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云南粳稻品种的抗瘟性分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根据云南部分粳稻品种对7个菌系的反应型,将596个粳稻品种划分为35群。借助单基因鉴别品种,推断了50个品种的基因型。应用致病谱广的北方小种,筛选出一批新抗源,满足抗病育种对抗源的需求,也为系统的抗病基因分析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籼稻品种浙辐802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辐802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种植的籼稻品种,它对北方稻区的菌株表现很宽的抗谱。利用2个致病性稳定的稻瘟病菌系对浙辐802(ZF802)与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的F1、F2、BC1F1群体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从ZF802中鉴定出2个抗病基因Pi-ZF1(t)和Pi-ZF2(t),它们都抵抗供试菌系研54-04,其中Pi-ZF1(t)基因也能抵抗供试菌系95-t2,而Pi-ZF2(t)基因对该菌系无效。根据F3和F4株系对供试菌系在抗性表型上的差异,对ZF802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  相似文献   
3.
5.病毒病的接种方法作物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有机械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种子传播(Seed transmission),花粉传播(Pollentransmission),昆虫传播(insect trans-mission),螨传播(mit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4.
中日抗稻瘟病育种专家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泽:这次应朴先生邀请。来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就“水稻的抗稻瘟病商种”做了讲演和技术指导,回国途中在北京与诸位见了面,好不容易中日四位稻瘟病专家聚会在一起,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就中日的抗稻瘟育种问题交换一下意见。我想,朴先生从育种的立场,凌先生和薛先生在某种程度上从理论的立场,然后我从理论的立场,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认为如果能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那是很有益处的。首先请薛先生就最近的工作做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四、稻瘟病菌在竹类活叶上越冬子囊菌类的生活史,一般由分生孢子世代和子囊孢子世代组成,前者的作用是传播物种,后者的作用是保存物种。加藤和山口(1979)用国外产的稻瘟病菌与日本产的稻瘟病菌相互杂交,成功地形成有性世代子囊孢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稻瘟病菌,尚未发现有性世代的形成,而是反复进行无性繁殖和传播而继续生存下来,在稻瘟病菌的传染过程中,温度条件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阐明越冬后的第一次传染源和越冬的场所是极为重要的。关于稻瘟病菌在受害稻草、病谷中越冬,  相似文献   
6.
获得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多基因水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将多个抗真菌病基因连同筛选基因hpt一起导入一水稻品种中,共获得49个独立的整合有1~4个抗真菌病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系。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的酶活均高于非转化对照植株,且转多个几丁质酶基因或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一起的转基因植株较转单个几丁质酶基因的植株有更高的酶活性。抗病试验表明,这些不同组合的R2代转基因  相似文献   
7.
凌忠专 《作物学报》1984,10(1):25-34
本文根据 Flor 基因对基因学说,及清泽茂久运用这一学说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阐述这个学说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许多作物品种对病原菌表现抗病反应,是因为抗病品种中存在着抗病基因,而病原菌中也存在着与抗病基因相对应的非致病性基因。病原菌中存在着对作物品种具致病性的不同生理小种,而作物品种中存在着相应的不同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的稻瘟病研究工作和抗病育种中的一些问题谈谈粗浅看法,以期得到同行和前辈先生们的指教。 一、关于稻瘟病菌小种研究和鉴别体系 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分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无一例外地证明这一点。小种组成随时间和空间而有变化,同一地区的小种,也存在消长的规律性变化。小种组成及其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栽培品种的变化,更确切地说,是栽培品种基因型的变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抗源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抗病性鉴定和筛选方法,指出多年多点鉴定、分菌系鉴定、混合菌系鉴定和特殊小种鉴定等多种方法前综合利用,能够准确地反映品种的抗病性,有效地筛选抗源品种和应用品种。应用这种鉴定和筛选方法已从云南粳型品种中选出一批可供抗病育种利用的新抗源。为了深入地了解品种的抗性,本文还介绍了抗病基因的推断方法及抗病基因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部分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分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我国于七十年代中期开展了全国性的稻瘟病菌(Pyicularia oryzae)致病性分化和品种抗病性研究工作,筛选出特特普、珍龙13号、四丰43号、东农363号、关东51号、合江18号和丽江新团黑谷等7个品种作为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用这套鉴别品种划分我国稻瘟病菌为7群42个小种。山崎和清泽从抗性基因分析入手,对日本全国主要品种进行抗性分类,他们选定致病性稳定的7个代表菌系测定日本主要品种的抗性,并根据品种对7个菌系的反应型及代表品种的抗性基因分析,把日本全国主要品种划分为新2号型、爱知旭型、石狩白毛型、关东51号型、社糯型、pi-4号型、福锦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