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省无公害生姜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多年栽培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订了海南省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海南生姜的姜种选择与处理、大田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规范,侧重规范了姜种选择和处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指导海南生姜的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2.
将无公害的甘薯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等组装成甘薯绿色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栽培对比,可有效地协调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关系,提高甘薯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性,改善品质,同时可提高土壤钾含量,降低砷、汞等有害物质含量,为可持续发展甘薯种植业和生产地瓜干加工的无公害绿色原料薯提供了有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基地的选择、土壤条件、危害物的管理及其栽培技术等方面对商丘市甘薯无公害栽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石成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10-110,112
总结了甘薯无公害栽培的土壤条件、灌水条件及危害物的管理,并对其栽培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规范固安县甘薯的栽培生产,提高甘薯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结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以实现甘薯亩产5 000 kg为目标制定技术规程,具体规范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指出脱毒甘薯种苗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瓦房店市甘薯产量,总结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松土起垄、配方施肥、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脱毒技术在甘薯无公害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从生产基地建设、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各个环节分析,建成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调整,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甘薯也成为人们喜食的天然保健食品。近年来,国际国内鲜食甘薯的消费量剧增,为确保食用安全,现提出包括无公害甘薯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整套的生产技术。1 产地环境条  相似文献   

9.
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紫甘薯是营养价值高、发展前景看好的保健食品。从选地整地、培育壮苗、适时栽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与贮藏等方面,总结了紫甘薯无公害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紫甘薯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薯是国宝乡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甘薯不但具有种植面积大,增产潜力大,转化利用效率高,还是理想的淀粉资源和能源作物。作者结合现代甘薯科学栽培技术,从国宝乡实际出发,浅谈生产优质高产无公害甘薯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紫心甘薯的利用价值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心甘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走俏,是当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中首推的保健食品。从药用价值和食品加工2个方面,分析了紫心甘薯的开发利用价值与前景,提出进一步开展紫心甘薯利用潜力和相关加工的研究,对增加食品多样性、提高紫心甘薯综合利用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长远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2%“红芋宝”、福气多和神农丹三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可用于甘薯生产。从投入产出比看,红芋宝和神农丹的较高,更适于推广应用。而生化型杀线虫剂红芋宝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特性,更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大庆市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甘薯产业的发展进步,甘薯产业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化种植规模。大庆市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种植甘薯,为提高大庆市甘薯产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介绍我国甘薯种植现状、加工用途、种质资源类型,分析了发展甘薯产业的效益。针对大庆市甘薯产业存在着品种结构与种苗品质、栽培管理方式、产业链及销售网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引进、选育适合品种、建立完善的繁育体系、研发并引进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培育、发展、壮大甘薯深加工企业等几方面建议,以期为大庆市甘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甘薯发展优势及产业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高产稳产抗逆性强 ,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 ,劳动力密集耗水少 ,是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作物。河北省甘薯生产具有生态、加工、区位三大优势 ,为省政府确定的五大农业新兴产业之一。未来甘薯发展应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 ,实现种植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标准化、加工规模化 ;推行无公害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 ,实行精深加工 ,形成区域化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甘薯种质资源在海南的收集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高效创新利用甘薯种质资源,对海南收集的216份甘薯种质生物学特性的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域的甘薯种质有明显差异,同地域的种质比较类似,应鼓励使用远缘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由于大部分甘薯种质存在低产、低干率、食味差和外观缺陷,因此,在未来的甘薯选育中,应注重高产、高干率、食味优等指标,以及薯形、薯皮和薯肉的颜色等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16.
甘薯新品种在海南省的生产试种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国甘薯区试的新品种中优选出广薯87、广薯79、普薯24和金山57进行生产试种和评价,结果表明,广薯87具有地上部长势适中,地下部结薯数多,中、小薯比例高,干薯产量高,薯形美观,食味优,耐贮存,有利于销售和食用,易获高收益等特点,是目前海南省甘薯生产中最理想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比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了28份优质食用型甘薯种质的产量、营养和食味.结果表明:①烟紫薯176、海南黑肉薯和徐薯23等为优异育种材料;②紫薯的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是黄薯和白薯的62.3%~ 73.2%,但其蛋白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黄薯和白薯;③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干物率、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食味与各产量性状、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针对近年来无公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无公害马铃薯规范化栽培的技术要点,以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规程规定了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存,适用于广州地区甘薯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以BF_1(国内PBAT材料)、BF_2(进口PBAT材料为主)和BF_3(国内PPC材料)3种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PE(普通聚乙烯)和LD(裸地)作对照,系统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以及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墒情、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不及PE地膜,但均优于LD,可使鲜食玉米和甘薯提早成熟,产量和外观品质提升。其中,BF_1和BF_3处理的鲜食玉米产量分别为18 652.66和18 125.73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BF_2和LD处理;BF_1和BF_3处理的甘薯产量分别为31 586.16和29 933.48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LD处理。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鲜食玉米和甘薯上的经济效益均高于LD,不及PE地膜,其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BF_1BF_3BF_2。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在北京的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应优先选用BF_1,通过应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替代PE地膜,实现地膜应用的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