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再造烟丝、梗丝、膨胀丝(以下统称为"三丝")在不同掺配比例下对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三丝"在五个掺配梯度下进行试验设计,在保证掺配后烟丝水分和卷制后烟支硬度稳定的条件下,考察掺配"三丝"后烟支的物理指标和卷烟烟气指标。结果表明,烟支重量、CO、TPM、烟碱、焦油随"三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卷烟吸阻与之相反;掺配再造烟丝对降低卷烟CO释放量效果较明显,膨胀丝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降低卷烟重量并提高吸阻,掺配梗丝对降低卷烟TPM、烟碱、焦油的释放量效果显著,因此在烟支卷制过程中"三丝"应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混配方式对批内烟气指标均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2种混配模式生产加工卷烟,模式1为跟踪掺配后直接进行加香然后进储丝柜;模式2为掺配后进混丝柜,整批进完后再加香进储丝柜。对2种模式下主流烟气指标、烟丝常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混配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指标、烟丝常规成分无显著影响;不同混配模式对烟丝混合均匀度、主流烟气指标的稳定性有影响,模式2均优于模式1。[结论]在实际生产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烟丝混合的均匀性来提升批内主流烟气指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红三环某牌号掺配中薄片在混丝皮带上断断续续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为掺配称皮带机与混丝皮带机线速度不匹配所致。通过降低薄片丝核子秤前计量管导向辊的高度,同时预调计量管体积控制流量的方式,对掺配工序的计量管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卷烟产品的内在组分均质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生产中的适宜掺配量,以某知名品牌卷烟的烟丝为基础,在卷烟中分别添加5%、8%、12%、15%的干法再造烟叶,探讨干法再造烟叶掺配量对卷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丝中掺入干法再造烟叶能有效降低卷烟的化学指标和烟气指标,与纯烟丝卷烟样品相比,掺入15%干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分别下降了14.64%、16.59%、35.68%,烟气烟碱、焦油、CO释放量分别降低了17.50%、15.03%、11.55%,且优于掺入同等比例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感官质量方面,掺配干法再造烟叶卷烟样品的抽吸品质优于掺配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和纯烟丝卷烟样品,且掺配量为8%时,卷烟样品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可见,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抽吸品质提高及减害降焦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造纸法再造烟叶。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用掺配不同比例“三丝”(梗丝、膨胀丝及薄片丝)的烟丝(不加香)卷制烟支,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3种有害成分(NH3,HCN,CO)的释放量。结果发现:以烟气NH3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15%和15%;以烟气HCN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5%和15%;以烟气CO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15%和0%。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卷烟分组加工制丝掺配工序混丝不均匀的问题,分析了混丝过程设备的组成及其影响物料状态的因素,对掺配机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掺配机构增加了落料拨辊、斜滑板、90°转角输送带,实现了各掺配物在汇总输送带上连续、均匀平铺。应用效果表明,掺配机构改进后,掺配汇总带上物料分布变异系数由改进前的1.221减小至改进后的0.027;在分组加工条件下,混丝均匀系数由改进前的89.2%提高至改进后的98.8%,有效提高了物料在混丝过程中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制丝工序对卷烟品质的影响,以长白山卷烟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制丝过程中6个关键工序对烟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卷烟烟气常规成分中烟碱和焦油含量随着工序递进逐渐降低,水分在各个工序烟气中含量变化不明显,烘丝后和掺配后烟气中烟碱含量变化比较明显,掺配后烟气中焦油含量变化明显.(2)各个工序对烟气中CO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烘丝和掺配工序中NH3含量影响比较大,贮丝工序中NH3含量达到最小值,HCN在切丝前后变化比较明显,烘丝后HCN含量上升.(3)随着工序递进,烟支感官质量不断提升,烘丝工序引起烟支吸食品质上升,掺配工序导致吸食品质下降,贮丝工序烟支吸食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掺配工序对2种低焦油规格卷烟内在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主流烟气7种有害物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规格卷烟掺配后香气综合得分大幅增加31.26%,危害性指数略有上升,比掺配前增加1.14%;B规格卷烟掺配后香气综合得分和危害性指数均下降,香气综合得分降低1.97%,危害性指数降低9.98%。因此,2种规格卷烟掺配工序在控制卷烟危害性的同时,香气综合质量并未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细支卷烟烟支重量、吸阻、密度、硬度等物理指标及主流烟气、烟支空头剔除率的变化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开展了平刀与矩形刀2种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影响的对比评价。[结果]2种叶片成丝方式下的烟丝结构差异明显,平刀切丝方式以长丝(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以中短丝(1.00~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烟支吸阻、硬度及重量的标准偏差均显著低于平刀切丝细支卷烟;矩形刀切丝方式所得的细支卷烟总粒相物、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释放量水平显著低于平刀切丝样品;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细支卷烟烟支空头剔除率降低0.03~0.20百分点。[结论]相较于传统平刀切丝方式,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有利于提升细支卷烟卷制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掺配工序对2种低焦油规格卷烟内在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主流烟气7种有害物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规格卷烟掺配后香气综合得分大幅增加31.26%,危害性指数略有上升,比掺配前增加1.14%;B规格卷烟掺配后香气综合得分和危害性指数均下降,香气综合得分降低1.97%,危害性指数降低9.98%。因此,2种规格卷烟掺配工序在控制卷烟危害性的同时,香气综合质量并未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尺寸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再造烟叶的尺寸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研究边长为45,25 mm的菱形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边长为45 mm菱形再造烟叶会产生结团缠绕现象,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58.66%,长丝率为63.76%,中丝率为20.48%,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65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58 cm3/g;边长为25 mm菱形再造烟叶的结团缠绕现象显著改善,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75.62%,长丝率为61.96%,中丝率为21.35%,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80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63 cm3/g;2种尺寸再造烟叶应用后,卷烟的常规化学指标、烟气指标、感官质量基本无差异。[结论]再造烟叶边长由45 mm调整为25 mm后,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得到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涂布率下再造烟叶的裂解产物.[方法]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CC/MS)联用技术,在模拟卷烟燃烧的状态下,对涂布率为29.05%、33.64%、37.19%、41.69%、45.26%、48.54%的再造烟叶进行了热裂解研究,并对裂解产物的定性和半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涂布率再造烟叶热裂解产物种类是一致的,主要裂解产物均为烟碱、羟基丙酮、乙酸、羟基乙醛、糠醛等;不同涂布率下同一裂解产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差异较为明显的有烟碱、羟基丙酮、乙酸、羟基乙醛等.[结论]该研究可为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涂布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可行性。[方法]对常规卷烟配方物质、卷烟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化学常规成分含量、物质表面形态差异及近红外光谱差异进行分析。以60个含有不同量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为建模样品集,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样品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实际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6 1、0.994 9,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分别为0.477和0.668。[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同时快速准确地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烤烟复烤片烟在最佳醇化状态下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国9个烟叶产区达到最佳醇化状态的60份复烤片烟作为试验材料,对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烟气成分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施木克值、糖碱比等与感官质量相关性显著,K、Cl等与各感官质量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浓度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不显著,烟气中CO与K、Cl相关性显著,烟气烟碱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加工企业更加合理的储存和使用烟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再造烟叶企业生产的浆料较差、分丝帚化率低、过度切断纤维、浆料稳定性差、浆料得率低和产品物理指标波动大等问题,试验结合原料特点和制浆技术,对原有的磨浆机磨片进行改进,并改进原有的制浆工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再造烟叶生产的柔性制浆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了柔性制浆技术前后的制浆工艺及该技术应用前后的浆料纤维形态,分析了柔性制浆技术的特点,此工艺提高了浆料品质,在保证产品松厚度和抗张强度等物理指标稳定的条件下,为生产运行车速从现在的平均80 m/min提高到平均165 m/min以上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原料的精细化加工及加工过程的可控可调。  相似文献   

16.
曾德芬  徐雪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6-17318,17321
[目的]研究烟叶化学成分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产地烤烟烟样的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进行了检测,并对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不同产地烤烟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与烤烟香气品质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组分。云南产区烟叶的糠醛、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结论]研究可为卷烟配方及加香加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烟末利用率,有效降低再造烟叶的生产成本,对比分析压棒工序对烟末的热水可溶物含量及提取率、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棒过程可造成烟末少部分热水可溶物损失,对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且再造烟叶样品的感官质量差异不大;烟末压棒后其浓缩液粘度急剧增高。烟末压棒后进行再造烟叶投料生产可行,但需要降低烟末压棒时切断作用产生的细小颗粒,或提高烟末棒浓缩液的纯净度,降低浓缩液粘度。  相似文献   

18.
卷烟制丝工艺参数对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卷烟制丝重点工序工艺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微波松散、松散回潮、切丝、HT+烘丝4个工序分别进行均匀设计试验。[结果]切丝工序中切丝宽度为1.00mm时,苯并[a]芘释放量最低;微波松散工序中加工时间对释放量有正作用;松散回潮工序中筒体转速对释放量有负作用;HT+烘丝工序中HT工作蒸汽压力、热风温度对其释放量有正作用,HT工作蒸汽压力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其释放量有负作用,影响大小顺序是:热风温度〉HT工作蒸汽压力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HT工作蒸汽压力。[结论]卷烟制丝工艺参数对苯并[a]芘释放量有一定影响,对工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有助于其释放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零料烟叶组合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卷烟配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零料烟叶组合加工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其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后的片烟产品混合均匀度显著提高,符合卷烟企业卷烟生产的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采用乙醇提取及喷香方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先将再造烟叶原料进行乙醇提取,浓缩乙醇提取物并制得乙醇膏,提取后的残渣按照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制得再造烟叶样品,然后将乙醇膏采用喷香的方式喷涂于制得的再造烟叶表面,得到最终再造烟叶成品.结果表明,与目前普通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生产的再造烟叶相比,该再造烟叶成品致香成分含量高,抽吸品质接近于天然烟草,香气浓度高,木质杂气小,外观颜色较普通造纸法再造烟叶更加油润,接近于天然烟叶;经涂布醇提加香处理后再造烟叶的显微结构纤维细化,表面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