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Orza sativa L.)光合产物的影响,探讨稻鸭共作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测定指标为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结果]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叶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提高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了水稻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稻鸭共生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稻鸭共作生产实践中,水稻一直采用水育秧和人工插秧的栽培方法,该方法费时费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稻鸭共作中的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在稻鸭共作田内水稻进行机插,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现对基于水稻机插秧的稻鸭共作技术要点及其示范应用成效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有机水稻生产环境下稻鸭共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进行有机水稻生产,研究稻鸭共作有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关系,指出有机栽培水稻产量主要由每穴穗数、每穗粒数、整株蛋白含量以及株高4个性状决定。稻鸭共作在每穴穗数增加的基础上,每穗粒数也增加显著,并随鸭群体量增加而增加,而整株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也从生理角度上说明了稻鸭共作氮肥利用的增加。说明稻鸭共作,鸭排泄物可以增加稻田肥力,同时鸭在稻田内活动也可以增加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模式起源于中国的稻田养鸭技术,在日本不断完善,并在亚洲的其他国家有了良好的发展。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具有良好生态效应的水稻种植技术,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本文对稻鸭共作模式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并对实现稻鸭共作技术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辽宁省地理位置、稻鸭共作技术要求及效益几个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稻鸭共作技术在辽宁省发展的可行性。经分析认为辽宁省所处纬度适中,稻鸭共作技术成熟,与水稻单种相比农民能够增加收入,稻鸭共作技术在辽宁省可以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作模式效益与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稻鸭共作模式的由来 2001年,新联镇极孝村利用传统畜禽养殖技术,衍生出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新模式,当年试验面积60亩.2002年该村进一步总结经验,稻鸭共作面积扩大到350亩.稻鸭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稻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稻鸭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桂东地区早稻稻鸭共作有机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本地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桂东地区进行早稻有机栽培、稻鸭共作有机栽培和传统栽培三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394.6kg/667m2、430.2kg/667m2、508.9kg/667m2,稻鸭共作有机模式比传统模式每667m2低18.3%,比有机模式高9.0%;平均净收益分别为797.5元/667m2、936.8元/667m2、664.3元/667m2,以稻鸭共作模式最高,比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增加20.1%和24.3%。此外,稻鸭共作模式在控制稻田杂草和病虫害、提高肥力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优于其它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常规稻作(CK)、稻鸭共作(A)、稻鱼共作(B)和稻蟹共作模式(C)连续3年的定位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总体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上,C>A>B;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品质方面,A>C>B;稻田养鸭水稻产量降幅最小,稻蟹次之;A、B、C各处理总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作增收11 407.5元/hm2、4 312.5元/hm2和7 378.5元/hm2。说明,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稻鸭共作在改善稻作环境、增加经济效益上优于常规稻作和其他两种稻作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稻作复合生态种养技术的主体模式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安全、绿色高效、实用的新技术,2002~2004年开展稻鸭共作技术研究。结果证明,稻鸭共作技术显示了除草、除病虫、增肥、中耕浑水对水稻生长的刺激、省工节本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效果。特别是不施化肥和农药生产的大米和鸭肉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效益农业。稻鸭共作技术稻谷产量略低于对照区,但经济收入每公顷却增加4073元,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伊犁垦区稻鸭共作技术示范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莉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33-134
农四师六十六团在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实施“稻鸭共作技术”示范,较常规种植水稻增收2 065.5元/hm2,并达到省工节本高效的目的,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对稻鸭共作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还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的危害,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展望了稻鸭共作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稻鸭共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说的稻鸭共作指的是把种稻子的田作为共作的基础,种植的中心是优质的水稻,在种植水稻田里面对家鸭进行养殖,这种方法属于人为干预结合自然生态,它最大的有点就是用很少的投入得到很高的产出,并且这项技术在整个过程中都非常的环保.本文主要介绍了稻鸭共作技术的优势,以及稻鸭工作技术在稻和鸭养殖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了稻鸭共作的除草、治虫、肥田、刺激水稻生长等优势,实现生态无公害优质产品生产。以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为平台,开展效益分析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技术应用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总结稻鸭共作的配套关键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农场"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稻鸭共作"技术的完善以及在生态农场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合前人研究分析了"稻鸭共作"的生态效益,从生态农场实际生产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与普通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人工、管理等投入,并分析了生态农场"稻鸭共作"生产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虽然"稻鸭共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机肥、人工以及生物农药,同时"稻鸭共作"使得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导致稻米产量降低,在不考虑有机认证费用的前提下,生态农/kg,远远高于市场上常规生产的稻米,但停止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土壤和空气环境都得到了改善,生产的大米没有农药残留,易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大米,可获得净收益76 000元/hm2,远高于常规生产获得的净收益(27 595元/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稻-鸭-萍共作模式的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得出了稻-鸭-萍共作生产有机稻米的高效途径,对探索水稻高效种植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可不用化学药剂除草治虫,为生产有机鸭肉、稻米探索出一种最有效的种养方式。重点阐述了稻鸭共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基础设施要求,介绍了稻鸭共作的鸭饲养技术和水稻栽培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作用机理,于2009年4—8月在浏阳市北胜镇进行了田间试验,在选取2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的基础上设置了2个处理,分别为稻鸭共作区和对照区,并测定了水稻几丁质酶活性,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处理所有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且几丁质酶活性高低与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作技术与水稻机插技术的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了稻鸭共作的除草、治虫、肥田、刺激水稻生长等优势,是一条适合苏南地区水稻生产且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新途径。笔者阐明了稻鸭共作条件下机插秧壮秧指标、大田群体质量指标,以及对除草、控制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的效果,分析了该项集成技术增收节支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单作模式为对照,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对不同施氮量下直播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明确2种模式下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相对于水稻单作模式,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增加16.3%,且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的;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3%、7.6%和22.7%;采用线性+平台模型确定在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下直播水稻氮肥合理用量分别为102.4 kg/hm~2和139.6 kg/hm~2,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直播水稻合理施氮量较水稻单作模式降低了26.6%。由此可见,长期稻虾共作模式能够大幅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是指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家鸭、河蟹、河虾、河鱼等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种植养方式。本文主要对稻虾共作模式的生产环境,龙虾与水稻培育技术进想详细介绍,有效提升水稻、龙虾整体产量,提升农民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