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乳化包埋法制备大蒜精油微胶囊,以筛选大蒜精油微胶囊化壁材.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蒜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壁材中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最佳配比1∶2,黄原胶占固形物含量0.3%,芯材与壁材适宜比例1.0∶2.5,乳化剂用量为总料液0.4%、固形物含量20%时,大蒜精油微胶囊包...  相似文献   

2.
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蜂胶与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为1.5 : 1,壁材与芯材比例为2 : 1,固形物浓度15%,稳定剂添加量5 g/L,用此方法得到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包埋率达到66.75%.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通过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研发一种高包埋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生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魔芋胶+葡萄糖为壁材,-30℃、16Pa、芯材:壁材=1:4、蛋白溶液:预溶胶体=6:1、加酶量300U/kg时,牡丹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为76.45%。  相似文献   

4.
梁薇薇  王振宇  史锦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56-12959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1,乳化剂用量占芯材量的7.64%,总固形物量为1.7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3.81%,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埋结果理想.[结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方法可行,且包埋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微胶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交联淀粉为壁材,孜然精油为芯材的微胶囊包埋工艺.【方法】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交联淀粉,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评价了孜然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芯材与壁材比值3.2∶1,包埋温度52℃,包埋时间62min为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的最佳工艺,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97.21%,包埋得率为85.88%.【结论】交联淀粉可以作为孜然精油的包埋壁材并可有效提高其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运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通过正交试验法比较提取溶剂、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条件: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蒸馏2 h,黄粉虫蛹油获得率可达34.68%.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率达70.72%.以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囊芯材料,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经单因素法分析获得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壁材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1200 r·min-1,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为48.81%.  相似文献   

7.
喷雾冷却法制备复合维生素微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壁材,以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烟酰胺为芯材,采用喷雾冷却法,制备了复合维生素微胶囊,考察了壁材/芯材比对维生素荷载量和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壁材/芯材比的增加,维生素的包埋率增加而荷载量降低,比较合适的壁材/芯材比为10:1(W/W)。  相似文献   

8.
采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制备补骨脂挥发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芯材与壁材比例、包埋温度、研磨时间、乳化剂添加量对包埋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埋补骨脂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芯材和壁材比例(质量比)1∶10、包埋温度50℃、反应时间2 h、乳化剂添加量0.4%。按照上述最优工艺条件对补骨脂挥发油进行包埋,补骨脂挥发油的包埋率可达62.3%,补骨脂挥发油利用率为81.4%。将此补骨脂挥发油微胶囊按0.02 g/支的用量添加到卷烟滤嘴中,卷烟的药草香韵增加明显,香气质、烟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徐易  邓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86-11089
[目的]优化鱼肝油进行微胶囊化的壁材用量。[方法]以天然鱼肝油为芯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壁材对鱼肝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再结合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复合壁材用量,建立3种壁材用量与包埋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在乳液浓度为25%时,鱼肝油微胶囊化3种壁材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的最佳使用比例为0.217、0.217、0.217,3种壁材比例为1∶1∶1。在此条件下,鱼肝油微粉的包埋率可达85.44%。[结论]研究可为鱼肝油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剂量T-2毒素染毒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以毒素染毒剂量为自变量、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为因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毒素剂量与染毒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便捷、最简单的生物学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度和通径分析显示,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和第一腹宽是受T-2毒素影响最大的指标;利用回归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和第一腹宽指标的影响均为显著水平(P<0.05)。3种统计学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吻合,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第一腹宽等染毒凡纳滨对虾形态指标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均与T-2毒素的暴露剂量呈负相关。其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最便捷、最简单的生物统计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 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的含量,选取不同污染程度(达标、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鱼、虾饲料各4份,采用小鼠毒理学方法评价其生物毒性。结果发现: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率较高(多种毒素并存现象较为普遍),其中AFB1,T 2,DON等3种毒素污染最为普遍,OTA污染较轻,T 2检测浓度最大(11 928.00 μg·kg-1);小鼠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指数略有下降,脾、肾下降较为明显;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大血小板比率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广东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严重,T 2含量最高;霉变饲料对小鼠脾、肾、肝器官损害显著,对小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损害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采集四川省饲料原料120个,采用酶联试剂盒和液质联用仪两种方法,测定其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程度相对较重,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超标率为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胶囊饲料的理化性质。[方法]以大黄鱼仔稚鱼微胶囊饲料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微胶囊饲料的一些理化指标。[结果]1号饲料的平均粒径为(27.77±1.18)μm,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均匀;2号饲料的平均粒径为(34.73±1.76)μm,颗粒呈不规则形,大小分布不均匀。微胶囊饲料粒径在20~40μm;微胶囊饲料的悬浮率和溶解率均偏低。在海水中浸泡2 h后,微胶囊饲料1号浸泡液的pH为(6.800±0.056),氨氮浓度为(0.052±0.003)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412±0.006)mg/L;微胶囊饲料2号浸泡液的pH为(6.683±0.031),氨氮浓度为(0.047±0.005)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493±0.026)mg/L。微胶囊饲料对水体有一定的影响,浸泡液偏酸性,但对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不大。[结论]试验所用微胶囊饲料基本满足大黄鱼苗开口时期的摄食要求,但其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水产养殖中抗生素替代品。[方法]以优化的中药配方与相应的肠道益生菌群合理配比形成益生元产品,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中药复合益生菌群微胶囊制剂。对中药益生元微胶囊中益生菌存活率有显著影响的进风温度、出风口温度和进料速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微胶囊中益生菌的存活率为响应值,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微胶囊包埋的最佳条件,并通过体外模拟进行消化性能分析。[结果]微胶囊包埋的最佳条件为进风口温度187℃、出风口温度60℃和进料速度为32 m L/min,在此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下中药益生元微胶囊中益生菌存活率达到9.42 log CFU/g,最终的微胶囊产品经SEM观察颗粒外形圆整,大小分布均匀且表面光滑。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壁材为质量分数1%的海藻酸钠和质量分数3%的明胶,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中药益生元微胶囊避免其在斜带石斑鱼胃液中快速吸收,减缓其在肠液中释放,确实提高中药益生元微胶囊的靶向性和高效性,进一步体外攻毒试验及H.E染色组织病理切片可观察到微胶囊对于鳗弧菌感染的鱼体受损肝脏器官具有明显疗效。[结论]制备的中药益生元微胶囊在体外模拟试验中具有较好的高效性和可控释放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微胶囊的市场化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鲻鱼混养密度与网箱围隔对鱼虾混养效果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发展推广鱼虾混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3.2 m×3.2 m的室内水泥池放养800尾虾苗(处理I)、800尾虾苗+1.0 kg鲻鱼(处理II)、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III)、800尾虾苗+3.0 kg鲻鱼(处理IV)、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V),处理V用网箱将鲻鱼隔离在网内而对虾可通过,探讨凡纳滨对虾与鲻鱼混养对鱼虾生长、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收获时,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产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鲻鱼的体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均随鲻鱼混养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网箱围隔相对其他混养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对虾的生长状况,但仍显著低于单养对虾处理(P〉0.05,下同)。【结论】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能有效提高饵料利用率,但由于鲻鱼抢食虾料而影响对虾生长;采用网箱围隔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对虾生长,却未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因此,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时,二者间的合理放养密度有待下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T-2 toxin is the most widespread mycotoxin in crops, feed and food, which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body health. Bone is the main target tissue for T-2 toxin ac...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饲料样本中T-2毒素残留的方法,在0~81μg/L范围内,T-2毒素的Logit(B/B0)与T-2毒素质量浓度的对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对该检测体系的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的IC50(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2.8μg/L,对饲料样本的检测限为10μg/kg,样本添加回收率为77.6%~98.2%,变异系数为5.1%~12.0%。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检测时间短(仅需15min),适用于饲料样本中T-2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以副干酪乳杆菌R8 为研究对象,筛选了冻干保护剂、益生元等包埋助剂,优化了微胶囊的包封方法,并 采用喷雾法将包埋液喷入固化液覆膜固化,制备出耐胃液、可定向释放的乳酸菌微胶囊,为规模化生产乳酸菌微胶 囊制剂提供了新方法。筛选出的最佳冻干保护剂为全蛋液,最佳益生元为菊粉;喷雾法制备微胶囊的条件为院喷雾压 力0.2~0.3 MPa,包埋液流量30 mL/min;最佳的包埋液配方为院菌泥5%,菊粉2%,全蛋液20%,海藻酸钠1%;最佳的 固化液配方为院壳聚糖0.5%,CaCl2 2.5%,乙酸1%。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鉴定T 2毒素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制备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鼠源T 2毒素多克隆抗血清。采用琥珀酸酐法将T 2毒素活化为T 2HS,T 2HS在碳二亚胺(EDC)作用下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T 2 BSA和检测抗原T 2OVA,经鉴定后,分别按30、50μg/只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4周,最后1次免疫10d后,断尾采血,制备多抗血清。利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血清效价,间接竞争ELISA测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免疫的6只小鼠效价均达到了1∶104以上,2号小鼠多抗血清的敏感性最好,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324ng/m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成功合成了T 2毒素人工抗原,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血清,为T 2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