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考察BHK-21悬浮细胞增殖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工艺参数及病毒增殖过程中代谢动力学,将PRV接种于BHK-21悬浮细胞,考察接毒时细胞密度、病毒感染复数(MOI)及收毒时间对病毒效价的影响,测定培养过程中葡萄糖(Gluc)、乳酸(Lac)和谷氨酰胺(Gln)浓度,计算病毒增殖过程中各参数代谢速率。结果显示,将MOI为0.01的PRV病毒接种BHK-21悬浮细胞,其病毒滴度在42 h达最高8.5 lgTCID50/mL。代谢参数检测结果表明,BHK-21细胞在接毒36 h后细胞开始出现死亡。PRV在BHK-21悬浮细胞中的增殖特性为伪狂犬病毒的规模化培养及疫苗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对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以及GRP94与PRV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GRP94基因过表达的BHK-21细胞,以及CRISPR/Cas9技术构建GRP94基因敲除的BHK-21细胞,检测PRV感染不同细胞的增殖水平,比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探索GRP94与PRV结构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GRP94基因过表达细胞株显著有利于PRV增殖,而GRP94基因缺失细胞株对PRV增殖无显著影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GRP94基因缺失细胞株中,GRP78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GRP94与gB、gD、gL具有相互作用。GRP94基因过表达有利于PRV增殖,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相关蛋白,研究GRP94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可为PRV与内质网应激提供分子方面的研究基础,于对抗PRV病毒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醇提取菌草灵芝,对菌草灵芝醇提物(JGEH)的体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GEH含量为2 mg·mL-1时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5.61%、80.25%、100.00%;JGEH含量为25~200μg·mL-1时对巨噬细胞RAW264.7无毒副作用,可促进细胞增殖,且细胞增殖率高达121.71%;JGEH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JGEH含量为25μg·mL-1时的细胞吞噬指数高达345.2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JGEH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JGEH含量为25~200μg·mL-1时可降低细胞中NO的释放量;JGEH可降低巨噬细胞中炎症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炎症反应.综上可知,JGEH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姜黄素(Cur)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猪肾上皮细胞(PK-15)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SIRT1/FOXO1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为姜黄素的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ZEA组(36.55μg·mL-1 ZEA)、Cur 6.25组(36.55μg·mL-1 ZEA+6.25μmol·L-1 Cur)、Cur 12.5组(36.55μg·mL-1 ZEA+12.5μmol·L-1 Cur)、Cur 25组(36.55μg·mL-1 ZEA+25μmol·L-1 Cur);通过MTT法测定ZEA的半数抑制浓度和Cur对PK-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K-15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的水平;qRT-PCR检测细胞SIRT1、FOXO1、CAT、Mn-SOD的mRNA水平;West...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连翘酯苷A(FA)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的猪肾上皮细胞PK-15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体外培养PK-15细胞,经36.55μg·mL-1 ZEA和不同质量浓度(31.25、62.50、125.00μg·mL-1)FA处理24 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Hoechst 33342活细胞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活性氧(ROS)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的Bax、Bcl-2、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在125.00μg·mL-1以下的FA可以提高PK-15细胞存活率;FA能显著提高经ZEA处理的PK-15细胞存活率,且能显著降低经ZEA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活性,抑制ZEA引起的ROS的生成;ZEA能显著提升Bax、Caspase-8、Caspase-3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Bcl-2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不同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在ST、PK-15、CEF、BHK-21细胞系上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4种细胞对PRV均敏感,PRV在4种细胞上增殖产生的病毒毒价分别为10~(-8.87±0.04)TCID_(50)/mL、10~(-8.50±0.03)TCID_(50)/mL、10~(-7.68±0.06)TCID_(50)/mL和10~(-7.87±0.05)TCID_(50)/mL。4种细胞都能产生明显的病变,但不同的细胞上出现病变不同,PK-15细胞(20±2)h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为葡萄串状的细胞;ST细胞(22±2)h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为细胞圆缩后成合胞体病灶;BHK-21细胞(25±1)h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为细胞圆缩后成合胞体病灶,有拉网现象;CEF细胞(24±2)h出现细胞病变为葡萄串状的细胞。以上结果说明,ST细胞也适合用于PRV的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百里香酚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来评价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百里香酚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和DNA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MIC为256 μg·mL-1,MBC为512 μg·mL-1。经512 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1 h后,维氏气单胞菌液电导率极显著(P<0.01)上升,DNA外渗量迅速上升至(115.6±0.5)mg·L-1。经512 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后,维氏气单胞菌的可溶性蛋白明显变少,细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4、6、8 h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32.8±0.7)%、(46.2±0.3)%、(46.1±1.6)%、(60.0±1.0)%,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的荧光强度和密度降低,电镜下可见菌体表面溶解塌陷,皱缩变形,细胞壁和细胞膜分离,细胞质丢失,内部空化。上述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胞内物质流失造成细菌死亡。百里香酚可以作为治疗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备选药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伪狂犬病毒(PRV)活疫苗Bartha弱毒株接种于幼仓鼠肾细胞(BHK-21)使其增殖,通过PCR方法鉴定了病毒。以组织细胞半数感染剂量(TCID50)对病毒效价进行了评定,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了病毒。结果表明,培养的病毒滴度为103.25TCID50/mL,纯化后的病毒经SDS-PAGE电泳显示,获得了较纯的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9.
探究石斛酚对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对miRNA表达谱的影响。用不同浓度(0,40,80,160,320μmol·L-1)石斛酚处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B16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16细胞迁移能力。利用Small RNA-seq技术检测Control组和石斛酚组(160μmol·L-1)细胞中的miRNA的表达情况,构建其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差异表达miRN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石斛酚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160μmol·L-1和320μmol·L-1石斛酚处理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1.19%和70.51%,迁移率分别为(21.82±6.27)%和(8.54±5.02)%。Small RNA-seq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石斛酚组显著上调表达42个miRNA和显著下调表达11个miRNA,这53个差异表达miRNA共预测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了金霉素在猪血浆中的药动学检测方法,以三元健康杂交猪为对象,研究了10%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金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6头大长白三元杂交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禁食组和非禁食组2组,采用三药剂三周期三交叉试验设计,分别按10 mg·kg-1 b.w.静注盐酸金霉素溶液、40 mg·kg-1 b.w.灌服10%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每次给药间隔为7 d,根据试验前设定好的时间点采集血样,分离血浆,进行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5.2.1软件非房室模型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血浆样品用0.1 mol·L-1 Na2EDTA-McIlvaine缓冲液超声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35℃水浴吹干后用甲醇定容,进行HPLC-MS/MS分析测定。色谱柱为CNW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多级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外标法定量。猪血浆中金霉素的检测限为5 ng·mL-1,定量限为10 ng·mL-1,在5—500 ng·mL-1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下,金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90%—89.25%,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97%—9.45%、6.16%—13.39%。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金霉素在猪血浆中的测定。【结果】禁食组静注盐酸金霉素溶液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为(57.42±23.53)mg·h·mL-1,V/F为(5.67±2.12) L·kg-1,MRT为(13.87±2.00)h,t1/2为(19.93±5.26)h;分别灌服10%金霉素微囊颗粒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后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分别为(34.46±10.28 )mg·h·mL-1和(33.15±12.76) mg·h·mL-1,Cmax分别为(2.48±1.05) mg·mL-1和(2.97±1.88 )mg·mL-1,Tmax分别为(4.88±1.25)h和(3.13±1.55)h,V/F分别为(31.53±15.98)L·kg-1和(32.30±9.69)L·kg-1,MRT分别为(19.93±3.83)h和(17.41±1.80)h,t1/2分别为(16.87±3.49)h和(17.13±3.58)h,F分别为(17.03±0.08)%和(15.82±5.16)%。非禁食组静注盐酸金霉素后药动学参数:AUC0-∞为(37.58±21.30)mg·h·mL-1,V/F为(12.59±6.43) L·kg-1 ,MRT为(22.17±14.47)h,t1/2为(27.79±12.82)h;分别灌服10%金霉素微囊颗粒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后药动学参数:AUC0-∞分别为(20.81±7.46)mg·h·mL-1和(19.72±5.69)mg·h·mL-1,Cmax分别为(1.02±0.38)mg·mL-1和(0.95±0.32)mg·mL-1,Tmax分别为(6.38±4.44)h和(8.00±5.24 )h,V/F分别为(52.40±22.90) L·kg-1和(52.47±19.69) L·kg-1,MRT分别为(24.67±9.52)h和(23.37±4.21)h,t1/2分别为(18.57±10.67)h和(16.64±5.12)h,F分别为(16.07±6.78)%和(15.26±5.26)%。【结论】灌服10%金霉素微囊颗粒(40 mg·mL-1 b.w.)及15%金霉素微囊颗粒(40 mg·mL-1 b.w.)后,药物在猪体内吸收缓慢,分布广,消除较慢,生物利用度低。与禁食组相比,非禁食组10%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达峰时间更慢、峰浓度更低,但表观分布容积更大,生物利用度偏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表明饲料不影响金霉素在猪胃肠道中的吸收,但会改变金霉素进入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青梗芹菜、白芹菜、紫芹等19个品种芹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料液比1∶30 (g·mL-1)、时间2 h、温度60 ℃]下提取得到可食用部分(茎和叶)的水提取液,用于筛选具较高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芹菜品种及其部位。结果表明,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P<0.05)高于乙醇溶液提取物;不同品种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集中在80%~100%;总黄酮含量集中在200~250 mg·L-1,白梗芹菜叶中含量最高,白芹叶中含量最低;总酚含量集中在130~150 mg·L-1,紫芹叶中含量最高,空杆绿芹叶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芹菜叶的体外ACE抑制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3~0.6。体外ACE半抑制浓度(IC50)表明,青梗芹菜叶水提物的IC50最低(1.258 mg·mL-1),其次为四季慢芹菜叶和白芹菜叶,分别为1.368 mg·mL-1和1.829 mg·m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了泰地罗新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体外抑菌活性中,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以泰拉霉素为对照,测定泰地罗新对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对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作用中,选择菌量为1×10 10 CFU·mL -1的副猪嗜血杆菌细菌悬液0.5 mL·kg -1bw作为攻毒剂量,进行腹腔注射,复制病理模型。将泰地罗新以2、4、8 mg·kg -1bw 3个剂量,泰拉霉2.5 mg·kg -1bw单次肌肉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仔猪;在病死猪病料病原菌分离与鉴定中,挑取分离纯化后的副猪嗜血杆菌菌落进行基因组DNA提取,针对副猪嗜血杆菌16sR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检验目的DNA片段碱基序列长度。 【结果】体外抑菌结果显示,泰地罗新注射液对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分别为0.06—8.00、0.06—8.00、0.25—1.00、2.00—32.00 μg·mL -1,MIC50分别为0.5、2.0、4.0、0.5 μg·mL -1,MIC90为2、8、16、1 μg·mL -1,结果表明,泰地罗新注射液对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强,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弱;DNA目标片段PCR扩增结果显示,PCR扩增目标片段长度均与文献报道中预测条带一致,特异性片段长度为820bp左右,结果表明,病死猪只均死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体内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泰地罗新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增重分别为(2.5±0.2)、(2.9±0.2)、(2.9±0.3)kg,死亡率分别为40%、0、0,有效率分别为40%、100%、100%,治愈率分别为40%、100%、100%;泰拉霉素注射液组增重为(3.0±0.2)kg,死亡率为10%,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80%;感染不给药组增重为(2.1±0.1)kg,死亡率为70%。结果表明,泰地罗新注射液高、中剂量组与泰拉霉素对照药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能迅速的减轻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泰地罗新低剂量组治疗效果与感染不给药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泰地罗新注射液按4 mg·kg -1bw临床推荐给药剂量,可有效治疗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具有生育能力的保障。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不仅为精子发生的研究提供材料,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家畜保种方法和动物遗传修饰。为了探索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本研究采用胶原酶Ⅳ-胰酶两步酶法对3~7日龄大白仔猪睾丸进行消化得到单细胞悬液,利用不同时间程序的差速贴壁对精原干细胞进行纯化,选择大白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添加不同细胞因子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期得到最佳的培养体系。结果显示,通过差速贴壁得到的UCHL-1阳性生殖细胞比例最高为18.59%±0.94%;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添加试验发现精原干细胞添加20 ng·mL-1 GDNF、10 ng·mL-1 IGF和20 ng·mL-1 bFGF的增殖效果最佳;以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在DMEM/F12中添加1%FBS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组合对精原干细胞进行培养15 d后可见大量的精原干细胞集落,通过免疫荧光、AKP染色、荧光定量PCR等试验证明精原干细胞进行了大量增殖。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通过体外培养大量增殖精原干细胞,为后续精原干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对鸡舍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诱导鸡胚肺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为预防和缓解鸡舍PM2.5污染引起的鸡呼吸道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4日龄鸡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鸡舍PM2.5诱导鸡胚肺组织损伤模型,再利用鸡胚肺损伤模型研究TBHQ的缓解作用。在建立鸡舍PM2.5诱导鸡胚肺组织损伤模型试验中,选取不同浓度的PM2.5(0、0.25、0.5、1 mg·mL-1)在14日龄鸡胚卵白处注射,5 d后,观察鸡胚存活率以及鸡胚肺组织形态,选取合适的PM2.5处理浓度(0.25 mg·mL-1),建立鸡胚肺损伤模型。在TBHQ对PM2.5诱导鸡胚肺损伤的影响试验中,将14日龄鸡胚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PM2.5组(0.25 mg·mL  相似文献   

15.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 μg·mL-1和96.12 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 μg·mL-1和0.63 μg·mL-1。结果表明,平头炭疽菌Cts18相比胶孢炭疽菌Cts22对多菌灵和戊唑醇更加敏感,其中戊唑醇可作为生产中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以杏鲍菇多糖(PEP)为原料,探究其基本理化性质和对葡萄糖扩散和吸附能力的影响。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制备PEP模拟消化产物(D-PEP),探究PEP和D-PEP对与糖代谢相关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方法】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方法对PEP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评价;然后采用DNS法测定PEP和D-PEP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效果,采用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后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EP和D-PEP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结果】PEP具备良好的溶解/溶胀性、持水/持油性,且其对葡萄糖扩散和吸附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EP对麦芽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α-淀粉酶没有抑制作用,当PEP浓度为4 mg·mL-1时,其对麦芽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7.20±2.71)%和(78.91±0.51)%。然而消化产物D-PEP对3种酶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mg·m L-1的D-PEP对α-淀粉酶、麦芽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4.08±1.79)%、(20.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