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农药精喹禾灵有高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 该聚合物以精喹禾灵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底物的结合实验结果表明 ,该聚合物对精喹禾灵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Sc atchard分析表明,精喹禾灵与MAA形成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离解常数分别为Kd1=8 ×10-5 mol/L和Kd2=1.34×103 mol/L.该聚合物对精喹禾灵呈现出高的选择性,有明显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离测定环境雌激素壬基酚,本研究以壬基酚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壬基酚印迹聚合物。采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方法研究了该印迹材料对壬基酚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表明,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壬基酚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经过Scatchard模型分析,壬基酚印迹聚合物上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结合位点,2种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1.99、32.05 m Lg~(-1),对壬基酚的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29.72、240.38μmol·g~(-1)。将该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中,以鲤鱼~为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此印迹聚合物可以对痕量壬基酚进行富集分离测定,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孔雀石绿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交联剂和模板用量等参数对印迹聚合物吸附孔雀石绿的影响,最终确定孔雀石绿、丙烯酸和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4∶20。对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电镜扫描、平衡吸附试验和特异性吸附试验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合成的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时琥珀酸氯霉素(HS-CAP)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微粒。并进一步应用于电化学传感检测琥珀酸氯霉素残留。实验采用快速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方法,以HS-CAP分子为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A)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HS-CAP分子印迹聚合微粒。通过电镜扫描分析了该聚合微粒的表征,同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catchard方程分析,研究了印迹聚合微粒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印迹聚合微粒表面存在大量可以特异性识别模板分子印迹微孔,直径介于0.2-0.5μm之间,印迹聚合微粒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3.66μmoL·g^-1,平衡离解常数为3.75mmoL·L^-1,印迹聚合微粒对HS-CAP分子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在40min内基本达到平衡。本实验制备HS-CAP分子印迹聚合微粒操作简单,印迹微粒对模板分子特异性识别能力强,为进一步制备HS-CAP分子印迹聚合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构建了用于检测孔雀石绿的分子印迹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MIM-SPR)。首先利用表面引发聚合的方法在SPR金片表面合成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膜,再对MIM-SPR传感器的吸附响应性、选择性、再生性进行评价。该传感器的响应值与孔雀石绿在1×10-2~5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为0.067μg·m L-1,且选择性和再生性好。结果表明以分子印迹膜作为识别元件的MIM-SPR传感器在检测孔雀石绿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选择性和再生性好。  相似文献   

6.
以农药溴氰菊酯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对溴氰菊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平衡吸附实验,评价其对溴氰菊酯的亲和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与空白NIP 相比,溴氰菊酯MIP对溴氰菊酯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Scatchard方程分析表明,溴氰菊酯MIP上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结合位点,两种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D1 =2.99mg/L 和KD2=57.14mg/L,对溴氰菊酯的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Q x=2.22mL/L和Q max=16.54mL/L.将该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中,以蜜橘为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溴氰菊酯MIP固相萃取净化方法的准确度为90%~93%,已达到复杂基质中对溴氰菊酯的检测要求,与行业标准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应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用临床分离得到的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对海正药业生产的菌乐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菌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μg·mL-1×2=5μg·mL-1;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1×8=40μg·mL-1;对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5μg·mL-1×60=3μg·mL-1。  相似文献   

8.
木质素对土壤-磷吸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木质素对不同土壤-磷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浓度与磷吸附量能够很好地拟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其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木质素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固持能力,处理液中木质素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当木质素浓度从0.0mg·mL-1增加到4.0mg·mL-1时,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发生了显著降低,黄壤由2104.0μg·g-1降到1002.8μg·g-1,红壤由1170.3μg·g-1降到754.9μg·g-1,紫色土由418.5μg·g-1降到171.5μg·g-1。木质素能够提高磷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1种在实际样品中快速检测残留红霉素的方法。[方法]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不同分散相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catchard模型进一步评价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探究了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其结构类似物及实际食品样品中常见抗生素的吸附特异性,并对牛奶和鸡蛋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结果]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比例为1∶4∶20时,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好,印迹因子能达到3.45,该方法制得的印迹聚合物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只需要5 h,平衡时的吸附量达到56μg/g,大大缩短了沉淀聚合法制得的聚合物所需的平衡时间。在实际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99%~98.09%。[结论]该研究为红霉素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简化了检测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为拉巴乌头碱的富集和分离天然产物中的拉巴乌头碱提供新的固相萃取色谱柱填料.【方法】采用本体聚合法快速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对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静态吸附考察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其选择性,并进行Scatchard分析.【结果】合成的聚合物为球形,对拉巴乌头碱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粒径小于45μm的小颗粒MIP_2的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1.5μmol/g,远大于其空白对照NIP_2的吸附量0.4μmol/g;拉巴乌头碱分子与β-谷甾醇的选择性分离因子α为2.18.【结论】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拉巴乌头碱分子有特异性吸附和识别能力,为拉巴乌头碱印迹聚合物合成时正确选择功能单体,分散溶剂和交联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在植株内的内吸传导特性, 为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蔬菜、水稻等害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分别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是否具有内吸传导特性。以乙腈为溶剂,超声波处理提取大豆植株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经预净化,由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状况。【结果】采用水培法处理,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50 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5.22和4.73 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8.71和7.96 μg·g-1;当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200 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8.52和11.95 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6.45和17.88 μg·g-1。采用浓度100 μg·mL-1药液涂药处理大豆中部成熟叶片时,24和48 h后检测发现处理叶片以上部位的叶片中氯虫苯甲酰胺的含量分别为16.55和20.79 μg·g-1,处理叶片以下部位未检测出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顶端生长点叶片涂抹浓度100 μg·mL-1药液时,在生长点以下部位的叶片中均未检测出氯虫苯甲酰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内具有优异的自下而上的内吸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12.
番茄早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选择可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叶片分离出病原菌,并通过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对腐霉利最敏感,其平均EC50为1.24μg.mL-1,对杀毒矾、代森锰锌中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32.64μg.mL-1、56.38μg.mL-1。对百菌清、甲霜灵、异菌脲低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263.68μg.mL-1、443.33μg.mL-1、605.44μg.mL-1。由此可见,腐霉利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在试验药剂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在试验水温为(25±2)℃时,以150 mg·kg-1的剂量给奥尼罗非鱼单次口灌硫酸新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肌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硫酸新霉素在奥尼罗非鱼体内代谢及消除的规律.结果表明:血药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半衰期(T1/2Kα、T1/2α、T1/2β)分别为1.05、2.05、11.9...  相似文献   

14.
核盘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防治菌核病的有效药剂,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研究了常用杀菌剂对核盘菌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五寨菌株WZ2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霉威、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117 0~4.965 4μg.mL-1之间);对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5.069 0μg.mL-1);对代森锰锌和百菌清最不敏感(EC50为20.760 0,32.107 6μg.mL-1)。内蒙古菌株NM15和NM17均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064 0~3.059 0μg.mL-1);对乙霉威、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7.330 7~13.823 4μg.mL-1之间);对代森锰锌最不敏感(EC50分别为37.645 3,42.303 0μg.mL-1)。另外,菌株NM15对百菌清高度敏感(EC50为2.104 8μg.mL-1),而NM17则对百菌清中度敏感(EC50为11.777 9μg.mL-1)。并且这三个菌株对腐霉利、百菌清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而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姬松茸富硒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姬松茸富硒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研发食用菌富硒菌丝多糖保健品,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热水浸提法提取姬松茸富硒菌丝体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水比、乙醇沉淀浓度和浸提的温度、时间及次数对姬松茸富硒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均有较大影响,其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水比1∶35(g·mL-1)、乙醇沉淀浓度9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3.5h、浸提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富硒菌丝体多糖的提取量及其硒含量分别达到69.5mg·g~(-1)和12.1μg·g~(-1)(菌丝干重);本工艺简单、稳定、可行,适用于姬松茸富硒菌丝体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败血霉形体病鸡,单剂量(5 mg.kg-1)内服司帕沙星,研究其组织动力学和残留情况。采用HPLC面积-内标法测定各组织中司帕沙星浓度,利用药动学分析软件MCPKP分析药-时数据。疾病模型鸡肝脏、肺脏和心脏中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三项指数方程,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α0.3505,0.8381,0.6005 h;t1/2β11.7802,13.8479,2.4578 h;tmax 1.0653,1.1397,0.7546 h;Cmax 3.3591,2.2951,1.7226μg.mL-1;AUC24.4230,30.663,5.3780 mg.L-1.h-1,Tcp(ther)81.0240,108.52,18.410 h。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K 2.2287,7.5072 h;tmax1.4655,1.8644 h;Cmax1.9926,1.1317μg.mL-1;AUC9.8536,14.5240 mg.L-1.h-1;Tcp(ther)19.923,58.156 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降至0.001 mg.kg-1时需休药7 d。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模拟吸附水体硝态氮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有效去除水体硝态氮污染,对两种生物质炭(花生壳炭、小麦秸秆炭)进行铁改性处理,研究其对硝态氮吸附特性,考察吸附时间、硝态氮初始浓度、p H、生物质炭添加量和共存离子对改性生物质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粉末态生物质炭易随水流失的问题,对改性生物质炭进行固定化处理,探索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吸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6 h,并在24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硝态氮浓度的上升而升高,改性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对硝态氮最大吸附潜力分别为2674、1285 mg N·kg-1,且酸性至中性条件有利于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的吸附。在20 mg·L-1的硝态氮溶液中,改性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的适宜固液比分别为10、28 g·L-1,其去除率达到80%。当包埋载体海藻酸钠浓度为2%、改性生物质炭含量为0.1 g·m L-1时,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微球成形完整,对硝态氮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固定化并未显著降低改性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因此,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能有效吸附水体硝态氮,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等低污染水硝态氮去除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眼果实腺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测定龙眼果实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5个龙眼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腺苷含量.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001 mol.L-1KH2PO4,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40℃.结果表明,腺苷含量为5-80μg.mL-1时,腺苷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1%,相对标准误为1.19%,最低检出限为0.013μg.mL-1.不同品种龙眼果实及果实不同部位的腺苷含量存在差异,假种皮含量最高,果皮次之,种子最低.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马波沙星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罗非鱼随机分成2组,水温维持在30℃,以10 mg·kg-1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和口服给药,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马波沙星的质量浓度,用Win Nonlin 6.1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肌内注射马波沙星后,药物吸收和消除均较口服快,体内分布广泛。达峰时间(tmax)为0.25 h,峰质量浓度(ρmax)为4.31μg·mL~(-1),消除半衰期(t1/2λz)为19.21 h,表观分布容积为3.94L·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70.36μg·mL~(-1)·h-1。口服马波沙星后,药物吸收和消除均较慢,体内分布广泛。tmax为4.00 h,ρmax为2.45μg·mL~(-1),t1/2λz为22.67 h,表观分布容积为4.27 L·kg-1,AUC为76.66μg·mL~(-1)·h-1。【结论】10 mg·kg-1马波沙星能够有效治疗大多数敏感菌引起的罗非鱼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