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巨型稻不同种植密度套养殖黑斑蛙试验,探索稻蛙立体循环种养最佳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巨型稻套养殖黑斑蛙田块,水稻种植面积占田块面积平均为34.74%,在巨型稻栽2481窝/667 m~2时,水稻产285.67kg/667m~2(折净作),比净作巨型稻对照田737.8kg/667m~2低452.1 kg/667m~2,但巨型稻套养殖黑斑蛙田块水稻白穗率低于净作巨型稻水稻白穗率。套养黑斑蛙日均增长达到0.739g,但种养模式产值24480.50元/667m2,比净作水稻高22638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新的稻田农作模式,张家港市凤凰镇引进了稻鸭共作模式并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的每667m^2净效益比大面积种植增235.42元,示范区内共增效4.71万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稻鸭共作模式具有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刺激水稻生长、稻鸭产品无公害增效等功能,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属于创新的稻田农作制度,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浙优8号是再生力较强的优质超级稻品种。采用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栽培,头季稻平均产量573.8kg/667m2、再生稻产量267.2kg/667m2、大蒜产量426.1kg/667m2,一年三熟产值达5595.3元/667m2,比当地双季稻年产量850kg/667m2(产值2210元)增收3385.3元,实现稻田一年三熟、稻菜增收,可提高农田种植效益,有效解决山区农田结构调整难等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中浙优8号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有机水稻生产稻鸭共作防治杂草、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栽培有机水稻生产环境,通过设置鸭不同群体量水平,研究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体的消长、田间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除草,体现在杂草群落的抑制上,是连续长期的过程,通过适宜的鸭群体量(15只/667m2),可以控制稻田杂草群体消长,实现水稻、杂草群落的生态平衡关系;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群落的抑制作用低于化学药剂,且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天敌群体降落程度有增加趋势,但无化学农药的毁灭性。  相似文献   

5.
义龙新区是黔西南水稻重要产区,2017年,义龙新区以实施水稻绿色增产增效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进"稻+鸭"生态工程,推动传统水稻产业创新,持续、高效发展。在义龙新区德卧镇开展"稻+鸭"试验,面积7066.67 m~2,农户5户,试验结果为:水稻平均667 m~2产621.5 kg(产值2486.1),鸭重31 kg{产值496元)7月24从稻田赶出,出栏价)}总产值2982.1元,水稻产量与常规栽培产量持平,与常规种植比较(常规栽培667 m~2水稻产值1864.5元),每667 m~2减少农药投入55元,减少化肥投入200元,增加围栏,鸭棚234.5元(三年折旧)、鸭苗投入120元,饲料120元,实际增收898.1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近年来,江苏句容茅山有机稻米示范基地积极试验稻/鸭-菜(牧草)/鹅高效稻蔬种植模式。前茬稻鸭共作,亩产水稻650公斤,高产田块达750公斤以上,稻鸭共作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后茬种植越冬甘蓝、牧草养鹅。据测算,此种养模式的效益比传统稻麦模式高8倍左右。种菜或种牧草亩产鲜草高的可达5000公斤以上,可养130~150只鹅,一般是50~100只;优质有机稻谷、有机鸭、鹅亩净收入近5000元,而且牧草饲料菜与水稻轮作,既为水稻提供了肥茬,每亩可少施化肥20%,又达到了生态、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适合川东北稻区应用的稻田甲鱼循环生态高效共生模式,以提升稻田综合种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户增收,推进四川省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方法】根据中华鳖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养殖周期设计4个试验组共12个稻田甲鱼处理模式,分析各模式对水稻及中华鳖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水稻产量最高达456.37kg/667m~2,符合有机水稻种植平均产量(300~400kg/667m~2)的标准,中华鳖产量最高达270.05kg/667m~2;中华鳖的生长受放养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增重率最高达314.16%、特定生长率最高达0.292%、日增重为最高达2.252g。经济效益最高的养殖模式为中华鳖投放规格0.45kg、投放密度200尾/667m~2、养殖周期600d,年平均经济效益达19 868.04元/667m~2,投入产出比1∶2.39。【结论】稻田甲鱼模式水稻产量基本达到有机水稻种植产量标准,且中华鳖生长正常,经济效益可观,投资回报率高,能显著提升稻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1、推广鸭稻共作模式的意义鸭稻共作项目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生态位,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以稻养鸭、以鸭种稻,不盲目追求水稻高产而忽视环境问题。并全程质量管控体系,整个生育期不施用农药和化肥,使水稻生长达到绿色、有机标准,通过打造品牌、销售有机鸭和有机鸭稻米,提高销售价格。2、基本情况友谊分公司2017年发展鸭稻共作模式面积470亩,放养鸭子5640只(一亩平均放养鸭子12只),稻田选择土地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只/667 m2、20只/667 m2和30只/667 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只/667 m2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稻鸭共作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稻鸭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水体理化性状、稻鸭共作对稻田常发性及危害严重的病虫草的发生情况以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和稻田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动。[结果]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较明显地改善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对照处理相比,表层土壤容重降低5.30%,土壤总孔隙度提高2.52%,土壤有机质增加6.41%;水体总氮、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31%、27.51%、16.46%。稻鸭共作对稻田有害生物也有较明显的控制效应,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65.49%和39.27%,对条纹叶枯病、稻田杂草的防效比常规稻作分别高0.62和22.2个百分点。稻鸭共作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3492元/hm2。[结论]稻鸭共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 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 728.3、4 611.0 kg CO2?hm-2和4 545.0、4 754.3 kg 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 997.6和5 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 210.64、4 881.92 yuan/hm2和3 798.37、5 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水稻精量栽培在广东省的示范效果,选择3个示范片以常规栽培作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精量栽培平均每667m2产量为509.75kg,比对照增产37.53kg,增产率7.95%;精量栽培比对照节水25.40%,节氮8.24%;精量栽培每667m2产值为1121.45元,比对照增加收益82.57元,增加收益率7.95%;精量栽培每667m2成本为570.52元,比对照节本29.52元,节本率4.92%;精量栽培每667m2纯收益为550.93元,比对照增加纯收益112.09元,增加纯收益率25.54%。因此,水稻精量栽培增收节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在稻鸭共作有机生产技术基础上,通过改变施肥思路,增加施肥用量,提高了水稻产量,667m2纯效益为传统种粮效益2-3倍。本文对稻田养鸭高效清洁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张仁 《北京农业》2012,(12):83-84
福建省建阳市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采取推广防虫网育秧,使用生物农药、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保护利用天敌,释放赤眼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区农药投入、人工投入减少9.60、60.00元/667m2,防治次数比非示范减少2次,新增产量达58.00kg/667m2,平均增效益达162.40元/667m2,天敌增加40.1%,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常规稻作(CK)、稻鸭共作(A)、稻鱼共作(B)和稻蟹共作模式(C)连续3年的定位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总体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上,C>A>B;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品质方面,A>C>B;稻田养鸭水稻产量降幅最小,稻蟹次之;A、B、C各处理总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作增收11 407.5元/hm2、4 312.5元/hm2和7 378.5元/hm2。说明,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稻鸭共作在改善稻作环境、增加经济效益上优于常规稻作和其他两种稻作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稻作复合生态种养技术的主体模式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水稻生产环境下稻鸭共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进行有机水稻生产,研究稻鸭共作有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关系,指出有机栽培水稻产量主要由每穴穗数、每穗粒数、整株蛋白含量以及株高4个性状决定。稻鸭共作在每穴穗数增加的基础上,每穗粒数也增加显著,并随鸭群体量增加而增加,而整株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也从生理角度上说明了稻鸭共作氮肥利用的增加。说明稻鸭共作,鸭排泄物可以增加稻田肥力,同时鸭在稻田内活动也可以增加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7.
青铜峡市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新技术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铜峡市大坝镇试验基地,采取种植水稻与养殖河蟹相结合的综合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的单产、产值和河蟹的单产、规格、肥满度、产值以及稻田收入等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春季池塘暂养河蟹苗种,延长了生长时间,提高了河蟹规格;对稻田进行田间工程建设,及时放养蟹种,利用河蟹清除稻田中的杂草,降低了生产成本;河蟹消灭水稻病虫害的幼体,减少了农药用量;河蟹的蜕壳物、粪便为稻田增加肥力,提高了产量;水稻、河蟹生态种养,增加了收入。经过试验,平均667m2产"蟹田稻"537kg,增产18.5%,产值3007元;平均667m2产"稻田蟹"20.5kg,产值820元;"水稻+河蟹"生态种养模式降低成本17%;667m2均利润达到1981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稻鸭共作模式下有机肥组合施用效果,解决有机肥合理搭配和施用量问题。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有机肥组合施用效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供试田块每667m2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000kg+菜籽饼50kg+鸡粪50kg或水稻秸秆堆肥1200kg+鸡粪200kg,可获得有机稻380kg以上的产量。结论:稻鸭共作模式下,施用合理组配的有机肥不仅能够平衡土壤养分供应,维持地力,而且能够优化水稻经济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但对有机稻米品质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就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区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除虫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化防治区,除草和控病效果与常规化防区无异,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的效果与施肥量呈负相关,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生产上可采用减量施肥的方式,施用纯氮7.5 kg/667 m2,既保证了水稻的稳产、高产,又降低了农田化学品投入总量。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全椒县创制了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稻田比对照田,水稻增产1222kg/hm2,增加利润2744元/hm2。在水稻稳产增产的背景下,实现化肥减量457kg/hm2,农药减少使用10.74kg/hm2,水稻和小龙虾合计投入产出比1︰2.66。该模式应用前景广阔,可引导安徽沿江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