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33-437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感染主要引起鸡的病毒性关节炎和免疫抑制等,造成养禽业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在本试验中,将ARV S1133毒株经足垫注射,接种7日龄SPF鸡,感染后1、3、5、7、14、21、28和35d采集鸡关节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3、TLR5、TLR7、TLR15和TLR21在关节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探讨ARV感染对鸡关节中上述TLRs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RV可引起,尤其感染早期鸡只出现足垫肿胀的症状,并且关节中这些TLRs在感染后3d显著上调并达到峰值(P<0.05或P<0.01),随后表达量开始下调,在感染后14d表达量显著下调到最低值(P<0.05或P<0.01),然后直至试验结束,恢复至与对照组基本持平。以上结果提示TLR3、TLR5、TLR7、TLR15和TLR21可能参与了ARV感染对鸡关节的炎症过程,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禽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择适当浓度接种鸡新城疫病毒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接种同鸡胚,在两种病毒繁殖高峰期收获毒液制备的三批活疫苗,质量检测ND病毒含量分别为107.5、106.9、107.1,IB病毒含量分别为104.5、104.9、104.9。经免疫试验,检测抗体水平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鸡群中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的抗体水平,本研究利用ELISA方法对2010-2013年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鸡血清样品进行了ARV抗体检测。在检测的17 058份鸡血清样品中共检出ARV抗体阳性血清156 80份,阳性率为92.83%,其中免疫鸡群的阳性率为98.50%,非免疫鸡群的阳性率为74.72%。除山东省和广东省外,其他各个省市的样本阳性率均在90%以上。商品肉鸡、肉种鸡、商品蛋鸡和蛋种鸡的A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66%,98.48%,93.40%和95.53%。部分地方品种鸡群的ARV抗体水平也较高。结果表明,我国鸡群ARV感染情况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一定比例的免疫鸡群抗体过高、未免疫鸡群存在较高的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白羽肉鸡中MDV、REV、CAV和ARV感染状况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在山东省白羽肉用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对淘汰的商品肉鸡、病死商品肉鸡及淘汰肉种鸡进行了上述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ARV主要以单一形式感染,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感染率最高(30.07%),在3种类型鸡中ARV感染率高于MDV,REV,CAV。MDV在淘汰肉种鸡中感染率(12.82%)高于其他2种鸡群,而REV,CAV,ARV感染率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最高。混合感染亦相当普遍,以淘汰肉种鸡最高(混合感染率达10.25%),高于任一病毒单独感染率,其次为病死商品肉鸡。  相似文献   

5.
对鸡新城疫病毒V4株血凝效价,感染力,毒力,耐热性以及不同接种途径免疫鸡只的血清HI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率进行了测定,证明该株病毒的血凝效价和感染滴度都较高,并且无毒,耐热,接种后可使免疫鸡只对强毒的攻击产生坚强的抵抗力。唯以任何途径免疫均不能诱导接种鸡产生高的血清HI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经纯化的原核表达禽呼肠孤病毒(ARV)结构蛋白σ3作为免疫抗原,免疫兔子三次,血清效价达到27时采血分离血清.用硫酸铵沉淀法浓缩纯化血清中的IgG,纯化的IgG用荧光素FITC加以标记.利用制备的荧光标记特异性抗体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表达σ3蛋白荧光抗体检测ARV的诊断方法.结果经纯化获得特异性抗ARV结构蛋白σ3的荧光标记IgG抗体.用标记的抗体检测ARV病毒感染的单层细胞,出现特异性的荧光.用建立的σ3-FA方法检测接种疑似ARV感染的病料的鸡胚原代成纤维细胞,检出的阳性样品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σ3-FA方法检测ARV病毒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ARV感染的临床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7.
1日龄SPF鸡分别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ARV)和REV+ARV,于感染后3、5、46 d采集脾细胞做脾淋巴细胞培养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鸡感染REV后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感染后5 d,REV单独感染引起IFN-γ8倍的增长,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ARV单独感染引起IFN-γ2倍的增长。REV和ARV共感染鸡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增长了3倍。至感染后46 d,共感染和REV单独感染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差异显著,ARV单独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鸡安卡拉病毒徐州株(FAdV-4 SN2016株)接种SPF鸡胚不同部位后的增殖规律,从而明确该病毒最为适合的接种途径及病毒收获组织,试验采用6~8日龄卵黄囊、9~10日龄尿囊腔以及9~10日龄尿囊膜3种接种途径对SPF鸡胚分别接种,培养数日后均收集接种鸡胚的尿囊液、尿囊膜及肝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尿囊液、尿囊膜及肝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FAdV-4 SN2016株在所收集的鸡胚各组织中均有病毒复制,3种接种途径获得的病毒载量最高的组织是卵黄囊途径接种后收获的肝脏组织,经尿囊腔途径接种鸡胚后在肝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也相对较高,而经尿囊膜途径接种鸡胚后在尿囊膜上的病毒载量也相对较高。说明不同接种途径对FAdV-4 SN2016株在SPF鸡胚中的增殖影响比较大,该病毒经卵黄囊途径接种鸡胚后在鸡胚肝脏组织中的增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感染大肝大脾病鸡部分纯化的肝匀浆静脉接种肉用成年种母鸡和鸡胚,接种后肉种鸡出现BLS感染的典型病理学和血清学反应,不同日龄鸡胚接种后所孵出的雏鸡,也产生持续性病毒血症,该法非常敏感并可用于组织样品中病毒的检测和滴定,对鸡胚接种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对11日龄鸡胚接种能获得病毒制的最佳结果,出壳鸡体内病毒的复制随日龄而增加,接种鸡胚所孵出的雏鸡8日龄时病毒血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某鹅场发生的1起以肝脏和脾脏出血为典型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因,本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死鹅肝脏和脾脏研磨液中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感染情况,将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病料进一步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凝性和致病性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鸡胚中分离的病毒为ARV,将其命名为ARV-JSJD-2020;该病毒分离株接种鸡胚24 h后即可致其死亡;能感染Vero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没有血凝活性;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4.166/0.2 mL;动物回归试验中雏鹅24 h即出现死亡现象,肝脏主要病变为局灶性坏死;σC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分类上属于水禽源呼肠孤病毒分支,但与目前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得到的ARV-JSJD-2020可以为后续鹅源ARV的防控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4.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料呼吸道分泌物,有病变的气管、肺。制成5—10倍悬液。接种途径经绒毛尿囊膜接种8—10日龄鸡胚。培养结果检查即便病料中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初次接种鸡胚时,亦缺乏显著病痕。然而,当用接种鸡胚尿囊液,经鸡胚连续继代2~3次后,再接种鸡胚时,便可出现本病特征性病变。鸡胚的死亡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死亡时间亦随着提前。本病在鸡胚的特征性病变为,出现僵胚(侏儒胚)其大小有时仅为正常胚的  相似文献   

12.
禽呼肠孤病毒病足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鸡受到ARV感染后通常因病毒的致病型、宿主的年龄及感染途径不同而表现出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肠道疾病、消化不良综合征和呼吸道症状等[1-2].  相似文献   

13.
将重组疫苗在SPF鸡中进行连续传代评估表达ILTV g B和UL32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将重组疫苗在SPF鸡体内连传5代,未观察到接种鸡有不良反应。接种鸡仅短暂排毒且重组病毒在环境中存在时间极短,而同居非免疫鸡未被感染,表明重组病毒不具有水平传播能力。免疫后14 d对第1代和第5代接种鸡进行鸡痘强毒株攻击,保护率均在90%以上,表明重组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力。第5代病毒与第1代病毒相比,UL32基因的序列无任何变异,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且各代次毒株毒价稳定,无毒力返强现象。以上结果显示,表达ILTV g B和UL32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SPF鸡胚接种,自疑似病毒性关节炎青脚麻鸡的关节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采用PCR获得了该病毒的SI基因部分序列,该序列与GenBank中7个禽呼肠孤病毒(ARv)代表性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与所比较序列同源性在80.5%~98.0%之间,表明所分离病毒为ARV(命名为ARV-AH 11株).该毒株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严重的生长不良和部分鸡脚爪变形,且攻毒组鸡ARV抗体均为阳性(抗体效价平均为1:2 007.1).  相似文献   

15.
试验用血凝抑制(HI)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血清中和(SN)试验,荧光抗体(FA)试验和琼胶免疫扩散(AGID)试验分别对接种产蛋下降综合症(EDS)病毒后的实验感染鸡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检测,以比较5种血清学试验的敏感性。比较结果表明,前四种血清学试验分别于接种后5天首次测出抗EDS病毒抗体,其中SN和FA试验检查所有5只接种鸡全部为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6,(5):718-722
为研究樱桃谷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的潜伏期、排毒规律及病毒在血液、组织中载量的变化,本试验将110只10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分为3组,其中,静脉接种组70只,点眼滴鼻组及自然感染组各20只。经静脉、点眼滴鼻分别接种坦布苏病毒SDLY株,每只3.5mL病毒尿囊液(3.11×10~(-3) EID_(50)/只),自然感染组不接种病毒,与静脉接种组混养。接种后,每隔2d采集泄殖腔棉试子和血液,并随机剖杀3只,应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的排毒规律及在血液、组织中载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个组的樱桃谷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的潜伏期均一致,平均为24h;樱桃谷雏鸭在接种病毒后的1~25d均可排毒,感染后5d出现排毒高峰,其次为11、17d出现2个小排毒高峰,自然感染组出现高峰的时间比静脉及点眼滴鼻组晚2d;静脉接种组病毒在血液内的载量较其他2组明显低,高峰出现在感染后7、19d,点眼滴鼻组高峰同静脉接种组一致,出现在感染后7、19d,自然感染组血液中的病毒载量高峰出现在感染后9、21d;组织中病毒载量较高的器官有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心脏,其均在感染后5d出现先升高后又降低,并在13d左右升至高峰。研究表明,坦布苏病毒对樱桃谷雏鸭的感染能力较强,潜伏期短,病毒可通过泄殖腔向外界排毒,排毒时间较长,病毒随血液循环迅速侵入各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17.
正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关节滑液、腱鞘膜和气囊,引起病鸡关节或足垫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也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及气囊炎~([1])。MS可以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MS感染鸡群不仅能导致跛行、产蛋率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及胴体等级下降,而且MS感染种鸡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LV)对禽流感(AI)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接种ALV HLJ09DH02株后,于21日龄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8)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8),免疫后与未感染ALV的免疫对照鸡同时检测血清HI抗体并采用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攻毒。结果显示:实验鸡感染ALV后HI抗体滴度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未感染ALV的免疫对照组(p0.05)。感染ALV后,免疫Re-8灭活疫苗及其对照组攻毒后的排毒鸡数分别为4/10和0/10,存活率分别为90%和100%;感染ALV后,免疫r LH5-8活疫苗及其对照组攻毒后的排毒鸡数分别为10/10和0/10,存活率分别为0和100%;未感染ALV的AI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空白对照鸡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并且排毒。本研究表明,ALV对AI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建议加强种鸡ALV的净化,降低对AI等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 不同品系鸡群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自然情况下鸡白血病的感染、发生和排毒规律,进而指导其净化工作,本实验室对不同厂家不同品系鸡群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鸡群类型有:BA原种鸡;BB原种鸡;HCD系母鸡;HDD系母鸡、C系公鸡;HF父母代蛋鸡;HH原种鸡和其它鸡种.  相似文献   

20.
<正> 雏鸡(这里指的是约20日龄以内的小鸡)在感染鸡新城疫强毒后,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都与年龄较大而又未接种过鸡新城疫疫苗的易感鸡发生鸡新城疫时有所不同。其原因是;雏鸡含有抵抗鸡新城疫病毒的母源抗体(因为在我们国家极大部份产蛋母鸡都会接种鸡新城疫疫苗,这种鸡所产的蛋,在其卵黄内含有相应的抗体,并且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