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中华鲟移地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鳄(AcipensersinensisGray)是国家一类水生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自金沙江以下至河口江段,我国沿海自黄海至东海以及赣江、浪江、湘江、洞庭湖、邵阳湖也有分布,其他水系如珠江、闽江、钱塘江有少量分布,属典型的江海洞游性鱼类。为了能使中华辑保护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笔者根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福建莆田中华鲜繁育基地的实际,结合当前中华鳄保护工作的现状,就中华鳗移地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以下看法。l长江中华钧资源和保护现状1972~1980年末禁捕时,长江全流域中华势成体捕捞量为394~636尾(…  相似文献   

2.
我国鲟类生物学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99,29(7):20-22
我国鲟鱼类隶2科3属8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和西北的新疆三个区域内。我国鲟鱼类主要为5种,即栖息在黑龙江水系的史氏鲟和达氏鳇,栖息在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其次是新疆地区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珠江水系鲟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比较长江中华鲟存在差异,常称其为西江中华鲟。本文就我国3种主要鲟类的生物学概要叙述如下,供参考。1达氏鳇HuSOdauricusGgorgi,17751.1形态与食性达氏鳇横切面显圆形,呈延长的锥体状,腹面扁平,吻呈三角型。性成熟个体全长为头长的3.55~6.…  相似文献   

3.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81~2004年间捕获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亲鲟样本为研究材料,研究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繁殖季节中坝下30km范围内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与统计结果显示,中华鲟雌雄性比由1981~1983年的1.10:1降低到1987~1989年的0.63:1,而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5.86:1。雌鲟平均体长由1990~1992年的263.1cm增加到1999~2001年的276.7cm,升幅为5.2%(差异极显著);平均体重由1990~1992年的202.4kg增加到2003~2004年的237.4kg,升幅为17.3%(差异显著)。雌鲟年龄的平均值在24年中的前9年里(1981~1989年)波动于19.0~20.7龄,在后15年(1990~2004年)里,雌鲟年龄平均值在21.1~22.7龄之间波动,普遍高于前9年中的年龄平均值。雄鲟群体变化比雌鲟群体变化大。雄鲟平均体长、体重分别由1981~1983年的205.1锄、89.8kg下降到1987~1989年的197.5cm、72.7kg(降幅分别为3.7%、19.0%),然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229.4锄、121.1kg(升幅分别为16.4%、65.2%);平均年龄由1981~1983年的15.4龄下降到1987~1989年的13.3龄(降幅为13.6%),然后上升到1996~1998年的17.6龄(升幅32.3%)。在1993~2004年中华鲟产卵场采集并鉴定了年龄的中华鲟亲鲟中,共发现28尾1981~1989年出生的个体即葛洲坝截流后出生的个体,这证明了在洄游路径缩短622~1166km后,中华鲟的回归本能尚未丧失,同时,由于在葛洲坝截流后的初期并没有实施人工繁殖放流,这佐证了葛洲坝截流后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用LKB平板电泳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长江、珠江及黑龙江的鲢、鳙及草鱼的原种8个种群16个酶位点的遗传变异。同种鱼不同水系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化遗传差异.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鱼种群的多态位点的比例分别是13.3%、26.7%、13.3%,平均杂合度分别是0.0493、0.0484、0.0511;长江、珠江鳙鱼种群的多态位点的比例都是31.3%,平均杂合度分别是0.1375,0.0977;长江、珠江、黑龙江草鱼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30%,38%,23.1%,平均杂合度分别是0.1241,0.0961,0.0525。南方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有比北方的高的趋向。长江鲢-珠江鲢,长江鲢-黑龙江鲢,珠江鲢-黑龙江鲢的遗传相似度依次是0.9957,0.9955及0.9696;长江鳙-珠江鳙的遗传相似度是0.9955;长江草鱼-珠江草鱼,珠江草鱼-黑龙江草鱼,长江草鱼-黑龙江草鱼的遗传相似度依次是0.9679、0.9483及0.9324。长江种群与珠江种群这两个中央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边缘群体黑龙江种群与中央群体长江、珠江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黑龙江草鱼种群很小,其资源的保护工作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江和珠江正面临着中华鲟的繁殖保护问题。随着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修筑拦河犬坝,阻挡了中华鲟的溯河产卵洄游通道,因此,开展鲟鱼的人工繁殖和鱼苗的增殖放流,乃是巾华鲟的繁殖保护措施之一。现将美国开展鲟鱼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经验介绍如下,为我国今后开展中华鲟的增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蟾胡子鲶     
《海鲜世界》1993,(3):19-20
蟾胡子鲶主要分布于泰国及其邻国,我国云南西双板纳也有极少量的分布。1978年泰籍华人赠送珠江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为养护珠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珠江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经国务院同意.我国决定自2011年起在珠江水域实行禁渔期制度。珠江禁渔期制度由农业部统一部署,珠江流域的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六省(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8.
湖南珠江流域所属水系及渔业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由北江、东江和西江三大干流组成。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南岭山脉以北。南岭山脉一带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交汇地带,是珠江干流北江、西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湖南所属水系为珠江上游,该区鱼类资源组成区系,有与此相适应的特点,在珠江流域渔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湖南省渔业环境监测站于2002年7月对湖南珠江流域所属水系的组成及渔业资源与环境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1湖南珠江流域所属水系分布及组成湖南珠江流域所属水系主要分布在其南部、东南部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雪峰山脉的交汇地带,南与广东韶关、广西柳…  相似文献   

9.
养殖中华鲟性腺发生与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细华 《水产学报》2004,28(6):633-639
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人工繁育中华鲟的性腺发生及两性分化过程。中华鲟出膜后3d,原始生殖细胞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肾管区腹下方。出膜后11d,生殖褶形成,到2月龄和7月龄时,性腺中分别出现血管和脂肪组织,直到8月龄性腺均处于两性未分化状态,划分为0期。9月龄(体重0.6~1.1kg),性腺出现组织学水平上的两性分化,性腺划入I期。I期性腺中,精(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以初级精(卵)母细胞出现作为Ⅱ期开始的标志,精巢和卵巢分别于1.8~2.2年龄(1.55~5.6kg)和2.5~3.0年龄(3.1~8.2kg)进入Ⅱ期。3年龄以后,性腺发育分化陆续达到肉眼可分辨性别的程度,5~5.6年龄(18~35.5kg)时,所有的性腺能肉眼区分雌雄,但精巢和卵巢仍都处于Ⅱ期,其中卵母细胞的卵径为60~240μm。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渔业》2010,(2):2-3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副所长白俊杰代表珠江所与广东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签订了渔业科技合作协议.明确以珠江所为技术依托,整合当地水产行业科研和产业资源,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平台,创建现代渔业基地,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支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渔业》2011,(3):16-16
今年是珠江禁渔的第一年,珠江流域自2011年起于每年的4月1日至6月1日实行禁渔期制度。为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和各级渔业部门对禁渔期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好禁渔期制度,积极探讨建立、健全和完善禁渔管理机制的措施,促进珠江禁渔期制度和各项资源养护工作的良好开局和持续进行.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和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决定组织开展以“珠江禁渔”为主题的第五届南海与珠江渔业管理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斑点胡子鲶     
《海鲜世界》1993,(3):19-19
斑点胡子鲶主要分布泰国,是泰国极为名责的淡水鱼类,深受泰国人民所喜欢。1982年7月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入我国。  相似文献   

13.
南方白甲鱼     
南方白甲鱼Varicorhinus gerlachi(Peters),又称白甲鱼,隶属鲤形目,鲤科,啬巴亚科,白甲鱼属。地方名为香榄鱼、红尾榄、平头榄、滩头鲮、齐口鲮、石鲮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区域为珠江、元江、澜沧江和广西、海南岛各水域。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年采用船基截线法每月在珠江西部河口进行海豚调查,以评估该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分布、季节变化和群体组成。研究发现,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从三灶岛南至大襟岛西侧水深10m的水域,20m等深线可能为该水域海豚离岸分布的界限,分布区在丰水期趋向河口北部浅水区,枯水期趋向离岸水域,季节性南北移动趋势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海豚目击率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本调查区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周年各月目击率(头/100km)的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n=12,r=-0.65,P0.05),显示目击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据此推测,珠江东、西部河口种群之间可能存在海豚个体的交流。比较本调查区和以往珠江东部河口各调查区(包括伶仃洋及其邻近水域)的海豚目击率表明,西部河口也是珠江河口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生物学及其与东部河口种群之间的关系,以便全面有效地保护珠江河口的中华白海豚。  相似文献   

15.
一、珠江口的中国明虾资源状况中国明虾(Finneropnaeus chinesis(cosbeck)原称中国对虾,现按新定中称之)天然分布,主要是在我国黄渤海,有少量分布在珠江口至阳江闸坡海区。珠江口的中国明虾是南海区珍贵的资源。据广东省水产局、南海水产研究所调查(1987)表明;珠江口分布有中国明虾的海域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1975年4月,从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用尼龙袋充氧的方法,空运一批中华鲟和胭脂鱼回库试养。中华鲟放入草鱼亲鱼培育塘中混养,水面5.1亩,水深1~1.5米,水质清,可经常注入新水。胭脂鱼混养在鲢、鳙、鲤鱼池塘中,水面1.6亩,水深1米左右,水质肥沃。投饵施肥同几种家鱼亲鱼,无特殊食料。其生长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懿哲 《淡水渔业》1999,29(7):28-30
1997年和1998年10月下旬我们引进中华鲟3d龄仔鱼进行人工培育,旨在利用当地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生物饵料以提高成活率,促进其快速生长。1998年10月25日至12月25日经过60d的培育,总成活率达76.3%,单池最高成活率达92.6%,个体重15~289,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3d龄仔鱼至25d龄稚鱼培育在50个塑料水族箱中进行。水族箱规格长×宽×高为50cm×60cm×6cm。采用笛式管表层供水,虹吸底层水排水。每个箱设一充气头,不间断供气。水交换量保…  相似文献   

18.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子、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珠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养殖前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1998年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以后该鱼的人工繁殖地点和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9.
胡传新 《内陆水产》1998,23(6):9-10
中华鲟研究所自1984年人工繁殖中华鲟成功之后,有步骤地研究了中华鲟人工繁育系统各环节的技术,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完善,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简述如下。l中华抢人工繁育放流主要技术成果1.l在葛洲坝泄洪闸下游方向采用定置利网技术捕捞亲姐,能有效克服在长  相似文献   

20.
西江与长江口发现的中华白海豚及其资源分布现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香港、福建沿岸,喜栖息河口附近,有时进入江河中。1982年9月2日,在长江口川沙县的横沙岛附近捕获1头雄性,这是本种分布北达长江口的首次记录。1990年9月28日,在距珠江口约300余km的西江肇庆市鼎湖区江段捕获1头雄性成体。1993年1月12日,进入珠江的1头雄性个体在广州市花县炭步镇白泥河被误伤致死。长江口与西江标本外形测量见表1,头骨测量见表2。两处标本的体色,牙齿及胸骨均有差异,本种资源尚待恢复,仍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