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白菜叶面为试材,采用连续拍摄并记录下雾滴扩展和蒸发全过程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农药雾滴在小白菜上扩展面积和蒸发时间的影响。试验证明,在农药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扩大农药雾滴的覆盖面积和缩短雾滴的蒸发时间;不同种类和不同添加比例的表面活性剂,使农药雾滴覆盖面积的扩展程度和雾滴的蒸发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表面活性剂 Tech-408和 Fairland2408使农药雾滴扩展面积和蒸发时间影响较大,Nongru500#最小。因此,在农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改变农药雾滴的蒸发过程,为提高农药的施药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药雾滴在作物叶面上的扩展面积和蒸发时间是影响农药施药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选用不同种类及不同添加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对甘蓝菜叶子进行试验,采用连续拍摄雾滴扩展和蒸发全过程的方法,记录农药雾滴在甘蓝菜叶面上的扩展面积和蒸发时间的数据.试验证明,在农药药液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比例的表面活性剂,会对农药雾滴在甘蓝菜叶面上的蒸发过程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要进一步地开展研究工作,针对特定叶面,筛选出最佳效果的表面活性剂,并寻找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添加比例,为提高农药的施药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提高农药雾滴在烟叶叶面上喷洒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显微镜连续拍摄,记录单个农药雾滴在烟叶叶面上的整个蒸发过程,对比研究几种不同种类以及不同添加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对农药雾滴在烟叶叶面上扩展面积和蒸发时间的影响。旨在为实际烟叶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筛选出最佳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及其最佳添加比例,对提高农药喷雾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叶面农药雾滴蒸发时间研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叶面对药液吸收速度的快慢.作物叶子表面的微观构造不同,对农药药液的吸收速度也不同.而雾滴在叶面上蒸发时间的长短,会改变叶子对药液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从而影响农药施用效率.介绍了近期围内外农药雾滴在植物叶面上蒸发时间的研究方法,包括雾滴蒸发过程测试系统的建立、试验设计方法和数据网片的处理方法等,为提高农药施用效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因其省工、省时和省水等优势在中国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然而,在飞防作业过程中,农药雾滴的飘移和蒸发会造成药效降低、环境污染和作物药害等问题.本研究以7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为试验药剂,采用液滴接触角分析、蒸发测定和雾滴检测等方法,研究5种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添加量对农药药液润湿性、防蒸发性及沉积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质量分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S-1的药液性能最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AS-1与多糖类化合物GD复配及其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2.0%(质量分数)AS-1与0.2%(质量分数)GD复配制备成飞防助剂TAB78,添加于5种水稻常用农药药液,与未添加助剂的空白药液相比,添加飞防助剂TAB78的农药液滴接触角降低、雾滴蒸发时间延长、沉积覆盖率和沉积密度提高.采用安飞易M6-AG型无人机进行农药田间飞防喷雾试验,向水稻常用农药中添加TAB78后,药液覆盖率及沉积密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20210101不同助剂的雾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动态蒸发研究//DOI:10.25165/j.ijabe.20201302.5353农药雾滴在下落至靶标的过程中持续蒸发,此过程称为动态蒸发,其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助剂类型及浓度的应该向。基于在蒸发过程中雾滴在不同高度拥有不同的粒径,本试验通过硅油法在特定的温湿度下收集不同高度的雾滴对动态蒸发进行定量。所有雾滴均通过雾滴发生器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助剂种类、空气温度、湿度对雾滴发生器产生的雾滴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植物表面特性与农药雾滴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药利用率的提高,是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农药雾滴在植物表面上的行为.本文综述了植物表层、叶片生物学特征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等3个方面与农药雾滴行为趋势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农药利用率提高过程中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小白菜合理施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水平,采用采样速率法对活体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定量校正,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小白菜中3种农药(百菌清、毒死蜱和氟虫腈)进行了活体采样和定量测定,研究小白菜中农药的吸收、富集和消解行为。结果显示:活体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快速、便捷;光照和温度均能促进3种农药降解;施药方式会影响农药的吸收,叶面喷洒施药后,小白菜对3种农药的吸收速率更快;培养方式会影响农药降解,土培方式的小白菜中农药消解速率比水培方式更快;采后贮藏对农药的降解也有一定影响,贮藏温度对于百菌清的消解速率影响不大,而低温能够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消解。结果表明,3种农药中百菌清的稳定性最差,氟虫腈在4 ℃条件下的稳定性最好,毒死蜱在常温和4 ℃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浓度、灭菌和不灭菌处理,毒死蜱在油菜叶面上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了施药浓度与叶面上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油菜叶面的残留量均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农药在施用初期降解较快,后期降解速率缓慢;其对应灭菌处理的半衰期均小于不灭菌处理的半衰期;不同施药浓度300×、600×和900×对叶面毒死蜱半衰期影响较大:农药浓度越高,其半衰期越短。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片上露水对农药沉积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片表面独特的微纳米结构是造成农药雾滴在叶片上难以持留的主要原因,叶片上凝结的露水会改变叶片表面的微结构,从而对农药雾滴的沉积状态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模拟试验,通过高速摄影以及农药沉积量试验研究没有露水、露水量较少和露水量多3种情况下,使用标准扇形喷头与防飘射流喷头进行喷雾时的农药雾滴沉积。试验结果显示,叶片上露水的存在能够增加农药雾滴的沉积并且影响显著,且不同喷头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高速摄影试验结果显示,露水的存在减少了雾滴的弹跳情况,农药雾滴在沉积过程中雾滴与叶片的直接作用变为农药雾滴与露水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沉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促进水稻减量施药技术发展。方法 采用M45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施药田间试验,选取15.0和22.5 L/hm2 的施药液量,以及人工施药推荐剂量100%、90%、80%的3种减量农药剂量,研究不同施药液量和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 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沉积量明显优于冠层下部,2种施药液量以及3种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药1周后稻飞虱数量显著减少。在相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减量农药剂量的变化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80%的农药剂量能满足稻飞虱防治要求。结论 无人机水稻施药作业中可选择80%的农药剂量进行减量施药。本研究可为水稻减量施药、减少水稻植保作业成本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降雨对露地蔬菜上农药沉积的淋失影响,以百菌清为供试农药,以小白菜为代表作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雨滴大小、降雨间隔、降雨次数、降雨连续性、小白菜生育期及室内外生长环境对百菌清在小白菜上沉积量的淋失影响.结果表明:百菌清在小白菜上的残留量随着降雨强度增大而降低;随着雨滴直径增大而降低;随着降雨间隔时间增加而升高;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多而降低,达到一定次数趋于稳定;且间断降雨对百菌清的淋失作用大于连续降雨.小白菜生长前期百菌清淋失率远低于生长中后期.施药24 h后,室内生长小白菜上百菌清的淋失率高于室外.百菌清施药后48h内,残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48h后在小白菜上具有较高的抗雨刷性.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无人机喷施的沉积特征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剂型农药使用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喷雾后,农药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分布特征,阐明不同剂型的沉积结构及空间分布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以农药雾滴采集器械和水敏纸采集农药雾滴,通过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覆盖率和雾滴密度,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农药沉积量。在施药量(a.i.)45 g/hm~2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喷雾的雾滴体积中径和雾滴密度低于电动喷雾器。无人机喷雾在水稻冠层的沉积分布为由上到下递减,电动喷雾器在水稻冠层的沉积由上到下分布均匀。5种剂型应用于植保无人机喷雾的雾滴粒径由小到大依次为干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和水分散粒剂,沉积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乳油和悬浮剂,沉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干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在施药量(a.i.)45 g/hm~2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干悬浮剂防效最高,电动喷雾器各剂型防效无显著性差异。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稻田喷雾,5种剂型中干悬浮剂在无人机喷雾中效果最好,同一施药量下干悬浮剂防效最高,与其他剂型差异显著。与植保无人机相比,5种剂型在电动喷雾器上的喷雾效果和防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施药液量对农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突出,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导致农药过量使用。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高容量喷雾技术施药,农药利用率极低,防治效果不尽理想。本文综述了农药雾滴在靶标植物上沉积过程及药液流失原因。以及药剂浓度、雾滴密度、药液表面张力和水中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农药发挥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探寻更精确的农药使用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喷雾器以及喷头对农药有效利用率和施药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诱惑红作为农药喷雾的示踪剂,分析了4种喷雾器及喷头在田间喷雾下的雾滴大小、施药效率、叶片农药的沉积回收率和雾滴田间分布均匀性。[结果]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方面表现为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手动弥雾器;施药效率方面表现为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手动弥雾器>手动喷雾器;农药雾滴田间分布均匀性方面表现为电动喷雾器最好,其余都较差。[结论]为新型植保器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白菜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菜粉蝶、蚜虫、黄条跳甲及多种夜蛾类害虫的为害,而对单个害虫分别进行防治,会增加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现根据小白菜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和常用农药的作用机理,选用新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组配了5个农药新配方,并以菜农广泛使用的化学农药配方作对照,进行了不同农药配方对小白菜主要害虫的一体化防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土壤消毒+植株施药)、生物农药(植株施药)、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新型化学农药这4个农药配方对小白菜主要害虫一体化防控的效果较好,可替代菜农常用的化学农药用于小白菜主要害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高效施药技术就是根据我国国情以及设施生产中杀菌和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结合目前国内外现有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在施药过程中按照实际的需要喷洒农药,做到“定量、定点”,使喷洒的药液最大程度附着在作物叶面,减少地面残留和空气中悬浮漂移的雾滴颗粒,不增加温室湿度。  相似文献   

18.
农药施用过程对施药者体表农药沉积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农药对施药者身体造成的污染,减少施药造成的操作人员中毒现象,利用6种不同类型和技术参数的背负式喷雾器研究了3种施药方式在施药者身体15个部位的农药沉积状况。借助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2种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药者双脚和小腿是药液沉积的主要部位,沉积率分别58.5%和35.8%;使用新型的施药器械与施药技术有助于降低施药人员体表的农药沉积残留;2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吻合良好,对认识和评价农药施用过程施药者体表农药沉积污染情况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叶面理化特性对喷洒的农药雾滴在叶面润湿行为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法获得3种测试液(水、丙三醇、二碘甲烷)在不同生育期黄欧宝甜椒叶面上的稳定接触角后,按Van Oss-Chaudhury-Good法估测并分析叶片的界面特性。结果表明,3种测试液在与甜椒不同生育期的叶片接触36 s时为最佳稳定接触角测量时间。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的甜椒叶片正、反面的表观表面自由能分别为41.46 mJ/m~2和40.12 mJ/m~2、39.55 mJ/m~2和37.67 mJ/m~2、34.06 mJ/m~2和33.15 mJ/m~2。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甜椒叶片越来越难被润湿,表观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作用分量(γ~(LW))百分率逐渐增加,极性作用分量(γ~(AB))百分率逐渐降低。在同一生育期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分量中,非极性作用分量(γ~(LW))百分率均大于极性作用分量(γ~(AB))百分率。该结果可为辣椒叶面喷雾和特定农药剂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热雾机施药时热雾微粒飘逸及发烟载体与常规商品农药不相容的问题,通过对发烟载体、表面活性剂、凝结核物质及防冻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助剂进行筛选和组配,开发出一种热雾沉降稳定剂,为热雾施药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