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1983~1988年对北京不同用药水平的海淀区马连洼和延庆县王家山地区柴青虫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发展动态进行了逐年监测。结果表明,菜青虫对敌百虫仍处在高抗性水平,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随栽培制度和施药次数的变化,抗性水平有明显的波动,总趋势抗性在发展。对辛硫磷、喹硫磷的敏感程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它们与拟除虫菊酯没有交互抗性。可以与菊酯类农药轮换或交替使用,抑制抗性的发展。pb,SV_1对溴氰菊酯有增效作用,说明菜青虫对敌百虫和溴氰菊酯的抗性机制与 MFO 酶系和酯酶系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压敏感的钠离子通道是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基础,也是神经毒性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靶标。为此,综述了昆虫钠离子通道抑制剂滴滴涕及其类似物、拟除虫菊酯类、吡唑类、二苯基甲醇哌啶类、藜芦碱类、N-烷基酰胺类杀虫剂及其他生物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山西麦长管蚜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点滴法于1991~1995年测定了山西省主要麦区晋中、临汾、运城麦长管蚜对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晋中地区麦长管蚜已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8.4和9.8倍,对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属敏感阶段。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麦长管蚜对这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未产生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蚜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比较缓慢,有些地区抗性水平仍处于敏感或敏感度降低阶段,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主要品种抗性倍数大多在40倍以下,处于低至中抗水平,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发展极快,已产生极高水平抗性,菊酯类杀虫剂已失去了对棉蚜的实际防治作用。棉蚜对杀虫剂的抗性机理涉及到靶标敏感度下降,体内解毒酶系活力升高等多种机理。对棉蚜的抗药性治理主要采用合理用药,结合农业和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任勇 《基层农技推广》2023,(12):139-142
探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胡杨河市棉蚜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现状,明确治理策略,减药控害。试验表明,通过浸叶法对新疆兵团第七师131团8连周边采集的棉蚜种群进行了拟除虫菊酯抗性评价,结合室内敏感群体比较,棉蚜对氯氰菊酯、甲氰菊酯、苯丙菊酯、联苯菊酯和氟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均表现较高,但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明显低于其他拟除虫菊酯。溴氰菊酯抗性较低表明溴氰菊酯不受现有抗性机制的影响,可用于棉蚜防治。  相似文献   

6.
以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S)和选育的抗溴氰菊酯品系(R)家蝇成虫为试虫,用生物方法测定了十种拟除虫菊酯和七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毒力,比较了它们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表明,辛硫磷、乙酰甲胺磷、喹硫磷、乐果、甲基毒死蜱、杀螟松等有机磷杀虫剂与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只有敌敌畏(抗性比3.21)有轻微交互抗性。拟除虫菊酯之间的交互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溴氰菊酯(抗性比24.00)、氯氰菊酯(抗性比20.11)、顺式氯氰菊酯(抗性比38.10)、二氯苯醚菊酯(抗性比11.04)有较严重的交互抗性;氰戊菊酯(抗性比4.64)、戊菊酯(抗性比4.49)、氰戊菊酯 A(抗性比5.97)和氟氰菊酯(抗性比4.12)有中等交互抗性;FMC 54800(抗性比1.98)、氰戊菊酯Aα(抗性比2.04)有很轻微的交互抗性。讨论了结构与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抗药性机理、抗药性遗传及抗性治理等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抗性治理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梨  祝捷  文鹏  陆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95-12197,12226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友好杀虫剂,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是合成拟除虫菊酯的重要途径。总结了近10年来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在拟除虫菊酯合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卫生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除虫菊不仅对害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而且还有熏蒸、驱赶和击倒的作用。加之其具有高效广谱和低毒的特性,除虫菊被作为防治卫生害虫的一种理想的天然杀虫剂。由天然除虫菊素衍生而来的拟除虫菊酯,例如,烯丙菊酯、炔丙菊酯、炔戊菊酯等是一类仿生杀虫剂系列,其立体构造对生物活性有着重大的影响。拟除虫菊酯的光学活性开发是未来拟除虫菊酯的一个发展方向。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容易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但品种间抗药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差异较大。拟除虫菊酯光学活性的研究在定向合成、酶拆分和膜拆分等新的技术领域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0.
《农业质量标准》2012,(1):79-79
美国环保署最近完成的累积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引起的与人体接触不会对儿童或成人构成风险.风险评估包括对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的所有已注册产品的使用进行筛查.包括通过口服、皮肤接触和吸入暴露方式,  相似文献   

11.
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作用靶标为昆虫钠离子通道Nav,为了探明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钠离子通道基因(MuNav)的特性,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MuNav序列(序列号MZ043856),该基因全长6 279 bp,编码2 093 aa,具有4个同源结构域,每个同源结构域含6个跨膜片段。同源比对发现,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Nav序列相似度高达94.88%,表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模拟抗性汰选出抗三氟氯氰菊酯截形叶螨种群。利用蛋白酶 K 及十二烷基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盐等裂解叶螨细胞,提取基因组 D N A。参照有关大鼠、果蝇钠通道的核酸序列,设计25 、27 个核甙酸的引物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和敏感种群进行扩增,产物扩增片段为300bp 。由扩增结果得知,引物设计合理,并可推测:截形叶螨对菊酯类农药产生强抗药性的原因并非是由于钠通道基因的突变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直接从丝状线虫子宫中取出微丝蚴,让蚊子通过动物膜吸血获得感染的简新方法,研究了指形丝状线虫微丝蚴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过程。结果证明:该方法获得的微丝蚴与自然宿主血液中的微丝蚴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在蚊体内可经各期幺玎虫的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接种试验动物,可导致脑脊髓丝虫病。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利用新疆虫草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并与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的含量进行比对.采用高碘酸钠比色法测定D-甘露醇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虫草的氨基酸类型和含量.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为78.5~115.2 μg/g,多糖的含量为2.24~3.59;;新疆虫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为120.3 mg /g,多糖的含量为3.32;.3种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新疆虫草中含有较丰富的D-甘露醇、多糖和氨基酸,为综合评价新疆虫草内在质量和开发新疆虫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水稻中10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农药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将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无水硫酸镁、氯化钠盐析,佛罗里硅土柱萃取净化进行前处理,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结果]浓度为0.010~0.5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最低检测限在0.005~0.010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5、0.10、0.20 mg/kg(n=5),回收率为75.0%~115.5%,相对标准偏差为3.9%~6.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同时定性和定量,可用于水稻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与确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西武鸣县某养鳖场患病黄沙鳖幼鳖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找出黄沙鳖幼鳖的发病原因,为生产实践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黄沙鳖幼鳖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度敏感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结果】分离获得的两株优势菌株(WMB.A和啪.B)对健康黄沙鳖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导致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的病原菌,经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鉴定均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两株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均对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特治星、先锋霉素VI、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噻吩、阿洛西林、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头孢克洛和磺胺-6-甲氧嘧啶(钠)不敏感。选用菌必治拌料(50mg/kg·d)连续投喂6d,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皂荚种子萌发期对盐碱胁迫的耐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获得皂荚在盐碱地区栽培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将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按7种不同比例和5种不同浓度模拟出35种混合盐碱条件,对皂荚种子萌发期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混合盐碱胁迫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和pH值的增加,皂荚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和pH值的增高各指标下降趋势明显;低浓度和低pH值的盐碱胁迫对皂荚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在不同钠盐胁迫下,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大各指标下降更加明显;高盐高碱对皂荚种子的萌发影响最大;盐胁迫和碱胁迫相互协同,共同影响皂荚种子的萌发。综上,盐碱胁迫对皂荚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皂荚种子在中轻度盐碱地区可以萌发,在该类地区可以适当种植皂荚种子。  相似文献   

18.
李红月  陈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40-15541
[目的]观察香椿籽[Fruit of Toonasinensis(A.Juss.)Roem.]总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香椿籽总多酚低剂量(XD)组、中剂量(XZ)组和高剂量(XG)处理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监测心电图变化。记录冠脉结扎前、结扎后30min和再灌注30、60、90min心电图。再灌注结束时进行左心室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DE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率(HR)。[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香椿籽总多酚处理组能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的程度,减轻LVSP、LVDEP、±dp/dtmax和HR的损伤性变化。[结论]香椿籽总多酚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大鼠的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水样采用正己烷提取、氯化钠盐析、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经丙酮:正己烷(1:9)溶剂洗脱,洗脱液吹氮浓缩,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测定结果显示: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仪器上的检测限为1.0~4.0μ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51~1.00000,方法检测限为0.02~0.08μg/L;在0.20~20.00μg/L加标情况下的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回收率为92.6%~108.0%,方法精密度为1.3%~5.6%.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的特点,适合于水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