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性应激对创造性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心的热点,但由于应激源的差异及创造性测量方法的不 同,以往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SST)来诱发被试的应激反应,以此考察心理性应 激对个体创造性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心理性应激与创造性之间存在着倒U 型关系,中等程度应激状态下个体 的创造性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2.
心理性应激是个体内稳态受到社会心理威胁时候的状态,其反应水平可能会受到自我构念个体差异的影响.实验1通过问卷测量,结果发现个体的互依自我构念水平与日常应激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独立自我构念水平与日常应激水平相关不显著;实验2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任务诱发心理性应激反应,使用文化启动范式作为缓冲策略,考察文化启动在自我构念水平与急性心理性应激反应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个人主义文化突显条件下,个体独立型自我得分越高,心理性应激水平越低.研究结果表明,高互依自我的个体会产生更高水平的应激反应;与自我构念相适应的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自杀意念与行为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典型事件一直备受关注,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基于自杀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自尊问卷、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和亲子亲合量表,在家长和孩子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以学校为单位对中国西南地区17 35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及潜在心理过程.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中小学生的自杀意念;(2)自尊在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心理素质对该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心理素质越高,自尊对自杀意念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这表明心理素质可以缓冲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启示教育者和监护者,不仅应高度重视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着力建设良好的家庭生态系统和亲子关系,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和心理素质来降低自杀意念,维护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与大学新生希望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希望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希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1 29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链式中介作用检验.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的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能直接预测其希望水平.(2)父母依恋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对希望进行间接预测,同时还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希望产生影响.(3)同伴依恋可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希望,并且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希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的心理应激差异,将被试区分为独生子、长子和非长子,从自我构念的视角考察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的日常心理应激水平差异及其表现出的不同日常心理应激水平的原因.研究1以唾液皮质醇觉醒反应水平作为心理应激的指标,发现长子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研究2以主观应激报告为指标,同时测量了被试的自我构念水平,结果发现长子的应激水平高于独生子和非长子,并且发现互依自我构念中介因是否独生子而对日常应激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由于长子具有更高的互依自我构念,较多的考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导致了其比独生子有更高的日常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索人际自立抵御心理症状的机制,根据人际自立的相关理论观点和前期研究结果,假设社会问题解决态度在人际自立特质抵御心理症状中起中介作用.为了检验该假设,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态度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90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自立的5个特质与社会问题解决态度的问题趋近维度显著正相关,与问题回避维度以及心理症状显著负相关.问题趋近与心理症状显著负相关,问题回避与心理症状显著正相关.2人际独立、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通过问题回避的部分中介作用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社会问题解决态度很可能是人际自立抵御心理症状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执行功能在初中生感知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执行功能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33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初中生感知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执行功能、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执行功能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2)执行功能在初中生感知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应激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影响要通过执行功能的间接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怀旧类型、自尊与职业中学生攻击性的关系,采用怀旧量表、自尊量表和攻击性量表对3 581名中职生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自尊在不同怀旧类型和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人际怀旧与攻击性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怀旧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个人怀旧与攻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自尊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人际怀旧、家庭怀旧和个人怀旧与攻击性之间起中介作用,家庭怀旧的中介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心理素质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心理素质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一般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对1 166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5.06±2.22)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心理素质、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均呈显著正相关.(2)自尊在心理素质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自尊在心理素质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效应.认为:心理素质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学新生心理素质、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收集1 120名在校中学新生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学新生的心理素质、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以及社交焦虑四者之间两两显著相关;心理素质能正向预测自尊与领悟社会支持,负向预测社交焦虑.(2)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间起连续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让被试分别在金钱启动和中性启动条件下,用"触及自尊符合词"和"触及自尊不符合词"对"自我"和"正性他人"进行符合与否的评价,以此来探讨金钱启动对被试外显自尊影响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中性启动条件下,触及自尊不符词的自我评价比触及自尊不符词的他人评价诱发了更大的P300成分,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相反,在金钱启动条件下,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异消失了.认为金钱启动增强了个体的自尊水平,对自尊产生了一种补偿作用,并且,这种补偿作用有可能与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正念、主观社会地位和自尊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念、主观社会地位在心理素质与自尊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五因素正念量表、主观社会地位问卷和自尊量表调查了1 330名在校中学生.结果表明:1)中学生心理素质、正念、主观社会地位和自尊两两之间正相关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素质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的正念、主观社会地位以及自尊;2)正念和主观社会地位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和自尊之间起到显著的连续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44.5%.  相似文献   

13.
重大疫情下公众产生的负性情绪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人际疏离感在其中可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采用自编负性情绪量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和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获得308份有效答卷.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和人际疏离感显著正相关,且均为中等及以上程度;②焦虑、抑郁在负性情绪影响PTSD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③负性情绪、焦虑、抑郁、 PTSD和人际疏离感的关系符合条件过程模型,人际疏离感在焦虑、抑郁对负性情绪影响PTSD的中介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的影响,以130名具有中等游戏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随机实验设计,分别玩亲社会视频游戏或中性游戏15 min后,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结果显示:亲社会视频游戏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水平显著低于中性游戏组,内隐自尊水平显著高于中性游戏组.也就是说,短时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能够降低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提高内隐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5.
心理素质与学业倦怠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自尊在心理素质和学业倦怠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1 071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1)心理素质与自尊显著正相关,与学业倦怠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学业倦怠显著负相关.(2)心理素质可以直接影响学业倦怠,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业倦怠.(3)自尊到学业倦怠的路径受到学段的调节,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的自尊对于学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以APE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实验法考察命题加工对外显、内隐态度的影响机制.实验一用直接呈现命题的干预方式发现短句描述材料命题学习使被试的外显态度发生显著改变,但并未以外显态度为中介导致内隐态度的改变;实验二用自我生成信息的干预方式发现自我生成不同性质信息使被试的外显态度发生显著改变,且以外显态度为中介改变了内隐态度.说明命题加工可以直接影响外显态度,且以外显态度为中介而对内隐态度产生影响,部分验证了APE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孤独感、自我防御方式与自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SL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某高校697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自尊与感情孤独、社会孤独、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感情孤独与社会孤独、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孤独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不成熟自我防御机制在社会孤独感和自尊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孤独感、自我防御方式与自尊三者之间有相互关系,不成熟自我防御方式在社会孤独感和自尊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亲子亲合对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以及自尊和积极情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相应量表对1 0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亲子亲合、自尊、积极情绪及学校适应两两间显著正相关;(2)自尊在亲子亲合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情绪调节了该中介模型的直接效应,即积极情绪较高时,亲子亲合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更强;(4)多群组分析发现,模型具有显著性别差异,亲子亲合对男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比女生更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严标兵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问卷、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对484名高职生进行调查,考察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预测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温暖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自尊及幸福感、消极、拒绝、干涉的教养方式阻碍高职生体验自尊及幸福感;父母教养方式及自尊可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21.9%;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否认拒绝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过程中,自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买方向中介传递住房需求信息对住房搜寻结果和过程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多属性逆向拍卖理论,提出关于买方需求信息传递对住房搜寻结果和过程影响的两个理论假设;依据现实住房搜寻过程的特点,以检验理论假设为目的,在实验室中设计和实施了3组,共6局住房搜寻实验;并根据统计指标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对两个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买方需求信息传递与买方需求和住房的匹配程度正相关,与中介之间的属性竞争激烈程度负相关;此外,买方需求信息传递对买方收益、中介收益、住房搜寻时间、中介之间的价格竞争激烈程度均无显著性影响.买方充分传递需求信息有助于其搜寻到更合适的住房,且无其他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