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农村的义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农业的TFP和HMB生产率指数以及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并没能对改善农业生产率产生积极的作用。文章认为,在努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农村物质资本的投入,同时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农业人才的回流。  相似文献   

2.
家庭禀赋即家庭成员和整个家庭共同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其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通过对浙江省5个县市330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家庭禀赋中的不同要素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家庭禀赋中的年龄、家庭受农业技术培训人次、劳动力数量、土地规模和是否加入合作社都对农户家庭提高收入有着正向且显著影响,而家庭是否有人身体不健康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户脱贫的途径有效性,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户的789户调查数据,构建以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贫困退出"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减贫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对促进贫困户退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但对于通过非农就业反哺农业经营,以此来提高农业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的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7,(3):50-5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州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利用1995~2015年杭州市农民收入数据,在对收入结构及工资性收入变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和非农化趋势明显,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劳动力数量对杭州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动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靠传统物质资本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改变。而此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其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以农民工为对象,利用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投资影响因子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决定微观个体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显著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工资性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则增加0.5个单位。农民工动机内容影响资本投资,越倾向返回农村则投资性越强。人力资本禀赋、性别、生命周期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有显著影响,对社会资本投资影响不大。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在人力资本投资上是理性经济人行为,对投入产出具有理性的权衡;而对社会资本的认知和行为要弱于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认为,巢湖农村中人力资本高、务工能力强的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失,其根本原因是巢湖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劳动比较收益过低,农村乡镇企业不发达,农村代耕代种悄然兴起,务工农民生存基础发生变化。只有进一步缩小工农收入差距,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村人才回流,才能防止农村优质劳动力继续流失,实现农业经济及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通过农村家庭问卷调查,首先对于农民家庭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利用交叉表的方法对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育投资对于农民家庭收入具有依存关系;在"下"和"上"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逆反"效应;在"中"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正相关,并且对农村教育投资的方式选择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家庭生计资本对其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的旅游需求都有影响;具体变量对农村需求的影响则有所差别,家庭汽车、最高学历、邮电通信费、人情礼支出、家庭收入、家庭存款与旅游需求正相关,家庭规模和家庭土地负相关.因此,针对性地强化积极生计资本、改善消极生计资本,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旅游意愿和旅游消费,进一步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农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变得越来越大,将危害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计算其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以探究其不平等程度。其次,运用农户收入决定方程对江苏省农户的样本数据进行拟合,探究收入的主要决定因素。最后,再运用夏普里值的方法分解回归方程,找出各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家庭总的工资性劳动时间是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及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健康水平顺位在次。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机会,加大对农村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并缩小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京市郊区345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首先,农地流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地流出则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地流入概率每增加1%,家庭人均收入提高67.55元。其次,农地流入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收入作用不显著。农地流出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作用分别为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人均农业收入作用不显著。因此,农村家庭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且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政府应继续鼓励北京市郊区农村农地流转,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力度,提升农村农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Financial support is a crucial part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 Thus,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how formal credit impacts income growth in rural households. In 2012, 2015, and 2018,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panel dataset of 592 rural households from 6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western China, including counties in Guizhou, Yunnan, and Shaanxi provinces. We use the data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formal credit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and the mechanism that underlies this effect. We find that formal credi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ural households' income in deprived areas in western China. Furthermore, formal credit promotes the reallocation of household labor from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 and changes rural households' decisions about investment-consumption behavior. These are the drivers of changes in the amount and structure of household income. 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formal credit may widen income inequality among rural households in western China's deprived areas.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eholds, such as different levels of mater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bring abou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formal credit on income growth.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mal credit is an essential strateg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but policymakers should not excessively interfere with the financial market.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婷婷  张安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06-20809
采用1990~2009年河南省相关经济与劳动力类数据,对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但其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河南省农民收入的增加在短期内提高了该省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但这种累积效应在长期内,随着知识的更新、老化,将趋于下降;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只有在一个较长的时滞内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的政策应该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省多个贫困地农户人力资本和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 收入有重要影响,受教育程度存在9 年的门槛值,跨过门槛值后,人力资本对收入的影响产生了质的 飞跃。因此,保障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义务教育十分重要,最后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依据人力资本在城乡部门收益率的不同将劳动力转移划分为3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下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随着选择性转移的持续推进和现代农业技术对人力资本敏感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5.
从已有的关于农民收入、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着手,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旧两种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新型社会资本则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影响;新型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外部市场环境对农户收入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分位数回归,基于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库(CLES),从要素市场发育的视角探究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对收入及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备的要素市场,市场发育不完备造成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会对农户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将农户分为不同收入组后发现,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备造成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组农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均等。由此提出以下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强农村要素市场建设,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努力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力资本作为“活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回归模型,对农民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分别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引入心理资本这一维度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熵值法对生计资本进行测度,并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生计资本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家庭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呈现不均衡现象。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心理资本最丰裕,其次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最缺乏。生计结构方面以心理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居多,金融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和社会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数量较少。2)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越小,相对贫困强度越弱。3)与社会资本占优型相比,人力资本占优型、自然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金融资本占优型和心理资本占优型对相对贫困的抑制效应更强。因此,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均有负向影响,是防止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重要依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成果并未惠及全民。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削弱农户收入增长,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运用农户收入决定方程对江苏省、河南省和四川省抽样调查的566户农户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各显著因素对农户收入差异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外出务工时间是影响农户收入增长及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次之。基于上述结果认为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机会,将有利于在持续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