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广东省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措施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但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品种混杂等原因导致油茶产量普遍较低,文章重点分析了广东省油茶人工林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为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茶低产林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原 《中国林业》2010,(1):54-54
<正>油茶是茶科茶属的常绿小乔木,是我国主要的油料树种,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广南县曾是云南省油茶的主产区。长期以来,由于种植农户缺乏科学管理技术,投入跟不上,管理粗放,以及品种混杂、老化,栽植密度普遍过大、林相衰败,产量低且不稳定等原因,油茶没有为山区群众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出适应于广南县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油茶群体产量结构和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大面积油茶林分连续8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油茶群体产量结构是低产植株比例大,高产植株比例小;群体产量分布服从指数分布;群体产量的年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大小年结实规律;群体产量的大小年变化主要与大年株的株次比变动有关。依此揭示了油茶混杂群体低产的实质性原因。  相似文献   

4.
普通油茶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ora Abel)是我国南方分布面积较广、栽培历史攸久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由于异花授粉、天然杂交加之经营管理粗放等原因,形成了众多的疏密不均、多代同堂、树体不一的林分,致使大面积油茶林低产。为了探索油茶增产途径,我们于一九八四年在邵东县黄草坪油茶场油茶林内,结合单株多年产量,逐株对树体的各种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低产林改造、整形修剪、培育丰产树形等栽培措施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GLS系列油茶无性系幼林的始产期产量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示范林始产期后产量构成表现为低产株数比例逐年降低,高产株数比例逐年提高;低产株数比例累积逐年减少,高产株数比例累积逐年增加;林分群体逐年由低比例高产植株承担群体低比率的产量向高产植株比例增加,同时承担群体产量也提高的趋势发展;林分群体产量逐年度增加。经营措施对油茶林分群体产量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经营水平高的油茶无性系林分不挂果与低产级别的产量比率较低,高产级别植株级别的产量比率较高,林分整体产量高;经营水平可以决定着低产株积累量向高产株数积累增加的进程,经营水平越高,低产株积累量随年度降幅越大,林分群体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油茶是我县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30余万亩,其中24万亩是老林。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粗放,“病、稀、残、劣”情况不一,林地水肥条件较差,因此,落花落果现象严重,造成单产低(亩产茶油仅2500g~3000g),这是我县当前油茶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变油茶低产局面,我们从1982年开始,在童坊乡后叶村进行了油茶低产林改造。  相似文献   

7.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余林根蓝林江叶镜祥王子水(德兴市林业局334200)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法成效油茶是我市主要油料树种之一,面积大,分布广,但由于管理粗放、技术不到位,产量一直很低,通过几年的低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在试验中进行的几种...  相似文献   

8.
油茶群体产量结构与结实习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五脑山林场12. 6亩丰产林连续10年的产量调查,并就各类不同果型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得知油茶群体是由多数低产株和少数高产株组成,且相对固定;油茶类型则以红球、红桃比较理想,从而,证明了在混杂群体中开展选优的可能性和改造低产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油茶低产原因和探索提高油茶产量的措施,我们开展了对油茶品种类型、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老残林更新改造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一、油茶低产的原因在现有茶林中,有些低产林分,这些低产林分的产量在丰年(大年)时亩产油不到5斤,小年只有2斤左右。导致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面积达6000多万亩。由于油茶异花授粉的特性,种内变异极其丰富,单株产量差异很大。随着油茶生产和科研的深入进行,以良种为主要技术措施的低产林改造途径正日趋受到重视。 本文在连续十几年对油茶树体性状和单株产量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通径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油茶树体性状与单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油茶现有林株间成熟期差异调查分析,造成油茶低产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按油茶成熟期统一经营。  相似文献   

12.
油茶低产林改造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南方15个省区1100多个县市都有分布。目前,油茶林经营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林相不好,产量低而不稳。油茶林低产的因素很多,常可归纳为“老、杂、残、稀、荒、病、虫、劣”八个字,概括为四个原因:一是结果率太低;二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三是存在大量的低产劣株;四是水肥供应不足。只要改变上述状况,油茶丰产就有希望。现谈“四改”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13.
油茶高接换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 ,高接换冠是改变油茶低产植株品质 ,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几年来 ,江西赣县实施高接换冠改造低产油茶 10万多株 ,株成活率达 95 6 % ,2年恢复树势 ,3年挂果 ,5年达到丰产 ,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 砧木选择换冠对象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 0 .5kg以下的低产植株 ,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株。每株砧木选择 2~ 4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2 穗条采集穗条应在无性系采穗圃中选择 ,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 ,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枝条。采集穗…  相似文献   

14.
南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衡阳南岳区现有油茶林多存在普遍老龄化、品种混杂、残次林多、嫁接不当病虫害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油茶单位产量及其品质偏低。若要提高林分产量,可以从更换良种,垦复抚育,老林更新,科学嫁接等方面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从分析南岳区油茶低产的原因入手,结合南岳区实际情况,探讨了油茶低产林产生原因,着重提出了改良技术措施(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深挖复垦,更新复壮,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目的是优化油茶低产林分,同时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13-2015年连续对浙江省2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重点县(市、区)的低产改造林和良种新造林的油茶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油茶种植总面积16.6万hm~2,其中新造良种面积4.3万hm~2;低产林主要分布在丽水和衢州,约占总面积的80%。新造良种油茶林优势明显,6~8年生每公顷产量已超过低产改造林,经济效益也更加可观;不同地区油茶产量不同,青田县油茶产量最高。对油茶产量与立地条件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产量与坡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271,Sig=0.009),进一步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坡度与因变量产量的线性关系的非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产量)=340.61-5.299X(坡度)。提出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油茶良种栽培面积,增加油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油茶低产低效的内外影响因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木本油料树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地方投于油茶的人力、物力居所有经济树种之首,但低产低效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在面积成倍增加的情况下,产量还达不到战前水平.调查认为,秋冬开花,频繁冻害座果率低,品种混杂劣种居多,长期垦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是引起低产的主要因素;而油茶价格低,投工量大也是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应以生态理念指导油茶生产,提出停止挖山垦复,保持和改善林下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分类经营,因地制宜的推广良种;同时要大力宣传茶油的保健功能,提高茶油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贵州黔东南、铜仁地区及黔西南等油茶主产区茶林进行调查,指出良种化进程慢、科技含量低及经营模式单一是其低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设良种基地、提高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及加大对油茶种植的扶持力度等提高油茶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广为栽培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为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山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本文对大埔县油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该县在发展油茶产业中要改变传统观念、推广新技术,进行有效改造提升其产量,改造措施包括:疏伐、截干回缩、高接换冠、追肥复壮和科学管护等。加强低产、低效油茶林的改造,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使企业和种植户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现有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捷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3):46-47,50
分析了湖南现有油茶林低产的原因,指出管理粗放、品种不纯、病虫害较多以及传粉昆虫较少是其低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抚育管理、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加大对油茶种植的扶植力度提高油茶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霍山县主要油茶分布区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现有油茶林低产的主要成因是个体差异、品种退化、密度过大、缺少抚育,提出了台刈疏删、砍灌垦复、高接换冠、合理施肥等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