进行了分离、全基因组测序和致病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AIV为H6N1亚型病毒,与台湾本地流行的毒株同源性最高;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为PQIATR/G,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第186、190、226和228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脯氨酸(P)、缬氨酸(V)、谷氨酰胺(Q)、丝氨酸(S),具有结合人样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子特征。SPF鸡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的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为低致病性AIV。Balb/c小鼠感染性结果显示:分离株可在小鼠下呼吸道和肺脏中复制;高剂量感染可使小鼠体重发生轻微变化,但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检测结果表明,该H6N1亚型毒株虽然目前致病力较弱,但有突变为高致病性毒株风险,对人类和家禽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2015年分离于我国新疆野鸟粪便中的一株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WB/XJ/S1541/2015(H6N6)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演化分析以及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339)PQIETR↓GL~(346),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具有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此外,分离株表面基因HA、NA均与一株H6N6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K6/2010高度同源,而内部基因均与H6N6亚型AIV A/pigeon/Guangxi/161/2014(H6N6)高度同源,提示该分离株基因来源的多样性。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在小鼠的肺脏和鼻甲中有效复制,病毒滴度分别为5.33 log_(10) EID_(50)/mL、4.50 log10EID50/m L,提示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风险。本研究结果为H6亚型AIV的持续性监测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从湖南省某活禽市场分离的一株鸭源H10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duck/Hunan/S10078/2015(H10N1)(简称Hu N/78/15)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并对其进行BALB/c小鼠的感染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基因的裂解位点只含有一个碱性氨基酸,为低致病性AIV (LPAIV)的分子特征。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HA基因与NA基因分别来源于H10N7与H5N1亚型AIV,内部基因来源于H7N9、H4N6、H3N2、H11N7亚型AIV,呈现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Hu N/78/15能够在小鼠的鼻甲和肺脏中有效复制,但仅引起小鼠轻微的体重变化,表明其对小鼠呈低致病性。本研究结果为H10亚型AIV的持续监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8年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沙湖自然保护区进行禽流感病毒(AIV)流行病学调查中,本研究室分离到一株H13N8亚型AIV。为了解这株H13N8亚型AIV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和NA基因分别来自H13N6和H3N8亚型AIV,内部基因来源于H13N8、H6N2、H13N6、H13N2亚型AIV,是一株多亚型重组AIV,其HA蛋白碱性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ISNR↓GLF,为低致病AIV分子标志。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其M1蛋白具有N30D和T215A的突变,NS1蛋白具有P42S、L98F和I101M的突变,表明其具有增强对哺乳动物致病性的潜在能力。SPF鸡的感染性试验显示,鸡感染该病毒后不能通过喉头或泄殖腔排毒,在感染鸡各脏器均不能有效复制,其感染鸡的潜在风险较小。本研究对禽流感的综合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2年在我国重庆市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从鸭体内分离到1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DK/CQ036/12(H5N2).为了解该株H5N2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及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序列分析显示:HA裂解位点序列为341R-----346TRGLF350,为低致病性AIV特征.内部基因来源较复杂,与KD/CQ/036/12分离株的M基因NP基因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均来自H4、H7等亚型分离株,呈明显的异源性.分离株的感染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在鸡体内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外排毒,但并不能在鸡体内有效的复制.对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仅在鼻甲和肺能检测到病毒存在,其他脏器病毒滴定结果为阴性,表明病毒对鸡和小鼠均呈低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本研究选取了2009年~2010年从我国南方地区分离到的6株H9N2 AIV,测定分析了其基因组序列及在小鼠体内的复制能力。HA基因分析显示:6株病毒均属于A/CK/BJ/94谱系,HA均含有人样受体结合位点Leu226。PB2基因分析表明,6株H9N2 AIV分离株均具有AIV低致病力的分子特征(Glu627和Asp701)。对BALB/c小鼠感染试验显示:感染组无任何临床症状及增重;病毒仅局限于小鼠呼吸道复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近年我国H9N2 AIV分子进化情况,并对评估H9N2AIV对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16年在江西省鄱阳湖野鸟中分离的两株H6N8和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P419和P339)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受体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毒株属于不同的分支,并经历了不同亚型病毒间的广泛重组。2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均为PQIET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第138、226、228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丙氨酸(A)、谷氨酰胺(Q)、甘氨酸(G),具有结合禽样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试验表明,分离毒株仅能结合禽样受体。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只在小鼠的上呼吸道鼻甲中进行有限复制,使小鼠体重发生轻微变化,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这2株分离株可感染小鼠,但致病力不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湖北省活禽市场鸭源H10N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duck/Hu B/S1254/2014 (H10N5)株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以BABL/c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价其对哺乳动物的感染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334PELMQGR↓GLF343,符合低致病性AIV的特征。其表面基因HA、NA以及内部基因PB2和PA与1株江西野鸟源病毒株A/migratory duck/Jiangxi/30246/2013 (H10N5)高度同源,但其它内部基因节段PB1、NP、M和NS则来源于多个亚型的AIV。对小鼠的感染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病毒不需要提前适应就能够在小鼠的鼻甲和肺脏中有效复制,病毒滴度分别为4.08 log10 EID50/m L,5.0 log10 EID50/mL,病毒对小鼠呈低致病性,小鼠体重无显著的下降趋势,在感染期间小鼠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本研究为了解H10N5亚型AIV分子进化关系,评估其对哺乳动物的感染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15年广西地区活禽市场中的两株鸡源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GX/S30272/2015(H9N2)(简称GX/272/15株)和A/chicken/GX/S30825/2015(H9N2)(GX/825/15株)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小鼠的感染性试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两株病毒的HA基因发生了I~(155)T、H~(183)N、A~(190)T和Q~(226)L突变,这些突变与增强病毒的人源受体结合特性密切相关。遗传演化关系表明,两株病毒的HA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支Beijing/1/94谱系。GX/272/15株的8个基因节段和GX/825/15株的HA节段来源于H9N2 AIV,GX/825/15株的其余7个基因节段分别来源于H4N2、H10N6、H7N9、H7N1、H9N2、H6N6和H3N2多种不同亚型的AIV。两株病毒均可感染小鼠,且均不需要经过适应即可在小鼠的鼻甲内进行复制。但仅GX/825/15可以在小鼠的肺脏内复制。两株病毒均未造成小鼠死亡,仅引起小鼠体重的轻微变化,对小鼠呈低致病力。本研究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能够感染哺乳动物,应加强后续分离病毒对人类健康危害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H11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20年在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鸭中分离的一株H11N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HA裂解位点为PAIA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分子特征;HA蛋白226L和228S突变显示病毒具有结合人源受体(SAα-2,6 Gal)的特征性氨基酸。PB1、PA、NP和M1蛋白均出现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增强的特征性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11N3 AIV的8个基因节段均属于欧亚分支,其HA基因与A/duck/Fujian/SD061/2017 (H11N3)株H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而NA基因与A/EN/Fujian/02754/2016 (H3N3)株N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该病毒内部基因分别与浙江、福建和云南等地鸭和鸡体内分离的H7N9、H7N7、H1N2、H7N2、H7N7和H9N6等亚型AIV相关基因高度同源。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未经适应即可在小鼠鼻甲和肺脏中高效复制,表明该病毒株具备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H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5年从我国南方活禽市场分离到的两株鸭源H1亚型AIV A/duck/Hu N/S10153/2015(H1N1)(简称Hu N/153/15)和A/duck/JX/S11233/2015(H1N3)(简称JX/1233/15)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进化分析,并对其进行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两株病毒HA裂解位点均只含有一个碱性氨基酸,具有低致病性AIV(LPAIV)的分子特征,其中Hu N/153/15的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呈现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小鼠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Hu N/153/15能够在小鼠的肺脏和鼻甲中有效复制,而JX/1233/15在小鼠的各个脏器中均未检测到病毒的复制,表明其暂时还不具备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H1亚型AIV的持续性监测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H3亚型流感病毒是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动物生命安全的主要流感病毒亚型之一。为了解H3N7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5年浙江省分离到的一株H3N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duck/Zhejiang/S1075/2015(H3N7)(简称DK/ZJ/S1075/2015)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抗原性分析以及小鼠感染性实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的聚合酶碱性蛋白2(PB2)基因、核蛋白(NP)基因、神经氨酸酶(NA)基因、非结构蛋白(NS)基因分别与H4N2、H7N3、H10N7、H4N6亚型流感病毒有着密切的关系,表明该株病毒的基因来源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本实验室分离的多株H3亚型AIV存在16倍以上的抗原性差异,表明其发生了明显的抗原漂移。小鼠感染性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无需提前适应即可在小鼠肺脏和鼻甲中复制,但小鼠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其体重变化不明显,呈现低致病性。本研究结果为H3亚型流感病毒的全面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本实验室从发病野鸟组织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black-headed gull/Tibet/1-2/2021(H5N8),简称为BH Gull/TB/1-2/2021(H5N8)。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基因组测序并经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LREKRRKR↓GLF,符合高致病性AIV(HPAIV)的分子特征。在遗传进化上HA基因属于2.3.4.4b分支,外部基因与部分内部基因(PB1、PA、NP、NS)均与2020年~2021年分离到的H5N8亚型AIV相应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且处于同一分支;PB2基因与一株H9N2亚型AIV PB2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9.25%;M基因与近两年流行的2.3.4.4b分支H5N1亚型AIV同源性最高,且处于同一分支,推测该病毒为一株重组病毒。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2.3.4.4分支H5-Re8、2.3.4.4b分支H5-Re14疫苗株抗原性相近。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系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有效复制,但其在A549中的复制效率高于其在MD...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与人感染的H10N8和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1.4%~91.5%和95.3%~95.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病毒属于欧亚谱系分支,可能是由包括H1、H2、H3、H4、H9、H10和H11在内的多种AIV亚型重组而来;SPF鸡感染试验显示,F1464和F1473毒株均为低致病性病毒;小鼠感染试验显示,F1464毒株可以在小鼠鼻甲、肺、脾脏中高效复制,并导致小鼠体重下降,而F1473毒株仅在鼻甲和肺中复制,对小鼠的致病力更低。本研究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2015年分离自我国四川省野鸟粪便中的两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Wild Bird/SC/S1264/2015(H9N2)(WB/SC/264/15)和Wild Bird/SC/S1411/2015(H9N2)(WB/SC/411/15)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均为333PSRSSR↓GL340,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氨基酸序列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的第226以及228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谷氨酰胺(Q)和甘氨酸(G),具有结合禽源AIV受体的分子特征。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样性。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分离株只在小鼠的上呼吸道鼻甲中有效复制,小鼠体重变化轻微,未见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家禽和哺乳动物小鼠的致病性,本研究对2020年分离到的两株H9N2亚型AIV:A/chicken/Jiangsu/S1625/2020(H9N2)(简称CK/JS/S1625/2020)株和A/duck/Sichuan/S1537/2020(H9N2)(简称DK/SC/S1537/2020)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序列分析及其对SPF鸡、鸭和BALB/c小鼠的致病力评价。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两株病毒HA和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3%和95.8%,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4%和95.9%,同源性较低。且两株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分别为~(333)PSRSSR↓GLF~(341)、~(333)PSRSNR↓GLF~(341),均不存在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HA序列特征。两株病毒的HA蛋白均为典型的人源受体结合特征,即~(155)T、~(183)N和~(226)L。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两株病毒的HA、NA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支,但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鸡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CK/JS/S1625/2020株感染组鸡可通过喉头和泄殖腔向外界环境排毒。虽然在全部鸡的喉头中检测到了DK/SC/S1537/2020株,但仅在部分鸡的泄殖腔检测到了该病毒,且喉头的排毒量明显高于泄殖腔。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两株病毒感染鸡血清的HI抗体全部阳转,效价在1.128~1.2 048。表明,鸡源H9N2病毒比鸭源H9N2病毒在鸡体内的适应性和复制能力更强;鸭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均只能通过鸭的喉头向外界环境排毒,但病毒滴度均较低,且均不能在鸭体内有效复制;小鼠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两株病毒仅能在小鼠的鼻甲中有效复制,而在小鼠的脑、脾脏和肾脏中均未检测到病毒。以上结果表明两株H9N2亚型AIV对家禽和小鼠均呈低致病力。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H9N2 AIV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有必要对自然界中传播的H9N2流感病毒持续监测和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江苏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从江苏某养殖场分离到2株H9N2亚型AIV,A/chicken/Jiangsu/25/2019(CK/JS/25/19)和A/chicken/Jiangsu/43/2019(CK/JS/43/19),进行病毒纯化、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并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BJ/94、Y280、G1、F/98等代表性毒株同源性较低;HA、NA基因位于Y280分支,PB2、M基因位于G1分支,PB1、PA、NP、NS基因位于F/98分支,符合当前H9N2流行趋势;HA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抗原性、受体结合特性、致病性等关键位点存在一定的变化,且HA、NA存在潜在糖基化位点的增加或缺失;小鼠试验表明,CK/JS/43/19对小鼠的致病性更强,且聚合酶活性更高。提示:近年来江苏地区H9N2亚型AIV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进化,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相关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防控H9N2亚型AIV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