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衡阳南岳区现有油茶林多存在普遍老龄化、品种混杂、残次林多、嫁接不当病虫害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油茶单位产量及其品质偏低。若要提高林分产量,可以从更换良种,垦复抚育,老林更新,科学嫁接等方面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从分析南岳区油茶低产的原因入手,结合南岳区实际情况,探讨了油茶低产林产生原因,着重提出了改良技术措施(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深挖复垦,更新复壮,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目的是优化油茶低产林分,同时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油茶群体产量结构和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大面积油茶林分连续8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油茶群体产量结构是低产植株比例大,高产植株比例小;群体产量分布服从指数分布;群体产量的年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大小年结实规律;群体产量的大小年变化主要与大年株的株次比变动有关。依此揭示了油茶混杂群体低产的实质性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但目前油茶林经营技术水平普遍粗放,林相很差,产量低而不稳,一般亩产茶油五、六斤,高的也只有十来斤,与高产一百多斤的试验林比较相距甚远。油茶林低产的因素很多,常归纳为“老、杂、残、稀、荒、病、虫、劣”八个字,造成低产的原因可概括为四个:一是结果率太低;二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三是存在大量的低产劣株;四是水肥供应不足。只有改变了上述状况,油茶丰产就有希望。现谈谈油茶经营技术“四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丽水市油茶低产林林分结构及产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丽水市3个油茶低产林基地的林分结构、产量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油茶低产林疏密不均,林地利用不合理;鲜茶果产量为40.57~75.80 kg/667m2之间,茶油产量为2.54~4.74 kg/667m2,产量较低;果壳厚0.20~0.33 cm,鲜出籽率37.2%~47.4%,品种较差。  相似文献   

5.
分析GLS系列油茶无性系幼林的始产期产量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示范林始产期后产量构成表现为低产株数比例逐年降低,高产株数比例逐年提高;低产株数比例累积逐年减少,高产株数比例累积逐年增加;林分群体逐年由低比例高产植株承担群体低比率的产量向高产植株比例增加,同时承担群体产量也提高的趋势发展;林分群体产量逐年度增加。经营措施对油茶林分群体产量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经营水平高的油茶无性系林分不挂果与低产级别的产量比率较低,高产级别植株级别的产量比率较高,林分整体产量高;经营水平可以决定着低产株积累量向高产株数积累增加的进程,经营水平越高,低产株积累量随年度降幅越大,林分群体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正>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长期以来,油茶产量很低,平均每亩产油不到4公斤。据中南林学院李克瑞等同志对本县油茶林的调查分析表明,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林分中存在着高频率低产株和不结果株。为提高油茶产量,长期以来,人们一方面对油茶实生林进行垦复、施肥、修剪等营林技术措施,但产量不稳定;另一方面利用油茶优树种子进行实生苗造林,期望通过有性手段来改良油茶种  相似文献   

7.
平江县有油茶成林85万亩,占全区油茶总面积的80.9%。全县油茶面积一万亩以上的公社27个,油茶收入在社员经济收入中占比重很大。但是,油茶产量一直低而不稳定。全县常年产油3万担左右,亩平3斤左右,1971年最高年产50004担,亩平5.8斤;1960年最低年产7326担,亩平只0.86斤;而外地的高产典型亩产油茶一百多斤。我们从环境条件和油茶本身两个方面分析了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给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高效经营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GLS高产无性系油茶幼林始产期的生殖生长特性及产量结构特征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始产期的林分生殖生长分化程度逐年降低,林分株间产果量差异逐年减小,产量结构变化显示低产株数逐年减少高产株数逐年增多的特点,立地条件和幼林始产期的经营水平明显影响着群体产量结构与林分产量。  相似文献   

9.
油茶低产林分结实与外界因子的关系及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低产林分结实与林分组成、品种类型、养分供应、花期及部分气象因子有一定的关系,提高油茶低产林发产量的主要措施是:垦复深挖、改善土壤条件;调整密度及改造林相;适当施肥;控制病株、减少落果。  相似文献   

10.
铜仁地区油茶主要分布于玉屏、松桃、铜仁、江口等县。平均亩产油2.5斤(最高年平均亩产油5斤)产量很低,面积也逐趋下降。为了探索低产原因,作出合理改良。先对铜仁县10万亩油茶林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建德市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建德市油茶低产林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对品种次劣型、管理粗放型低产林提出了高接换冠改良品种、改善林分结构等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为有效解决油茶低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嫁接换种改造油茶低产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成油茶低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品种类型混杂、良莠不齐是主要原因之一。据1977年油茶良种普查统计,70%的产量来自30%的植株,而70%的植株,只有30%的产量,可见低产劣株所占比例相当大。为此,我们于1983年在油茶无性系鉴定的基础上,选出14个具有一定遗传增益的优良无性系,在丽水市南山林区进行了嫁接换种试验和无性系区域试验,试图通过嫁接换种,改变油茶低产面貌,提高油茶单产;筛选出适合于丽水地区的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措施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但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品种混杂等原因导致油茶产量普遍较低,文章重点分析了广东省油茶人工林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为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通油茶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ora Abel)是我国南方分布面积较广、栽培历史攸久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由于异花授粉、天然杂交加之经营管理粗放等原因,形成了众多的疏密不均、多代同堂、树体不一的林分,致使大面积油茶林低产。为了探索油茶增产途径,我们于一九八四年在邵东县黄草坪油茶场油茶林内,结合单株多年产量,逐株对树体的各种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低产林改造、整形修剪、培育丰产树形等栽培措施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遂昌县油茶低产林采用以施肥为主的技术改造方法,提高了低产油茶林的生产能力,促使油茶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处理的油茶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14%,施肥处理后的油茶投入产出比1∶1.37,表明在低产油茶林中采用施肥技术生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全省油茶重点产区之一的平江县,有油茶83万亩,面积1万亩以上的公社有27个,油茶产值在社员的经济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油茶产量低而不稳。全县常年产油2—3万担,亩平3斤左右,1971年产量最高,产油5万担,亩平也只有5.8斤,而低产的1960年,仅产油7326担,亩平还不足1斤。产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什么平江的油茶产量如此之低,  相似文献   

17.
油茶在南方各省栽培有悠久的历史,多为自然落籽成林和萌芽成林的林分,但油茶林相不齐,残林老化,品种混杂,单产不高,效益不好。一、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食用油料树种,全国油茶林面积5100万亩,年产茶油三亿多斤,平均亩产油量不到6斤,这种广种薄收,低产低值的状况,严重地影响油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建国以来,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在油茶低产林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冬挖夏  相似文献   

19.
以衡东县为例,对油茶低产林改造进行了探讨,认为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品种(类型)混杂,林分衰老,营林措施从根本上不能改变低产面貌。因此,提出了以改树为主,结合改地的改造原则。  相似文献   

20.
油茶,茶叶复合经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油茶生产大部分是纯林,林分低产低值。为改变油茶单一的生产体制,增加油茶生产自身的活力,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81年在20亩油茶低产林内间种茶叶,进行油茶、茶叶复合经营提高林分产值的试验,取得初步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常山县林场大地(土午)分场,该地处东经118°31′,北纬28°64′,海拔98m。年平均温度17.3℃,年降雨量1700mm,3—6月为雨季,夏秋干旱。土壤为低丘红黄壤,pH5—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