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牦牛血清LDH同工酶并对之作理化分析,发现它具有H型亚基占相对优势的酶谱分布特征,各同工酶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力、作用pH区限、热稳定性及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显著不同,对4种牛血清LDH的活力测定结果表明,野牦牛的总活力和比活力最大,而犏牛,黄牛和牦牛最低.  相似文献   

2.
白香猪消化器官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成年白香猪的肝、胰、小肠和大肠等脏器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进行分离,结果显示:它们均舍有5条LDH同功酶谱带。经生物图像处理系统扫描定量,得出LDH1、LDH2、LDH3、LDH4和LDH,各组分在肝脏中的百分含量顺序为:LDH5〉LDH2〉LDH1〉LDH3〉LDH4。M亚基:H亚基为49.52%:50.48%;在胰脏中的百分含量顺序是:LDH1〉LDH2〉LDH5〉LDH3〉LDH4,M亚基:H亚基为32.86%:67.14%;小肠中的百分含量排列依次是:LDH5〉LDH4〉LDHI〉LDH2〉LDH3,M亚基:H亚基为63.18%:36.82%;大肠中的百分含量次序是:LDH1〉LDH5〉LDH2〉LDH4〉LDH3,M亚基:H亚基为42.00%:58.00%。以上LDH同功酶在不同消化器官组织中各谱带及亚基的组成与含量的不同,反映了相应组织中的乳酸和丙酮酸问转化代谢过程的差异,由此保证了机体糖代谢中LDH所催化的反应的正常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3.
用king氏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得马关节滑液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正常值。滑液和血清5种LDH同工酶电泳迁移率相同。各种LDH同工酶的分子量和热稳定性均有明显差异。抗尿素作用,血清和滑液LDH同工酶基本相似。Mg~(++)是LDH激活剂,最佳激活浓度为10~(-3)M;Zn~(++)、Ca~(++)、Cu~(++)、Hg~(++)、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碘乙酸、EDTA等为LDH抑制剂。在四肢的急性或亚急性关节和骨疾病时,滑液LDH明显升高,其同工酶谱随疾病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并与血清一致,但慢性关节疾病时LDH及其同工酶变化则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按常规方法提取鸡毒支原体参考株(S6-10)、疫苗株(F14-6)及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压力下体外筛选出来的耐药株的基因组DNA,扩增各菌株DNA旋转酶gyrA基因片段,并克隆、测序,利用DNASIS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6-10和F14-6在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压力下均筛选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菌,而且恩诺沙星致鸡毒支原体发生耐药性突变的机率高于环丙沙星,S6-10株耐药突变频率高于F14-6。S6-10筛选出来的耐药菌株发生突变的位置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83位(相对于大肠杆菌gyrA亚基中的位置,以下同)和87位上,取代模式为Ser83→Ile、Glu87→Gln,高水平耐药株(Se32M,MIC≥128)除了在第83位发生突变外,在第82位还增加一突变位点(Asp→Gly);F14-6筛选出来的高水平耐药菌株(Fe32M)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83、87位发生了双位点突变(Ser83→Ile,Glu87→Gly),而低水平耐药株(Fe8M、Fc8M)在gyrA亚基未发生任何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绵羊的8种组织器官LDH同工酶的分布及相对活性进行了分析测定。比较LDH同工酶的酶谱特征。结果表明,绵羊的LDH同工酶分布特征不同于其它动物,其相对活性有显著差异。骨骼肌中LDH5活性比LDH1强,M亚基比例大于H亚基;肝脏和心脏中LDH1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8种家兔血清LDH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连续梯度聚丙烯酰胺圆盘凝胶电泳法,对新西兰兔,青紫蓝兔,比利时兔,日本大耳兔,加利福尼亚兔,德国巨兔,长毛兔,哈白兔等8个品种家兔血清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很好地分离出家兔血清中的5种LDH同工酶;家兔血清LDH同工酶谱的区带分布具有种的特异性;家兔5因清LDH同工酶以B亚基占优势,A,B亚基的比率反映家兔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八个品种家兔血清LDH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连续梯度聚丙烯酰胺圆盘凝胶电泳方法,对新西兰兔,青紫蓝兔,比利时兔等八个品种家兔血清的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很好地分离出家兔血清中的五种LDH同工酶;家兔血清LDH同工酶图谱的区带分布具有种的特异性,家名义血清LDH同工酶以B亚基占优势,A、B亚基的比率反映家兔的亲缘关系,通过实验,对家兔品种组合杂种优势进行了估测。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自中国南方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xi/KMⅢ/99(H9N2)的M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序列分析表明,该M基因全长1 027 bp,包含2个读码框,可分别翻译出M1和M22种蛋白质。M1由2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M2由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不同毒株比较,结果显示,该M基因与A/Chicken/Guangxi/10/99(H9N2)同源性为100%,当A/Chicken/Guangxi/9/99(H9N2)同源性为99%,与A/Chicken/Guangdong/5/97(H9N2),A/Chicken/Guangdong/11/97(H9N2)等中国分离株同源性达98%。  相似文献   

9.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对养猪业危害甚大。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因子有三种:热不稳定肠毒素(LT),热稳定肠毒素(ST)及菌毛抗原。菌毛抗原是细菌细胞膜上的伞毛状结构,它们是由蛋白亚基经装配而成,不同的菌株产生不同的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14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在2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同工酶的变化,试验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冰草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POD)、过氧化氢同工酶(CAT)和酯酶(EST)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G胁迫下14种冰草POD、CAT、EST同工酶酶带数和活性、带级与对照各不相同,POD同工酶谱带共出现181条,最多的有9条,最少的有4条,出现的酶带类型为17种;CAT同工酶酶谱共出现185条,最多的有10条,最少的有4条,出现的酶带类型为15种;EST同工酶酶谱共出现176条,最多的有10条,最少的有4条,出现的酶带类型为16种;3种同工酶的变化与冰草对PEG胁迫的抗性不同有关,蒙农杂种冰草的抗旱性比较强,而中间冰草的抗旱性比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宁地区鲤鱼和草鱼为材料,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肝脏、肾、心脏、鳃、脑、眼、肌肉等7种组织器官分别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LDH的同工酶谱带是不同的,存在着组织特异性。鲤鱼的组织LDH共表现出LDHB4,LDHA282,LDHA4和LDHF4 4种主要同工酶,而草鱼则具有另外一种LDHE4同工酶。鲤鱼和草鱼同一组织器官的LDH的同工酶谱带也不尽相同,二者具有明显的种间分布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柞蚕、(天蚕×柞蚕)F_1、蓖麻蚕蛹期血液及脂肪体酯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不连续电泳图谱并试图探讨这些同工酶和蚕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某些关联,提出同工酶活性高低和蚕体内能量代谢有关的推测,试验结果表明:柞蚕血液及脂肪体的酯酶同工酶酶带较多,且颜色较深,而蓖麻蚕的较少,且颜色很浅、(天蚕×柞蚕)F_1介于二者之间。雌雄比较:血液酯酶同工酶活性全部雌强于雄、脂肪体酯酶同工酶活性全部雄强于雌,唯(天×柞)F_1例外。同一类蚕的不同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均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3.
PEG胁迫对尖叶胡枝子幼苗SOD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PEG处理尖叶胡枝子幼苗叶片SOD和POD同工酶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处理,SOD和POD同工酶谱带数目没有变化,无新酶带的出现或酶带的减少,分别为SOD1-4和POD1-3。由迁移率可以看出,尖叶胡枝子幼苗叶片在不同浓度PEG处理下,共有10种SOD同工酶基因表达和6种POD同工酶基因表达。SOD和POD酶活性在低浓度(5~10%)PEG处理下增加,高浓度(15%)的PEG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4.
罗斯及印第安河鸡在胚胎第3d的混合胚中出现LDH_(1~3)3种同工酶(3条区带,梯度凝胶电泳),或LDH_(1~4)4种同工酶(6~7条区带,等电聚焦电泳);第7d检出心肌、胸肌和脑的5种同工酶(LDH_(1~5),5~7条区带);第12d检出肝脏的LDH_(1~5)5种同工酶(8或15条区带).组织LDH同工酶区带数随发育过程明显增多,同种鸡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LDH同工酶活性变化相差显著或极显著.在相同发育时期,印第安河鸡胸肌和肝脏的LDH_1相对活性均明显高于罗斯鸡(P<0.01).两种鸡心肌、胸肌、肝和脑组织LDH同工酶的等电点主要分布在pH6.0~8.2内.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16头青年秦川阉牛分4组以4种营养水平日粮进行6个月的舍饲肥育,测定了试牛肥育期体增重、饲料报酬、胴体性状及肉质特性。研究发现,高档营养Ⅰ组(HⅠ)肥育期体增重最大,分别比中档营养Ⅰ组(MI)和Ⅱ组(MⅡ)高出46.0kg和55.5kg,提高52.9%(P<0.05)和71.6%(P<0.01)。高档营养Ⅱ组(HⅡ)体增重低于MⅠ组而明显高于MⅠ和MⅡ组。日粮营养水平(总代谢能)与肥育期体增重相关系数高达0.93(P<0.05)。各试验组在增重饲料报酬上的差异与体增重类似,也以HⅠ组最高。屠宰结果表明,平均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总脂重等绝对肉用性能指标均以HⅠ组最高,HⅡ组次之,中档营养两组最低,而屠宰率、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3项相对产肉指标组间差异不明显。本研究可得出初步结论,肥育日粮营养水平对青年阉牛肉用性能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在现行肥育条件下,以本试验HⅠ组日粮营养水牛对肥育青年秦川阉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使用不同样品提取液对发酵豆粕抗原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改进评价方法,提高样品提取液浸提出的蛋白含量。分析几种发酵豆粕类产品在4种不同提取液中[即去离子水、0.1 M Tris-HC(l T1)、0.03 M Tris-HCl+巯基乙醇(T2)、PBS+SDS+巯基乙醇(PSQ)]的溶解性,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抗原蛋白的降解程度。水和T2提取液浸提出的蛋白含量很低,电泳显示抗原蛋白降解良好的假象。T1提取液浸提出的蛋白含量略高,PSQ提取液浸提出的蛋白含量远高于其他几种提取液,电泳显示的抗原蛋白亚基条带及蛋白含量明显增多。以0.035 M PBS添加1.5%SDS和0.1 M巯基乙醇为样品提取液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出发酵豆粕中的抗原蛋白,使SDS-PAGE能真实地反映出发酵豆粕中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的去除程度。  相似文献   

17.
蛋氨酸是奶牛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浓缩颗粒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可以校正日粮中蛋氨酸的缺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不同型式的蛋氨酸,包括颗粒羟基类似物D,L-2-羟基-4-(亚甲基)-丁酸(H MB)和异丙基酯(H MBi),在实际生产中用10g可吸收蛋氨酸与副对照组和Smartamine M(Sm M)产品比较,研究它们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16头牛4×4拉丁方设计,H MBi组和Sm M组血浆蛋氨酸浓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0%和65%,乳蛋白产量分别提高32g/d和41g/d。添加D,L-2-羟基-4-(亚甲基)-丁酸并未改善蛋氨酸的利用率和乳蛋白的合成,H MBi组提高了乳中C15∶0的水平,并在一定程度降低偶数碳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含量。另外,添加H MBi和Sm M提高了C18饱和脂肪酸的水平。结果表明:H MBi是一种新型的可以整粒添加的瘤胃保护性蛋氨酸。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牦牛日粮中双低油菜籽不同添加量对其空肠和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各酶活性间的关系,试验采用年龄、性别和体况基本一致的生长期健康阉牦牛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添加油菜籽为21.75%(H组)、10%(M组)和0%(L组)的精饲料日粮,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单头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油菜籽添加量对空肠食糜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LS)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胰蛋白酶(TRS)活性H组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H组较M组及L组分别高51.30%、45.08%;(2)不同油菜籽添加量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H组的AMS和CLS活性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AMS活性分别较M组和L组高75.26%、72.22%,CLS活性分别较M组和L组高68.73%、52.48%;(3)由相关性可知,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中,AMS与CLS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中,AMS、LPS、TRS、CLS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家鸡LDH同工酶的发生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连续缓冲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合组织特异性染色和酶谱区带活性扫描技术,对家鸡胚胎期和生后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各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鸡胚胎期B型LDH同工酶占优势(51.4 ̄99.8%),生后期则有3种不同表现:心、眼、脑组织继续保持B亚基的优势地位;肝、肾组织呈现B型酶含量的微弱上升;胸肌则发生B型酶到A型的颠倒转换。LDH同工酶的这种表达特征是  相似文献   

20.
A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感病毒基质蛋白 MA包括 M1和 M2两种 ,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其结构是稳定的。 A型流感病毒 M1在病毒复制及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而 M2是一种跨膜蛋白 ,结构很保守。 M2可调节高尔基体跨膜转移通道的 p H梯度 ,对 HA蛋白起稳定性作用。将 M2与乙肝病毒制成融合蛋白 ( M2 HBc)分别免疫小鼠 ,小鼠获得了 90 %~10 0 %的免疫保护力 ,且具有交叉性和持久性。用研制的含 M2基因的 DNA疫苗 ,免疫小鼠产生了 M蛋白特异性的抗体和 CTL反应 ,并对流感病毒攻击具有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