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总结与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 (花培 )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 ,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  相似文献   

2.
结合花培育种实践,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继新关宏夫等1968年获得水稻花粉植株后,我国科学工作者自1970年初起应用花药离体培养进行了水稻等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当年即获得一批花培完整植株,以后在短期内先后培育成一些栽培稻(O. SativaL.) 的新品种或品系,有的已大面积用于生产,有的正在进行生产性鉴定和示范试种. 尽管如此,作者认为在当前开展大量的花培育种工作中,所用试剂很多,操作技术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培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了使这项新技术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之不断趋于合理、完善,1975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将部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花药培养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杂交水稻花培育种的技术、程序和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花培技术、花粉植株遗传、纯合选优育种和“三系”、“两系”的提纯等,尤其阐述了我国花药培养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水稻花药培养创造水稻新质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稻花药培养的基本涵义,重点讨论了花培在杂交稻、常规稻育种及水稻种质创新上的作用、意义,并揭示出21世纪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将结合传统育种、杂交稻育种及生物技术等对水稻质源创新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花药培养是水稻育种中的重要技术。通过研究总结水稻花药培养技术中影响花药培养力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得出在完善花培育种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花培技术的应用领域,并讨论了花培育种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应用花培育种技术和抗病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导入了日本品种砦2号的抗病基因P_i-Z~t,育成中花8号和中花9号。花培育成的另一个抗病优良品种中花10号,也正在迅速扩大种植面积,还有许多优良新品系正在进行试验鉴定,不久将陆续在生产上应用。 花培抗病育种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内育成比较多的新品种,这个问题已普遍地引起育种学家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抗病性遗传这个侧面,根据花培后代系统的抗病性鉴定结果,着重从理论上分析花培抗病育种的优越性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花药培养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E.Pulver等人认为,自从1968年日本新关宏夫等人证实由单倍体花药可以再生成二倍体水稻植株以来,花培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发展较缓慢,其主要原因是愈伤组织诱导率低,加上现行花培方法不适用于需要上万再生植株的育种计划。为此,CIAT正致力于研究大量产生再生植株的方法,其最终目标是为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和  相似文献   

9.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漂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漂移是影响育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异质性是产生温度漂移的基本原因。水稻对光温条件的适应性和遗传漂变可能是诱发温度漂移的机制之一。通过阐述核心种子法,花培在稳定光温敏核不育系,防止温度漂移上的作用。进一步展望了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化学物质辅助育性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寒地水稻花培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寒地水稻花培育种30年来的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花药培养技术研究和花培后代遗传规律研究以及采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生产应用状况,并讨论了水稻花培育种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培养(包括花培)是水稻育种的快速有效途径。7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花培育种进展很快,审定推广了10余个花培品种。组织培养在水稻品种改良中有着很大的潜在价值。水稻组织培养同其他生物工程技术一样,接种工作是在超净机上进行。从实际工作中发现利用超净机接种存在不少缺点,现以水稻花培为例试谈个人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2.
植物遗传转化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有关植物遗传转化,分子育种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某些研究新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应用生物技术改良水稻品种的趋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我国第一代杂交水稻育种的艰难探索历程及其主要研究成果,对第一代杂交水稻育种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评述。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正式揭开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实际性技术探索的研究序幕并建立了杂交水稻育种学科、在全球范围大力推广应用杂交水稻育种成果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普通栽培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学科框架并指明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染色体组多倍化水平上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是稻属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朱乾浩 《世界农业》1994,(10):23-25,29
水稻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朱乾浩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转基团技术的日臻完善,已为水稻的常规育种带来一场革命。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效结合,使育种家能更快地达到育种目标。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前提是有可资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水稻饭粒延伸性是指米粒蒸煮时的延伸特性,用蒸煮后米粒长度增加值与蒸煮前米粒长度的比值来衡量,是评价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现代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相关理论和育种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稻饭粒延伸性的遗传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饭粒延伸性的相关因素及其遗传研究进展,指出了水稻饭粒延伸性遗传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水稻饭粒延伸性遗传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 水稻花药人工离体培养技术的应用,为快速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不同基因型的花药的培养力(愈伤组织、器官分化以及产生绿苗的诱导频率) 高低差异很大,有些性状优良的材料培养力极低,甚至根本不被诱导启动,给花培育种工作带来困难,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水稻花药培养及后代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试验中,对花药培养的操作方法,花培材料的选择,花粉植株诱导与分化培养基的筛选,培养环境及花粉植株性状的遗传及其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6培养基附加2,4-D2mg/L和激动素KT2.0mg/L能诱导出不同水稻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较高;再生植株的分化培养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2.0mg/L、NAA0.2mg/L和多效唑(MET)2.5mg/L,分化频率较高;花培材料应选择血缘较远的杂交组合,培养温度在25~30℃适合水稻花药的诱导和再生植株分化;水稻花培再生植株一代在许多性状上超过双亲,二代在田间表现基本整齐;利用水稻花药培养,可有效的提高育种效率,是一种快速和实用的水稻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的遗传特性及其固定杂种优势研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O. Longistaminata)80-0001具有系统分离、系统遗传、固定杂种的遗传特性。把它作为一种遗传材料,能固定种间、亚种间、品种间的第二代或近似第一代杂种,特别是固定籼稻与粳稻之间杂种,并能直接利用,意义更为重大。固定水稻杂种的育种技术比常规稻育种技术可缩短育种周期2/3,克服了杂交水稻年年制种的限制,解决了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笔者选育的能多代利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使用性广、技术稳定、价格便宜的优点。这种育种技术可谓快速、优质、高产、多抗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遗传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优势;着重综述了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相关性状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