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掌握重庆市草地资源最新分布现状及类型特征,本试验于2017—2018年以重庆市32个区县和万盛经开区为研究区域,对重庆市草地资源展开清查。本研究根据重庆市20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成果、第二次国土调查成果、地理国情调查成果和中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等,利用ArcGIS10.2软件制作外业调查底图,开展外业调查获得地面调查数据,进而掌握重庆市最新的草地资源面积、分布及草地类型。结果表明:重庆市共有206 653个草地资源图斑,总面积合计约3.35×105 hm2,主要分布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阳县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8个区县,占草地总面积的64.2%。草地资源有4类,即: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和低地草甸类,其面积占草地资源总面积的比例依次为:72.80%,20.62%,6.23%和0.36%。草地型有40个,其中热性灌草丛类有15个草地型,暖性灌草丛类有10个草地型,山地草甸类有13个草地型,低地草甸类有2个草地型。本研究为推进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决策提供最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以2018年河南省草地清查结果为基础,依据河南气候、地形地貌、草地类型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特点,对河南省天然草地进行区划,为河南省天然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按照简单明了和容易实际操作的原则,依据气候、地形和地貌的明显分界线进行划区,使同一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和草地类型尽可能保持一致,草地区的命名方法为:地形地貌+草地类。根据区划原则,河南省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类,30个型,5个草地资源区,分别为:豫北山地暖性灌草丛以及低地草甸区,豫西山地暖性灌草丛、低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区,平原农区低地草甸暖性灌草丛区,淮南山地热性灌草丛和低地草甸区;黄河滩区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区。河南天然草地区划结果有利于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进行改良、利用和保护,有利于发挥天然草地的多样化功能,挖掘其巨大的生产潜力,能把宝贵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河南省以草牧业为核心的多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沼泽草地等7个草地类型;草地分布分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草地及滨海平原区;2)草地产量(干草):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产量最高,温性草原产量最低。3)草地植被盖度: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93.97%)>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82.60%)>低地草甸(82.26%)>暖性灌草丛(79.70%)>暖性草丛(76.91%)>温性草甸草原(71.59%)>温性草原(57.63%),山地草甸的植被盖度最大,温性草原的植被盖度最小。4)草地植被高度:暖性草丛(49.25 cm)>暖性灌草丛(34.18 cm)>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28.88 cm)>温性草甸(26.22 cm)>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98 cm)>温性草原(19.77 cm)>低地草甸(18.77 cm),暖性草丛草地植被高度最高,低地草甸草地植被高度最低。5)草地植被动态:2006年草地植被基本以正向波动为主,2005和2007年基本以负向波动为主,其中2007年植被负向波动率大于2005年植被负向波动率。按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最大,温性草原草地次之,温性草甸草地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介于暖性草丛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与低地草甸类草地之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西省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70个大样地进行调查,测定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4个海拔梯度,6个纬度梯度和5个经度梯度的生物量变化规律,旨在掌握山西天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充分了解山西草地生态系统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天然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1 200-1 600 m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 412.86和2 037.87g·m~(-2);而地上活体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则是在800m的海拔处最高,分别为301.5和105.97g·m~(-2)。随纬度从南向北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南边略高于北边(P0.05)。随经度从西向东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暖性草丛类草地的地上活体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3类草地类型(P0.05)。暖性草丛类和温性山地草甸类草地的凋落物生物量显著高于暖性灌草丛类和温性草原类草地(P0.05)。  相似文献   

5.
山西典型天然草地碳分布特征及碳储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4种主要草地类型暖性草丛草地、暖性灌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地草甸草原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凋落物、半分解层、根系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调查和测定,本研究估算山西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旨在揭示山西不同类型天然草地固碳能力。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的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暖性灌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原暖性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西草地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59.07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21.81%;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307.22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78.19%;经估算,山西的草地面积为4.55×10~6 hm~2,草地总碳储量约为364.40Tg。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辽宁省北部草地现状及群落特征,以辽河平原北部的彰武、康平、昌图、法库4县确权草地为范围,通过2年的野外详查,分析草地植被特征,并重新划分草地类型,运用ArcGIS 10.0软件勾绘出草地分布图。结果显示:25个调查样地共出现164种植物,隶属46科129属。根据水热、地形及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将调查区草地划分为疏林草地类、暖性灌草丛类和低平地草甸类3大类。其中,疏林草地类所含物种数最丰富,占到了总物种数的71.3%;疏林草地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以旱生植物为主,低平地草甸类湿生和水生植物相对较多。3类草地共出现8个草地型,疏林草地类2个,暖性灌草丛类3个,低平地草甸类3个,且均有乔木和灌木。与80年代相比,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中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地型已消失,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旱生植物的优势度有所增加,典型草原旱生植物分布区向东扩展。3类草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彰武县以疏林草地类为主,昌图县以暖性灌草丛类为主,而康平和法库县则以低平地草甸类为主。4县共出现草地斑块11 250块,其中50亩以下的占81.2%,100亩以上的仅占8.8%,草地分布零散而面积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豫南地区天然草地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对豫南草地开展样方和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豫南山区草地面积为8.64×104 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6.54%,共有3类25个型,其中,热性灌草丛面积最大,占66.01%,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次之,分别占18.14%和15.85%;豫南天然草地平均草层高度41.17 cm,平均盖度89.15%,平均产草量为3.96×103 kg/hm2,草地载畜量为2.06×105羊单位。综上,豫南天然草地利用率低,大部分属于未利用或者轻度利用。  相似文献   

8.
青海大通种牛场草地类型及其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海松 《草业科学》2004,21(6):13-16
根据野外调查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法,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草地类型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通种牛场草地可划分为3个草地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15个草地型.宝库河两侧滩地、河谷地为低地草甸类,海拔3 050~3 230 m山地阴坡为山地灌丛草甸、阳坡为山地草甸,3 230~3 400 m为高寒灌丛革句或高寒草甸类;3 400 m以上为高寒草甸类,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明显.为改良和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东邻天水,南连武都,西接宕昌,北靠武山、甘谷,境内海拔1100~3312m,拥有天然草场面积11.339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627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84.5%,草场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草场、山地灌草丛草甸草场、山地灌草丛草场、山地草原化草场和疏林草场5个类型,牧草有56科、158属、287种,形成草地畜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草地产量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基于110个样地、99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河北省草地产草量进行了监测估算,结果表明,1)2005-2007年河北省鲜草年均产量为62 254 697.81 t,平均单产为13 134.57 kg/hm2;干草年均产量为19 438 911.94 t,平均单产为4 101.24 kg/hm2。2)2005-2007年各类草地干草平均单产: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沼泽草地(3 376.13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草地、暖性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干草产量分别占全省草地产量的56.04%,20.85%和18.13%,是河北省草地产量主体。3)2005-2007河北各地市草地干草单产:沧州7 134.40 kg/hm2>保定6 981.15 kg/hm2>承德4 850.26 kg/hm2>石家庄4 677.78 kg/hm2>邯郸2 802.83 kg/hm2>张家口2 519.58 kg/hm2>邢台2 436.47 kg/hm2>秦皇岛2 227.55 kg/hm2>唐山1 984.14 kg/hm2。承德、张家口、保定3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草地干草产量的84.44%,其他6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干草产量的15.56%。4)2005-2007年河北省草地干草年均单产与1979-1984年草地年均干草单产相比,干草单产下降36.49%,明显减产,草地干草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46%。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沼泽草地、低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等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属于严重减产,暖性灌丛草、暖性草丛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为明显减产。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91.96%,其中,严重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1.92%,另有8.04%的草地产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1.
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快草原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玉龙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通过调查,对全县草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作认真的思考。1草产业发展现状1.1天然草地建设利用情况全县现有天然草原13.999万hm2,可利用天然草原11.8万hm2。分为山地草甸、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高寒草甸、干热稀树灌草丛5大类草地。万亩连片数量为27个,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四川省剑阁县草地资源状况,于2018年6~8月,通过现场核实和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剑阁县草地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剑阁县草地图斑相较于第一次草原资源普查和国土二次调查减少了260个,现存草地图斑仅41个,86.86hm~2,其中未利用草地面积占52.78%、轻度利用占45.16%、中度利用占2.06%;全县的天然草地类主要是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2类,草地型为具灌木的野古草、暖性禾草型,具乔木的白茅、芒型,具灌木的白茅型,具乔灌的扭黄茅型4个;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的草地盖度分别为81.8%、87.83%,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9 644.48kg/hm~2、13 632.76kg/hm~2,可食牧草产量分别为20 143.02kg、209 986.67kg,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8.40个羊单位/年、207.75个羊单位/年。  相似文献   

13.
重庆草地资源类型与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重庆地区的草地资源划分成5个类型,即山地疏林草丛草地、山地灌木草丛草地、山地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和田间零星草地类。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和资源特点,提出了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将重庆地区的草地资源划分成5个类型,即山地疏林草丛草地、山地灌木草丛草地、山地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和田间零星草地类。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和资源特点,提出了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5.
洱源县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奶牛养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奶牛改良和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介绍了洱源县天然草地的主要类型与分布、草地质量分级、各乡镇草地分布情况和面积、草原退化程度、草食畜牧业现状和人工饲草种植情况;并系统分析了草畜平衡状况。洱源县天然草场面积42 200hm2,天然草场产草量为193 500吨,可载畜449 200个羊单位。草原类型主要有暖性灌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3种类型。2021年种植优质牧草2 027.33hm2,干草产量32 700吨,主要种植有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和箭筈豌豆等。系统分析得出目前洱源县草畜状况基本平衡,但存在天然草场利用率较低,且在部分乡镇出现季节性饲草短缺现象,邓川镇、凤羽镇、炼铁乡、茈碧湖镇存在明显的草畜矛盾,产草量远不能满足家畜养殖。今后应在山区加大对天然草场的利用,通过适度放牧和轮牧来合理利用和促进草场更新。在坝区,充分利用冬闲田、季节性轮歇地等建立优质一年生草地,开展青贮或干草调制加工,缓解草畜矛盾,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天然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蕾  上官周平 《草地学报》2012,20(5):825-835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陕西省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57个调查样地的地上、地下和凋落物生物量资料,分析不同植被类型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揭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7种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山地草甸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类和低地盐化草甸类)的各部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38.3,293.6,157.0,350.5,156.9,99.9和144.6 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670.2,560.5,726.3,1072.5,719.5,1156.7和775.0 g·m-2,凋落物生物量分别为:332.2,294.0,328.5,271.4,107.4,97.2和155.7 g·m-2;但是其群落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353.9,1240.8,1405.3,1501.0,983.8,1148.1和1075.3 g·m-2。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其分配比例介于38.8%~77.4%之间;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极显著减少(P<0.01);地上生物量随生长期降雨量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随年均温增加而减少(P>0.05);地下生物量对降雨和温度的响应均不显著。因此,降水是陕西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且主要受生长期水分供给的制约,温度尚不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温性草原和温性山地草甸4种主要类型草地土壤0~5cm、5~10cm、10~20cm、20~30cm、30~50cm、50~70cm和70~100cm不同垂直剖面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的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4种主要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07.98~145.62g/kg之间,平均为131.42g/kg。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6.78kg/m^2,暖性草丛类最高,为7.25kg/m^2,其次为暖性灌草丛类和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最小,为6.32kg/m^2。4种主要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表聚性明显,表层土壤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52.85%、49.12%、46.79%和50.36%。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但不同类型草地减少的程度不同。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暖性类草地0~100cm土层平均土壤碳密度均高于温性类草地。4种主要草地土壤总碳储量为257.39Tg。  相似文献   

18.
1草地资源与现状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海省的农牧业大县,有农用地24.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2.42%,境内地形北高南低,有海拔高度4 400m的高山草甸草地,有海拔高度2 100m的山地干旱丘陵草坡,形成了灌从草甸、高山草甸、疏林草场、石质荒漠草场和山地干旱丘陵草坡五大类草  相似文献   

19.
1自然概况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有天然草地面积6.13hm^2,其中可利用面积5万hm^2,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1.79%,共有7个草地类,11个草场组,21个草地型,以荒漠草原类、山地荒漠类和山地草甸类为主,海拔2200—4700m,年平均气温0.3—6.4℃。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